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1
【教材简解】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目标预设】
1.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 、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文章中的语言文字。
3.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规律,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写生字。引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
【设计思路】
从文题入手,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字句,朗读再现当时场景,配以上台表演,力求与作者情感交融,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字词的教学,留足10分钟的练字时间,认真规范地写好汉字,陶冶学生性情。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 (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赏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阅读的兴趣会更高一些。】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
笨笨拙拙 撮 檀香 桂花卤
新鲜尤其 沉浸 吩咐
谢落 炉烟袅袅 挑拣
(1)指名读,相机正音:撮(平舌音) 浸(前鼻音) 袅(鼻音)
(2)理解:吩咐 挑拣
“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用“吩咐”说一句话。
“挑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捡”?选词填空:
老人从地上( )起一块鹅卵石。
老人从一堆石头中( )起一块鹅卵石。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教学需要对生字词的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在集体的讨论中解决一些词语,他们就会有成就感,读书的兴趣也能得到提高。】
2.整体感知课文
(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在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2)读书交流,要读得有滋有味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桂花雨”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出最后一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情”是散文的灵魂。初识散文,教师必须让学生静静地听,美美地读,在读书过程中走进文本,试着学会抓主要事件把握课文内容。散文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欣赏的。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方法。授之以渔,学生自然知道该如何去欣赏每一篇美文。】
三、精读感悟,体会“摇花乐”
过渡:“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自由读文,披文入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了作者“摇花乐”,画出有关的语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二)自由交流,循情探文
1.(出示)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花)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为什么用感叹号?
(4)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作者为什么乐了?你从哪儿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板书:动作)
(2)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3)这里作者抓住了摇桂花时的动作来写,虽然只用了几个平常简单的词语,但一个满心喜悦的小女孩形象却跃然纸上,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面带微笑的——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在庭院中帮着——铺竹席,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4)指导朗读: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
3.(出示文字)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句话从哪个方面反映了作者摇花的欢乐呢?(语言)
(2)作者为什么“喊”?又为什么说:“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想象画面,口头填空
桂花纷纷落下,像()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指导朗读
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感觉?我们也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我,心里也是满满的,我的心里装满了芳香四溢的——桂花。我的`心里是一种快乐的满足。这一个“满””字用得多妙啊!于是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5)想象画面,补充提示语
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于是我就(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设计意图:叙事散文往往选择“动情的事”中富有典型性的人事景物的片段创造意境、抒发情感。散文教学要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言引导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欣赏“事”中的“情”。本环节教学从“乐”入手,让学生找关键词句,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进入课文具体的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让作者拉近读者,感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三)小结升华,埋下伏笔
1.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么能不兴奋快乐呢。而这诗情画意般的桂花雨,这心满意足的快乐,怎能不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迹,即使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这童年快乐的一幕幕,依然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快乐,那样的意味深长。板书(寓情于事)
2.《桂花雨》是作者1962年写的,那年她44岁,而作者12岁就离开了故乡,以后的几十年都一直漂泊在外,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看不到旧宅院子里的金桂,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你能看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3.所以作者说——
(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2
一、课题:
《桂花雨》(四年级语文)
二、教材简解
这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流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1、通过比较、想象、情境理解等方法体会词语的异同。
2、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是三大板块“桂花香-摇花乐-忆家乡”。
3、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香,感悟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和它所包含的故乡情。
五、设计理念
《桂花雨》是一篇情感浓郁、意蕴丰厚的散文。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言语生命的自觉为旨归,以文本内在的情感为主线,以重点句为凭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诵读、感悟、想象为手段,追求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协调发展。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精神境界,体验作者强烈的思乡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又注重对语言的欣赏、品味,强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体现语文课的特质。
六、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始终贯穿“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两个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以童年图片导入,进而学习生词,理解、区别词义,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描写桂花香味的语句,体悟妙处,并用朗读感受、品味词句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桂花的迷人香味和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读
(课前师生交流时观看童年时代欢乐的图片)
1、孩子们,刚才咱们看到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美好的,令人难忘的。回忆童年,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啊,台湾作家琦君奶奶和你们一样,一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就会想起那阵阵的桂花雨。(板书课题:12、桂花雨 )
2、这就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第12课,来,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打开书,用心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开始吧。(生大声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咱们班的同学读书特别投入。刚才有的同学都读好几遍了。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容易读错,(点击课件出示词语)来,先自己练练。(生自由读出示的词语。)
A撮拣 帮
B新鲜 吩咐 糕饼
C笨笨拙拙 檀香 桂花卤
A谁先领着大家读第一行。(学生领读:搓 拣 帮,全班同学跟读两遍)这是三个动词,你能用动作来表示什么是撮一点?对了,就是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大家看第二个“拣”字,(课件出示点红“拣”字右边的横折钩)右边第三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伸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拣”字。师板书书写拣字,学生边写边念笔画笔顺。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个“捡”字,这两个字一样吗?这是我从校园里采来的桂花,可是里面参杂了一些小枝小叶,谁愿意帮我拣去这桂花中的'小枝小叶,其他同学看仔细了。瞧他挑的多仔细呀!呀!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捡起来吗?哦,谢谢你!刚才那个同学做了两个捡的动作,看看怎么用?
