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通用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3把椅子,请4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讨论:“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句话说得对吗?
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题目:有4枝铅笔,3个盒子,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师: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出示各种情况。
问题:4个人坐在3把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4支笔放进3个盒子里呢?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
问题:
(1)“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2)“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我们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你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并进行组内交流,教师选代表进行总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枝,不管放在那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一定至少有2枝”。
问题:把6枝笔放进5个盒子里呢?还用摆吗?把7枝笔放进6个盒子里呢?把8枝笔放进7个盒子里呢?把9枝笔放进8个盒子里呢?……你发现什么?(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总结:只要放的铅笔数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里至少放进2支。
2.完成课下“做一做”,学习解决问题。
问题:6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1)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2)交流、说理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4只鸽子,还剩一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笼里。不管怎么飞,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笼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总结:用平均分的方法,就能说明存在“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一个个笼里”。
(二)教学例2
1.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2.学生汇报,教师给予表扬后并总结:
总结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如果每个抽屉里先放2本,还剩1本,这本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
总结2:“总有一个抽屉里的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问题:如果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用“商+2”可以吗?(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谁的结论对呢?(学生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总结:用书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加1本书”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学例题3并进行自主交流,试着用手中的用具模拟演示场景。
三、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复习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位同学能帮助解答一下?
2、课件出示: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二、教学例2
1、出示: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你们能猜出结果吗?
组织学生猜一猜,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答出:只摸4个球就可以了,至少要摸出5个球……
教师:能验证吗?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红球及蓝球,组织学生到讲台前来动手摸一摸,验证汇报结果的正确性。
(2)教师:刚才我们通过验证的方法得出了结论,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2、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再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上面的问题是一个抽屉问题,请同学们找一找:“抽屉”是什么?“抽屉”有几个?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抽屉就是颜色数。(板书)
教师:能用例1的知识来解答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
使学生明确:只要分的物体比抽屉多,就能保证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荡2个球,因此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的种数多一。
(3)组织学生对例题的解答过程议一议,相互交流,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3、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其中“370名学生中一定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与例1中的“抽屉原理”是一类,“49名学生中一定有5人的出生月份相同”则与例2的类型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日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因为一年中最多有366天,如果把这366天看作366个抽屉,把370个学生放进366个抽屉,人数大于抽屉数,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两个人,即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而一年中有12个月,如果把这12个月看作12个抽屉,把49个学生放进12个抽屉,49÷12=4……1,因此,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即4+1)个人,也就是他们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四、总结评价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想?
五、布置作业
1.做一做。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10根混在一起。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每次最少拿出几根才能保证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保证有2对同色的小棒呢?
2.试一试。给下面每个格子涂上红色或蓝色。观察每一列,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只涂两列的话,结论有什么变化呢?
3、拓展练习(选做)
(1)任意给出5个非0的自然数。有人说一定能找到3个数,让这3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你信不信?
(2)把1~8这8个数任意围成一个圆圈。在这个圈上,一定有3个相邻的数之和大于13。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3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教学理念: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以“抢椅子”,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同学上来,谁愿来?(学生上来后)
师: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
师:开始。
师:都坐下了吗?
生:坐下了。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生:对!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抽屉原理)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
(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
(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
(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
(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
小结:在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时,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发现了“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
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
(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
(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4)你是怎么发现的?
(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如果要让每个文具盒里放的笔尽可能的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每个文具盒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总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笔)(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
(6)这位同学运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
(7)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5÷4=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
(8)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5、如果铅笔数比文具盒数多2呢?多3呢?是不是也能得到结论:“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
6、小结:刚才我们分析了把铅笔放进文具盒的情况,只要铅笔数量多于文具盒数量时,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铅笔相当于我们要准备放进抽屉的物体,那么文具盒就相当于抽屉了。如果物体数多于抽屉数,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总有一个抽屉里放进了2个物体。”
7、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抽屉原理,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课前我们玩的游戏中,有没有抽屉原理?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
(二)探究例2
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5,0)、(4,1)和(3,2)
(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
(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
(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
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
3、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
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5、做一做:
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佶舍里。为什么?
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
三、迁移与拓展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本课通过创设情境、直观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在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的过程中,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了解掌握“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13枚“金币”和5个杯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研究新课之前得先请同学们见见自己的老朋友,看看谁还认识他?
