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2 20:42: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布置、检查预习,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初步印象,并说一说理由;也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即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敬佩)来进行交流。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同学们读一读课题,第一次读课题哪个字让你眼前一亮?

  生:“游”字、“纸上”……

  师:这个“游”字怎么就让你眼睛为之一亮呢?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这话是谁说的?)

  二、第一次读书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1、师: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吧。(明确读书要求:“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生按读书要求读书、思考。)

  3、师生交流:

  ◆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抓住“惊奇”、“叫”。

  ◆当时你就在现场,听到女孩惊叫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挤过去,看到了那青年是

  4、学习青年画鱼的段落

  ◆(出示画鱼的句子)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话,你读出了青年的什么?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你想怎样夸赞那青年画的鱼呢?(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5、再次指导朗读女孩说的话。

  ◆师: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手一挥,全班齐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写话说话)师: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他们的神态,猜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也可以想想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夸?

  那儿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一个男孩挤到跟前,也随声附和:“()!”

  一位老人()说:“()!”

  那位男青年():“()!”

  ◆(齐读女孩说的话)你们夸得不错,让我们把所有的称赞融为一句话。

  三、第二次读书交流: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

  1、师:(过渡)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让鱼游到了纸上?最好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思考、交流)“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或他坚持不懈、勤奋专注等)

  师:(明确第二次读书要求)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动笔圈画写批注。找到句段后多读几遍,并和你的同学交流,想办法理解它。

  2、(学生自由读书、画找句子、讨论交流。时间保证不少于5分钟。)

  3、师生交流、相机指导读书、语言训练。

  ◆生:(第4自然段)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突出“老是”(换词—总是、经常)、“呆呆地”、“静静地”理解句意、指导朗读。小结过渡: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他爱鱼竟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第8自然段)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理解“融为一体”。小结过渡: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他,围观者的议论也没有打扰他,此时此刻,他自己也不记得“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了。)

  ◆生:(第9自然段)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那他记着什么呢?)

  ◆生:(第12自然段)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为什么会忘呢?)小结过渡:是呵!青年是多么勤奋专注啊!一整天了,他心里只有鱼。)

  (小结过渡: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青年花了多少时间去观察鱼、画鱼呀!没有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正是心中有“鱼”(板书),才让人们夸赞那青年“鱼游到了纸上”。所以当我把女孩说的这句话告诉这位青年时,他回答: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四、第三次读书交流:体会作者的心,进一步认识聋哑青年

  ◆理解“咯噔”一词:(同学们,聋哑人是我们生活中寻常可见的,作者何以看到青年厂徽时,心里会咯噔一跳呢?请不要忙着回答,自己再联系前文来谈谈。)

  ◆师:看似简单的“咯噔”一词,其实并不简单。在它的背后有作者没有说出的许多的话,有作者的复杂情感在里面啊!一个命运不眷顾的聋哑人,能如此孜孜追求喜欢的艺术,使自己的无声世界,变得如此多姿多彩,使自己的人生变得这样不同寻常,该让多少人心怀感动、心生感慨啊!(齐读11自然段)

  五、联系生活实践,拓展悟情:说说对聋哑青年的敬佩

  ◆写话:面对这位聋哑人,作者心里咯噔一跳,现在你认识了这位青年,读完了课文,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师总结:心中有鱼,才能纸上有鱼;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马克吐温说过:“人的专注力是十分了不起的,主要你认真地专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坚持不懈,你就能做出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的事情来。——仅仅一年的时间,一位聋哑青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敬佩之事。那么,如果我们也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相信也会有所成就的。

  板书设计: 鱼先游到了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专注投入废寝忘食)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港、澈、壶、缸、罢、苟、绣、徽、聋、哑并会写。注意苟和徽字的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举止特别”“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3、准确勾画出青年看鱼和画鱼的句子,理解其中的关键词句,学习青年的优秀品质。

  4、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5、初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 生齐读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产生疑问

  师:你们肯定会想,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鱼应该生活在哪里?

