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体裁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板书),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有些也是从事实中得出道理的,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图片(桃花心木、五根手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请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齐读。
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课题的?(学生发言)本文作者叶永烈先生用了浅显易懂的语句来解释,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地找一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怎么解释的?一起读出来。(学生读)
这里的“?”和“!”分别指什么呢?(?指发现问题,不断追问,指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就是(生接:把?拉直变成!)
三、学习事例
1、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呢?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件出示)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2、交流感悟事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个事例,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个事例。
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用问号标注,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用“!”画下来。(为什么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引读:“他认为,在北半球……; 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师: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谢皮罗教授能从洗澡水的.现象中发现真理呢?(你能从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说一说吗?)交流,学生汇报。
师:敏锐地注意、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从谢教授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生答)
师:是呀,(出示课件)引读“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找到了真理”这句话。
3、后面两个事例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对照表格自己完成。
出示表格
学生汇报交流
4、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汇报。
师:这三个事例中的事情都是最平常的小事,这种最平常的小事,用我们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生:司空见惯)
师:正因为他们善于(引导读)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找到了真理。
的确,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生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师:这里的四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不能)对啊!发明是一种创造,而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称得上“成就”。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语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是按照顺序来排列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语句。(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5、看来,发现真理并不难,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生接)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里的“见微知著”如何理解?(生:看见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从细小的事情中,不断探索,得到最后的真理。这和我们的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最后才能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四、拓展事例:
你还知道哪些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情吗? 学生举例。
做实验
老师也要用事实来说明这个道理,请看:(实验)
老师在这水槽里装了些水,这儿,还有两个小瓶,里面一个是洗衣粉浸液,一个是食用酸醋。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液体,有颜色吗?(没有)老师可有办法,让它们变出颜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变红),这还不够,更神奇的还在后头,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搅匀(使水槽水恢复无色。)
神奇吗?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疑问,留待你课后去寻求答案。
只要你记住: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 小练笔
这篇课文通过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证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出示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
一、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选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如何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学习障碍: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学习难度: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三、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把漫画、动画、图片等课件展示给学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⑤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④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1
——用ppt显示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图文并茂)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认识名人,了解目标、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创设形象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2
——探究活动一,用ppt演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设疑:
①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
②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在老师点拨下探究真理的科学含义。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只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才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联系旧知识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发言,各抒己见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归纳“真理”的科学含义。
利用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3
——探究活动二,用ppt演示:漫画“下雨好不好?”
设问:为什么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思考、讨论交流,发言。阅读课文,并举一反三,获得感悟,形成理念。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问题,通过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真理性认识,从而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4
——探究活动三,展示:“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设问:你能帮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答小孩的问题?难道真理不止一个?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运用所学的物理和地理知识解释“辩日”问题。阅读课文进一步探究其它问题。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将问题生活化、趣味化;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更进一步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5
——探究活动四,用ppt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小于、大于180度的科学发现的材料。
设问:新的科学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这又说明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成谬误的。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阅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创设情境6
——探究活动五,播放flash:关于人与自然的环保教育材料。
设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为什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渗透德育,形成理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观赏动画镜头。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分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小组之间评价。用新鲜的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将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探究,形成理念,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全面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探究有关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然后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最后得出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动手做好相关的笔记。简化内容,重温知识,强调重点。
巩固新知出示练习题,评讲习题,进行方法指导。讨论完成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与延伸播放歌曲《红日》,出示拓展题(作为课后作业)(见附录)轻松、动情地听音乐,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巩固重点,训练学生做开放试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的命题方向。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1、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动: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课堂讨论热烈,交流广泛,思维活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在探究活动中,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以后要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对他们持开放式的评价态度。
4、本节课的容量偏大,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5、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是不是“热热闹闹”就好呢?我个人认为探究式的教学必须立足于课堂,不能让学生去打消耗战,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创设好情境,设置好探究的问题。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的舞台上,我们怎样来照顾和扶持弱者?是强弱搭配好,还是强弱分层好?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一部分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证明观点,第三部分总结观点。)
2、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是怎样理解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内容?