出示:请你帮我( )去桂花中的小枝小叶!
桂花掉在桌子上了,你能帮我()起来吗?
这两个捡都是提手旁,这个“拣”是表示“挑拣”的意思。这个“捡”是表示把东西捡起来的意思。你看对比也是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B 谁来领读第二行?(一学生领读第二行词语)什么是吩咐?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嘱咐)(走近一学生问):我和你,谁吩咐谁?(老师吩咐我)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爸爸妈妈吩咐我。)看来,“吩咐”这个词通常是用在长辈对待晚辈的。
C 学生领读第三行词语,全班学生跟读。注意“拙”读第一声,“桂花卤”就是用桂花做的浓汁。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还有2个长句子,我们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
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儿可就差多了。(注意如任的停顿)
桂花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
(1)谁先来读第一句?真好听!你看这长句子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
出示: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多了。
谁再来读一读?(2-3个)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第二句谁来?生读,这个句子当中的“和”是一个多音字,在这读“hu”。一起读这句。
4、读好了词语和句子,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桂花都写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概况课文三部分的内容,并板书:桂花香 摇花乐 忆家乡)
(三)浸润花香,分享快乐
1、琦君奶奶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2小节。
2、她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3、学生交流。预设:
(1)她喜欢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
(2)她喜欢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
(3)她喜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4)她喜欢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好儿化音“香气味儿”。师范读,学生跟读。)
4、桂花的香气味儿弥漫了整篇课文。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桂花的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5、指名交流。
6、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其中这两句特别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课件出示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1)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请你们自己先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同学们刚才都找到了“浸”和“沉浸”,让咱们先把目光锁在这个“浸”字上。自己先把第一句读一读。想一想,读着这个“浸”字,你仿佛闻到在你的周围有什么是香的?(十几家邻居的房子都是香的。空气也变香了?) 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先自己练练。(学生带着各自的感受饱含深情地读后,指名三个孩子读,教师分别点评:老师听出来了,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了;老师也久久地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是呀,多么令人陶醉的香味呀。)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里了。读着这第二个句子,老师就纳闷了,桂花明明是开在秋季,为什么会香了全年呢?(因为我们已经把桂花晒干了,和在茶叶中泡茶,过年时做桂花饼。)指着黑板,引读:
是呀,喝一口桂花茶,尝一口桂花饼,唇齿留香,难怪——
一日日,一年年,桂花香弥久不散,难怪——
一家家,一户户,人们都离不开桂花香了呀,难怪——
桂花香在了身上,甜在了心里,乡亲们的生活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呀,难怪——
四、学写生字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表,先自己说说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再跟你的同桌互相提醒一下哪些字可不要写错了。
2、老师要再提醒你两个字
谢——撇不出头。
糕——不是羊,竖不出头,下面四点。
3、描红
板书: 12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忆家乡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海德格尔有言:“所有的思都是诗。”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思的精华,思的表达,尤其是《桂花雨》这类抒情散文,更是蕴含着无限诗情。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里的散文诗!”这里的“诗”,一方面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绽放、闪光或者激荡的语文课堂的本体,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诗意的境界。因此,我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了“还原文本诗意的教学”这一理念。本文的教学正是力图创设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诗意盎然的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导学全篇扣“诗”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2、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3、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桂花雨》一文叙写了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的始终是桂花,而“香”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红线。本文的教学中,我以“香”为抓手,把握全文,扣住关键的字词,立足文本的语言,彰显意象,领悟情感。如这个“浸”字,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这些寻常而耐人寻味的字词上驻足欣赏、品味一番,去感觉花香弥漫,去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并渐而磨砺出敏锐的语感来。】
三、巧用插图品“诗”意——欣赏“花雨美”
1、看看插图,描绘一下落桂纷纷的情形。(花雨美)
2、观察“我”摇花时的神情,想想“我”此时的'内心。(心里美)
【设计意图:插图是展示学生独特感受的重要平台,是深化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有效载体。小学语文课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插图都是以儿童的形象出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情趣。这个片段中,对插图的观察,基于观察的想象,图文对照让学生品位文本的意蕴,让摇桂花的快乐感染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
四、感悟体验觅“诗”趣——享受“摇花乐”
1、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2、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3、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4、请圈划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的词句。