  生:鱼应该生活在水里呀?

  师:但是我告诉你,一点也没有错,的确是鱼游到了——(生齐读课题)纸上

  师: 其实,我也纳闷儿。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带着疑问,一起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我先来看看你们预习得怎么样,认为自己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一遍课文,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把句子读通顺。第二、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三、朗读课文,分析关键词句。

  第一关: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

  1指名读每一段,注意其中的生字用红字标出。

  2理解词“语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一起想想这样画面,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读一读。

  3理解“举止” 找出举止特别的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境界)

  4“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

  5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词语“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老是”

  第二关:学习课文5-9自然段

  1、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2、咱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出示(5-9)段指导里面衣裳和似的的读音,还有第九段的似

  3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画鱼举止特别,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4联系课文句子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从“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体会工笔素描细致;从“很快”“仿佛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体会挥笔速写快速传神。

  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描写青年人画画神态的句子。

  理解“静静地”“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深化“忘我”境界的体会。

  5句式联系有时......有时......改写成其他的。

  第三关开始啦,读课文的10-14自然段。

  1、这段文字中有没有那些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他的举止特别呢?勾画出来。

  2、理解“每个星期”“一整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师:一个风雨交加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后院,你看见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

  师:也就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那位青年都是这样静静地,呆呆的看着,中断过吗?

  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3、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4、那课文题目怎么是“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5、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先在心里深深记住鱼是怎么游的,才能画好金鱼的动态。所以游到心里是原因,游到纸上是结果。

  师: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6、通过连闯关,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回忆每一关的内容,看鱼、画鱼、和交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大家好。今天能与你们一起上课,这真是一种缘分,说实话,老师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你们呢?好,咱们先来放松一下好吗?看了大屏幕中的图片,你对老师有了怎样的了解?(生答)好,你们对谭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让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好吗?你可以介绍一下自己,今年几岁,有哪些特长、爱好,平时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生说)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这位青年也是一个爱好画画的人,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请学生朗读课件中的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预设: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再读课题:疑问地读、迷惑不解地读、奇怪地读。好,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课题让我们产生了那么多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疑问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反馈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两遍,在读的时候,老师给你的建议是: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思考: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

  gē dēng

  绣花 厂徽 咯 噔 聋 哑

  谁来读读第二组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融为一体 一丝不苟

  1、单独读;请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咯 噔”gē dēng

  2、谁来读读第二组,师相机点拨。(齐读放后面)不理解的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朗读后再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很难写,同学你认为哪两个字最难写?谭老师就帮你在黑板写一写吧。徽、融(选择一两个字范写,边讲边写)(写好后,同学们还等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在语文书上也写一写吧)相机指导

  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回指导,接着课堂反馈。字词检查好了,咱们还有一个个问题没解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谁来?(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知道了鱼画得如此逼真、活灵活现?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细致、速写等进行以导促读的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三、探究“忘我”,以读引导,以导促读。

  1、以“忘我”为中心,辐射状拓展,感悟,提升。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生:第12段)指名读第12段。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略教)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才”这里是什么意思?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就能把金鱼画得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这太了不起啦。

  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年四季,这些星期天都是晴空万里,温暖和煦的吗?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点拨。

  2、请同学们再找找其他“忘我”(以下内容随机教学)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略教)

  抓学生看鱼的体验、“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等进行对话,从而感受青年的“忘我”,再进行导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详教)

  (有哪些人?怎么赞叹、怎么议论?什么是融为一体)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详教)(再次感受“忘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就叫做“忘我“。

  3、四段话连起来再自由地读一读。

  四、课堂小练笔。

  学到这里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青年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想对青年说的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读一读,摘一摘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逼真 徽 融

  忘我

  活灵活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

  3、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

  1、反复品读课题,感悟文题的妙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板书课题)。回忆一下,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有什么感受?把这份——放到课题中读读。

