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2 10:22:28 林惜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思路】

  “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水、自制水透镜、眼球模型、注射器、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潘多拉盒子,里面有非常6+1副魔具,戴上它,你就近视了,谁来试试?(教师向学生分发魔具,并让学生戴上)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生一起观看九寨沟的风景视频。

  师:好,非常6+1的同学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甲(戴上魔具的学生):没看清。

  生乙(戴上魔具的学生):看得很模糊。

  生丙(没戴魔具的学生):九寨沟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有机会我想也去看一看!

  师:非常遗憾!这么美的景色,近视的同学却看不清。那么近视了,为什么看不清物体了呢?关于近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生戊:近视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生己:我想知道怎样预防近视?

  生庚:近视能矫正吗?

  教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视有关的知识──“眼睛和眼镜”。

  点评: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体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话题。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能力目标

  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对残疾人的关爱。

  培养学生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以及明视距离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最后安排了《科学世界》供同学们阅读。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未知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这是我设计的主要思想。

  我先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让学生明白眼睛是人的最重要的感知世界的器官之一,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拿出需要的东西,感受盲人的生活,来说明眼睛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爱心教育。再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这样设计,主要是想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将有利于和学生构建一种平等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随后,把眼睛与照相机做比较,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并引出了眼睛的调节作用,再讲述近、远视眼的成因。为此我为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了预备知识一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最佳配合,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比较等思维方法,并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研究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结合。

  课后学习,把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转向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后学习),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意探究、敢于创新等能力。

  三、教学要点

  1、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四、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观察法、讨论法。

  五、教具:

  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PPT演示文稿;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的PPT演示文稿;魔术用的橡皮筋;

  六、教学过程(黑体字为板书内容):

  (一)引入:

  1、教师表演橡皮筋魔术,引出眼睛在人的生活中的作用。

  2、我们都有一双眼睛,我们能否想象出,一个一生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如何度过她的每一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拿出你们的圆规直尺,然后谈谈你在黑暗的世界里的感受?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心教育。从而导出眼睛的重要性。

  3、对于我们来说,眼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请你提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

  (二)展开:

  【让同学们公开他们想问的问题。】

  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学生:物体可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结合课件演示,观察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门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

  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中的光屏。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近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结合课件,讲解眼睛望远时的调节过程)

  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结合课件,讲解眼睛近观时的调节过程)

  讲解明视距离。

  刚才有同学问,近视眼是怎么回事?怎样矫正?

  我想先请眼睛近视的同学谈谈他看远近物体时有什么感受?

  然后,利用PPT课件演示,讲解近视眼的成因,让同学们知道,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远处物体某点发出的光会聚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并利用以前的知识: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让同学讨论如何使原来会聚视网膜前方的光线改变传播方向,会聚在视网膜上呢?

  在同学讨论后在PPT演示课件上获得与巩固有关近视眼及其矫正的信息。

  通过PPT课件演示,出示20xx年至今的某学校的近视眼人数的统计图表,从而倡议保护眼睛!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总结有关眼保健知识,如长时间看书后,要向远处眺望休息几分钟,看书时眼睛不要离书本太近等。

  有同学看见老人串针线时的情景吗?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会说明老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从而引出远视眼。

  然后,结合课件,通过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比较对比,得到远视眼成因、通过凸透镜矫正的知识。

  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创新探究的问题,见PPT课件

  (三)小结,布置课后学习

  【简略对本堂课作小结后布置课后学习】

  七、课后学习

  1、爱护眼睛,远离近视: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的主题。请到医院、眼镜店、互联网寻找保护眼睛的措施并记录下来,同时要求自己做到。

  2、关心工程:

  你关心你的家人吗?你知道你爷爷(奶奶)有没有得老花眼?你爷爷(奶奶)的老花眼镜的度数是多少?假如你爷爷(奶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老花眼睛度数,你能帮他们测量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01页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3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眼睛的结构、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2、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眼睛及其眼镜,指的是眼睛的结构、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其核心是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学生已经学过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本节课的内容眼睛的成像原理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由于它是本章前几节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在本章中具有基础作用。教学的重点是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来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定位:

  (1)初步认识眼睛的结构及其特点。

  (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2、目标分析:

  初步认识眼睛的结构及其特点,就是指能够通过认识眼睛的结构找出和发现眼睛跟照相机的相似之处;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就是指通过眼睛的结构来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且能够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来找出矫正的方法。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这一过程不易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知识的衔接点比较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结合新知识来分析问题,其中关键是教师的有效引导。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眼睛及其眼镜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眼睛的'结构以及眼睛的成像原理。

  师生活动:

  要认识眼睛到底是怎样成像的,应该首先知道眼睛的结构,请同学们看书第86页的图6-18,了解一下眼睛的结构。

  教师根据课件讲解眼睛的结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光圈。光线很亮时,它会自动缩小;光线较暗时它会自动扩大。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它的上面有许多神经细胞。它的中央叫黄斑,对光线的感觉最灵敏。视网膜通过几十万根神经束把它感受到的信号通知给大脑,于是,就看见了东西

  问题2近视眼和远视眼看物体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师生活动:

  (1)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六、本课小结

  1.眼睛的结构: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神经、视网膜、玻璃体。

  2.眼睛的成像过程: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组成。

  3.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1)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滚动放映一组与眼睛有关的一组图片和视频,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幅带眼镜的卡通画面上: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认识到眼睛是人体中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等,但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的眼睛出现了问题:

  汇报上一节课布置的近视率的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近视已是我们同学们中存在的很普遍的视力问题。你想知道有关近视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确定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上节课已布置让学生查阅有关眼睛的资料:

  放投影片,课本图-1,眼球的结构,让不同的小组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然后其他小组补充:

  师生总结: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2.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3.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4.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5.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小组交流:有关眼睛的结构各小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其他小组解决:

  问题如下:

  1.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解答: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生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一)眼睛(板书)

  主要构造:

  设问: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问题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小组交流:

  1.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一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设问: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模拟矫正近视和远视的过程?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

  1.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近视眼镜。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3-34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图3-34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2.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表示赞扬并总结。

  问题三:怎样爱护眼睛:

  播放课件:生活中的错误用眼方法:

  请几位戴眼镜的同学说说戴上眼镜之后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不方便之处。思考怎样注意用眼卫生?同学们举例说明。

  教师补充: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播放课件:你的眼睛累了吗?专家教你做放松眼睛的眼部体操,学生一起跟着做。

  三、课堂总结:

  学生分组概括本节的内容。

  设问:你还有那些想知道的问题可利用留言板和老师。同学继续交流。

  四、课后拓展:

  阅读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回答提出的二个问题。

  五、板书设计:

  一、眼睛

  (1)结构:

  (2)成像原理

  二、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凹透镜

  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用凸透镜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以及眼镜矫正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眼睛、科学用眼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近视与远视的成因。

  难点:眼镜矫正近视和远视的原理。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视力状态下人们看世界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力差异的原因,引出眼睛与眼镜的话题。

  2. 新知讲授:

  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眼睛的剖面图,讲解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关键部位的作用,以及光线进入眼睛后成像的过程。

  近视与远视的成因:通过动画模拟,展示近视(眼球过长或晶状体过凸)和远视(眼球过短或晶状体过平)时,光线成像位置的变化,解释视力问题的根源。

  3. 实验探究:

  设计简易实验,如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模拟晶状体,观察不同透镜对光线聚焦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近视和远视矫正原理的理解。

  4. 眼镜矫正原理: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近视眼镜(凹透镜)如何使光线发散,将成像点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镜(凸透镜)如何使光线会聚,将成像点前移到视网膜上。

  5.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近视,包括正确的用眼姿势、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6.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7.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视力状况,分析可能的成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眼睛的结构,理解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眼镜矫正视力的原理,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眼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眼睛模型、凸透镜、凹透镜、视力测试表等。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创设一个“视力小诊所”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医生或患者,通过模拟检查视力的过程,引出眼睛与眼镜的话题。

  2. 新知学习:

  眼睛的结构:利用眼睛模型,直观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讲解其功能。

  视力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3. 原理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近视的人需要戴凹透镜?远视的人需要戴凸透镜?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逐步揭示眼镜矫正的原理。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视力测试,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尝试矫正“视力问题”,体验眼镜的作用。

  5. 知识拓展:

  介绍现代眼科技术的发展,如激光手术、角膜塑形镜等,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6. 情感升华:

  通过分享保护视力的方法和经验,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7.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需要我们细心呵护。