5、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朗读指导)
6、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做摇桂花的动作。(师配乐范读)
7、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这美妙的桂花雨了吗?尽情地喊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讲究体验,在体验中激发情感、灵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学生摇花的向往之情涌动之时,用话语创设了一个亲近课文语言的情境,并和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摇、看、发现、喊叫,让学生的情感尽情释放,演绎出一个快乐的摇花场景。“摇”并非简单模仿,为摇而摇,要有恰到好处的语言引领,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学生才会在摇的过程中关注桂花的飘落,发现盎然的诗趣。】
8、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9、写作反馈。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课文的学习应开启和贯通学生的课前阅读和课后拓展,让学生通过课文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通过“摇桂花”“淋花雨”的体验和想象,唤起了学生真切体验,放飞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激发起他们灵动的思维,此时,安排片段写作训练,让孩子们的文字和情感一起跳动,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大家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缤纷美妙。那是一种如童话世界般的美,是一种诗意洋溢的境地。】
10、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呢?(指名读)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撮”说明什么。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C、感情朗读父亲的诗。
五、彰显意象悟“诗”情——体悟思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亲的话)
2、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及父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出示最后一句)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音呢?
【设计意图:阅读要注意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领会语言内涵。理解母亲话中的思乡情无疑是本文难点,然而,由前文对桂花香、花雨美、摇花乐,父母亲的爱花喜花一一体悟,以及课前背景资料的相关阅读,学生对母亲和“我”感怀家乡的金桂,对美好幸福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便有了自然的理解与感悟。】
六、书声琅琅入“诗”境——融入“桂花雨”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乡之情,读起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雨。(全体师生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叶圣陶曾说:“文章要靠读才能明其言,晓其义,悟其旨,得其辞,体其境。”读是一门用眼睛、声音和心灵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入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要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文本,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香
点点桂花雨
摇桂花──乐
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情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桂花“香”的特点,以及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思念。
【学习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由《乡下人家》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文,看看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2、学生反馈。
三、学习桂花的“香”。
1、画下带有“香”字的句子。
2、这些句子写法一样吗?品读其中的一两句。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摇花的“乐”。
作者是怎样表现他的乐的呢?学生自读自悟。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动作和语言;之后请学生联想,当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从而理解“乐”。)
五、合作交流,体会思乡情。
1、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2、学生自己解答疑问。
3、师:作者每每想起母亲说的话时,眼前总不禁会浮现她送桂花的情景。
4、同桌合作对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六、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七、小结。
八、作业布置。
小练笔: 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以表达你内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
景 桂花(香)
7 桂花雨(思乡)情
事 摇花(乐)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5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结束语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
(出示思考题)
⑴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⑵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
(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⑴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⑵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⑶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7
一、导入。
金秋十月,桂花开了,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下了一场桂花雨
(齐读课题)
二、桂花香
1、课文第一句话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我为什么喜欢桂花呢?(姿态、香味)
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一、第二小节,找一找我喜欢桂花的原因
⑴桂花树不像……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①从这句体会到什么?(香;姿态笨笨拙拙)
笨笨拙拙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喜欢笨笨拙拙的桂花呢?(谦虚,内敛,不张扬)
开花季节……藏花枝写出了桂花什么特点?板书:笨笨拙拙藏花枝
⑵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
①齐读②桂花香,香到什么程度?课文中有2个词语你能找一找吗(香飘十里)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评价:香了,可是不够远
谁来读,香味能飘得更远些吗?
从香飘十里能体会到?香,飘得很远,非常浓,老师给你个词语:浓浓烈烈
③还从哪个词也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桂花香?