出示图片——鲁滨逊画像。
二.创设平台,合作探究。
一).探索比抽屉数多1的至少数。
话说鲁宾逊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一意孤行开始了他的冒险之旅。一天拂晓,当他所乘坐的正驶向加那利群岛时,被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袭击,所有船员全部被俘。鲁宾逊被海盗船长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留了下来,成了船长的奴隶。这一日,海盗们没有出海,懒洋洋的在岸上休息,船长命令鲁宾逊给海盗们传授些文明人的知识,让海盗们变得像鲁宾逊一样富有智慧。看着桌子上闪闪发光的金币,鲁宾逊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两个盒子:
出示例一:
1.把3枚金币放入2个盒子里,有几种放法?
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学具做实验,小组讨论后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果每个盒子里最少放一枚,要使所有金币都放进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几枚金币?
2.师:把4枚金币都放进3个盒子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用最不利原则设想,如果我们先让每个笔筒里放1枚金币,最多放3枚。剩下的1枚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枚金币。
二).探索比抽屉数多几的至少数。
师:那么把13枚金币放进3个盒子里呢?
(可以结合操作说一说)
师:把13枚金币放进5个盒子里呢?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师: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现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请同学们观察板书,小组研究、讨论。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小结:至少数等于数的本数除以抽屉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
(板书:至少数=商+1)
三).解析原理,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作“鸽巢原理”。
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两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学生回答后观看演示。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一).巩固应用一——扑克牌游戏
16世纪的海盗们哪能摸得清什么抽屉原理呢?一听原理二字便昏头涨脑,不知什么时候早在下面玩起了扑克牌。这时,鲁宾逊灵机一动,将大家正玩的扑克牌中的大小王拿掉,说:每人抽五张牌,不管怎么抽取,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的牌,你们相信吗?说着,给坐在旁边的海盗甲海盗乙每人任意抽取了5张牌。“如果有一个人手里的牌都不是同一花色,任由船长处置;如果每个人手里最少有2张花色相同的牌,请船长允许我回故乡赫尔去吧。”船长眼珠一转,同意了鲁宾逊的要求。
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相信鲁宾逊的话吗?
教师发扑克牌,学生回答。
二).巩固应用二——分宝1
鲁宾逊虽然证实了自己是正确的,可是狡猾的船长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放他回家。鲁宾逊只好跟着海盗首领到处掠夺杀戮。
有一次,他们获得了很多宝贝,海盗首领非常高兴,对手下8个小海盗说,这些宝贝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处理吧,没想到小海盗平时都抢惯了,一拥而上,有人拿得很多,有人很少,甚至有人一件宝贝也没拿到,看到小海盗们乱哄哄的样子,海盗首领非常生气,就想惩罚一下那些贪婪的海盗,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海盗们又获得了73件宝贝,海盗首领又叫8个小海盗自己分。且规定:1、必须分完。2、若某人拿10件或10件以上的宝贝,说明他是个过分贪婪的人,就把他扔进大海喂鲨鱼。
海盗们是否都能逃过这一劫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说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无论怎样分,总有一个海盗至少会拿到10件,这个海盗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谈看法。
师:正在海盗们担心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聪明的鲁宾逊趁着天黑偷偷地把一件宝贝扔进大海,现在只剩下72件宝贝,大家都平安无事。
三).巩固应用三——分宝2
师:海盗们终于逃过一劫,海盗首领回到自己屋里,闷闷不乐,夫人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海盗首领如实相告,夫人说是不是有人把一件宝贝扔到海里去了,海盗首领如梦方醒,决心下一次不再上当,又是在一个风急天黑的夜晚:海盗们获得了79件宝贝,首领还是要8个小海盗自己分,规则不变,还警告,79件宝贝已数得清清楚楚,谁要是作弊,也要受到惩罚。
师:小海盗们大惊失色,心想这下可能真的逃不过去了,只有聪明的鲁宾逊镇定自若,站出来对海盗首领说,既然宝贝比上次增加了6件,能不能把限定的10件提高1件?海盗首领心想,宝贝增加这么多,而限定只提高1件,还是肯定有人会受到惩罚,就同意了小海盗的请求。你认为首领的想法对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以上我们所碰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他的解答或证明的方法是怎样的?你能否找到被分的物品数和抽屉数?
师:靠着鲁宾逊的聪明才智,事情终于风平浪静,在以后的日子里鲁宾逊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海盗首领的信任,有了独自驾驶小艇的权利,借着海盗首领拜访朋友的机会,鲁宾逊驾着小艇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并搭救了一个野蛮人,起名“星期五”,有一天,他们俩无所事事,玩起了游戏。
四)巩固应用4——摸球游戏
他们用一个盒子,里面装有同样大小数量相同的红、黄、蓝球各若干个,两人各自摸到自己的盘子里,想一想,最少要摸几次,才能保证一定有2个是同色的?
