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7 09:44: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移》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3篇)

  《平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41至43页,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为我们供暖的热电厂的工人叔叔们又要开始忙碌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威海热电厂去参观一下吧。请你仔细观察,在录象中能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我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解说“瞧!汽车开进了大门”;②传送带“就是传送带上的这些黑黑的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冬天的温暖”;③换气扇“这是用来疏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兴建的职工家属楼”,最后画面静止)

  [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新授

  1、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学生自由发言)

  生:大门,升降机,汽车,传送带,换气扇。(同时师出示5张图片课件)

  (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运动的。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比划一下它们都是怎样运动的,好吧。(师生一起比划,比划即可不要多说话)

  2、分类

  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这些运动中的物体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可以把它们分几类?谁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

  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师:接着说)把传送带、汽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表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转动的(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有不同意见?(指名,分2类的)

  生:我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汽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师:哦,你们组是分了2类,转动的为一类,平平的、直直的运动为一类,是吗?那大家觉得这两种分法,哪一种更为合理?(学生自由说)

  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那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好吗?我认为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从整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运动的,这种分法是非常符合老师要求的。(稍停顿)但是第一种分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是把这一类物体(指平移类)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明白了吗?(明白)

  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换气扇的运动是——

  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换气扇旋转的动画)

  生1:是这样转的。(用手势)

  生2:转出来是圆形。

  生3: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1: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2:车轮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3:传送带下面的转轴的运动属于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评析:借助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对这两种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

  三、感悟体验

  1、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约30秒)好,睁开眼睛,咱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都有有哪些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举例子)

  生1: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

  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

  生3:拉抽屉是平移。

  生4:滑梯是平移。

  师:什么在平移?

  生4:滑梯上的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有说的不严密的及时订正。时间最多为1分钟)

  师:那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创造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向的平移动作。)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候。

  生2:旋转门。

  生3:风扇在旋转。……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平移》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 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 我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

  3、 我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正确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 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学习流程:

  一、 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8个运动的画面:升国旗、缆车、小汽车、火车、纸风车、风车、风扇、时钟。

  想一想:物体在平移的有:

  物体在旋转的有:

  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小组汇报,说出分类的理由。

  2、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运动着的小汽车、火车、升旗、滑滑梯。

  想一想:平移有什么特点?

  看来物体不久可以( )平移,也可以( )平移,还可以()平移。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本身方向(),物体沿( )移动。

  课件出示:旋转又有什么特点?

  旋转是物体围绕()或( )作( )运动,本身方向( )。

  3、 边说边做。(课件出示)

  4、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小组内说说。

  5、 全班展示交流。

  三、 学习平移距离。

  课件出示:

  1、小树向( )平移了(? )格。

  2、鸭子向( )平移了(? )格。

  3、房子向( )平移了(? )格。

  4、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四 、反馈总结。

  1、先找对应点或边,后数格数。

  2、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多少就可以了。

  五、欣赏美丽的图案。(课件出示)

  《平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哪种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4、能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法设计:

  实践操作法

  学法设计:

  合作交流法 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28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2)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3)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

  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平移)

  B:旋转: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的现象和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的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34页第7题)

  2、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33页第4题)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作业布置:

  练习七的1、2题。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生活中的平移:电梯 升国旗 拉抽屉

  生活中的旋转:风车 摩天轮 方向盘

  《平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学会平移物体,同时学会数物体之间是平移了几格。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平移现象的感知、理解。

  教学难点:

  物体之间平移了几格的数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看一看

  师:同学们,老师领你们到游乐场去看看,好吗?

  游乐场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你们看!(课件展示)

  2、 做一做

  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

  你能给这种动作起个名字吗?平移(板书)

  物体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的叫平移,

  3、 找一找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像小火车跑,小朋友滑滑梯,观光梯的运动等这些现象都是平移。

  还能举出生活中平移的现象吗?

  二、探究新知

  1、 移一移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平移小房子的小游戏,好不好?

  2、课件动态演示小房子的平移。

  三、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格子图(蚂蚁搬家的小故事)

  在认识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向哪个方向平移,移动了多少格?

