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为促进教师对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活动宗旨,开展语文组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二、活动目标
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教法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语文全体老师
四、参赛要求
1、选题要求:结合县教研室大集体备课空白课时进行比赛,本次比赛课题定为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比尾巴》。
2、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第一、教材分析。所选教材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点;选择该教材的依据和实际教学效果;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体系;本课时所讲授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等。
第二、本课时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
第三、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分析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并说明依据。
第四、教法和学法。说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依据。
第五、教学过程安排。
第六、板书设计。
3、其他要求
(1)在教学过程设计时,要说明所设计教学环节的意图及理论依据。
(2)教学设计中尽量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和观点。
4、截止时间
20xx年11月6日。
方案二: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
一、主题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要求:充分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
二、具体要求
课堂教学特色教案(教学设计),必须是本人认真设计的真实成果。在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符合学生及小学学科教学实际,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突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
1.特色教学设计应以课堂活动事实为基础,贴近学生,具有可行性。
2.特色教学设计应对课堂活动作出具体叙述,能够体现出教学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和有特色的教育技能。
3.所有报送的课堂教学特色教学设计,稿件文责自负,严禁抄袭,一经举报或被发现抄袭者,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进行通报。
4.教学设计封面页请提供以下信息:课题、年级、作者姓名、工作单位、
5.内容格式不作统一规定,但一般应包括(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
(4)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思想]
《雨霖铃》这首词抒情色彩非常之浓,如果赏析时用语贫乏琐碎,那么诗情就会打大折扣,如温水(也可能是冷水)泡茶,或没有完全泡开,或完全没有泡开。因此,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赏析此文成了最佳选择。以“诗”解词,情味不减,能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诗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具体操作就是根据文本内容,紧抓教学重点,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自主探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浓浓的离愁。
2.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以“诗”解词。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上说周杰伦走到哪里都能刮起一阵龙卷风,足见周杰伦影响之大。可是早在北宋时期,有位词人,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不仅当时广为传唱,而且流传至今已近千年。他在当时的影响,有言为证:“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大家能根据这句话猜出他是谁吗?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1.自读两遍,初步感知
2.提示: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念,想到。
3.再读一遍,找出主旨句。
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诵读指导:节奏缓慢,语调低沉。
4.播放课文录音。
5.学生模仿诵读。
6.找出写“离别”情景的句子和写“清秋节”的句子。
明确: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以“诗”解词,体会深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景中之情。
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诗一般优美而深情的语言加以渲染。
2.学生从中任选一句加以鉴赏,写在草稿纸上。
3.根据所选对象分组进行探究、交流、讨论。
4.在讨论基础上,组内合作完成一篇精美的赏析文字,以便全班交流。
5.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6.教师下水: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一声声,一遍遍,秋蝉嘶鸣,缠绵哀怨。面对长亭,天色将晚,天边的落日像哭红的泪眼,充满无限眷恋,一点一点,正依依不舍地挨下山去。骤雨刚过,叶尖上的水珠敲打着干枯的树叶,其声如泣如诉,点点滴滴,是离人泪。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桌上的酒食,尝着似土和泥。未饮先醉,心内成灰。眼中泪,杯中酒,蓄着的是忧,咽下的是愁,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艄公催行;离愁越来越浓,感情之弦越绷越紧,终于情不自禁地握住对方的手,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哽在喉间,悲痛欲绝。
③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赏析: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离愁渐远渐无穷,如千里烟波,浩渺无边,如楚天清秋,万里辽阔。无边的离愁像暮霭一样,沉沉地压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从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今风景依稀,佳人何在?冷风吹来,心头一颤,酒醒愁未醒,顿时生出“人面不知何处去,杨柳依旧笑晨风”的悲凉。
7.总结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抓住“念”字)
四、余音绕梁
1.播放毛宁的《晚秋》。
2.课后请大家再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象一下柳永走后,那位女子的生活情景,并以《与君别离后》为题,借鉴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篇抒情散文或者抒情诗。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四四方方,有声有色。足不出户,纵观世界。
(谜底:电视机)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电视机,请学生说说对电视机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开火车、请小老师)读准生字字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
⑴大彩电里有哪三兄弟?这三兄弟分别有何作用?先勾出文中有关句子,自由读;然后抽多名同学分别读,说说你读(听)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⑵接收器有什么功劳?结合前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接收器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现场演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从老大、老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老三说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对一就的句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最后,分角色朗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中了解三兄弟各自的功能。
3.在熟读的基础上介绍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4.你还知道电视机的哪些知识?(拓展思维,能说多少说多少。)
5.抽三人扮演老大、老二、老三,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自豪地表演三兄弟各自的本领。
四、拓展训练,培养创新
三兄弟的确了不起,可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对电视机作改进,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学生自由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然后交流。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教师注意指导书写。
4.描描写写课后的8个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计算机及软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动脑筋想办法的乌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指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乌鸦的表情变化。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的器具等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激趣导入,质疑
1、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2、它既然这么聪明,谁愿意很有礼貌地跟乌鸦朋友打声招呼?