  小结:真好,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来,读出自己的理解。(齐读)好题,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梳理文脉,由结局追根溯源

  1、认读字词,扫清障碍。

  师:扫清字词障碍,我们前行才会一路畅通。

  (课件出示)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师:都是老朋友吗?一起认认。女生读第一行,男生读第二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有何发现?(第一行的字词都是描写玉泉的,第二行的字词是描写青年的。)

  师:从第二行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正在(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青年。

  过渡:正是这个青年,他拥有着神奇的魔力让鱼游到了纸上。我们一起走入文中认识他。

  2、从题入手,理出结局。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划上波浪线,并标上序号。

  (2)汇报交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处?

  第一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是小女孩惊奇的赞叹)

  第二处: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者的描写)

  第三处: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师: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画技高超)

  师:作者借用了小女孩的评价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也是青年画鱼的完美结局。

  2、追根溯源,探讨原因。

  师:有果必有因。那么我们就“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来追根溯源。

  (1)(课件出示)快速浏览全文,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青年之所以让鱼游到了纸上,他神奇的魔力是什么?

  (2)学生谈论,概括成小标题。(学生自己上台板书:(预设)认真观察 专心作画 坚持不懈…… )

  3、从因到果,概述全文。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用一个关联词连起来说说。(作答:因为……所以……最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会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读语句,体会细腻的人物描写

  过渡语: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如果要描述一个认真专注的人物形象,你会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预设:通过观察他的动作、神态来写)有当大作家的潜质。作者也是这样做的。

  1、(课件出示)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年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写下你最欣赏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引导学生抓字词谈感受。你最欣赏他的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呆呆地静静地)

  (2)品读“呆呆地”、“静静地”。“呆”原指傻、发愣的意思。这里的“呆呆地”怎么理解?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常常——(忘了睡觉)甚至——(忘了自己)这叫什么境界?读读这个词。

  什么是“静静地看”?(学生作答)

  你去公园里看过金鱼吗?你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对比:你是xxxx地看,而这位青年呢?读句子指3名)这叫怎样地看?读出这份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青年的坚持不懈。这一看就是多久?(评价:很好,你能联系下面的课文来理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位青年在不在。

  一个细雨蒙蒙的星期天,他……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

  一个寒风呼啸的星期天……

  一个雪花飞舞的星期天……

  冬去春来,严寒酷暑,日复一日,那位青年就这样呆呆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风雨无阻,从未中断。这又叫怎样地看?

  预设二: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引导学生先抓关键词体会。他的哪些动作和神态深深地吸引着你?

  (1)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又是挥笔速写?结合这段话中的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谈,适时引导:“工笔细描”重在哪个字?(“细”)我们又学了一招: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来理解词义。“挥笔速写”重在哪个字?(速)(相机出示图画,加深学生的印象)

  (2)指导朗读。

  你觉得青年工笔细描描的是金鱼的什么?(生谈论)用你的朗读为大家呈现这幅工笔细描的画面。(评:我发现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楚。)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青年的认真。)我也听出了你的认真。都说女孩子的心最细,来读出这一份细致。(女生读)

  青年又会挥笔速写出金鱼哪些动态的画面?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会出现鱼儿在水中活动的画面。用心听,看谁看得真切。(老师范读,生想象)孩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当青年在画金鱼时,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观察它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年画画。老师读前面,女生读工笔细描的部分,男生读挥笔速写的部分。(合作读)评:好一个画技高超的青年!好一群乐学善学的孩子!