  小提示:我们先做个小记号,看记号移动了几格,物体就移动了几格。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七的第四题、第五题、第六题。

  五、小结

  师:同学们学的非常好,我很高兴。请同学们欣赏我带来的图片。(课件播放)

  同学们这节课玩的高兴吗?那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在游乐场里发现了许多平移的现象,游乐场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现象,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六、布置作业:30页做一做

  【教学反思】:

  《平移》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内容:

  《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情:

  此内容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然而虽是学生的第一次学习,在学生的生活中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经常看到很多平移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意识,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对于平移的方向,学生容易理解;但对图形平移的距离,学生往往会把平移前后图形间的格数误认为平移的距离。

  二、说教、学法:

  选用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 教学设计及整合说明

  (一)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

  在课堂的一开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观光电梯、抽屉、窗户、扶手电梯、电脑光盘区等物体运动的小动画。动态的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进入第一个学习环节:感知平移现象,得出平移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通过找生活中平移的例子,用动作表示平移现象,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平移的特征。最后总结出平移的特点。

  (二) 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正确地画出在方格纸上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由“点”的平移再到“面”的平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点的平移。

  首先出示一个格子图,创设帮小圆点找礼物的生动情境,通过正方形的提示明确礼物的方向,让学生在疑问中得出:确定位置,不但只了解方向,还要知道距离。然后补充长方形的话,明确距离,让一生上台边找边数,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规范数点的标准,即起点表示开始,是0的象征,不能算作1。然后再跟着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感受点平移的方向并能正确数出点平移的格数。这样为图形的平移作了第一次准备。

  2、面的平移。

  对于三角形的`平移,我先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礼物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让他们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片先试着自己进行平移,让一生上台展示他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在跟着电脑老师演示完毕之后,我让他们按住平移后的三角形片别动,沿着三角形片的边用虚线把三角形画下来,这个过程不但能让学生先感知平移后图形的画法,而且为接下来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好素材。接着让他们同桌讨论,拿开三角形片,你能一眼看出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吗?怎么看?看哪里?在学生交流中,得到规律:只要根据一组相对应的点就能判断了。

  3、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随后接着抛出问题:想要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单单找一个点平移够吗?学生会发现单找一个点在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为了方便起见,可以找出所有的点,然后一个一个移点,最后用虚线连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用自己的话小结画的方法,然后用方法实践,巩固画法,这样一来,难点自然攻破,剩下的只需仔细认真就够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对判断图形平移的格数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4、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这一环节中,首先全班一起解决小树图,得出看箭头确定方向,根据一组对应点确定距离,然后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已解决轮船图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我把课本中的小鱼练习题拿来,首先让学生自己先把能和红色小鱼重合的小鱼涂上颜色,然后让他们说说能重合的是怎么进行平移的,而不能重合的又是为什么?再一次让学生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判断,之后运用动画演示进行验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次自我反思。

  (三)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创造

  最后,我向学生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找找游乐园中的平移现象,并揭示另一种特殊的运动现象——旋转,让学生明白其实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很多,平移只是其中一种。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空间与图形更需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信息技术能让抽象变生动,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但我也觉得疑难问题一定要找到症结所在,如何设计,化难为简,是值得我们每个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平移》教学设计 篇5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最后一节。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因此有两个作用:(1)作为平行线的推广作用。(2 ) 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章中只是初步的认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平移的性质,利用性质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因此“平移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以上能力基本达到,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偏弱,故本节课的难点为“平移性质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技能 :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体验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与探究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从实例中概括出平移的定义,通过自主探索中得出平移的性质。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因此我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创设情景——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反思小结——作业布置。

  四、教学媒体设计

  、通过插入视频和有动感的画面,并借助几何画板,充分展示图像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福州泛船浦神父楼实现整体平移的视频,导入课题——平移。这样既交代本节课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又为本节课的教学作了铺垫。

  (2)师生互动  探索新知

  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画面和利用数学画板的平移功能,通过思考和探索得出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平移作图的步骤。

  (3)巩固训练 熟练技能

  通过习题的训练,加强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感受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

  (4)回顾反思 升华提高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及参与程度让学生不仅重视探索的结果,更应重视探索的过程。

  六、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中关注学生对平移定义、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中的情境,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平移》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平移与平行》。本课是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2课时。该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以及平移与旋转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情绪及心理素质不稳定,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以及合作创造的能力不强,但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教学内容: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课文第18页的内容即19页的“折一折”、“说一说”)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

  2、借助实际情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线的特征。难点:理解“同一平面”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幻灯设备)水彩笔长方形纸方格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互相平行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吗?

