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等生字,正确认读“侄子、诸亲六眷、登时”等词语,能结合文中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感受名著魅力,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感受名著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结识严监生
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后人评价他是一茎灯草不挑,两根手指不倒,这个人是谁?看来,你们预习得不错,主人公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走进22课,去看看,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使严监生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活起来的。
板书课题(指导监的读音,区别监与临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严监生
师: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用字上和我们现在有些不同。请大家一字一句地读,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师:大家读得真是有滋有味,考考大家!
1、出示词语? :
自此 严监生? 郎中 哥子 越发
故此 记 念 灯盏? 两茎?? 登时??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不得断气
(通过和学生交流,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难读的句子:
①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②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指导多音字挑的读音。)
3、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同学们,读完课文,你会发现严监生始终伸着两个手指头,面对这两根指头,他的诸亲六眷是怎么猜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交流填表,引发质疑。
师:课文的大致情节是不是这样的?很简洁,但是有时候简洁会出问题。你最不满意的是老师哪个地方的记录,写得不够准确?缺少了什么?
师:其实,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被它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尤其是众人的三猜和严监生的三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细读文本,走近严监生
(一)聚焦“三摇”,品味动作描写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严监生三次摇头的句子。
2、发现不同,揣摩内心。
师:一个奄奄一息之人,临死前拼尽所有的力气,摇的一次比一次厉害,说明他此时一定有丰富的情感要表达,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感受它的内心世界吧!
①出示第一次摇头。
师:为什么他会摇了两三摇呢?(出示)
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他想说 -------(出示)
引读句子:怪不得他,读——
总结:瞧,一摇,摇出了他的失落,摇出了他的不高兴,那二摇呢?为什么他会狠狠地摇头呢?
②出示第二次摇头。
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抓住“狠狠、滴流圆”等词想象)
引读句子:
看着那一点一点燃烧的灯草,他心急如焚呐,女生读你们都是我的至亲啊,却如此不懂我,他生气至极啊,男生读
总结:瞧,二摇摇出了他的生气、焦躁、愤怒,那我们来看严监生的第三次摇头,这次为什么他会闭着眼摇头呢?
③出示第三次摇头。
一而再,再而三地猜不中,此时他又会想些什么呢?
引读句子:
无人能懂,失望透顶啊!读---
没人能知,绝望至极啊!读---
绝望的时候,一般都会怎么办?可严监生绝望了,却仍然———如此绝望,却还不肯放弃!再读,读出这种绝望。
3、感知人物
在这三猜、三摇之后,你觉得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
4、总结写法
师:刚才,我们从“摇了摇”、“狠狠摇”到“闭着眼摇”,体会到他一次比一次——失望啊。我们就是这样,紧紧抓住了一个动作:摇,一次次问,便读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使得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丰满了起来。
难怪作家老舍说:只有描写人物的行动,人物才能立起来。
(板书:行动)
5、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来感受严监生那丰满的人物形象,来读读这部分文字吧。(指名读,边读边补充。)
A唉,我的心思你一点都不了解,还配当我的侄子吗?我的意思连我的亲人都不能理解,我能不生气吗?
B一个猜不着也就算了,两个还猜不着,我是个只有一口气的人啊,你们是要急死我啊!
C完了完了,看来没人猜中了,我都要绝望了,那桌上烧的哪里是油啊?那烧的分明是我的银子我的命啊!快啊!不行,我就是使出最后一口气,也得撑到底!撑到底!
(二) 回读全文,体会一波三折?
师:如果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的话,严监生那两根手指背后的意味必将成为千古之谜。故事的结局怎么样?(师生分角色读)
1、总结:原来临死前他惦记的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2、回读全文,
师:这点油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可他却---
读:“喉咙里痰……-伸着两个手指”
为了这点不值钱的油,他----“把头摇了两三摇”
常人百姓都不介意的油,他---“把两眼睁得……-指得紧了”
就为了这一点点油,他---“把眼闭着……指着不动”
省下这一丁点油,他---“众人看……-没了气”
所以当赵氏猜中他的心理时,他终于——?他终于———?
他终于可以瞑目了,至此,一茎灯草挑了,两根手指倒了。
3、总结:你瞧,故事就这样,三猜,三摇,一波三折,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再加上这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终于解开了这个故事的悬念,区区两三百字就让严监生这吝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板书:一波三折)
(三)资料补充,感悟对比讽刺
1、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师:哎,不过老师倒是觉得,要是严监生家里真的很贫穷的话,他这么珍惜这一茎灯草,也不能算是吝啬,应该是一种节俭吧。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从书中寻找答案)
2、原著补充
师: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如此有钱,却有钱不花,过分珍惜自己的财物,那可不是节俭,那是真正的吝啬啊,你们说服了我!
3、提炼对比
瞧,这家财万贯的富有与这过分珍惜这一茎灯草的行为就形成了鲜明的------(板书:对比)
在这对比中,严监生吝啬的形象再一次丰满了起来。(画箭头)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生活中的严监生是不是时时处处都这么吝啬呢?来看这样一段资料:
1、读了这些,再来对比文中严监生的吝啬,我相信,你们心中一定会有问题要问?
2、推荐原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啊,就在一本书中(出示)
这就是被称为古典讽刺小说典范的《儒林外史》,这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清代作家吴敬梓。
像严监生这样极富讽刺意味的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还有很多很多,这部小说曾先后被译成一百多种版本,风靡全世界,它被称为是一部“书生百态图”,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
同学们,像严监生这样经典的吝啬鬼形象,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呢!瞧,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四大吝啬鬼,他们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这些经典作品,同样值得我们课下一读。
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名著,品人物描写,看百态人生。
【板书设计】
22 临死前的严监生
吝 啬
行 动 对 比
一波三折
【《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02-28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05-13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2-14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设计12-17
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12-07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06-11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06-08
《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反思01-17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