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17课《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4 19:47: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17课《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17课《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

  1、随文识本课12个生字,其中会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2、先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然后借助“爬高上低”“啃竹子”了解团团圆圆的性格特点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它们的可爱。

  3、了解团团和圆圆在台湾很受欢迎,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教学重点】:

  1、随文识本课12个生字,其中会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两条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2、先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然后借助“爬高上低”“啃竹子”了解团团圆圆的性格特点后,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它们的可爱。

  【教学难点】:了解团团和圆圆在台湾很受欢迎,明白团团圆圆名字的含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热身:看图猜节日,看看你能猜对几个?准备好了吗?儿童节、春节。咱们接着猜??

  2、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成圈圈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这就是团圆。出示词卡“团圆”,指名读、齐读。指着词卡,中秋节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团圆的团就是圆的意思,所以外面是个围字框,圆字外面也是围字框。板书:团圆[板书时边写边说:这两个都是生字,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团先写围字框,里面是什么字?最后封口。圆也是先写外面的围字框,里面这个字有没有同学认识?告诉你们,里面这个字也读员,是少先队员的员哦,最后封口]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个词。

  3、老师现在要变一变啦,把这个词变成两个名字。在这边再写一个团,小朋友也可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在这边再写一个圆。谁来读读它们的名字?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题目叫团团和圆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团团、圆圆到底是谁的名字呢?

  二、初读课文,知道团团和圆圆是指可爱的大熊猫

  1、过渡:同学们,团团和圆圆到底指的是谁的名字呢?

  先听老师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把课文打开到99页,双手捧好书,眼睛看好字,耳朵认真听——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会听也是会学习呀!现在你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读书姿势,身体坐直脚放平。(老师巡视,纠正读书姿势)

  读之前,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标上自然段序号。

  过渡:同学们读书真专心,我们要保持这个好习惯哦。

  3.课文都会读了。提问:团团和圆圆指的是谁呢?

  (1)出示词卡“大熊猫”,指名读,齐读。

  (2)你了解大熊猫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介绍大熊猫:大熊猫是种珍稀动物,全世界大约只剩下不到2000只,是咱们中国的特有品种,特别珍贵,可是咱们的国宝呢,所以老师看到连你们学校里也都有大熊猫的雕像呢。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它们的名字——大熊猫。

  (2)你看他们,圆滚滚、胖乎乎的,多可爱呀。打开词卡(可爱的大熊猫),我们再来读一读可爱的大熊猫,指名读,齐读。我们来看“爱”这个字,上面是爪字头,代表手,下面是朋友的友,朋友伸出手把最珍贵的东西捧给对方。这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就是大陆人民送给台湾同胞的珍贵礼物。团团和圆圆现在住在哪里呢?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团团和圆圆现在住在哪里呢?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点红“宝岛台湾”,读一读。

  (3)团团和圆圆现在住在宝岛台湾。你们看:

  岛:在无边无际的海中间,有块凸起的陆地,小鸟飞累了可以在水中凸起的陆地上休息,所以岛字上面像个鸟字,下面是个小山。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字,岛。 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个岛屿,四周围都是海,与我们大陆之间隔着海峡。 那里物产丰富,被誉为米仓、水果之乡、蝴蝶岛,有着好多宝贝呢,所以我们称

  它为宝岛台湾。谁来读读这个词?一起读读这个词——宝岛台湾。

  2、宝岛台湾现在还没有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大陆人民一直惦记着它,2006年就送来了两只可爱的大熊猫给台湾人民。

  他们住在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里。(点红)

  出示:木栅动物园(出示动物园图片)指读。

  正音:栅zhà,翘舌音。

  3、原来啊,团团和圆圆住住宝岛台湾的木栅动物园里,我们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大熊猫跟我们人一样,也分男生和女生。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2段}

  2、看图上的插图,你知道谁是男生团团?谁是女生圆圆吗?请你上来指一指。小朋友们,他指的对不对呀?你们是怎么知道这是男生团团的呀?请你来读一读书上的句子,出示句子。

  团团 树上 爬高上低 男生

  (1)出示:团团是男生,一有空就喜欢爬高上低。

  (2)出示词卡“爬高上低”。正音,开火车读词语。

  (3)你知道什么叫爬高上低吗?爬高上低是民间俗语:低的地方呢,团团就可以直接上去,高的地方呢,团团就得使劲地爬上去。再来读这个词,这个词要读好,咱们就要把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读好(爬、上点红)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熊猫?(调皮、顽皮)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一边读,头脑中一边想一想那个调皮的团团哦。我们男生一起读。

  圆圆 树下 啃竹子 女生

  (1) 嗯,团团爬高上低,那么圆圆呢?它在干什么呀?