4、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的二三部分,体会作者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学写一篇议论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事例,思考:
(1)、三个事例的“问号”是什么?“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三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边读边画并在书上批注。
2、读后交流:
相同点: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4、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
5、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7、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课件: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仔细看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任意换位置可以吗?(这样的排列,符合人们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揭示了人们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来自于细小的发现。)
8、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作者最后是怎样总结自己的观点的?
1、同学们,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牛顿、瓦特等等众多的科学家用一个个不争的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再来对比科学家们成功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发现的问题虽然不尽相同,可是他们解决问题,找到真理所需要的条件却是惊人的.相似。你觉得他们都是靠什么找到真理的呢?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仔细读读,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解答了若干个问号,)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这是在说哪句话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相互照应)
2、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再读读这两句话,如果理解起来有困难,还可以求助周围的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
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
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觉得谁是这样的人?
你觉得他们为了发现真理都准备了什么?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认识了议论文这种写作形式,你想不想也试试写
一篇议论文?
六、小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七、结束语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发问,大胆设问,这样才能求得真知,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善于发问——!真理
锲而不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写“诞、澡”等11个字,会写“真理、定理”等28个词语。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谬误。同学们,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唤起学生对真理这个话题的兴趣)
(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简单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叶永烈探讨真理为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诞(dàn)生 锲(qiè)而不舍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诞”“澡”“械”“域”“锲”,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诞”右部是“延”,不要写成“廷”;“澡”是三点水旁;“械”“域”不要忘写倒数第二笔短撇;“锲”右上部是“丰”和“刀”,不要写成“丰”和“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什么。
(标题本身就是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学习第2自然段,并思考:句子中的“?”和“!”各指的是什么?作者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指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这里用符号而不是用文字,能形象地表述由“?”到“!”的“拉直”。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的区别和联系。)
3、课文是通过哪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有同一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
4、默读课文,说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直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开疑问,发现真理。)
四、交流探讨,见微知著。
三个事例中,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的?默读课文,找到并勾画出来。推此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
2、我发现,他们都是从生活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见微知著)
五、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然后怎样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去论证这个论点的。这就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先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用三个具体的事例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层层深入。)
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科学家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质疑,追根溯源,直到解决,进而得出真理。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文章的过渡词或者过渡句谈起。
二、朗读课文,分清详略。
1、全文写了三段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中间是怎么衔接起来的?
(“无独有偶——”“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2、朗读课文,思考在三段论据中,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个人都遇到了很奇怪的问题,并且都抓住问题不放,锲而不舍,追根寻底,最终发现真理。)
三、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第一个事例中的谢皮罗教授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研究问题并最终得到他的真理的?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终凭着对科学的执着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得出了真理。)
2、第二个事例中的密卡尔逊教授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研究问题并最终得到他的真理的?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经过研究,最终魏格纳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3、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发现儿子睡觉的时候,眼珠转动起来,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他又是怎样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去发现他的真理的?
(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4、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叙述的。)
四、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开头第1自然段直接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尾引用华罗庚教授的话:“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呼应开头,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使文章读起来一气呵成。)
2、学习了本篇课文,你知道议论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才能将自己的观点阐释清楚吗?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3、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是否知道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运用修辞手法,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
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日常生活 发现问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视学生自读自悟,在交流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同时重视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六班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蕴含的善于观察、不断发展、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玓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主旨,是创新精神公德重要方面。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的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另外本课是一篇进行“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渗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节课里秉承着“引导学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进行了“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引导学生将在阅读中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习作中,实现读写结合的自然衔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体会并运用课文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石蕊试纸、盐酸、碱及重点词句的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与文本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揭题质疑。
1、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你们都提出过什么问题?发现过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2、是的,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叶永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预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爱提问题的实际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他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本课重点研究的问题。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读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用平时常用的方法解决。)
2、学生自学后课件出示:检测训练
(1)读准下列词语。
诞生 漩涡 花圃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词语,启发联系上下文理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a、课文主要用几个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b、课文主要用三个事例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普通事物中发现真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既符合学生阅读规律,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感悟,体会内涵。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用哪三个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呢?请默读,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
2、你对哪个事例感受最深呢?请一边读一边想,自己为什么感受最深?并在重点地方做上批注。
(二)学生自学后集体交流检测。
1、全班交流:你对哪个事例感受最深?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启发、及时指导朗读。)
(1)当学生谈到对谢皮罗教授发现谁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有关的事例感受深时,课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敏锐地注意到”、“紧紧抓住”、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有感情地朗读。并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学生读到对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遇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的感受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波义耳看到水落在溅上盐酸的花瓣上,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3)当学生谈到对奥地利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发现了眼珠转动合做梦有关的感受时,可根据文中重点词”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让这位医生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有关呢?指导学生朗读。
2、你们明白了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中的“?”和“!” 的含义了吗?请说一说。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却由于他们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就成了“发现”、“发明”、“创造”、“成就”。你知道什么叫“打破沙锅问到底”吗?这说明什么?
