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2 13:49: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范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

  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过程与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态度、情感、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

  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调查统计一天的垃圾数量和成分。

  教学难点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会产生破坏,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收集家中一天的垃圾;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大型垃圾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品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都有些什么?让我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

  (揭示课题:一天的垃圾)

  二、尝试给垃圾分类

  师:同学带来的垃圾中如果要进行分类的话,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呢?

  1、讨论分类的标准

  A、按是否有毒分

  B、按材料分

  C、按是否有毒分……

  2、讨论如何统计

  师:我们在统计时如果无法测出垃圾的重量怎么办?

  给垃圾分类时该注意什么啊?

  3、学生分组统计。

  4、反馈统计结果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说一说这些垃圾的来源。

  2、统计全班所有家庭垃圾的总重量。

  3、算一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分组统计。

  5、算一算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6、组织讨论

  师:想一想,这么多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谈谈你家平时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7、多媒体出示本溪市产生的垃圾统计数据及人们如何处理垃圾的

  四、课堂拓展

  1、谈谈今天所学的体会。

  2、对校园内同学们产生的垃圾进行统计,写一封倡议书。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本单元中起总领作用。教材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这一部分教材提供了一位地质学家的发现所经历的科学探究故事,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对一个问题所经历的一个完整探究过程;教材第二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回忆在科学课中经历过的活动,通过与故事中科学家经历的科学探究作比较,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科学课就是在从事科学探究。结合学生特点,我对本课教材作了下整合,把本课内容分为两个内容,通过直接导入学习本课地质学家的发现,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部分的小结环节,我则导入学生以前学过的探究实验《测量摆的快慢》,巩固学生对科学探究历程的认识;接着提出探究主题—珠穆朗玛峰的山上为什么会有贝壳和鱼类等化石,让学生进行猜想整理,学以致用,再次经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为了在课堂巩固环节达到想对应的效果,可以在课前提前收集学生可能的猜想并准备好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①通过阅读分析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实例,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②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究;

  ③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的获取非常重要;

  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难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信息的发现、获取和处理。

  学习者特征

  学生经历了4年科学课的学习,在4年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较多的信息,有一定的获取、处理、传递、分享信息的能力,但对经历一个完整探究环节稍微欠缺,教师要适当引导。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形成:观察发现—根据自身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可能的解释—使用方法、技术收集证据—形成自己的解释—收集新的证据—补充原有的解释—发表研究结果。

  教学策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

  整合方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有关资料、图片,辅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教学评价

  方式策略:学生讨论成果汇报、反馈。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开门见山

  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跟随一位地质学家的脚步进行一次特别的探究并完成这位科学家给我们的任务,有信心吗?

  开门见山,问题激励学生。

  二、运用探究方法:学习地质学家的发现真实事例

  1、阅读。

  2、阅读并思考,回答。

  3、思考、讨论、交流

  4、分享想法。

  1、谈话:教材上有一则地质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真实小故事,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行阅读,想想这位地质学家是怎么样解决疑惑的。(ppt示教材后面问题。)

  2、组织阅读、思考:文中的地质学家是怎样解答疑惑的?

  3、讨论、交流:每个环节中,地质学家主要做了什么活动?

  (1)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板书:提出问题:杉树林大面积死亡?)

  (2)开始,科学家是怎样考虑的?

  (板书:作出猜想:①同时死亡?②火山活动?③枯萎病?④海水?)

  (3)科学家获得了哪些重要的证据和信息?(板书:收集、分析证据)(实验法、现场考察)

  新的猜想:300年前发生地震?

  (4)在获得初步证据之后,地质学家为什么要在科学期刊上发表文章?(与人分享交流,获得更多的支持)

  (过渡:想想:科学家为了收集证据运用了哪些方法?)

  (板书:再次收集、分析证据现场考察、记录交流)

  (5)科学家的最后的探究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板书:得出结论。地震)

  (6)地质学家的这项研究有什么意义?

  4.小结:

  (1):谈话:还记得我们五年级做摆的实验吗?我们当时是怎么探究的?

  (2):在科学课中,我们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科学,而科学家也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相比,有什么异同吗?

  (3)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在讨论交流教材一系列的问题中,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历程。

  三、课堂巩固

  1、观察、回答。

  2、带着兴奋提出问题。

  3、畅谈看法。

  4、阅读、整理。

  5、畅谈、展示看法。

  6、归纳小结。

  1、谈话:同学们,老师前段时间看到了这么一则信息(出示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2、提出问题:正因为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峰,有许多人想研究它,征服它。一次,几名科学考察队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就在他们欣喜若狂的时候,一名队员发现,在山体上有大量的贝壳和鱼类化石。假如你是考察队中的一员,面对这一发现,你会怎么想?(科考队员提出一个疑问:这么高的山上怎么会有贝壳和鱼类化石这些海洋里才有的东西呢?)

  3、作出猜想:同学们,你们可以在小组间交流猜想,并谈谈为了证明你的猜想,你们准备怎样收集证据。

  (另一名科考队员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这里曾经会不会是海洋?)

  【4、收集、分析证据:同学们可以带着你们的猜测,一起阅读小资料。(带着这一猜想,科考队员们下了山。他们分头行动进行研究。有的翻阅书籍,查找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史料记载;有的勘察地质特征,研究地壳运动。)

  5、得出结论:谈谈你的看法。(展示、评价)(终于,他们发现,其实地壳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在缓慢移动。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垄起而形成的。经历了2000万年,这里从海洋变成了最高的山脉,而且还在缓慢地“长高”。)】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探究发现是否也跟科考队员一样呢?(展示记录单、评价)

  学以致用,通过事例,让孩子运用课堂所学的探究方法,经历一次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历程,并在这过程中,锻炼孩子对信息的发现、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课堂总结

  畅谈想法。

  谈话1:同学们,你们的发现跟这几位科考队员的发现是多么新奇啊!在发现过程中,你们都经历了哪些必要的过程呢)?(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收集、分析证据4得出结论)

  谈话2:说一说你在这节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课后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科学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2-27

下册科学教学总结12-02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01-18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2-28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2-29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2-27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2-27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模板12-27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