  (2) 出示词卡“啃竹子”,正音:啃kěn,前鼻音。(开火车读)

  (2) 啃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旁边的肯原来是指骨头上的肉。啃就是一点点往下咬。

  (3)你们想不想看啃竹子的圆圆呀?你看,圆圆啃得多专心呀,在一边安安静静地啃竹子。谁来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板贴)

  (4)谁来读好安安静静的圆圆?我们女生一起来读好圆圆的句子。

  3、现在咱们同座位互相合作一下,读给对方听,男生扮演团团,女生扮演圆圆。我现在请一对同桌来读。指导:怎样让我们一听就能听出来谁是男生团团,谁是女生圆圆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哦,男生团团比较调皮,咱们读的时候声音可以高一点,女生圆圆特别安静,读的时候声音可以低一点。哪一对同桌再来试一试?最后我们全班来读,男生读团团,女生读圆圆的句子。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团团调皮,圆圆安静。瞧!(出示插图)图片里还有只熊猫,这是他们的宝宝。(指名读第3自然段)

  2、出示宝:宝字的图片

  宝盖头就像房屋,下面的玉就是——宝玉,房屋里有着许多——宝贝,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宝啊。

  3、谁来读读这个词?

  4、想象说话,团团和圆圆会带着宝宝在动物园里怎么生活呀?它们会干什么呢?总结:这就是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谁来开心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团团圆圆一家人不仅生活得很快乐,而且很受欢迎。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听了他的介绍,你从哪看出来它们可受欢迎了呢?

  (1)每天,小朋友们排着长队,等着跟它们合影留念。

  ①你看,这就是木栅动物园里排的长队,有这么多人都来看团团和圆圆呢。出示词卡“排着长队”,我们来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②每天:像这样的长队,可不是只有一天才有哦。

  ③每天,小朋友们排着长队,可不光是来看大熊猫的,他们还要和大熊猫——合影留念,出示词卡“合影留念”,指名读,正音。念字,小朋友们回到家,内心至今还牵挂着大熊猫。所以念字下面一个心字底。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 ④谁来读这句话?

  (2)人们还制作了大熊猫纪念邮票。

  ①人们不仅想在动物园里看到团团圆圆,还想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它们,所以你看,连茶杯、书签上都有团团圆圆的身影呢。(出示:大熊猫纪念邮票)人们还把它们的照片印在邮票上。

  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3、是啊,难怪说团团圆圆一家在台湾可受欢迎了。(可显红)。小朋友们眼睛都很亮,通过这些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台湾人民非常喜欢团团圆圆一家。(词语显红),读的时候可要读好这些词哦。小朋友们先自己读一读,读出对团团圆圆的喜爱之情。

  4、读好了吗?谁来试一试?谁来读第4自然段。齐读。

  过渡:我们看到可爱的大熊猫这么受欢迎,很高兴,但更希望两岸同胞早日团团圆圆啊。

  四、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生字词你还记得吗?(出示词卡)我们再来读一读。我们的圆圆呀,也来出题考考大家(出示熊猫,熊猫上有生字,依次认读)。

  2、学习:宝、男

  3、结构、找准中线关键笔,师范写。

  (1)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

  (2)咱们要写好上下结构的字,竖中线的关键笔画很重要。小朋友瞧一瞧你发现了什么?这就叫做中心对齐。(范写时在竖中线上的笔画显红)

  (3)宝,注意:宝盖好似一间屋,横像小桥跨桥上,左低右稍高。

  (4)男,注意:田地扁扁,分割均匀。男儿种田,折角有力。

  五、总结

  刚刚讲的要点记住了吗?今天我们不在课堂上写字了,待会小朋友回到教室在习字册上描一描、写一写。回家后也把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17.团团和圆圆

  爬高上低 安安静静

  可爱的大熊猫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17课《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01-18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团团和圆圆教学反思01-24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团团和圆圆》教学反思01-24

团团和圆圆优秀说课稿03-08

团团圆圆小学作文08-23

团团圆圆小学作文09-08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08-20

汤圆圆圆,团团圆圆作文08-20

小学语文《荷叶圆圆》教学设计范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