(板书:善于发现 不断探索 发现真理)
4、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3、理解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以及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用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初识议论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所列举事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以“三”引入,激发兴趣:
1、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你知道哪些与“三”有关的故事?哪些与“三”有关的成语或名言?
2、读课题,指导“诞”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你能从课文中发现多少个“三”?
2、汇报交流:
⑴、三个故事三个人物:分别简单说说是哪三个人三个故事?
⑵、三个地方三个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没漩涡
⑶、三百多年:说明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对比发现:
三个例子,三件事,三个人!大家仔细读文,老师这里有一张表,你们能对照着书填一填吗?(表见后)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
2、课文中哪一段话可以概括你们刚才的分析?
3、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是哪一个词?
4、分别说说每件事例中的“微”和“著”分别指什么?
5、这一段中有一个“?”和一个“!”,它们分别指什么?
6、从“?”到“!”的过程容易吗?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从这些描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三位科学家用他们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小结关系,明确写法
1、联系三个例子的相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2、用不同事例说明同一个观点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3、你还知道哪些事例能够说明他的观点?
五、拓展练笔,巩固写法:
1、选择其他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观点;
2、选择另外一个观点,再用事例去证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7
一、复习回顾。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例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二、研读课文,交流感悟。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用着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要求: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书上做好批注,想好后在小组的同学里交流交流。)
【学法提示】想一想、划一划、圈一圈、写一写。如:每个事例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用——划,再想想)“?”是什么?(用~~~~划,读一读、感悟到了什么?),“!”是什么?(用双~~~~划,读一读)科学家是怎样把“?”拉直变成“!”的?(用……划,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
2、谁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师生点评)
“洗澡水的漩涡”的事例:却敏锐地注意到紧紧抓住反复实验和研究
“紫罗兰的变色”的事例:立即敏感地意识到许多实验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事例:感到很奇怪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反复的观察实验
3、比一比、读一读: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进行了反复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从这三个事例中你们发现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了真理。)
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科学家们把“?”拉直变成了“!”,都发现了真理。因此,科学的发现需要的是——“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有利地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提问: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们还能再举例子吗?(自由发言,适机点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鲁班发明锯子、瓦特发明蒸汽机、魏格纳蚯蚓发现欧美洲板块学说、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读到这里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品读课文,学习升华。
1、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想法?
2、课文中哪些句子对你深受启发,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3、这两段对课文有什么作用呢?
四、总结全文。
1、现在你对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2、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吗?(学生质疑,教师视时释疑)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并读一读、想一想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打上“△”)
(1)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找出写具体事例的段落,大声地自由地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试着用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真理提出问题
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与地球自转有关|
紫罗兰的变色是什么制成石蕊试纸事例证明
睡觉时眼珠转动有什么关系测量做梦次数、长短|
(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总结全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兴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播放课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苹果的偶然落地引发了牛顿的思索,经过反复研究,他终于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家,你觉得他们是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呢?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刻苦钻研。)
二、直奔重难点,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认真读这段话,你能读懂这段话的意思吗?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学生质疑,相机解决疑问:
“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这段话中的“?”指什么?“!”指什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3、科学家们把“?”拉直变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怪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这句话,齐读。)
三、学习三个具体事例
1、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举了三个真实的事例,指名3~5自然段,思考者具体写了哪三件事。指名回答。
2、默读3~5自然段,自学批画:每个事例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每个科学家是这样把“?”拉直变成“!”的?
⑴ 自学批画。
⑵ 小组交流讨论。
⑶ 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关键语句。
3、这三位科学家把“?”拉直变成“!”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反复研究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所以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是的眼珠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这几位科学家能够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呢?