让学生讲讲思路,老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梳理。
四.拓展延伸
鲁宾逊的故事今天先讲到这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每人编2道抽屉类问题作为今天的作业,让自己的同桌来证明或解答。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5
导学内容:P70——71例1、例2,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二1、2题
导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导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导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预习学案
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有几种花色?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扑克牌中任意取出5张,我不看牌,我敢肯定的说:这5张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大家相信吗?
导学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些什么?
自主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1
课件出示:
把3本书进2个抽屉中,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放一放,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交流说理活动
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说说看?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数字在黑板上记录。板书:(3,0)(2,1)(1,2,)(0,3)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我把用图记录的用课件展示出来。
①再认真观察记录,还有什么发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②怎样放可以一次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放法,引出用除法计算。)板书:3÷2=1(本)……1(本)
③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快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呢?(学生交流)
④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呢?还用摆吗?板书:4÷3=1(本)……1(本)
⑤课件出示:把6本书放进5个抽屉呢?
把7本书放进6个抽屉呢?
把10本书放进9个抽屉呢?
把100本书放进99个抽屉呢?
板书:7÷6=1(本)……1(本)
10÷9=1(本)……1(本)
100÷99=1(本)……1(本)
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说出:至少数=商+余数
师:是不是这个规律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3、深化探究得出结论
课件出示:7只鸽子飞回5个鸽笼,至少有两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①学生活动
②交流说理活动
③到底是“商加余数”还是“商加1”?谁的结论对呢?在小组里进行研究、讨论。
④谁能说清楚?板书:5÷3=1(只)……2(只)至少数=商+1
(二)活动二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分组操作后汇报
板书:5÷2=2(本)……1(本)
7÷2=3(本)……1(本)
9÷2=4(本)……1(本)
那么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
(至少数=商+1)
我同意大家的讨论。我们这个发现就是有趣的“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解释课前提出的游戏问题。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不管怎样分,总有一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
3、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4、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畅谈感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感受?
课堂检测
一、填空
1、7只鸽子飞进5个鸽舍,至少有( )只鸽子要飞进同伴的鸽舍里。
2、有9本书,要放进2个抽屉里,必须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 )本书。
3、四年级两个班共有73名学生,这两个班的学生至少有( )人是同一月出生的。
4、任意给出3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一定有2个数的和是( )数。
二、选择
1、5个人逛商店共花了301元钱,每人花的钱数都是整数,其中至少有一人花的钱数不低于( )元。
A、60 B、61 C、62 D、59
2、3种商品的总价是13元,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是整数,至少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不低于( )元。
A、3 B、4 C、5 D、无法确定
三、解决问题
1、现有5把锁的各1把钥匙混在一起跟锁对不上号了,请问最少试几次就可能全部对上号?
2、六、一班四组有男女同学各5名,把他们的名字分别用10个数字代替,至少要点几个数字,才能保证叫到两名男生或两名女生?
课后拓展
1、六、二班有学生35人,李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本练习本,才能保证有一个人的练习本在两本或两本以上?
2、从1、2、3……100,这100个连续自然数中,任意取出51个不相同的数,其中必有两个数互质,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5÷2=2……1至少有3只
7÷2=3……1至少有4只
9÷2=4……1至少有5只
11÷2=5……1至少有6只
至少数=商数+1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游戏,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请5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有4张凳子,老师喊123开始,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引导:5位同学坐在4张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凳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我们刚才做了个小游戏,但小游戏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从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戏引入,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1、出示题目:把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板书:小棒4杯子3)
提出要求:把所有的摆法都摆出来,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1)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动手摆,把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2)指名一位同学展示不同摆法,教师板书。(4,0,0)(3,1,0)(2,2,0)(2,1,1),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4)师生共同理解“总有”“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
(5)明确:刚才同学们把所有摆法一一列举出来,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称之为“枚举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实验中、合作中、讨论中发现规律,分析问题的形成,把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让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提高,让问题在学生的探究中得到解决。]
2、要把6根小棒放进5杯子里,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呢?
(1)启发学生猜想结果
把6根小棒放入五个杯子里,你感觉一下,不要动手摆,你感觉一下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
提出要求:想一个快速而又简单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你就可以得到这个结论?
(3)学生尝试操作验证。
(4)全班交流,操作演示。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先每个杯子摆一根,每个杯子放1跟,5个杯子,就已经放了5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两根小棒
预设:如遇到每个杯子摆两根,有的杯子空的,这样有说服力吗?有的杯子还空着,要先把每个杯子都装上小棒才行。
(5)明确结论:把6根小棒放进5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枝小棒。
3、课件出示:
把100根小棒放进99个杯子呢?
谈话:要不要也准备100根小棒和99根杯子呢?可以怎么办?