浸,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
打开窗户,桂花香扑鼻而来;关上窗户,再闻闻还是桂花香扑鼻,桂花
香无处不在,无处不存,这就是浸
桂花的香味是如此的浓郁(桂花开得最茂盛时……)
用板书,除了喜欢(笨笨拙拙藏花枝,浓浓烈烈香十里)更重要的是喜欢?
(作者喜欢摇桂花,从中感受到乐趣。)板书:摇桂花
三、感受摇花乐。
1、品读感悟桂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课文第三节就是写的摇桂花,自己读读课文第三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哪些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是很快乐的?
A、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那些词体会到乐的?
⑴老是缠着:天天缠,催
你缠妈妈是怎么缠的?
(撒娇;动作:拉着妈妈的衣袖左右晃)读出撒娇→(读不好再指读)
⑵老是指的是怎样的缠?
今天我问妈妈:“……”,妈妈说:“还早呢”,第二天我又问缠着妈妈问“……”妈妈说:“没开足,摇不下来的”5天10天过去了见妈妈还是没有动静,我又缠着妈妈问:“……”今天缠,明天缠,每天都缠,这就是(老是缠着)
我仅仅是在问母亲吗?是啊,我这是在催妈妈呢,所以要带点催的语气,引读:“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
B、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⑴读
想一想: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乐的?怎么体会到的?(生说)
连续的帮着忙得不亦乐乎(喜欢做的事情才去忙,再忙也是快乐的)
⑵使劲:用尽全身的力气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多叫几个同学)
前面我怎么缠母亲,母亲都不答应,现在母亲吩咐人提前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作者的快乐
⑶不亦乐乎,真是:“儿童解得摇花乐”
C、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句写出了桂花什么特点?(多、密、)
从哪感受到多、密?(纷纷、满头满身)
满头满身→生解释
⑴桂花雨纷纷落下来,落在了我的(头顶)(我的肩上)(脖子里)(嘴角)
这就是落得(满头满身)还有哪个词也写出了?
桂花纷纷落下时多而密所以作者由衷的赞叹就像下了阵阵“桂花雨”
一起读这句话,读出桂花的多和密
⑵此时你用舌头舔一舔落在身上的桂花,满嘴的(桂花香),鼻子闻一闻,满鼻子的(桂花香),乐不乐?(乐)
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快乐,桂花纷纷落下来……
你们这是在说,文中的词是“喊”喊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呀?(语速快)
范读→齐读: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甜甜的桂花雨
三、㈠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乐的,是件大事,对于母亲来说也是件大事?读一读这一小节描写母亲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⑴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①学生体会
②为什么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就要提前摇桂花?因为桂花成熟时就应当……被风雨吹打过的桂花香味会差多了。
③以前老缠着母亲摇桂花,可是就是母亲不答应,现在却(一看……)母亲很着急,⑵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
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桂花有着怎样的感情?看得很重,很圣洁(母亲对待摇桂花很慎重很虔诚,对待摇下来的桂花更是倍加珍惜。)
㈡摇桂花对母亲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乐事,对父亲同样是件乐事
默读描写父亲的句子,从哪个词体会到父亲的“乐”?(诗兴发了,口占一绝)
快乐的父亲,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一起读读这首诗。
3、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这这是细细香风淡淡烟)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⑵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理解哪一句就讲哪一句)
看来“竞收桂子庆丰年”这一句有点难度了,它的意思就是课文中的第四小节,我们一起来读读
㈢母亲把桂花分给了全村的人做成了桂花糕、桂花卤,也乐了全村的人
桂花那香气扑鼻的香味,香了(我的童年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父亲的诗意全村人的心)
四、品读感悟思乡情。
童年的摇花乐是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长大后虽然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但是我仍忘不了那浓浓的桂花香,在异地他乡我把桂花带给母亲时,母亲却说……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板书:又见桂花
⑴出示母亲的话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⑵再读一遍,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说家乡的.桂花比外地的桂花香?(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思乡)→从哪里体会?(常常、家乡旧宅院)
总结:在母亲眼中,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秀不过家乡的小山),他乡的(水再甜),(甜不过家乡的井水)。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母亲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家乡,爱家乡的人)。所以每当我把外地的桂花带给母亲时,母亲却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⑶母亲是一次两次说这句话的吗?(常常),常常这样说就是常常想念家乡
带上你的理解,把母亲的话再读一遍
在母亲的教育、影响下,当我再见桂花时,我也常常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我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其实就是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板书:思故里
此时此刻作者爱摇桂花,更是爱自己的(家乡)
学完课文,我们知道了桂花:苯苯拙拙藏花枝
浓浓烈烈香十里
阵阵花雨乐村子
更体会到:
又见桂花思故里
思乡是作者永恒的主体,作者琦君写过很多思乡的文章,课后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读后对这篇文章会有更深的体会。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她童年的快乐,好吗?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情景读题,就题质疑
读完课题,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
三、作者简介,交流资料
1、简介作者情况:
本文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在台湾常常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尤其是故乡的桂花,于是就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桂花雨》。
2、交流桂花资料:
老师布置让大家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现在把你们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吧!