1、出示: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2、你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指名谈体会。
3、句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能够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齐读这句话,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五、总结,导入下节课内容
科学发展史上,像这样的事岂止三个,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课后搜集有关故事。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点,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材料的分析判断,思考体会,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辨析让学生感受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信念;理性地看待追求真理过程中出现的谬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的认识与理解;关于对谬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依学情而定)
2.难点: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教学策略
“真理”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地理等知识创设综合学习的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真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懂得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猜猜他是谁?
教师: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为了明辨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结果被教会施以火刑。他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布鲁诺。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教师:看PPT材料,他是一位西班牙青年科学家,提出血液小循环说,这与教会所宣扬的有关血液的观点相对立,于是他受尽迫害,却毫无畏惧。这是谁?
学生回答。
教师:塞尔维特。
教师:这些人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真理!如果我们将真理拟人化,把它想象为一位女神,那么真理女神到底有什么魅力,让人甘愿为之终生奋斗,不懈追求呢?
学生回答。
过渡:真理女身之所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其魅力首先在于她的内在品质美,顾名思义,就是真,这是她最大的魅力之源。怎么理解“真”呢?──引出真理的相关知识。
环节一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真理课题,并通过具体人物事例让学生尝试思考真理的魅力,为后面学生自己追求真理进行情感铺垫。
环节二:真理的含义、基本属性
教师:关于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请大家思考,众多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哪一个是真理性的认识?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教师:真理和认识谁的范围更大呢?主观同客观相符的是真理,那么不符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主观同客观不符的认识就是谬误。
刚才同学们对地球形状的看法有很多,你通过什么来判定你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就是真理呢?
学生回答。
教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实测和分析得出地球是“梨形的”,确切地说,地球是个三轴椭球体。因此,在众多关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客观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一个。这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女神真理的魅力。首先,女神真理“追求真”,即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次,正是因为求真,这就决定了女神的价值观十分专一,即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会产生很多种,但真理只有一个。
教师:借助刚刚已学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辨析以下观点。
强权就是真理。
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
学生辨析。
教师:总结学生答案。得出以上观点全部从人的主观出发认识真理,这些都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而刚才我们讲到真理具有客观性。
教师: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女神真理还有哪些其他品质?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0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名言警句?
2、出示课题,齐读。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3、明确:题目就是本文提出的观点。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课文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词语: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打破沙锅问到底。
3、理解“见微知著”。
4、文中科学家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微小的事情,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根据生答板书:漩涡、变色、转动;自转、试纸、做梦
5、小结:科学家们从这样微小的事情当中发现真理,这就是“见微知著”。
三、品读感悟课文3——5自然段
1、科学家们发现问题以后,是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吗?(板书:? !)
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划出这三个小故事中描写科学家反复实验和研究的句子。
出示句子: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2、品读第一句,感受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艰辛
1)生自由读一读句子。
2)指名读,生评价。(“紧紧抓住”、“反复”读重音)
3)齐读。
4)为什么要强调“紧紧抓住”、“反复”这两个词呢?“反复”、“反复”,你读出了什么呢?(指生回答)
实验的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请同学们仔细地、反复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谢皮罗教授会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艰难地做着实验?(生自由读后回答)
5)创设情境,教师引读。
我们可以想象,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们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生活,但……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赤道上热得让人窒息,但……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
6)困难再多再大,谢皮罗教授从来都不曾放弃过,从这可以看出谢皮罗教授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呢?根据生答板书:锲而不舍
3、品读二、三两句,进一步感受真理诞生的过程。
过渡:不仅谢皮罗教授具有这样的精神,同样的,化学家波义耳和奥地利医生一样具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
1)这两句话又该强调哪些词呢?指导朗读二、三两句话。
2)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4、5两个自然段,想象一下,化学家波义耳和奥地利医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还产生了哪些一连串的问题,他们是怎样实验的? 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一说,同桌交流。
3)生自学后汇报。
a根据生汇报师板书: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必定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科学家们这样追究事情的根源,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根据生答板书:追根求源
b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还会有十个、五十个、一百个甚至更多的问题,只有把这些一连串的问题一一解决了,才能诞生真理,所以说:(生接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让我们想象科学家们研究时的画面,用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生齐读二、三两句)
4、小结。
看似简单的真理,却要科学家们经过这样复杂的艰辛的研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获得,此时此刻,你对科学家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敬佩、崇敬、佩服、感激……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科学家最崇高的敬意。
生齐读三个句子
四、总结
当他们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过的历程时,他们激动、骄傲、兴奋地告诉世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也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问题,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找到了真理呢?