引导用假设法进行思考:假设每个杯子放1跟,99个杯子,就已经放了99根,还有1根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小棒。
这也是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假设法”。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数和杯子数,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这里的小棒数都比杯子数多1,当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时,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了两根小棒。
[设计意图: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从“枚举法”到“假设法”,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活动二
谈话:接下来,我们把数学书当做物体数放入抽屉里,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板书:书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放入算式
5235÷2=2……1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教具:5个杯子,6根小棒;学具:每组5个杯子,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下面我们用扑克牌来玩个游戏。大家知道一副扑克牌有54张,如果去掉两张王牌,就剩52张,对吗?如果从这52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5张,我敢肯定地说:“张5张扑克牌至少有2张是同一种花色的,你们信吗?那就请5位同学上来各抽一张,我们来验证一下。如果再请五位同学来抽,我还敢这样肯定地说,你们相信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一)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原理。
1.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1的情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板书:小棒杯子
师: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个杯子里,该怎样放?有几种放法?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这所有的摆法,你们发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几根小棒?板书: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师: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又可以怎样放?大家再来摆摆看,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下来。
请一个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观察所有的摆法,你发现了什么?这里的“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又是什么意思?
师: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个杯子里,猜一猜,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怎样验证猜测的结果对不对,你又什么好方法?引导学生不再一一列举,用平均分的方法来找答案。并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6÷5=1……1
师:那如果用这种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个杯子里,把10根小棒放在9个杯子里,把100根小棒放在99个杯子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又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师:我们发现了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多2、多3,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多2、多3的情况。
师:如果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
引导:先平均分,每个杯子里分得1根小棒,余下的2根小棒又该怎么分呢?
师:把7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呢?为什么?
3、研究小棒数比杯子数的2倍多、3倍多…等情况。
师: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把15根小棒放在4个杯子里,分别又会有什么结果?
小组内讨论,再请同学说结果和理由。
4、总结规律。
师:我们将小棒看做物体、把杯子看做抽屉,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把m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m﹥n),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商+1”个物体。
5、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三、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
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先思考:这里是把什么看做物体?什么看做抽屉?再说结果和理由。
2、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3、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请问下面两人说的对吗?为什么?
(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2)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
4、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5、师:开课时我们做的游戏还记得吗?为什么老师可以肯定地说: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5张牌,至少会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学的抽屉原理来解释吗?
四、全课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3页练习十二第2、4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
物体数÷抽屉数= 商……余数 至少数 =商+1
小棒 杯子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
3 2 2
4 3 2
6 ÷ 5 = 1……1 2
5 ÷ 3 = 1……2 2
7 ÷ 4 = 1……3 2
9 ÷ 4 = 2……1 3
15 ÷ 4 = 3……3 4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我设计了从52张扑克牌(去掉2张王牌)中任意抽取5张,老师肯定地说: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学生半信半疑时,师生共同游戏,让学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奥妙,这样导入,学生兴趣盎然。
2、操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根小棒放入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余下的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数量多1。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3、解释应用,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抽屉原理”,感受数学的魅力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都让学生进行了操作并做了记录,但对学生的有序思考重视不够,导致课堂检测时,学生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两个同学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对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还有两个差一点的学生由于思维无序,因此没能正确列举出来。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个杯子里,有学生出现了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3根小棒的结论,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的错误:用商+余数。这时老师没有抓住这个同学思维中的错误制造思维矛盾,因此感觉学生对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的数量=商+1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在用“抽屉原理” 解决实际问题时,书写格式教师指导不到位。有些题目是要先说结论,再说理由。那么说理由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还有的同学先列算式,再回答问题。在区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导下,我才明白这类题目的书写格式是:因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总的说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全班学生针对这类问题都能快速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我也算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8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第一课时,也就是教材70-71页的例1和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很多具体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通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抽屉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教材中,有三处孩子们不好理解的地方:1)“总有一个”、“至少”这两个关键词的解读;2)为了达到“至少”而进行“平均分”的思路,3)把什么看做物体,把什么看做抽屉,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总结规律的方法接触比较少,尤其对于“数学证明”。于是我安排通过例1的直观操作教学,及例2的适当抽象建模,让全体学生真实地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把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困难,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性目标: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性目标: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情感性目标: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中“至少”的含义,并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六年级学生既好动又内敛,于是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课堂始终以设疑及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学法上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2把椅子,请3个同学上来,谁愿来?
1.游戏要求:你们3位同学围着椅子走动,等音乐定下来后请你们3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师:老师不用看就知道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着两名同学,是这样的吗?如果不相信咱们再做一次,好不好?