  师:汽车行驶后留下的车轮印,谁能说说是怎样的吗?

  生:两条直线.师:想一想,如果一直像这样,笔直的往前开,车轮印会怎样?谁能用这样的手势表示出来?

  师: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

  生:因为这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永远相等。

  师:那咱们全班一起再来用手势表示一次汽车开过后留下来的车轮印好吗?

  师:象这样的两条线或一组线(永不相交的直线)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平行线板书:平行线

  师:老师这里有几条线你看是平行的吗?(实物投影)生1:第一组不是,一条是斜的,一条是直的。生2:如果延长的话他们会相交,所以他们不是平行的。(师用尺子把直线延长,验证结论)生3:第二组不是平行线。

  生4:我不同意他的说法,我认为是,这是两条直线,如果延长我们就看清楚了,两条直线用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他说的对吗,很完整,大家鼓励他一下。(全班一起鼓掌)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汽车开过后的车轮印是平行的,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格子纸和你手中的笔,把笔在格子纸的线条上平移,看看平移前后的两根线条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安排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引出了平行线。)

  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师:像车轮的两条印和铅笔平移前后的两条线条我们把他们叫做互相平行。

  师:那怎样的线才是互相平行呢?生:永不相交,距离相等。

  生:我认为还要在一个平面内,象这两只笔演示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但也不是平行的)

  师: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板书)师: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平行线,(课件出示)你还能举例子说说生活中互相平行的线吗?生1:把灯棍看成是直线,他们就是平行的生2:大屏幕的上下的两个边。生3:两个墙角所在的直线也是。 -------(强调说清楚“两条边”“一组”“互相平行”)(体现事物的美)(让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平行线进行交流,进一步体会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事物的美)

  二、找平行线

  师: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象棋盘,五线谱,房子)

  师:在象棋盘中你找到了哪几组平行线?谁来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引导发现: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师: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的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先同桌讨论,再汇报)(注意线段的读法)

  3、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线,那现在考考你的眼力。(课件)

  注意(强调延长)

  三、画平行线

  师:生活中有了平行线,变得更加美丽了,你会画平行线吗?翻开书本自学画平行线的方法,你可以边看边画。(学生动手画)师: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三角板的直角板靠紧,按住直尺)

  (边总结注意点,教师边在黑板上示范)会画了吗?下课后,画一组平行线。

  (通过前面的移一移,找一找,这时的孩子们对平行已建立了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利用自己对平行线的认识,去创造平行线,让知识在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折平行线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接下来我们来继续学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折纸游戏。请同学们在长方形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根据这两条折痕你发现了什么?(重点交流延长后交叉还是平行,再次强调互相平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折纸情况。

  生1:我的折法是这样的(见图1),我发现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叉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叉在一起(见图2)。

  师: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的话,这两条折痕会交叉在一起吗?生2:肯定会交叉在一起。因为这两条折痕是斜的,所以延长后它们就会交叉。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叉在一起(见图3)。

  师:这个同学的折法很特殊,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会交叉在一起吗?生:不会。

  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下面我们能不能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呢?(学生再次开始折纸。)

  师:谁来介绍你的折法。

  生4:我的折法是竖着折的(见图4),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生5:我的折法是斜着折的(见图5),这两条折痕也是互相平行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折两条平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验证它们一定是互相平行的吗?

  生:可以用铅笔一点点移,就能发现是否互相平行。师:这个办法好,但在移的时候注意铅笔不能偏离方向。

  生:我有一个办法,在纸上画小方格,然后再数一数小方格就会发现它们是否互相平行。

  生1:我有一个更方便的办法,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么它们也是互相平行的。

  师2:看上去这是一个好办法,对所有的情形都适合吗?……

  师:同学们介绍了很多验证的方法,下面请你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然后再进行交流。

  (折一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移与平行(补充课题),(1)你有没有什么收获?(2)你还想了解哪些和线有关的知识呢?