3、故意出错比较区分喝和渴字。
(板书:乌鸦渴水。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4、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吗?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遍,想办法将课文读通顺;还有时间就读第三遍。
2、指明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朗读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你能超过他们?)
师(实时提问)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乌鸦口渴找水喝水瓶子石头办法怎么办渐渐
2、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找字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句
1、理解到处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特别想喝水?他为什么口那么渴呢?
2、表演、体会(怎么想、怎么说)
3、学生体会乌鸦的心情读。体会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句
1、体会读。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此时的心情。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吗?
2、齐读
(三)学习三、四句
正当乌鸦准备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喝水时,这时发生了什么?
1、你从课文中的哪句话读出来的?(板书: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2、「出示课件(三个瓶子)找找乌鸦看见的是哪个瓶子,为什么?」
3、练习说话:既然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要是瓶子怎么样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4、体会读。生再次当小乌鸦,接受森林记者的采访,谈谈喝不着水的心情
5、指导朗读怎么办呢书上哪句话写乌鸦心里着急?学用笔标记下来。
(四)学习六、七句
1、学生帮乌鸦想办法。鼓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2、读课文看看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板书:放石子---喝着了)
乌鸦把小石子________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______升高,乌鸦就喝喝着水了。
3、结合动画理解一个一个。
4、学生做实验并讲解理解渐渐。
5、用渐渐说话。
齐读课文。
6、师范读,生评价总结
7、学生感悟读这两句话。
五、进入角色,演诵课文。
(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
1、齐读全文
2、配音乐做动作
3、进入角色,结合动作背诵课文
4、配头饰和服装表演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七、总结。
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喝不着喝着了
动脑筋
想办法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施语文课创新教学的目的。
一、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2、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3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设想:本课主要让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指导下,借助生活经验、直观演示,自觉产生情感体验,读中自悟,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4、寇准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画华山图),他们艰难地爬上了山顶(贴人物图于山顶上),你们看看图,觉得华山怎么样?(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二、学习第二段 1、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小朋友们一边听一遍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997米高,500多个咱们这个教室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你能换一个说法来表示华山的高吗?”啊!!”
华山那么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呢?老师这有几个,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过渡:华山很难爬,但爬上去以后会看到一番美景,是什么呢?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齐读
师画远远近近的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的远,有的近,有的高,有的低,错落有致,此起彼伏,谁来读好这个词?指读,齐读
学到这儿呀,宋老师有个疑惑了:这些远远近近的山原来也是很高的,为什么在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交流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再次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大!指读整句,齐读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这太阳应该在哪呢?(贴好太阳图)为什么贴在这儿呀?读读句子,太阳离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一样。 白云贴哪儿呢?小朋友,你们的腰在哪儿呀?山腰间就是在山的中间部位。
贴一朵白云,够了吗?为什么?(朵朵白云)继续贴
指读,齐读
3、谁能连起来把这段话读好?
男生齐读。 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 女生齐读。 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
4、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样来赞美华山?
站在华山顶上,你除了想赞美华山,你还想干什么?