  (4)升华感悟。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青年作画时的专注。(静静地)又一个“静静地”。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只有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装着的又是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刻着的又是谁?他心里记着的又是谁?(金鱼)总而言之,他的心里只有——(金鱼)。这就是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鱼的静!来,让我们再一次去看看青年静静地画鱼。(配乐齐读)

  3、统领全文,结合板书探讨青年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青年总是静静地看鱼,画鱼?(他是聋哑人。)聋哑人的世界是无声的。他只能用心去倾听鱼儿的欢乐,也只能用心与鱼儿进行交流。作者通过对青年看鱼、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现在请大家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谈一谈,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生答)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鱼先游进了他的心里,再游到了他的纸上。)

  四、解读写作密码,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1、巧妙点拨,解读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密码。

  作者在第3自然段介绍了青年的外貌,却到第11自然段文章接近结尾的部分才揭示他是聋哑人的身份。一般我们在描写人物或动物的外貌时都集中在一个自然段体现。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a 为了吸引读者,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就不会那么惊讶了。b 通过作者的观察得知,这样更自然。)

  小结:你们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提出下节课任务:

  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我觉得文章一开始就应该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话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和观鱼的人?不觉得多此一举吗?另外,青年的高超技艺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赏,作者没有具体描述。你们能抓住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来将青年人称赞一番吗?这些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探讨。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5

  预设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聋哑青年画画的专注,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预设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鱼,同学们看见过鱼吗?你知道鱼儿在哪儿游吗?

  2.板书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

  3.引导学生质疑。

  (1)谁让鱼游到纸上?

  (2)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3)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思考:你能用上课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多种形式检查自读课文。

  (1)朗读词语。

  (2)字形辨析:港、徽。

  4.讨论:读了课文,你能用上课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研读“鱼游到了纸上”,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写鱼游到了纸上的句子。

  2.组织交流,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预设:“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这是对他的称赞。

  3.再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划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4.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耐心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细致的动作描写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预设写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有的……有的……还有的……。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一位青年赞叹道……一群孩子叫道……

  △预设体会描写方法:侧面烘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6.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预设: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鱼是怎么游到他的心里的?为什么说先游到了心里呢?

  7.小结存疑:我们下节课再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解决这些问题。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上一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

  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年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

  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

  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

  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

  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用指名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

  ”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

  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下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二、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

  …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

  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

  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 了解 敬佩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7

  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字。结合上下文体会“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3 教学准备:绿色班班通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4 教学过程:

  (1)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①学生相互交流去西湖旅游的经历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八班的同学互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那么你们去过西湖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动介绍自己去西湖时的旅游感受;这样可以较好地实现两个班同学的知识经验的分享。】

  ②欣赏西湖视频,感受西湖的美丽

  刚才我们分享了两位同学的旅游感受,现在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近西湖,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丽。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播放西湖风景视频,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了解西湖,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③提示课题

  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景色秀丽迷人,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在西湖的旁边,有一处美丽的景点,叫玉泉,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玉泉池边。

  (2)用心读题,大胆质疑

  ①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学生会提出如下问题:a 鱼原本是游在水里的,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b 课文中讲的谁让鱼游到了纸上?c 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②带着这个疑问请大家来读课文

  读的时候要字字响亮,不错一字,不多一字,不漏一字。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读检查,反馈质疑

  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认读,练写难点字

  花 港 绣 花 罢 了

  厂 徽 聋哑 细 致

  a 指名读,齐读

  b 仔细观察画线的生字,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你能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吗?

  c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练写一遍。

  【白板使用及分析:利用白板出示本课生字词后,首先用放大镜突出显示学生感觉难写的字,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观察难点字;其次,教师在白板上范写完“港、徽”两个字后,运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呈现教师书写过程,在字体书写的动态演示中巩固学生对于这两个难点字的记忆。】

  ② 指名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师生交流中反馈质疑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文中讲的一位青年让鱼游到了纸上)

  ③ 故事中告诉我们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举止特别)

  (4)朗读课文,感悟“特别”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呢,用心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① 品读“看鱼”部分,感受青年的专注

  a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b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呆呆地)

  c 理解“呆呆地”:老师课前查了一下工具书,呆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分别是:

