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探究,体验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老头子。刻画手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举例见课文。
4、(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教师示例: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四、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六、课后记: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芦花荡》的教学设计12-05
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12-04
小学语文《芦花荡》教学设计10-18
《芦花荡》教学设计12-06
《芦花荡》教学设计12-06
芦花荡教学设计08-04
芦花荡教学设计05-26
《芦花荡》 教学设计10-27
《芦花荡》教学设计11-11
芦花荡教学设计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