  8.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制定一份个人护眼计划,并坚持执行一段时间,记录视力变化。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关键部分的作用;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掌握眼镜矫正视力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眼睛与眼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用眼意识,以及尊重科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近视与远视的成因,眼镜的矫正原理。

  难点:理解晶状体如何调节焦距以适应不同距离的物体,以及眼镜镜片如何根据眼睛的缺陷进行矫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眼睛结构图、近视远视成因动画、眼镜矫正示意图等)

  眼球模型或教具

  凸透镜和凹透镜各若干

  视力测试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模糊与清晰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人能看清而有些人看不清,从而引出本课主题《眼睛与眼镜》。

  2. 讲授新知

  眼睛的结构:利用多媒体展示眼睛结构图,逐一介绍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的功能。

  眼睛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演示光线如何经过角膜、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

  近视与远视:结合实例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利用眼球模型模拟晶状体变形过程。

  眼镜的矫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并说明它们如何分别用于矫正远视和近视。

  3.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学生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体验不同镜片对视觉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眼镜矫正视力的原理。

  4. 巩固练习

  完成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视力测试:利用视力测试图,让学生自测视力,并讨论如何保护眼睛。

  5. 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知识点,强调健康用眼的重要性。

  布置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视力矫正方法(如激光手术、隐形眼镜等)。

  五、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需注意,在实验环节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有序进行。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眼睛的结构、功能及近视远视的成因;掌握眼镜矫正视力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健康用眼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的结构与功能,近视远视的成因,眼镜矫正原理的探究。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深入理解晶状体调节焦距的机制以及眼镜矫正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准备

  眼睛结构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体模型(可移动以模拟远近物体)

  探究学习指南、小组讨论记录表

  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探究过程和成果)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创设一个视力问题的生活场景,如阅读困难、看不清远处等,引出探究主题。

  2. 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为什么有些人会近视或远视?”“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

  3. 自主探究

  分组:学生按小组分配任务,每组负责探究眼睛的一个方面(如结构、功能、近视远视成因、眼镜矫正等)。

  资料收集: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如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模拟眼镜矫正效果。

  实施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 汇报交流: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全班讨论,补充完善。

  5.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知识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了解眼镜的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观察、视频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兴趣,培养爱护眼睛、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理解眼镜如何矫正视力,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模拟这一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中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到这些美丽画面的?引出眼睛作为视觉器官的重要性。

  2. 新知讲授:

  眼睛的结构:利用多媒体展示眼睛的解剖图,结合实物模型,详细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关键部位的功能。

  视觉形成过程:通过动画演示光线进入眼睛后如何形成视觉信号并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近视与远视:结合生活实例,讲解近视(看近处清楚,看远处模糊)和远视(看远处清楚,看近处模糊)的成因,并通过对比图加深理解。

  3. 实验探究:

  模拟实验: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模拟晶状体在不同焦距下的成像效果,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近视镜和远视镜的矫正原理。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如何预防近视?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用眼的小贴士。

  5. 总结提升: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强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 作业布置:

  搜集并整理关于保护视力的更多方法和建议,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深入理解眼睛的光学原理,掌握眼镜的制作原理及配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简易眼镜、模拟验光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镜的制作原理及配镜过程。

  难点:如何根据视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度数并进行调整。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

  快速回顾上节课关于眼睛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的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2. 情境导入:

  创设一个“小小验光师”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验光师和顾客的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3. 新知讲授:

  眼镜的构成:介绍眼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镜框、镜片、鼻托、镜腿等,并讲解它们各自的作用。

  镜片的选择:根据近视、远视的不同情况,介绍如何选择合适度数的镜片,以及镜片材质的差异。

  4. 实践活动:

  制作简易眼镜:提供材料(如纸板、透明塑料片、胶带等),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眼镜,体验眼镜的制作过程。

  模拟验光:利用简单的'工具(如尺子、标记纸等),模拟验光过程,让学生根据模拟的视力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度数。

  5. 展示交流:

  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眼镜和模拟验光的结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6. 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7. 拓展延伸:

  介绍现代眼镜技术的发展,如智能眼镜、防蓝光眼镜等,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前沿,拓宽视野。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01-16

眼睛与眼镜教学设计05-26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10-01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09-28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04-09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反思04-19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10篇04-09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9篇04-09

《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10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