  第一种:傻,愚蠢。

  第二种: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第三种:停留

  指读三种解释,想想在这句话中应该选哪一种,说出理由来。

  透过呆呆地你能感受到什么?d 想象着这位青年看鱼时的情景,看怎样把他专注和入神的样子读出来。

  e 小结:

  是啊,透过他看鱼时呆呆的样子我们感受到了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在学生交流读书感悟时教师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随机圈点勾画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及读书的感受;②在理解“呆呆地”一词时,充分运用白板的词典功能,随机查出词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较好地体现了白板词典的便捷功能。】

  ② 品读“画鱼”部分,感受青年的投入

  a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举止特别?

  b 出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c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d 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哪幅是工笔细描?哪幅是挥笔速写成的吗?说说理由。

  e 教师引读:你看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结合刚才看到的图,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画技高超)融入感受师生合作读。

  【白板使用及分析:①利用白板的图库功能,在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这两个词时调出相应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②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利用白板的幕布功能先遮挡住“挥笔速写”这部分,指导读“工笔细描”这部分句子,较好地凸现了重点,便于教师分步进行指导朗读。】

  f创设情境:看到这位青年画鱼时的样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有青年,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读书上的句子“哟,金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

  年轻的阿姨笑眯眯地夸奖他——

  一位慈祥的老人乐呵呵地称赞他——(引导想象说话)

  人们赞叹着,可是,这位青年却头也不抬,理也不理,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不可理解,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一位中学生说——

  几次见到他的作者也在心里说——

  可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地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里的融为一体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体会体会。

  是啊,此时的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想象一下:为了画好金鱼,他还忘记了什么?他好像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体会着再读。

  同学们,正是因为他这样专心致致地画鱼,他眼中所见的是鱼,心里所想的是鱼,笔下所画的还是鱼,才会使那个小女孩发出这样的惊叹——(指课题,齐读)

  才会使围观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深切的感受——(指课题,齐读)

  课文读到这儿,你知道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了吗?(反馈前面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③ 品读“笔谈”部分,感受青年的勤奋

  a 当作者了解到这位画技高超的年轻人是位聋哑人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开始用笔交谈,他们谈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b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联系上文说说鱼是怎样游到我心里的吗?(反馈质疑中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c 那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呢?

  (5)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他就这样坚持不懈地专注地看鱼勤奋地练习画鱼,不到一年功夫,就把鱼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了。了解了他的故事,此时此刻,在你心里,他还仅仅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吗?他还是一位怎样的青年?请同学们看着提示来写一写?待会我们和八班的同学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个班的同学想象最丰富,写得最精彩。

  【班班通使用及分析:①运用白板出示写作提示:这是一位( )的青年,他( )。②利用班班通,两个班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练笔,进行作品分享,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多元深入的理解。】

  (6)总结全文。

  看来,故事中这位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心,课下请同学继续练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下节课咱们继续来交流。

  5班班通及白板应用反思

  本节课是我首次尝试运用班班通的教学模式来执教语文课。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运用了班班通教学设备及电子白板辅助教学。通过班班通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两个班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分享及课堂练笔作品的交流与分享,突破了以往单班授课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时,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凸显了难点字的易错部分;回放功能则将教师的书写过程动态演示了出来,较好地加深了学生记忆,使生字的教学更为扎实。在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即有教师预设资料的使用,也有即时的手写注释,探照灯、幕布、图库等工具的使用也加强了教学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如在白板上的注释、写字以及相关操作等都可以进行回放并保留,对学生的总结回顾以及教师的反思都有很大帮助。白板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受本地局域网的限制,网络连通时经常会出现故障,给班班通的运用带来了许多不便。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 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 二 课 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一定会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的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作者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著与专注)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才写出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指名读作文,进行交流。

  3.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自己的同学,抓住特点,多看、多听、多问,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B 案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地推测一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是谁说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由读课文,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自主读书

  1.给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与互助。

  2.有针对性地指导读词、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港澈壶缸徽聋哑”。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粗说印象。一是课文主要写了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二是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第 二 课 时