  《平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重点:

  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

  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习平移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

  (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

  四、总结

  《平移》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什么叫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质?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变化吗?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 a1的坐标是什么?

  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 a2的坐标是什么?

  2、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3、问: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5,3),b(-3,0).将线段ab两个端点的横坐标都加上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 、 b1 , 连接a1 、b1 ,所得线段与原线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 b1 c1与三角形a b 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 、b2 、c2 ,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5、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6、思考: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

  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8、课内练习:

  1p53练习;

  2口答:p53习题t2、3、4、6。

  9、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10、作业:p55t7、8

  《平移》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 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重点:

  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

  平移的作图。

  一、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P27—P29,并完成以下练习

  1、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们吗?

  2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图的雪人?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___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_____。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和____。

  3、图形的平移是由_____和_____决定的。

  4、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_______,对应角____,对应点所连的线段____。

  5、如图1,△ABC平移到△DEF,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平行的线段有______________。

  6、把一个△ABC沿东南方向平移3cm,则AB边上的中点P沿___方向平移了 __cm。

  7、如图,△ABC是由四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则可以看成是△ADF平移得到的小三角形是___________。

  8、如图,△DEF是由△ABC先向右平移__格,再向___平移___格而得到的。

  11、如图,有一条小船,若把小船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

  12、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平移的概念

  1、一个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下列各组图形中,可以经过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

  3、如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是( )

  A △OCD B △OAB

  C △OAF D △OEF

  (二)平移的性质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___完全相同,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____________ _______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且________或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

  2、如图,将梯形ABCD的腰AB沿AD平移,平移长度等于AD的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DE且AB=DE B ∠DEC=∠B

  C AD∥EC且AD=EC D BC=AD+EC

  3、△ABC沿B 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1)若∠B=260,∠F=740,则∠1=_______,∠2=______,∠A=_______,∠D=______

  (2)若AB=4c m,AC=5cm,BC=4。5 cm,EC=3。5cm,则平移的距离等于________,DF=_______,CF=_________。

  ( 三)平移作图

  1、△ABC在网格中如图所示,请根据下列提示作图

  (1)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2) 再向右移3个单位长度。

  2、已知三角形ABC、点D,D为A的对应点。过点D作三角形ABC平移后的 图形。

  三、随堂小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2、如图所示,△FDE经过怎样的平 移可得到△ABC。( )

  A、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DB长;

  B、B沿射线EC的方向移动CD长

  C、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BD长;

  D、D。沿射线BD的方向移动DC长

  3、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

  4、如图所示,△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C

  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A、∠F,AC B。∠BOD,BA; C。∠F,BA D。∠BOD,AC

  5、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填空题

  1、在平移 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________。

  2、如图所示,平移△ABC可得到△DEF,如果∠A=50°,∠C=60°, 那么∠E=____度,∠EDF=_______度,∠F=______度,∠DOB=_______度。

  (三)解答题

  1、如图所示,将△ABC平移,可以得到△DEF,点B的对应点为点E,请画出点A的对应点D、点C的对应点F的位置。

  2、如图所示,请将图中的“蘑菇”向左平移6个格,再向下平移2个格。

  3、如图所示,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向上平移1厘米后的图形。

  4、如图,将△ABC沿水平方向平移3cm。

  5、直角△ABC中,AC=3c m,BC=4cm,AB=5cm,将△ABC沿CB方向平移3cm,则边AB所经过的平面面积为____cm2。

  6、一个长方形竹园长20米,宽12米,竹园有一条横向宽度都为 1。5米的小径(如图)。你能求出这个竹园中竹子的种植面积吗(除去小径的面积)?请说明理由。

  《平移》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课本P1的例题和P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重点:

  进一步掌握平移动方法,体会平移的特点。

  难点:

  掌握两次连续平移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⑴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是怎样运动的?(向右平移)

  2.问:它们的运动有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数一数,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小船图向右平移9格。