5、小寇准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来吟诵一下吗?齐读古诗
那你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聪明的孩子已经发现:来课文前面都告诉我们了。
“更无山与齐 。” 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想到了哪一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下面让我们男女生合作一下,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
可老师有几个不明白之处要请教一下在座的小朋友, “举头”是什么意思呀 ?“回首”呢?谁来表演一下?谢谢你的帮忙,现在宋老师可明白啦。
这首诗和前面的课文,都让我们感觉到,华山真(高)啊!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配乐读诗,指导读出韵味。)
过渡:小寇准写这首诗时才7岁,怪不得先生要连连称赞了,那寇准的先生是怎么说的?
6、谁能学学先生,夸夸寇准(注意手势和点头动作)
7、同桌合作,一个当寇准吟诵古诗,另一个当先生夸夸寇准。自己练,上台表演。
8、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9、配乐齐背古诗四、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名山?(课件)
2、许多大诗人在游览完我国的名山后留下来许多古诗,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题西林壁》,这是我国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游览完庐山后写下的。
师配乐朗读,自读,齐读五、学习生字 1、出示:齐 与 2、想想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反馈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班干部选举:
同学们选举自己心目中的班长(口头说选谁)并说出为什么选他(她)的理由。
二、导入:
刚才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选举,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选举有关的课文我选我(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把同学们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通过学习,让我们来解开这些问题。
(我选我是什么意思?我指的是谁?谁选谁?我选我当什么?为什么要我选我?)
三、授课
1、师: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同学们注意教师朗读的语气,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范读,读后提问。讲了一件班上选举劳动委员的事)
2、下面同学们来分小组读课文并且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两个任务
①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流利课文
②讨论回答黑板上提出的问题
完后,师出示投影生字,指名生读音并如何记住这些生字?交流问题的答案
3、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谁当老师?谁当王宁?谁当解说者?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注意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感情好不好?
(读完后,让同学们说有没有错误,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你会怎样读?师适当引导)
(重点词句:静悄悄、突然、愣住了、我选我、大家都在想)
4、分小组编话剧我选我并进行排练)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当演员?下面给你一个机会,分小组编话剧我选我并进行排练,呆会儿我们请一个小组上台表演,好不好?
(同学们在组长带领下,分小组表演)
5、刚才同学们都当了小演员,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体会得好不好,课文中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大家可能在想什么?(结合课前的选举,说自己当时在想什么?)一片掌声说明了什么?(大家都欢迎)王宁最后当没当上劳动委员呢?(这样的班干部同学们老师肯定都欢迎)
6、哪一组上台表演?一小组表演或有老师参与。表演得很好,将来一定能做一名好演员
7、刚才我们班的选举,有想选自己的吗?那么王宁为什么敢选自己呢?他想为同学们服务并且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同学有许多也肯定也想和王宁一样为同学们服务,那么你也可以选自己,不敢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让得票多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当好班长。
8、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句式(投影)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自己举几个
四、评价。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这件事有什么想法?你认为王宁能不能当好劳动委员呢?(知识或道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我认为大家表现都非常好。
五、下课
板书
我选我
选举劳动委员
静悄悄的
突然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愣住了
一片掌声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体会它塑造的意境
通过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教学设想:对于诗歌的学习,学生总是感觉很茫然,似乎鉴赏诗歌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一诗的鉴赏分析,以及对有类似特点的诗歌《送友人》的鉴赏,使同学们把握两点学习诗歌的规律,为他们以后学习与《登高》类似的诗歌时提供一些借鉴。
教学过程:
导入:各位同学,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它的作者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登高》。
作者简介:因为以前同学们都学过他的一些诗歌,所以对杜甫有所了解,哪位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又称他为杜少陵,又因他曾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他的诗歌因为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又称他的诗为“诗史”。他和李白、白居易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大诗人。
杜甫一生不得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34岁时,抱着“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来到长安应试求官。适逢奸相李林甫玩弄权术,应试人无一录取。杜甫困守长安达十年。又值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闻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前往投奔,被叛军捉住,押回长安。后来逃出,一人到达唐肃宗的临时驻地凤翔,皇上授他左拾遗的官职。上任不久,因为宰相房琯被罢官。他上疏营救,触怒皇帝,被贬官到华州。公元759年他辞官西行,到了四川,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杜甫草堂,三年后川军叛乱,他又开始漂泊流浪。后来在节度使严武的保荐下,做了节度使参谋等职,严武死后,他失去依靠,再次辗转于江陵、岳州、衡水一带。公元770年冬天,这位饱经忧患的老人病逝在湘江水上一条小船里,时年59岁。(投影)