  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将看书读书后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3.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b.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9

  《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学时如果能把握好课文的脉络,顺着作者发现这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及其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条线,就能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学生悟出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离不开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这样一个道理。而这些典型材料恰恰源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只有平时留心观察和积累,写起文章来才能做到内容真实感人。因此,教学本文,要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可采用以下的步骤:

  一、整体入手

  了解全文每一篇文章拿到手上,都必须先大概了解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精学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一个初步印象,扫清阅读中生字、新词的障碍,并理清作者思路,文章写作顺序。所以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轮读或范读。教师设问:课文讲了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主要人物是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紧扣课题

  理清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统率全文的灵魂。“鱼游到了纸上”正是青年刻苦练习、勤于观察的结果。在弄清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以后,从课文中再找一找与它类似的句子,比较每一次出现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再设问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使学生初步明确“游到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关系。可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明二者的关系,这样为深入理解课文找到突破口,也为下面理解“从哪里看出游到了纸上”和“从哪里看出先游到了心里”作了铺垫。

  三、精讲重点词句

  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为了让长文短教,就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重点词句,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体会句子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会受到触动,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几个重点句子处理方法如下:

  一句:“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举止”是什么意思?“举止特别”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表现了青年的举止特别?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便能直插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就是那位青年人看鱼如醉如痴,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从而引出“忘我的境界”,这样对“忘我”一词的理解就不空洞了。再辅以朗读指导,加深印象。这也是作者留心观察的一个着眼点,把一个专心、认真看鱼的青年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句:“金鱼游到他的纸上了!”①这话是谁说的?用什么口气说的?作者挤进去又会用什么口气说?什么叫赞叹?②你认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鱼画得活灵活现?青年人用了什么方法画鱼?这句话出自一个小姑娘之口,但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而对问题②的理解,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句话所包含的赞叹之情的理解。由于青年人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时又是那么专注、勤奋,以至于受到所有围观的群众一致夸赞,小姑娘惊奇地大叫,说明所画的鱼栩栩如生,非同一般。至此,青年人忘我的观察鱼的原因也有了交待,作者自己对这位青年人的观察也就兴致更浓。“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的秘密何在?由此引发作者更强烈的好奇心,想尽快了解清楚,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目的的、积极的。至此学习第三句“他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接着引导学生联想青年人可能在想什么,作者从中可以知道什么,进一步为理解下文作铺垫。

  三句:“鱼游到了你的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是作者从青年人的厂徽上发现他是个聋哑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作者与青年进行了笔谈,这是笔谈中的两句话。前一句是作者对青年人的称赞,后一句则是青年人的回答。首先理解前一句,设问,如: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重点挖掘后一句的含义,可以顺着这样的思路启发学生:“心”是指什么?为什么鱼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游字说明鱼的特征在青年脑海中形成什么样的印象?“先”是指什么先?先字点明了这两句话的关系是什么?

  明晰了两句话的意思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更明确了这位聋哑青年由于勤奋观察、刻苦练习,才达到了忘我的境界。那么作者感情也是伴随着对青年人的观察一步步深入而变化的。

  四、把握时机

  有机渗透写法每一堂课教学都应该有一个重点、难点,难点的突破,便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如果能在这时将读写结合,课文对学生的写作起的作用就更大。

  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就是课堂上的一大收获。此时,让学生根据作者感情的变化给课文分段,是写法渗透之一,然后说说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作者经常去玉泉看鱼,所以发现了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人,再经过多次留心观察,发现青年人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画鱼十分刻苦细致。在观察中进一步发现他是聋哑人,才采取笔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为了表达自己对聋哑青年的钦佩之情,作者就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线索,把材料加以整理、筛选,才写成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最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要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用心去发现,善于发现,并把观察的事物记录下来,注意积累,那么作文时就有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材料。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1

  【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训练重点】

  “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1、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

  2、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

  3、勤于动笔。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准备用时】

  第一课时:

  理解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读写结合。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习。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习写法,指导作文。

  1、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

  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7、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读写结合,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1、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⑴ 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⑵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⑶ 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⑷ 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⑸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⑹ 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⑺ 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⑻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

  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

  (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

  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

  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

  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

  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 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鱼是在哪里游的吗?那你们有没有见过在纸上游的鱼呢?