这样的事情是举不胜举的,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六、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了解议论文的形式,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能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你能回答完整这些名言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失败是——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
2、我们刚才交流的这些公式定理、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之为真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指名轮读课文,指导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汇报生字的自学情况。读生字及组词。
(2)说一说哪些字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指导书写“械” “域”字。“械”的声旁为“戒”和“域”的声旁“或”都有“戈”。 “戒”的来历是双手拿一把长戈作“防备敌人”。“或”最早的意思为“持戈在边境巡逻”。了解了他们的来历,我们就不会写错了。书写时还应注意“戈”的长撇应与里面的部分相互避让。
“逆”字是里面是“前”的上部分,下面是山字带尾巴。
(3)出示生词,交流对“逆时针”的理解。齐读。
洗澡机械玫瑰领域逆时针
(4)书写生词,点评。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找出观点,初步理解。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很不一样,以往我们学过的课文多数是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而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的观点。通过熟读课文,你知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课件出示第一段。板书:提出观点)
2、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的?
(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2)联系实际,故事引入,理解词语“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的意思是什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师讲解:“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工程。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你李司空花天酒地,习以为常,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
(3)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表示最终找到的真理。把“?”拉直变成“!”的意思就是解决了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发现了真理。)
(4)但是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直观形象,让别人印象深刻。)
(5)带上理解,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二、学习事例,体会内涵。
1、作者用什么来证明这是一个真理呢?请你认真默读课文,尝试完成表格。
2、这三个事例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是从生活中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真理。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看来真理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想问一问,你发现了真理吗?为什么我们很多人都不能发现真理,这就说明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1)科学家:敏感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你是从通过事例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到的?
(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那位奥地利医生是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善于从小的地方看出大的问题的。)课件出示,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敏感、敏锐、很奇怪、连忙”等重点词,读好一个个问号。
(2)科学家:不断探索
分别说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波义耳呢,对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许多次的实验;那位奥地利医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他们都是反复试验才得出结论的。)课件出示,抓住“紧紧抓住”、“反复”、“许多次的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体会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并指导朗读。
4、所以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又作了一个小结。
(1)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2)“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3)文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4)对啊!发明是一种创造,而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创造才称得上“成就”。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语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三、探究结论,揭示含义
1、经过事例论证,最后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呢?请你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自由朗读后,一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告诉你,“发现真理”难不难?何以见得?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说明要发现真理并不像我们说的那么难。只要……就,这个句子也说明发现这里其实不太难。)
3、往下读!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一段告诉你,“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为什么?
(不容易。因为这里说“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就是发现真理的能力很难具备的。 “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说明发现真理不是那么容易的,是要付出努力的。“只能给”就是一般的人是不可能发现真理的,是不容易的。)
4、对比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矛盾的,一段说发现这里并不难,一段说发现真理并不易。)
作者最后下了这样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结论,他想干什么呀?
(科学发现并不难,也不易,关键在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点明写法,随文练笔。
1、课文学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再用三个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是议论文的基本形式,尤其是用三个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既清楚又明了,很有说服力,很值得我们学习。)
2、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吗?课件出示小练笔。学生自己动手,按所学方法写作。
3、全班交流所写内容,互相评价,强化写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3、准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以及它在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科学家的思想与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感悟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从生活中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作者用了三个事例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学习事例,深入理解
1、仔细读读这三个故事,在文中划出表格中该填写的词句。课件示表格: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验找到真理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投影。
3、借助表格,再看看这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小组2分钟交流)
4、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发现问题——不断追问——反复研究——获得真理
5、课文就有一句话总结这一说法的,你能找出来读读么?(课件示第二自然段)
6、齐读第二自然段。那你现在明白“?”号指的是什么?“!”号呢?板:?!发现问题解决疑问不断发问找到真理
7、叶永烈先生真有趣,居然用标点符号来说明他的.观点。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形象、易懂、印象深刻)
8、请带着你的理解,再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9、谢皮罗教授、波义耳、奥地利医生就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现象中找到真理的。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些例子么?