引入: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设计意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支铅笔。让学生猜测“至少会是”几支?
2、验证结论:不管学生猜测的结论是什么,都要求学生借助实物进行操作,来验证结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交流时,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找出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
(1)先请列举所有情况的学生进行汇报,一说明列举的不同情况,二结合操作说明自己的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所有的情况)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再利用枚举法的示意图,指出每种情况中都有几支铅笔被放进了同一个文具盒。
【设计意图:抽屉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支铅笔”这句话的理解。所以通过具体的操作,列举所有的情况后,引导学生直接关注到每种分法中数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结论吗?
学生汇报了自己的方法后,教师围绕假设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每个文具盒里都要放1支铅笔呢?请相互之间讨论一下。
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假如每个文具盒放入一支铅笔,剩下的一支还要放进一个文具盒,无论放在哪个文具盒里,一定能找到一个文具里至少有2支铅笔。只有平均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的分散,保证“至少”的情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索,寻找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枚举法的基础上,学生意识到了要考虑最少的情况,从而引出假设法渗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观察规律。
教师继续提问:6支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里呢?你还用一一列举所有的摆法吗?7支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里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优劣,发展了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运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
出示第70页做一做,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在说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余下的2只鸽子”如何分配?
【设计意图:从余数1到余数2,让学生再次体会要保证“至少”必须尽量平均分,余下的数也要进行二次平均分。】
4、发现规律,初步建模。
我们将铅笔、鸽子看做物体,文具盒、鸽舍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老师肯定前两排的同学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份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具体情况的判断,初步建立“物体”“抽屉”的模型,发现简单的抽屉原理。研究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请学生对课前的游戏的解释,也是一个建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抽屉”不一定是看得见,摸得着。】
5、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设法的思维过程。
(1)教学例2,可以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说理,然后问: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支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础上,相信学生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至少”的问题,将证明过程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为下一步,学生发现结论与商和余数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
扑克牌游戏
①师与生配合做
教师洗牌学生抽其中的任意5张,教师猜其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②学生做游戏
要求探寻规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抽屉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建模,让学生体会抽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四、小结全课,激发热情
1、今天的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将铅笔、鸽子、扑克看做物体数,文具盒、鸽舍、四种花色看做抽屉,观察物体数和抽屉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小结:只要物体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2个物体。这就叫做抽屉原理。
2、介绍课外知识。
介绍抽屉原理的发现者——数学家狄里克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常事中也有数学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学会简单的原理分析方法。
2.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理解抽屉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
二、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1.木箱里装有红色球3个、黄色球5个、蓝色球7个,若蒙眼去摸,为保证取出的球中有两个球的颜色相同,则最少要取出多少个球?
2.一幅扑克牌有54张,最少要抽取几张牌,方能保证其中至少有3张牌有相同的点数?
3.有11名学生到老师家借书,老师的书房中有A、B、C、D四类书,每名学生最多可借两本不同类的书,最少借一本。试证明:必有两个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型相同
4.有50名运动员进行某个项目的单循环赛,如果没有平局,也没有全胜。试证明:一定有两个运动员积分相同。
5.体育用品仓库里有许多足球、排球和篮球,某班50名同学来仓库拿球,规定每个人至少拿1个球,至多拿2个球,问至少有几名同学所拿的球种类是一致的?
6.某校有55个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已知将参赛人任意分成四组,则必有一组的女生多于2人,又知参赛者中任何10人中必有男生,则参赛男生的人数为多少人?
7.有黑色、白色、蓝色手套各5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时候不许看颜色),才能使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两双是同颜色的。
8.一些苹果和梨混放在一个筐里,小明把这筐水果分成了若干堆,后来发现无论怎么分,总能从这若干堆里找到两堆,把这两堆水果合并在一起后,苹果和梨的个数是偶数,那么小明至少把这些水果分成了多少堆?
9.从1,3,5……99中,至少选出多少个数,其中必有两个数的和是100。
10.某旅游车上有47名乘客,每位乘客都只带有一种水果。如果乘客中有人带梨,并且其中任何两位乘客中至少有一个人带苹果,那么乘客中有多少人带苹果。
11.某个年级有202人参加考试,满分为100分,且得分都为整数,总得分为10101分,则至少有多少人得分相同?
12.2006名营员去游览长城,颐和园,天坛。规定每人最少去一处,最多去两处游览,至少有几个人游览的地方完全相同?
13.某校派出学生204人上山植树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树50株,最多一人植树100株,则至少有多少人植树的株数相同?
【抽屉原理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04-02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05-29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04-08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02-09
数学抽屉原理教学设计07-08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0篇04-14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2篇04-16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1篇04-11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15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