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12 18:31: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3.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知道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3.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感受到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教学难点: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跳跳球、课件、拉力器、红外线(或者玻璃瓶)

  支架、测力计、拉簧、钩码、记录表格{每组一份}

  2、学生分组材料:海绵块、拉力弹簧、压力弹簧、钢尺(塑料尺)、橡皮筋、(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拉力器,请两位同学来拉动它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想不想来玩一下?

  教师请两位学生拉开拉力器,在松开。

  提问:在拉的过程中, 拉力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相机板书“形状改变”。手松开之后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前渗透弹性、弹力的知识)

  教师:看来物体改变形状以后,很多现象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改变形状以后所引起的一些变化。(出示课题)

  二、认识弹性和弹力。

  1、教师: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弹性、弹力,那么大家觉得什么叫做弹性呢?

  学生交流,

  2、教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弹性呢?大家可能也说不清楚了, 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弹性。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材料有:海绵块、拉力弹簧、压力弹簧、塑料尺、橡皮筋。(课件展示)

  (课件出示要求)1、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观察物体的变化。2、慢慢去掉所用的力,观察物体的变化。3、把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或图记录下来。

  附记录表:(用最拿手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物体名称

  原来的样子

  用力后的样子

  去掉力后的样子

  2、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观察物体是否具有类似于拉力器变化的特性。

  3、汇报交流,展示观察记录。

  教师可以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呢?发生了什么现象?

  (教师要注意评价用语)

  教师:你的方法很有新意。/你的发现真棒。

  教师:大家经过动手操作之后,发现了这些物体具有怎样的共同点呢?

  (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

  4、教师:那么这些物体怎么会恢复原来形状的呢?我们再拿出这些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先对它施加外力,然后慢慢地松开手,体会你手上的感觉。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这股力是往什么方向的?与你所用的力的方向一样吗?大家觉得这股力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出示一段课件)

  5、现在,大家觉得什么叫做弹力呢?什么叫做弹性呢?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概念。指名一位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弹性和弹力是不是同一个概念?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三、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弹性。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的弹性呢?

  学生汇报,交流,可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

  教师可以提问:这个物体哪里应用了弹性?

  2、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很快就要在北京召开了,在奥运会的比赛当中,也有很多比赛项目是和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运动项目,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弹性呢?

  播放幻灯片,撑杆跳高,跳水,足球,射箭,

  提问:什么地方应用了弹性?撑杆跳高怎样应用了弹性呢?谁给撑杆施加了力呢?撑杆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力?这种力起到了什么作用?谁可以来完整地说一说呢?

  四、研究拉力大小对弹簧拉伸的长度的影响。

  1、教师:再来看一看老师的这个拉力器,有没有同学想要试一试一个人来拉动他呢?

  教师请一位学生拉动拉力器。

  有没有同学可以拉的更长一点呢?(知名一位学生)

  提问:那一位同学把拉力器拉得更长一点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么大家觉得:弹簧拉伸的长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这些想法都是出自你们的`生活经验,只是一个猜测。那么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个猜测呢?(做实验)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2、教师:老师为同学们提供的材料有:支架,弹簧,钩码、直尺。(课件显示)利用这些材料,大家觉得可以怎样来开展实验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屏幕显示试验记录单,教师确定实验方法。

  (1)首先搭好支架,挂上弹簧,量出弹簧的长度。

  (2)一个一个地往弹簧上挂钩码,每挂一个,就要量出弹簧的长度,计算出弹簧贝拉伸了多长。

  (3)做好记录,最后要得出结论。

  4、提问: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

  分工合作 精确测量

  5、学生开展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供给学生4个钩码

  在巡视时,注意引导学生精确测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6、教师:大家通过刚才的研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钩码越多,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长)

  教师:那么,每多挂一个钩码,弹簧伸长的长度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每次多挂一个钩码,弹簧伸长的长度都是差不多的)

  教师:那你们能不能预测一下,当挂5个,6个,甚至7个钩码的时候,弹簧会伸长多少呢?(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那我们再来试一试好吗?组长来领取材料,继续往下面做。

  7、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教师可以提问:和你们的预测一样吗?其他的小组呢?

  8教师:通过试验,大家觉得拉力与弹簧拉伸的长度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知名学生汇报,教师出世界论)

  9、教师:我们通过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了拉力与弹簧拉伸的长度的之间的关系,真了不起,以后大家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有条件也要尽量亲自试一试,找找其中有没有规律。

  10教师:刚才,老师只准备了8个钩码,弹簧伸长了大约9厘米。如果我们再往上面挂一个,弹簧可能会伸长多少呢?如果挂10个呢?会有多长呢?挂20个呢?100个呢?如果我们无限制的王弹簧上面挂钩码,弹簧是不是还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不断拉伸呢?(学生汇报。)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来看一看真实的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现象呢?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物体的弹性并不是无限的,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五、拓展

  1、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哪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好玩的东西,橡皮泥,那么橡皮泥又没有弹性呢?请同学们动手玩一玩,看一看橡皮泥又没有弹性?

  学生活动,汇报。

  教师:有些同学说有弹性,而有些同学说没有弹性。好像都很有道理。那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录像,可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播放录像)

  3、看了这个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学生汇报。

  4、教师:那么,到底有没有没有弹性的物体呢? 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好好的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去查找一下资料,或者动手做一下试验。下一次把你们的结果来告诉老师,好吗?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2

  一、教学理念:

  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材料为学习的切入点,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通过实验体会到弹力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橡皮、竹片、娃娃跳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你们呢?那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2、出示娃娃跳。

  3、指名表演。

  4、教师谈话:刚才两位同学在玩跳跳鼠的时候,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没有?

  5、学生交流。

  (二)探究新知,认识物体的弹性

  1、谈话:这几位同学的答案对不对呢?我们暂且不说,下面我们继续来玩一玩儿,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了解弹性。

  教师谈话:在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装在篮子里。让我们来看一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学生向教师汇报篮子里的材料。

  教师: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下面就请同学们一样一样的玩儿这些东西,给大家5分钟,看哪一组的同学玩儿出的花样多。

  让学生尽情地玩,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自己的玩法,特别要表扬那些玩的与众不同的学生。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这些东西在玩的时候,有什么相似的现象吗?老师要看哪些同学最会观察。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演示。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然后归纳出:给物体施加外力,物体形状改变,去掉外力,物体又恢复到原来形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来形状——形状改变——恢复形状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试验,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出示问题:①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改变?②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③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

  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外力作用,去掉外力,弹性。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活动的基础上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从而为揭示出“什么是弹性”做铺垫。)

  课件出示弹性的定义,指名读一读。

【《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说课稿11-02

认识物体数学课件设计05-08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04-20

描写桂花形状的句子01-17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按形状分类》09-22

青春的形状作文600字01-22

形状作文400字八篇02-25

改变无法改变1000字12-22

精选《观潮》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1-15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案课件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