  金鱼图向右平移7格。

  三、做试一试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学生尝试作图。

  要求:先自己任选一题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⑶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四、做练一练

  五、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做了哪些事情?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平移

  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平移

  中间图形用虚线,箭头表示平移方向

  《平移》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4平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

  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必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 感知平移

  活动一 观看:李老师的生活片段(视频)

  片段一 开窗户

  片段二 开抽屉

  片段三 开车

  片段四 乘坐电梯

  看完后,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变换,提出问题:“在刚才的过程中,图形是怎么移动的呢?”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

  【设计意图】

  1.以老师的生活片段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动手操作 探究平移

  活动二 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并回答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能否根据其中一部分绘制整个图案?

  在老师用动画演示的启发下,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将达成共识:

  “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沿一条直线移动,得出若干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组合成图案”.

  活动三 指导学生用平移的方法绘制图案

  请大家试试看!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条直线,将手中的硬纸板图形沿着这条直线移动,并把每一次移动后的图形画下来!

  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学生动手作图,完成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并告诉学生:“我们刚才做的就是将图形进行平移”.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平移可以创造生活中的美,并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的印象:

  “一个图形的整体沿一条直线移动”.

  合作交流 学习平移

  1.平移的定义: 将一个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接着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定义中包含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

  对应点的定义: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多媒体再一次演示平移,学生很容易得出平移的第一条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接着,我要求学生观察课本P28图中A、B、C点与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并提问:“这些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呢?”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对线段大小的比较和平行线的判定的方法.在这里他们可以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圆规等工具,通过度量线段、画截线和比较角的大小等方法,探究出平移的第二条性质:

  (2)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设计意图】

  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生互动 应用平移

  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平移的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2、 例题1.

  (1)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

  B

  A.位置B.大小 C.形状 D.位置、大小和形状

  (2)在平移变换中,连接对应点的线段( )

  A . 平行不相等 B. 相等不平 C. 平行且相等 D. 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3)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 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 无法确定

  【设计意图】

  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例题2.下列变换中可能属于平移的有哪些?

  C A B

  【设计意图】 D E

  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 练习:

  (1)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平移 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A、B、C的对应点A′、B′、C′;

  (3)请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

  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对平移两要素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实现重、难点的落实,

  并为下一步“平移作图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学习作好铺垫.

  小结拓展回味平移

  1. 欣赏与回味(一)

  用同样的基本图形绘制的图案,其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形欣赏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用同样一个基本图形,如果平移的方向不同或平移的距离不一样,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欣赏与回味(二)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多媒体绘制这幅图片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个基本图形通过不同的平移可以构造出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兴趣.

  2.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平移的定义—平移的两要素

  ——平移的性质

  《平移》教学设计 篇12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能根据要求画出、摆出或者想象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2、教材分析

  教材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发现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通过欣赏美,创造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的本质。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出某种运动方式是哪种现象。

  3、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评价任务

  任务1: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任务2: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任务3: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动态修改

  环节一

  借助生活实际,引入新课。

  孩子们能认真观察运动的物体,并能给它们分分类、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的物体都在运动,老师就拍到一些物体的运动:

  (1)每周一孩子们都穿着校服参加升旗仪式,红旗也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

  (2)星期天孩子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吗?游乐园的转椅可好玩了,转椅也在运动,它是怎样运动的呢?

  会把分类的想法和结果说给同桌听听。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孩子愿意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分享给全班的同学呢?红旗是直直的平平的在移动,这样的运动方式叫平移。转椅是绕着一个点或以一个轴为中心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叫“旋转”。会说出红旗属于一类,转椅属于一类。

  学生会简单的列举一两个身边物体的运动。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会举例,知道是平移还是旋转。

  会正确分辨平移和旋转运动。

  能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如果是平移(课件展示:高空缆车、钟面、电扇,电梯、齿轮、飞机。)学生会自己动手分一分。

  会根据老师的指示正确的平移。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这张大公鸡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

  会正确地平移。

  环节三

  实践运用能独立完成教材30页下面的“做一做”,利用学具,用平移的方式画一排小汽车。会正确地说出怎样的汽车学具的移动是平移。

  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物体的平移问题。

  《平移》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很多机会见到像电梯以、风车等物体运动,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有丰富的亲身体验,所以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但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是不清楚的,更不能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的特点来进行系统分析与学习。

