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6-29 13:05:11 蔼媚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精选5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1

  一、 合理构建小组

  合理的分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和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成员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一是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听别人说完。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学会倾听能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是要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是要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一是要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主要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乐于学习”迈进。

  二是教师要避免干涉学生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但对学生的活动不要轻易干涉,即使学生犯了一些错误,只要方向是正确的,不要急于纠正,因为失败和成功都是学生成长中必须面对的经历,关键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中获取教训。

  四、充分发挥小组同伴的影响

  事实上,最有效的帮助来源于同伴的多次短时帮助,这种帮助不仅限于课内,还包括课外,它不仅是学业上的,还包括学会生活、如何做人,因而是全方位、辐射状的。

  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都在思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暴露他们的思维需求,便于教师顺应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需求,教师才能针对问题适时地把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

  五、 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处存在分享。在提出问题时,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让大家分享,也学会分享别人的思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分辨哪些问题是有价值的,使提问题的质量得到提高;在讨论方法时,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操作过程,使小组的探究计划更加完善;在探究的过程中交流,可以及时矫正思路,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结束后,要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整个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进行分享。

  六、把握合作契机,让学生产生合作的需求

  要想让合作交流不走过场,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合作的问题。如选择方法不确定,答案不的学习内容;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个人无法完成的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

  七、进行合作意识、合作习惯的培养

  一是学会尊重,达到生生相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异,思维能力也有高低。因此,要引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合作时,如有同学出现差错,千万不要取笑他,应给予他理解和鼓励,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这样,才能促进彼此思维的活跃,才能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达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

  二是学会沟通,达到共享共创。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下定论,要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要多做思考和交流,要多查找有关资料。要引导学生形成资源共享的意识,愿意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合作学习时,要能够互相启迪、相互借鉴,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进而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智慧,达到共创的目的。

  八、准确把握各环节的时机

  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源于教学的需要,一般来讲,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组织讨论;②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组织讨论;③在学生的意见分岐较大时组织讨论; ④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组织讨论;⑤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讨论;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 。

  九、注重培养习惯

  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1、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2、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3、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避免权威的出现。4、要求小组讨论后要进行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以确保讨论速度得以迅速,促进合作交流的生成。

  (1)听的技能。

  教师要训练学生听人发言要专心,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其次,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最后,要听后能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说的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讨论时,要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说话时要条理清楚,有逻辑性。此外,还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要学会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3)交往的技能。

  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

  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十、 创设开放的环境

  (1)营造安全的心理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有利于创新和合作。

  (2)保证充裕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经常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 “蜻蜓点水”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给学习小组提供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能更有成效。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1.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个小组为宜,每组6—7人。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xx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实施方案(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元/人,二等奖:8元/人,三等奖:5元/人,进步奖5元/人,xx片前三名奖励100元/人,xx片前十名奖励50元/人)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3

  一、目标:

  1、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抓住思维对话中的“生——生”对话环节,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学困生。

  二、分组:

  1、班主任协调各科任课教师本着差异互补的原则,相对均匀的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4—8人,各科同组。

  2、将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分成C、B、A三档,以便于小组合作及评价。

  3、小组命名及小组寄语由班主任引导学生结合本组特点自主进行。

  三、实施:

  严抓三个环节

  1、备课:

  A、要有明确的周计划,根据学期进度制定出明确的周进度,每周的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所用课时数都应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周计划中明确指明。

  B、各科根据教研员的备课要求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问题,每节课进行什么内容,课堂上哪些环节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设计好,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每学科每周不得少于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导学案必须由集体备课产生,课改组将对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抽查。

  C、提前一周备课,每个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各学科教研组长将本学科下周的完整导学案及下周检测题收齐交到教导处,由课改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分管领导签字确认使用。

  D、做好导学案及相关资料的整理积累工作。教研组长做好检查记录。

  2、上课

  A、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应用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B、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应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的全部过程,以免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降低了学习效率。

  C、合作次数适度。一节课中开展了多次讨论占时一半多,反而制约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D、合作不能操之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

  E、合作时间应充裕。合作学习刚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不应为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终止合作。

  3、周考:

  A、实行周考制度,提前一周设计好考题,每周五针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做到授课、复习、检测周周清。