  想知道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吗?好,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运用

  1、生字卡片形式,认识“罢、徽、聋、哑”,学会“港、澈、壶、缸、罢、苟、绣、挥、徽、聋、哑”

  2、弄清词意并造句: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2、小组四个人讨论,该如何分段并说说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4自然段)讲“我”与青年“交谈”,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四、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有感情。品读课文时要思考一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这说明了什么?

  2、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二、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4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1、“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二)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总结升华: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着与专注。聋哑青年的勤奋与专注让我们敬佩,小作者善于观察和积累材料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呆呆静静不说话

  举止特别:没有反应忘我境界

  忘记时间忘记自己

  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 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工笔细描”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第4和第7自然段。

  3、体会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感悟描写青年画鱼、看鱼的句子,感受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空白处,落实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创设情境:

  板书课题,读题。

  2、存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提出的疑问,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

  2、检查反馈,教师导学:

  ⑴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找出和题目意思相同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紧扣课题,体会“画技高超”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朗读,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读: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这段话里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⑶ 再次朗读句子,说说你读懂到了什么?

  3、引导写话。

  4、指名交流。

  5、小结过渡。

  四、品读“特别”,感受勤奋专注

  1、自由读读第3~4自然段,体会“特别”。

  2、品读: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⑴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⑵ 从这句话里,你感觉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其他人来到这美丽的玉泉是怎样看鱼的呢?

  ⑷ 你觉得青年真的是呆呆地、静静地,而且是不说一句话吗?再读。

  3、出示:

  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理解“忘我”。

  五、小结设疑

  1、小结。

  2、设疑。

  3、书写生字。(机动)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

  二、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习作者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作文材料的。

  四、教具准备: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六、课时分配:二课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合作学习课文二、三、四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1、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2、突破的方法和途径:

  (1)、紧扣“游”,渗透整篇文章。

  (2)、通过幻灯、质疑、小组讨论、朗读、精心设计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解难释疑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读、思、做、议、说的语文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品味课题。

  1、板书课题,审题质疑,激发情趣。

  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板书:《鱼游到纸上了》。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老师归纳梳理,出示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2)、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各小组自读课文,体会理解课题中“游”的意思。

  (学生答)板书:画

  三、品读“勤奋画鱼”。

  出示学习提示:A、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B、讨论,并完成填空练习;

  C、体会理解所填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 默读课文,划出青年画鱼的句子。板书(画鱼)

  2 小组之间按提示要求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推荐代表读 填空练习: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 小组议说——从所填词语中得到的体会。

  师:有不理解的词吗?(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用自己的话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能想象青年有多细致吗?画得怎么样?

  生:(鳞、鱼眼)

  4 出示图片

  师:哪张是工笔细描,哪张是速写?为什么?

  生:细描(细致)速写(形象生动)

  5 师:我们怎样用读来表达青年画鱼的感觉呢?,试着读读吧!

  生:自由读

  生:评价

  师: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齐读

  6 品读“鱼游到的纸上”

  师:从同学们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一条条鱼游到纸上。当时在场的一个小姑娘怎么说的?

  生:指名读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生:“游”

  师:一个人鸟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鸟儿“飞”)

  一个人猫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猫儿“跳”)

  一个人花画得好,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说?(花儿“绽放)”

  师:这使我想到平时同学们在写作文要学会用词恰当,词用准确了,也就将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哟……啦”

  生指名读 齐读

  7指导朗读有关“画鱼”的段落,小组比赛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8 观察课文插图,学生即兴表演围观者的赞叹、议论,肯定青年画画所取得的成绩。(创设情景)

  四、体会“青年爱鱼”。

  1师述:大家赞叹、议论、甚至惊叹,而他有什么反应呢?