杜甫的一生四处漂流。他的诗歌大多都是反映他在四处漂流时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这首《登高》,看看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他又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的。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诗中意象的赏析,对诗中关键字词的把握,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养成能鉴赏类似诗歌的能力。(投影)
所谓意象,就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提到的景物,并对这些景物赋予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投影)
我们举个例子来具体了解一下什么是意象?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大家都学过吧?现在齐背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投影)
在这首元曲中写了哪些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8个字写了9处景物。前三句一个名词一处景物,这些景物写出了一幅秋日黄昏的萧瑟凄凉的画面。面对着这样的景物,远在天涯的游子自然而然的产生出一种思乡之情。曲中的这些景物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赋予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这就是意象。
现在大家听我读一遍,注意我读的感情、节奏。
找几个学生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鉴赏诗歌:
同学们来说一说看完这首诗,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发言来说一说)
现在我们来鉴赏一下这首诗。
教师: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风、天、猿、渚、沙、鸟。
教师:这六种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急风在猛烈地吹着,天空寥廓,猿在不住地哀鸣。水中青色的小洲,沙滩上白色的沙子,鸟儿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尤其是猿的啼叫,在作者的耳中听来却是一种哀鸣,鸟儿和雄鹰展翅飞翔还不一样,而是在盘旋。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
教师:我们把对景物的领悟与杜甫当时的处境和命运联系起来思考,说说这些景物在诗人看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冷清而凄凉的画面。
教师:咱们再来鉴赏一下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落叶纷纷而下,长江波涛滚滚,向东流去。在这样的情境下,想一想诗人能联想到什么呢?
明确:无边的落叶,纷纷落下。遍地一片荒凉的景象。面对滔滔不绝地江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漂泊,年华就这样逝去,却没有建立功业。不由得使人悲上心头。
教师:颈联中有一个字可以说很明显的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大家考虑是哪一个字?
明确:“悲”字。作客在外,已经是够可悲的了,却又是离家万里,睹物生情,自然是悲伤而愁苦。“百年多病独登台,年岁已大,却又得了病,而且又是孤苦伶仃一个人登高台,作者的心情怎样,自然不难理解。
登高台想到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一生中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现在却已两鬓斑白,岁月已逝。壮志不得申,如果有酒来消愁,那也是一件可以解愁的办法,可是却已戒酒了,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种痛苦。
教师总结:对于这首诗,它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八种景物,来渲染出一种冷清而悲凉的气氛。为本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在颔联中,一个“悲”字,把作者的悲伤感情直白的表现了出来。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总结出两点规律,一是抓住诗中的意象的特点。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了解这些意象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明显的“猿啸哀、鸟飞还、落木、长江滚滚。”这些意象及其特点明显的为本诗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投影)
其次,就是抓住关键性的字词,颔联中的“悲”字,就是本诗的诗眼。通过这个字,进一步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投影)
教师: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来读几遍,把这首诗背诵下来。
由学生齐背一遍。
鉴赏《送友人》:刚才我们总结了学习诗歌的两点规律,现在大家就来鉴赏一下李白的《送友人》,这首诗。(投影)。
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来鉴赏讨论。
然后由学生来发言。(略)教师略加指导、分析。
总结本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学到大量的诗歌,对于诗歌的学习,本课只是为同学们学习诗歌提供点借鉴,知道些鉴赏诗歌的方法。鉴赏诗歌的方法以及鉴赏角度很多,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探索出一些规律,从而能更好的鉴赏诗歌。
谢谢大家。下课。
板书:
登高
杜甫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关键字:悲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篇】相关文章: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02-13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七篇01-2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4篇02-0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5篇02-02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8篇01-2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01-26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六篇01-1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01-0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02-13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6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