  B、每周二之前各科要把上周的检测题批改完毕,周四之前由班主任将本班各科成绩及名次表以电子稿形式上报刘仲林校长,并于周五将本表结合家校联系表通知家长。

  C、周考与平时课堂小测及批改之间不矛盾,小测及批改按原先规定继续执行,并作为小组考核的一个依据。

  四、评价:

  1、各班级可采用计算小组提高分或计算小组提高名次的方法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考评。各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施情况制定好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逐步完善,并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师利用好课代表做好本学科的小测成绩统计和平时老师对小组的加分记录工作,结合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固定区域,将各项记录、统计上墙。

  3、班主任每个月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月考、周考、小测及任课教师平时的加减分情况对班内小组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利用班会做好总结。各班选出一个优胜小组在升旗时进行表彰,并在校宣传栏张贴照片。

  五、听课、研课安排:

  1、十一假期开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每天的第二节第六节为各科集中听课时间,第三节和第七节为集体研课时间。听课研课过程,学科领导及同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2、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步骤必须与自己设计的导学案一致,听课研课的课型不局限于新授课,随教学进度和周计划进行。

  3、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之后,同学科之间还要继续互相听课学习,要求每周听课节数不得少于两节,要求课堂活动过程记录详细,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听课研课具体安排见听课研课安排表,学校将创造条件把授课教师的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并对听课研课情况发放通报。

  六、上学期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形式化。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起不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应结合适当的检测,口头书面皆可。

  2、学生参与不均衡。多数学生“搭台”,少数学生“唱戏”。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压住个别学生的风头,让其成为组内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小组合作自由化。小组合作的环节无设计,当提问无人回答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讨论,太随机;还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完全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4、学生课堂展示时局限几个人。课堂展示的学生原则应该是B类学生,鼓励A类学生大胆发言,让每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5、小组合作缺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大小、姿势和语言套路老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加以规范,需要动手操作的科目,谁动手,谁主持,谁发言,小组内要形成一个共识。

  6、老师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巡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边走边嘟囔,往往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七、小组合作科目:

  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中开展,其他学科可以借助小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自行开展小组合作。

  八、十一假期开学后,初一至初三级部小组合作全面展开。

  看过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实施方案的人还看了: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4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 5

  一、分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最大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发挥组员彼此督促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后进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在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分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就具体情况而定),每两位学生“师徒结对”坐同位,便于合作学习。

  2、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例如,不及格,分数较低的同学由90分左右的同学辅导;90分左右的同学由100多分的同学辅导,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老师。

  3、在小组内选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各司其职。每小组有责任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纪律组长,以确保组内纪律。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

  每一大排选一位大组长,不定时抽查大组内组员和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合作情况等。

  4、小组分工要明确,除小组长外,组内其他成员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发言人、或记录、或收集资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变,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对于分工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小组成员也要给予肯定。用这种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小组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三、考评及激励制度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组与组之间,定期实行评比制度。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

  1、老师给每一小组同一基数(如100分)。上课时,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积极者,加分,反之减分。如主动积极且正确回答问题的+1,答错不加分,但要对其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申请外援,由其他组帮忙解决,帮助其他组成员解决问题的+2;若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大范围的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一对一”小分队中,“小徒弟”有明显进步的,“小老师”加分;“小徒弟”不但没进步还退步的,立即换“小老师”,同时原“小老师”减分。

  月考或是其他形式的考试中,小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加分,反之减分。

  4、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违纪的小组及个人要严格进行加减分以示惩罚。如浑水摸鱼讲闲话的,发现一次-10分;勇于举报的一次+5分。

  5、分小组和个人,定期对小组总分进行评比,颁发奖状。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评价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这种评价方式就是可取的。我们可以实行量化积分制,小红旗荣誉制等…

  四、反馈制度

  1、组长定时向任课老师反馈组员情况。各项负责人(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做好要记录。

  2、老师定期检查。老师定时向组员了解情况。

  课前:老师布置明确的任务,课前抽一定时间预习,由小组长监督整个过程。上课老师检查预习效果。

  课内:(1)老师监督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整体讨论、课堂学习情况,和下课对小组的抽查等。

  (2)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做题情况,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情况,和一帮一辅导情况。

  课下:(1)老师抽查小组上课做题情况,来给各小组以督促。

  (2)对于个别困难同学由小老师帮助辅导,由小组长监督完成,向老师汇报情况,小组互相抽查。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小组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反思08-03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范文05-08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精选7篇)03-08

学习小组合作方案04-01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03-09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04-22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8-31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06-08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