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
(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 )着绳子 不假( )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
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⑴ 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⑵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⑶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课后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不仅对文本的理解要到位,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课文写作方法,通过一学期的训练,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理清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划分相关段落,学生能很快的划分出来,并且能说出准备实验──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的思路来。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实验的经过,体会出:人要学会合作意识,心中要有他人。老师在教授时,可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下课的进出,排路队都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感想较深。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瓶子、玻璃球、细绳子、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有一位教育家在外国做了一个实验,都失败了,却在中国获得了成功,当时,他是这么说的(出示最后一段)
这位教育家激动的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很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2、这一段中有三个生字 学习 “锤” “堵” “获”
3、把这三个生字放回到这段话中,再去读这一段(指名读)
4、读着教育家的这段话,你觉得教育家的心情会怎么杨?(激动,来之不易)
5、那就带着激动的心情一起来读这段话
6、是啊,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多么来之不易啊,读到这儿,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例如:为什么会成功?实验是怎么做的?
7、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读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初读
1、把书翻开第120页,自己去读这篇课文,把句子读流利,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叫3个孩子来读这篇课文,(1-3,4-10,11),其他孩子可要竖其耳朵听,他们都读正确了没有。
3、读着读着,听着听着,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女孩)
4、那我们就跟着女孩一起走进今天的实验现场。
三、细读
1、既然是实验,那么就会有实验要用到的工具,和实验规则。
2、自己边看图边去读第2自然段,这个实验要用到哪些实验工具,把它圈出来。(瓶子,系着绳子的铅锤)
(出示第3段):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3、这就是实验规则,自己先去读读吧。
4、谁能够像教育家那样来宣布这个实验规则?指名读
5、实验规则里有些信息很重要,老师把它圈出来,那么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自己先去读读-指名读(很窄,一次,一个人)
6、一起来像教育家那样宣布实验规则。
(出示4、5段):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7、宣布完实验规则,我们的实验也要开始了,自己先去读读这两段话,应该怎么读。(读出危险的语气)
8、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水已经满到你的小腿了,喊________________
水已经满到你的打腿了,喊____________
水已经满到你的腰了,喊____________
9、就在这么危险的时候,一个女孩发出了指示,谁来读?应该怎么读?(读的轻,快一些)
为什么要读的轻,快?
老师加动作范读
10、现在谁能来当小女孩,加上动作来读。(学生读完先站着)
(出示第10段):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1、现在老师就是教育家,来采访一下你,“请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12、同学们,像你们刚才那样,想都没想,就说出来,书上有个词叫“不假思索”,再一起来不假思索的说一次。
13、分角色朗读教育家和小女孩的对话。师生,生生
14、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吗?写下来。“先人后己”
15、实验的成功,也离步开其他两个小男孩的“团结合作”
16、总结: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后己”,正是同伴的“团结合作”,才使实验获得了成功。
17、所以,教育家激动的抱起女孩,说____(再读最后一段)
18、教育家的心情很激动,老师得心情也很激动,因为这个实验只有在中国获得了成功,这个实验的成功,不仅仅是小女孩的成功,还是整个国家的成功。
四、写字
五、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小女孩 先人后己
小男孩 团结合作
六、教后反思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但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小女孩品质的可贵和团结合作的重要。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给学生以启迪。
在课堂上,虽然读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给学生读的机会也很多,但是总体感觉没有一个层次上的提高,以致读的效果不太理想。在这个时候,当学生都读的不好的时候,那么教师就应该很夸张的去范读,虽然我也做到有范读,但是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这也是我范读的失败。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3
【教学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讲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却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做——《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读题。学课文从题目开始,谁愿意读读课题。老师注意倾听学生强调了哪个字眼。
3、质疑。你特别强调××这个词?你很想知道——?(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成功的原因)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吧!这是我们解决心中疑问最好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停下来反复多读几遍,读通顺了再向下进行。
2、认读词语。学生试读,开火车领读,齐读。
瓶子 绳子 铅锤 茶杯 代表
实验 危险 顺利 成功
激动 获得 教育家
如实 不假思索
3、学习“系”字。
(1)正音。
A、出示:系。这个字念什么?是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请同学们看看在课文中这个句子里,它应该读什么音?。
出示: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
B、 了解字义,确定字音。
当我们无法确定,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找到最权威的依据——字典。
出示,“系”字两个读音的义项。
“系(jì)”是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打结、扣。运用范围很小,只用于“系鞋带”“系围裙”“系领带”“系扣子”等词语中。
“系(xì)”是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8个义项:①系统;②高等学校中按学科所分的教学行政单位;③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④联结、联系;⑤牵挂;⑥把人或东西捆住后往上提或向下送;⑦拴、绑;⑧拘禁:系狱。
由以上义项可知:“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中的“系”属于义项⑦,表示“拴”(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故读xì。这个义项的xì,常有人误读成jì。
C、读句子,巩固读音。
(2)学习写字“系”“索”“绳”。
A、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你看看老师画的像什么?和“系”字哪部分很像?
B、这是古代字的写法,像一束丝线的形状,写成现在汉字的样子就是“糸”,读音是mì。在这一束丝线上面有一只手,表示提着拉着的意思,这个字就念“系”。练习写。
C、本课中还有个字也有“糸”这个部件,找找看。
可见,“索”这个字也和丝线有关,但是它所表示的绳索更粗、更结实些,后来引申为“线索”“思索”,练习写。
D、请同学们观察写字表里的这些汉字,还有一个字也和“糸”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系”做左偏旁的时候就简化成了“纟”,与丝织品、绳线、颜色、纺织动作有关。练习写“绳”。
E、我们中国的汉字是最有魅力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无穷的奥秘。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实验前
1、这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在外国教育家做的这次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实验前准备的这一部分,想一想、画一画这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代表着什么?有着怎样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
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练习:如果铅锤在规定时间内 ,就表示 ;相反,如果铅锤在规定时间内 ,就表示 。
在这紧急关头谁不想赶紧逃离啊,可是——
出示句子: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如果你就这位教育家你会怎样说这句话提醒这三名学生。指名读,齐读。
(二)实验中
1、实验开始了,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学生接读。
出示句子: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2、引导学生体会情况紧急、危险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前面的“危险!快上来!读得快一点,急促一些,但是后面的省略号处要注意拖长声音。根据当时的情形决定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
3、多么危急的时刻啊,实验成功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联系下文理解“顺利”。
如果不顺利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联系后文“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与往次孩子争、抢、堵恰恰相反,这一次三个学生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由此可见,要想成功就需要大家——团结合作。(板书)
5、在这危急时刻,是谁指引大家有秩序地脱离险境的呢?她是怎么指挥大家的?
出示句子: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提示学生注意“低声”,通过朗读体会、表现。
6、理解前文理解“如实”。
正是这句话才使三个孩子有秩序地顺利脱险,后来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她俩说了什么?”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请两名学生回答。注意与原文相符。
刚才是怎么说的现在就还怎么说,一五一十地,这就是“如实”。
7、理解“不假思索”。
在这危急时刻,时间就是生命,谁不想第一时间撤离啊,多等一秒就多一分危险,留在最后就有可能——
可是小女孩却让别人先走,把自己留在最后,我们和那位教育家都不禁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出示句子: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指名读,从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孩的干脆、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进而理解“不假思索”。
是啊,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先人后己(板书)
三、总结全文,体会主旨。
这次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小女孩──先人后己,还有大家──团结合作。不管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沉着冷静想办法,心中有他人。只顾自己,谁也不会脱险,相反有了危险,首先想到别人,即使在最后也会因顺利,为大家、为自己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