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0 11:32: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学生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老师又减轻难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一会儿,几双小手举起)老师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

  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师引导: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仔细,非常好。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

  (学生受到了鼓励表扬,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纷纷举起)

  生2: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

  师问:他画得好吗?

  生甲:他的鸟画得很好。

  生乙:他画得不好。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

  师: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

  师问: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丙:我觉得不对。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

  (同学们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

  师: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

  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简笔画画了一排小小的鸟影。

  师: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小结: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生: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诗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

  同学们,在我国的唐朝有位称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叫李白。有一年秋天,大诗人李白游安徽省的敬亭山,看到敬亭山的景色非常美丽。成群的鸟儿在天上展翅高飞,天边的云朵悠闲的飘着。他觉得看也看不够,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叫《独 坐敬亭山》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敬亭山的?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一边听,一边想,你从这首诗中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二、熟读古诗,认读生字(34分)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三、作业。(1分)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7分)

  1.背诵《独坐敬亭山》。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二、指导书写(13分)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三、完成书后活动与练习题“连一连,涂一涂”(19分)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 彩色笔涂一涂。

  四、作业(1分)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公布本课要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要夺冠军大家有何绝招?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一绝招先要把古诗读正确,请同学们练习读对。

  2、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古诗,谁来指正?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二绝招把古诗读流利,小组内练习读通(能读流利)。

  4、谁来指正?

  5、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第三绝招把古诗读懂,小组内练习读懂。

  6、谁能读懂?

  7、谁比他懂得多?谁来评论?

  8、谁虚心向大家请教,说说不懂的地方?

  9、全班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10、开始比赛行吗?

  11、夺冠军最厉害的绝招是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读出感情!

  方法:

  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小组内练习读美。

  12、教师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其间可插入一民间故事:

  多才多艺的李白被唐朝的玉真公主举荐入朝为官,后因得罪权贵被罢免。玉真公主以公主之位死谏,无奈皇意已决。玉真公主一气之下出走敬亭山,落发为尼,死后葬于此。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赦免途遇敬亭山,听说此事,感慨万千,他九登此山,留下这千古名篇。学生不难理解由于李白犯案,朋友远离他,亲人躲避他的孤寂情怀。

  13、古诗朗诵比赛马上开始,请小组选出参赛选手。

  14、(播放课件:来自教科书上的插图和古筝曲《渔舟唱晚》)故事朗诵比赛开始,谁有勇气第一个参赛?

  15、谁来挑战?谁来评论?

  16、公布冠军,让冠军说说经验,其他同学补充。

  17、总结方法:

  读对──-读通──-读懂──-读美。

  第二课时

  1、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诵《独坐敬亭山》。

  2、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古诗,继续进行比赛。

  3、有什么问题需大家帮助解决,教师只在有争议的地方引导点拨。

  4、比赛开始。

  5、公布冠军,述说经验。

  【教学后记】

  1、这种教法效果还不错,尤其第一首诗的学习体会使师生收获颇多。

  2、本课第一课时学习前两首,如预习充分就可以直接进入检查,甚至直接进入理解的争论。第一首应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学法,然后用此法学习第二首。第二课时按此法解决剩下的内容绰绰有余。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 、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 、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1、有山相伴的日子,李白不会孤独,不会寂寞,同学们,当夜深人静,一轮明月当空照的时候,孤独的诗人有是这样排解内心的忧伤,找谁倾诉呢?

  2、出示《月下独酌》。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3、结束语: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入境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板书“李白”,请学生背诵其诗歌,并说说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估计有:《赠汪沦》、《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夜宿山寺》、《秋浦歌》……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名诗:板题,生齐读诗题。

  3、请熟悉本诗的同学谈谈对敬亭山和诗歌的理解。

  4、师相机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二、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各种形式朗读古诗,正音、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三、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众鸟、孤云。

  (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诵课件,聆听,欣赏。

  (6)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2)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

  (3)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5)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6)指导朗读。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配乐各种形式诵读全诗。

  2、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3、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选读李白的`古诗。

  2、默写《独坐敬亭山》,尝试配上画面。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我们先进行一个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位最著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

  (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品。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可能有:既然“只有敬亭山”,为什么会看不厌呢?敬亭山真的那么好看,令人看不厌吗?课题中的“独”是很孤独,这里却写“相看两不厌”,不是矛盾吗?

  2、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

  3、感悟。

  既然诗人与敬亭山成为了朋友,那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诗人在敬亭山上会与这个“好朋友”说些什么呢?

  的确,大家想的都很对!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你们认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

  4、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1、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⑴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⑵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⑴“独”坐是“谁”独坐?

  ⑵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⑶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⑷“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图片引入,引出诗人所作《望庐山瀑布》,介绍诗人。

  2、揭题:诗人一生漫游过许许多多山山水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许多的山水诗篇。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介绍诗的背景。

  设计的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配乐欣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3、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4、教师详讲古诗意思。

  (四)说诗意,模拟画面

  1、小组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2、小组代表口头表达诗意。

  (五)议诗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2、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

  3、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六)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诵读

  1、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诵读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组比拼。

  3、背诵古诗。

  (九)课堂小练笔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06-15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03-22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01-09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07-16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05-27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10-10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11-10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10-31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设计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