四年级语文《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绿》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掌握比喻的基本特征,领会本体、喻体的相似点;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想象所创造的新形象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在创造“绿”的形象和意境中,比喻、对比、想象、联想等手法所起的作用。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同学们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学生回答)
2、以一种颜色为描写对象和以雨中登泰山为描写对象,哪一种更难写?为什么?
明确:前者难写,因为形态少变、色彩单一,难以展开描写,这叫“难写之景”。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是一位状难写之景的高手。(幻灯片2作者介绍)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名师对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景物怎样进行描写,怎样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进行表达,以便“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二、理清总体思路
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明确:“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本句能否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那么是什么东西让作者感到十分惊讶呢?绿,梅雨潭的绿。为什么十分惊讶?因为梅雨潭美极了,奇异极了。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写了什么
明确:梅雨瀑。(幻灯片3远眺瀑布、4坐观水花、5细赏碎玉)既然本文主要写梅雨潭的绿,那么写瀑布目的是什么?抓住第二段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梅雨瀑是梅雨潭及其绿形成的原因。文章第三段还有一句道出了写梅雨瀑的匠心:“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瀑布就在襟袖之间,却视而不见;瀑水那么响,却听而不闻。心中只有什么?只有潭水的绿。瀑布那么美,如飞花碎玉般,使人惊诧,但潭水的绿更令人惊诧。写瀑布,作者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潭水绿的美。
三、分析重点段(第三自然段)
大家边听(一生读“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着实可爱”)边看书,从中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潭绿特征的词语,看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诧。
明确:奇异、醉人。奇异、醉人的绿正是文章要写的重点。这段细致地描写了梅雨潭绿的美。
1、梅雨潭的绿那么美,在这段里,作者先从行动上写对绿的渴求、追捉;然后从心理上写绿的奇异、醉人。心中已没有瀑布了,心被绿占据,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致深情赞美“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幻想张开两臂抱住她(绿),接下来主要从整体写绿的特点:大、平、厚。
2、用三个比喻写绿的特点
①一喻:“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从水波的角度写绿的细腻、柔美。为什么不说“像少女的裙幅”?少妇沉静平和,少妇的裙幅长而平展,才会“拖着”,用“像少妇拖着的裙幅”一句,准确地绘出了梅雨潭“细柔”的波纹形态,沉静、飘逸的神韵;而少女是天真活泼、爽朗热情的,则与梅雨潭特点不相吻合。
二喻:“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从水光的角度写绿的明亮、软嫩。
三喻:“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从水色的角度写绿的温润、清纯。
②比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这里三个比喻就抓住它们相似点来写,写出绿的特点。在这里作者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来比喻,这叫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可以强调这一个本体,给人深刻印象。
3、用四组对比写绿色浓淡相宜,波光明暗适度
②思考:想一想用苏轼的一首诗来描写西湖的波。
明确:“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作者为什么选取淡浓相宜的西湖波作对比呢?
明确:以美衬美,突出绿的不寻常,是“奇异”的绿。面对这样的绿,难怪作者要抒发感叹“比拟不了”,扣题说明绿是令人惊诧的。
4、用三个想象把梅雨潭绿之美提到神妙高度
①一想象:裁为带,赠舞女,绿具有神奇的作用,使舞女临风飘舞,舞姿翩翩。
二想象:挹为眼,赠肓妹,绿成了盲妹最需要的东西,绿可以还她美好,盲妹因而明眸善睐,顾盼神采飞扬。
三想象:化为姑娘,拍着你,抚摩着你,作者满怀深情的为潭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女儿绿”,这是仿照宝石“祖母绿”而起的,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妇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如同一个少女亭亭玉立的站在眼前,作者这里表达了颂扬青春、赞美活力的'高尚情怀。
②这三个想象创造新的形象和意境,把绿上升到一种美好的境界。
梅雨潭的绿是如此的醉人、宜人、惊人,真让人心驰神往,幻想张开两臂抱住她。绿到这种程度,难怪作者在篇末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四、创新性练习
本文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来写景,前两种写法平时大家常接触到,今天我们侧重想象能力的训练。现在请大家根据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充分发挥想象,构思一幅画,用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五、总结
形态少变、色彩单一的绿在朱自清笔下情一样的深,梦一样的美,表达了他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这得益于作者独特的写景方法。从这节课我们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性东西:
语言文字无法直接表现的内容,可通过比喻、对比,可以借助想象,还原为视觉形象,因而选择生动的比喻、进行恰当的比较、展开丰富的想象,便成为作家摹形状色的得力手法。
六、作业
写一写我们的金少湖
四年级语文《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冬天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读诗歌,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2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春天的向往。
3 、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1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词。
2、 分小节指名读诗歌,检测文中生字的认识情况。
3 、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歌大意。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2 、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师可适当引导,体会“我”对春天的向往,并将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
四、拓展与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进一步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 、读背《村居》。
3 、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 背诵诗歌。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同学们,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再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还想读读吗?
二、配乐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
1 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2 你还看见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样?
3 带着你的感受,再讲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三、读背古诗《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年老师带来一首诗,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村居》。
1、 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 、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学生写字。
1 、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些自易错或较难写?
2 、重点指导:“散”、“融”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语文《绿》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
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从学生整体把出来。 握课文入手,教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给学生进入文本
(二)阅读分析课文 的方法。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2)点体会文中关键句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 的作用,交给解绿。 读、理解文本的
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
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
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
明确:美。美在梅雨亭,美在梅雨瀑的水花。
5、问:对于这些美的事物,作者用了哪些美的语言来表现?体会、感受明确:写梅雨亭,用苍鹰这个直接展示景物形态的比喻, 作者对美的用踞、展、浮等动词,逼真地刻画了梅雨亭上下悬空 表现,学会和亭角翘向空中的动态形象。写水花,不说溅、不说落、不说飘,感受文学作品而说送,说钻,即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 所描绘的美。
又写出了它的活泼可爱,有灵性,突出了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所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6、朗读第三自然段。
7、问:对梅雨潭的绿,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绿
的哪些特点?
明确:比喻: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她松松 引导体会美的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像明油;宛然碧玉。表 表现手法。
现了绿的光洁、明净、透明、润泽。
拟人: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写出了绿的迷人可爱。
对比:绿杨太淡了,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写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想象和联想:我若能我若能。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有灵性。
(三)总结
1、1、问: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抒发了对绿的由衷喜爱,那么,作者为什么如此热情的讴歌绿色呢?
明确:绿色是一种象征生命的颜色。本文作于北伐战争的酝酿时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生再读课文。
(四)作业练习
1、画出课文所有的比喻句并标上序号,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在充分感受美
2、仿照第三段的写法,运用比喻、比较、拟人等手法描写你熟 的基础上,激悉的一种景色。发创造美。
【四年级语文《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爬山》教学设计12-16
四年级语文《草原》教学设计12-24
四年级语文《尊严》教学设计12-17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1-10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1-04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0-25
部编版《绿》教学设计(精选6篇)12-23
四年级语文下《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12-16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12-16
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