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06 09:28: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帆》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1、阅读两首诗,了解诗的表达方法。

  2、了解诗歌中借助的意象实际是主客体的结合。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歌,产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

  (三)情感目标:

  1、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认定目标,不懈追求,就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2、体会诗歌凝炼的语言美,丰富的内涵美。

  二、学法引导:

  因为这首诗是外国诗,对于作者可课外阅读资料作充分了解,但诗歌短小,结合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反复朗读诗歌,自读自解,以解助读,读中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重点在于品味两首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言外之意。这一点可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点拨。

  2、理解诗歌中所揭示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启示是本文的教学难点,可指导学生展开想像与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背景音乐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自读文章,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相象,体会诗句的含义。

  2、教师设计启发性问题,完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诗中诗人抓住帆这个平常的事物,抒写心中的情志,揭示了人生中的问题,本节课就在诵读中品味诗中的言外之意。

  (二)整体感知。

  《帆》这首诗中诗人在凶猛的巨浪、呼啸的大海的背景上,塑造了一个飘浮大海,不甘于平静生活却祈求风暴的孤帆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过程。

  l、释题,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2、配乐范读这首诗,体会诗歌朗读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品中蕴含的感情。

  3、学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和感情,能够在音乐背景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学生细读课文,教师指导进行讨论分析,完成“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1)体会《帆》这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2)《帆》中塑造的“帆”的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来分析这个问题?

  (3)诗句“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明确:

  (1)《帆》这首诗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自然景色,马克思曾对这首诗赞赏道:“对于自然的描写未必有哪一位作家能超过莱蒙托夫,至少,具有这种才华的人是寥寥无几的。”这首诗似一幅出自名家的油画,湛蓝的大海、茫茫的雾霭、呼啸的海风、凶猛的巨浪构成了画面的`背景,也决定了画面的基调——动荡不安,广袤的海空,恶煞般的巨浪似欲吞噬一切。

  (2)在三十年代风雨如磐的俄罗斯,年轻诗人的心中早就充满着反抗情绪,渴望着以行动和斗争去冲破那重重黑暗。这首诗创作于大学时代,是诗人早期抒情诗中的名篇。《帆》是诗人人格、理想的象征,在诗中,莱蒙托夫把自己的命运比做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蓝雾中泛白的孤帆。通过帆这个象征性的形象,莱蒙托夫表现出自己心中的反抗情绪,力图进行积极行动和斗争的志向。

  (3)在凶猛的大海上,一支在金色阳光下闪着白光的孤帆在奋力搏击,它一会儿被拥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推入波谷,它似在寻觅什么,又似要摆脱什么,正是诗人寂寞、孤独而又不愿同流合污的叛逆性格的写照,表达作者企图冲破牢笼的强烈渴望。它在祈求风暴,它欲在风暴中寻得“宁静之邦”!表现了作者内心孤独、怅惘、倔强、高傲的性格和不屈的追求。

  (四)总结、扩展:

  《帆》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极普通极常见的事物,揭示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给予读者以人生的启示。

【《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帆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蚂蚁》南帆教学设计09-30

邹荻帆《无题》导学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外国诗二首(二)》(帆、信天翁)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帆的沉思诗歌11-03

心帆诗歌11-09

回忆是思念的帆04-02

船浆帆随笔07-20

帆诗歌欣赏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