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距离教学设计
篇一:四年级《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2、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提问: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特殊情况?特殊在哪儿?
2、谈话:请大家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较远处画一个点A,并利用工具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画图,指名到黑板上板演。指出垂足。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重要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刚才大家过A点作直线的垂线,那么,从A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是线段?还是射线?还是直线?
2、教师指出:从A点到垂足之间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指明学生说说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认识垂直线段的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画了从A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你能从A点向直线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吗?任意画几条。
2、把这些线段的长度与刚才那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小结:正因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段,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其实就是指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三、 巩固练习:第59页上“做一做”
(一)第1题:
1、出示题目,谈话:题目要求我们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2、学生动手作图,测量。
3、汇报测量结果。
(二)第2题:
1、指明说明题目要求
2、学生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5、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我们也可以说: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个结论很重要,而且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
6、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关于图形距离的三种情况:
(1)两点之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你能画图表示这三种距离吗?
学生画图表示,同桌交流,展出学生画图情况。
四、练习十第7-11题
五、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一个点到一条直线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但是这个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只有一条,而这条就是可以借助画垂线得到,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测量、比较自己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本节课还有一个不是新授的重点是画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需要让学生在动手画垂线的过程中体会:
(1)像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出无数条,
(2)当一条垂线与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垂线与另一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3)通过测量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不是新授的重点是画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需要让学生在动手画垂线的过程中体会:
(1)像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出无数条,
(2)当一条垂线与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垂线与另一条直线也是垂直的,
(3)通过测量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
教后反思:
第59页例题从A点向一条已知直线画出了一些线段,其中有一条线段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他线段都不和已知直线垂直。让学生量一量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学生能发现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并体会到这个发现是合理的。教材适时告诉学生“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并通过第59页第1题巩固这个知识。第59页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中间,画几条与平行线都垂直的线段,并量量画出的线段的长度。学生能从中发现,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从而进一步体会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为什么永远不会相交,也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增添了新的操作方法。
篇二:四年级上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使同学们掌握两点间线段最短。
3.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难点: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连结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小结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小学距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距离和时间》的教学设计01-29
青岛版《求图上距离》教学设计10-01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05-17
《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教学设计11-25
青岛版《求图上距离》优秀教学设计11-01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反思01-07
距离小学作文09-28
距离小学作文12-17
距离的小学作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