  【我的思考】

  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具体的实例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通过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述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在这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移,通过观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去逐步感悟:要确定平移后的位置,不仅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借助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帮助他们体会平移的距离应该是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3理解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体验物体平移与旋转的过程。

  4了解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能直观的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视频引入,生活激趣。

  1、播放摩天飞轮、缆车滑行、国旗上升、直升飞机起飞、大风车视频,学生观看。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议论纷纷)

  拿出图片,小组讨论后进行分类。

  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对常见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

  2、用手势和语言表达。

  师:像缆车滑行、国旗上升这样的运动,你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吗?它是怎样的运动呢?

  师:像摩天飞轮、直升飞机起飞的螺旋浆、大风车这样的运动应该怎样比划呢?它们又是怎样的运动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运动的特点,动作的准确性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表象。)

  3、揭示概念。

  像缆车、升旗等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像摩天飞轮、大风车、飞机螺旋桨等围着一个中心点或中心轴转动的现象叫旋转。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生活实践、分析判断。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

  师: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哪些是不变的呢?(形状、大小、方向不变;位置发生改变。)

  师:物体做旋转运动时哪些因素发生了改变?哪些是不变的呢?(形状、大小不变;方向、位置发生改变。)

  2、作业纸练习: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判断下列运动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3、展示作业,汇报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概念的表面,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一体化。)

  三、深入学习、拓展认知。

  师:同学们刚才举出了许多生活中平移和旋转运动的例子,老师也想说一个:“房子平移”,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

  1、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平移视频。(2002年,考虑到城市布局和对它的保护,政府决定将整幢音乐厅进行平移。2003年,平移工程启动了,看,这就是当时施工的现场。为了使音乐厅不受损伤,工程师们想了很多好办法。他们将音乐厅包裹好,然后用59台千斤顶将它撬起,在下面垫上混凝土块,像是把它放在巨型托盘上,接着让它沿着十条滑道向东南方向平移,这座重达5650吨的古稀音乐厅在整体平移了66.46米后,终于顺利落户新家,经工匠们修缮一新,又重放光彩了!)

  师:看了这段视频,听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动情介绍,使学生对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资料感受更深刻,既体会到平移知识的应用价值,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2、观察方格纸上的房子,说一说它做了怎样的平移动?(引导学生说出向哪边移动了几格?)

  师:你是怎样知道移动了6格的?(引导学生找对应点。)

  小结:从房子的任何一个对应点都可以看出房子是向右移运动了6格,因此,我们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运动,只要看其中的一个对应点是怎样平移的,这个图形就是怎样平移的。

  (设计意图:巧妙的设计小房子的平移,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对平移距离的探索。在引导学生数平移距离时,从一个点出发,逐渐发现每个点都平移同样的距离,从而总结出整个图形的平移距离只要看其中一个对应点的平移距离。)

  四、动手实践、操作感悟。

  1、作业纸:动手画一画。

  先将小房子图形向下平移4格后,再将平移后的图形向左平移7格。

  2、展示学生的作品,然后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操作练习,在操作中强调注意“点”,以学生的汇报展开具体的操作方法的讨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移距离的理解,从而更加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五、总结收获、美的体念。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图片欣赏:平移、旋转之美。

  (设计意图:总结中收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通过欣赏图片,感受数学创造的美感。)

  六、综合练习,能力提升。

  1、课内作业:课本第20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2、实践作业:收集生活中更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反思:

  本课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的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找出身边的一些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理解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的理解。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移动的格数。因此,我从音乐厅入手,巧妙地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点的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知平移的几何特征。

  教学实施后,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对于一些易产生歧义的现象容易造成误解,像荡秋千、翻书、开门、跳绳等运动现象,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

【《平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移的教学设计06-12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05-31

《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12-19

数学《平移》教学设计07-06

《平移》教学设计范文07-05

数学平移教学设计08-26

《平移列3》教学设计09-19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06-28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01-20

生活中的平移的教学设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