  生:(“专注”“聋哑人”“与鱼融为一体”)

  2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青年与融为一体,画鱼很专注。

  4 生 :找句子 轻声朗读这两段话

  5 师:眼睛看的,笔下画的,心里想的全是鱼!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用书上的话说,这就是-----(忘我)

  6师:让我们悄悄地走进青年画鱼的境界中,谁能把老师也带到那种境界,读读这两句话:

  7 出示(围观……一体了我仍旧……忘记了自己。)

  还不够痴,谁再读

  8 你们能够将鱼画到指上吗?看见了为什么画不出来?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

  9各小组自读第二段,边读边想:他是如何观鱼的?并划出描写他“举止特别”句子。

  10小组充分展开讨论,合作解疑。

  小组推荐代表读:表现他“举止特别”的句子。

  出示比较句子: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B、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不说一句话。

  比较两个句子的异同,体会哪个句子更好。

  11生评议说:从“老是”、“呆呆”、“静静”、“从来”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2 创设情景理解观鱼忘我。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每个星期天”什么叫每个星期天?

  是这样吗?我们去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社的后院,你看见……他老是……

  13师:孩子们这位青年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的,静静的看着池中的金鱼,他可能忘记了——,忘记了——还有可能忘记了————

  用书上的话说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一个观鱼如痴如醉的青年展现在我们眼前。

  14指导朗读“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句子。

  通过练习、朗读、议一议、说一说这个重点句子的含义。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述:我们体会到这位青年的确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废寝忘食地观鱼,做到了“眼中有鱼 ”;一丝不苟地画鱼,才使鱼跃然于纸上。

  15处理课前学生疑问1、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16点燃学生对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的钦佩和感动。

  师述:这位聋哑青年身患残疾,学画不到一年多,就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你们有何感想?(生议说)

  生板书:勤奋专注 身残志坚等

  五、感悟“画鱼心得”。

  1各小组自读第四段,边读边想:鱼怎样才能游到纸上?

  2划出有关句子。“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3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反馈。

  “游”怎样理解?(生答)刻或印或记 ……板书(记)

  4师述:胸有成竹再画竹,心中有鱼才画鱼 。

  换课题为:鱼画到了纸上。

  换句子:把鱼画到了纸上。

  鱼被画到纸上。

  生议说:行不行?哪个更好?板书:(活)

  5师生共同合作,突破难点,理解“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

  生用箭头表示“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

  出示句子训练: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说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心里”

  6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师述:由此可见,不仅要做到眼到,而且要做到心到,才能做到笔到。换句话说,只有全神贯注,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在加之勤练笔,多积累,才能做到下笔有神。

  板书:细观察 勤练笔

  师述: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平时作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的作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勤练笔) 画 勤奋专注

  (细观察) 记 身残志坚

  活

  鱼游到了心里

  教学反思: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学生围绕课题和本文一个含义深刻的语句提出了“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为什么说“先游到他的心里”这样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恰恰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透过这两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实践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等词语,设计填空、比较、关联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题。通过这样专项的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些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层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的内涵。在这样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3、抓重点句,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创设情景,即兴表演,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4、抓重点段,解读知识点,在品读中积累语言:

  阅读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文第七自然段细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人作画时的一丝不苟和技艺娴熟,把金鱼画的栩栩如生。教学时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进行对比,反复朗读,学生进入了文本,渐入佳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能成诵,积累语言,实际上是水到渠成。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鱼游到了纸上》课文片断赏析12-30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四年级03-01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02-1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02-16

四年级下册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课文原文12-14

《新年快到了》教案课件教学设计04-20

乐游原 教学设计02-08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02-18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精选02-18

【热门】《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