10、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投:“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齐读。
1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能否调换顺序?(不能,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读句子。
12、看来,科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投影句子,学生齐读。
13、“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14、是的,只要你符合(板)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这些条件,你就能发现真理。谁能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15、这正是课文中哪一句话的意思?那这句话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前后照应,重申观点。)
16、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投句子)齐读第七段。
17、小结:由此可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还要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只有具备这样的科学精神的人,才能获得真理。
体会写法,仿写练习
1、请同学们回顾全文,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2、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相机板书: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
3、这样的文章叫做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4、下面我们就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课件出示:妙笔生花: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等。
(1)学生完成小练笔。(你举的例子能否证明你的观点)
(2)请几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板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议论文?!发现问题解决疑问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课后继续交流小练笔的内容,互相评议修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格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句格言,谁来读一读?
出示格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格言?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之为真理(板书:真理),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指导我们的言行。
2、今天,老师再送同学们一条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的课文。
读课题。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
3、为什么说这也是一条真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自学反馈,认读词语:
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也可以说“追根溯源”)无独有偶、百思不得其解(也可以说成“百思不解”。)打破沙锅问到底(与哪个词意思相近?──“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2、接力读课文,等会和同学们交流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师读课题。(板书:?!)课文哪些语句形象化地表述了课题的意思?到文中找找看?(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生答,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这其中的“?”“!”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表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拉直”在这是指什么?(把疑问变成真理的过程。)
2、课文通过了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课文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3~5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分别写了三个什么事例?学生回答。
3、这三个事例中,你对哪个最感兴趣?就认真地默读一读那一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用“?”划下来;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划下来。再想想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出示课件: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4、以下教学步骤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
你对哪个事例最感兴趣?给大家读一读吧。
事例1:
⑴这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对什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学生边回答边点击出示答案:
人物“?”从“?”到“!”的过程“!”
谢皮罗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敏锐地注意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耳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敏感地意识一连串的问题许多实验:大部分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生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百思不得其解
一连串的疑问反复的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⑵引读:他认为,在北半球……;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他的结论正确吗?咱们同学今天回家也去实验一下,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⑶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谢皮罗教授能从这么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也能发现真理呢?这其中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
点击示:敏锐地注意、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一起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是呀,(示课件)引读谢皮罗教授善于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
事例2:
⑴这个事例主人公是?他也是化学这门科学的开山鼻祖。他有怎样的疑问?一起读一读。
(如生未朗读好,师:这些可是困惑波义耳的谜团啊,该怎么读?再来。)
⑵由此发现的“真理”是?齐读。
(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⑶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
点击示:敏感地意识、一连串的问题、许多实验。
齐读短语。从这些短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波义耳曾说:“人之所以能效力于世界,莫过于勤在实验上下功夫。”
师:是的,(示课件)引读,波义耳也善于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
事例3:
⑴这个事例主人公是?据说是一位叫彼得的奥地利医生。他的疑问是什么?一起读一读。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
⑵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引读,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与梦的长短。
⑶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
点击示: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疑问、反复的观察实验。
读一读。从中读出了什么?
(示课件)引读,奥地利医生同样善于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
5、的确,引读。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有所成就。(点击,“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变红)
这四个词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是按收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6、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源于什么?能不能到书上找到个词来说说。(如“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谁能用上这些词连起来说一说吗?(生答)师:你这些话也是真理啊!这些也正是课文想告诉我们的。一起读一读7、8两段。
(示课件:只要你见微知著……)谁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就能把“?”拉直变成“!”(板书)
通过这个感叹号,你还能感受到什么?(科学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谢皮罗教授激动地对世人说(指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化学家波义耳骄傲地对世人说……;奥地利医生自豪地对世人说……让我们也坚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7、课文学到这,同学们对课题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
四、随文练笔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示课件──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
不断探索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设计05-24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最新03-09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03-14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03-07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案设计08-24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06-07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阅读答案11-17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