3、生自由交流资料:
说到描写桂花的诗的时候,老师及时点拨:
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赞美桂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和赞美桂花的。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⑴ 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 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
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说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欢。
五、精读课文,想象情景,体会感情
1、了解桂花树的样子:
琦君笔下的桂花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通过读描写桂花树样子的句子,电脑展示桂花树与梅花树对比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桂花
树“笨笨的样子”的可爱,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2、梳理课文脉络: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琦君为什么还要写桂花呢?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有关内容,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桂花?
通过读书让学生发现是从“桂花的香”和“摇花的乐”两方面写的。
3、体会桂花的香:
桂花到底有多香,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感受吧!
⑴ 找出写桂花香的句子:
重点指导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 让学生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⑶ 品尝桂花的香和甜。
⑷ 把桂花的香和甜通过读表达出来。
4、感受摇花的乐:
桂花的确很香,作者很喜欢它。其实最让作者高兴的事是──帮妈妈摇桂花。
⑴ 找出写作者想摇花的句子: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⑵ 读句子感受作者急切的心理。
⑶ 演摇桂花的情景,说出此刻的心情。
⑷ 读写摇花乐的句子,感受摇花的高兴: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 动画演示“作者帮妈妈摇桂花”的情景,理解“桂花雨”指什么。
⑹ 身临其境,展开想象,自由评说。
⑺ 再次把摇花的乐用读表达出来。
5、感受母亲的思乡之情:
⑴ 出示母亲说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⑵ 品读句子,感受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的明,人是故乡的亲,花也是故乡的香。
6、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由母亲对故乡的思念,引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乡之情”。
六、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琦君八十多岁为寻根,再次来到故乡。她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泪水盈盈。琦君虽然身在台湾,可故乡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因为故乡一直在她的心里。
2、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把童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样写下来吧。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中的2个生字,积累词汇;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桂花雨》(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自读提示,明确目标
轻声速度阅读提示,看看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目标(学生小结)
点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清顺序,明确内容。
(二)细读探究
1、自主读文,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 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3、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用“读句子,想情景,谈感受”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课件演示桂花树与梅花树的对比)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得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体会馈赠的快乐,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课件演示桂花香,课前泡一杯桂花茶,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体会桂花的香;感受“浸”字的恰到好处,同时进行夸张句的训练)
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教师点击课件演 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了。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了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了,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摇花乐
思故乡
教学反思:上完《桂花雨》一课,自我感知,效果良好,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赏出喜爱。我根据课文内容,自制了《桂花雨》课件,大连的孩子赏过槐花,但从来没有见过桂花,那一张张桂花图片展 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异常地兴奋,看得出他们喜爱桂花。于是到文中去体会“我喜欢的是桂花”。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淡化了教学的难点。
2.读出快乐。课文的第3、4、5自然段是重点,母亲的“助人乐”,我的“摇花乐”尽在其中。我让孩子们尽情地读,入境的读,想象着读,读出快乐,在读中体会童年的乐趣,思乡的情感。
3.悟出真情。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母亲的话,让你感觉到了什么?在反复的体会中悟出真情——思念故乡!
尽管如此,仍有遗憾:其一、个别环节处理不到位,如:母亲的“助人乐”一处,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可是,没有让学生放开去谈,就草草收尾。其二、母亲的话是点睛之处,由于时间把握不好,也草草结束,使得升华之处觉得缺了点什么。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10
设计理念: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知道老舍是爱花之人,但爱花人并非老舍一人,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
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
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
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谈感受,定位句子:
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
(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3、指导练习情感朗读:
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4、扣题,再解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
(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
5、配乐齐摇花乐。
三、解读“浸”“全年”的妙处,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由摇花乐引至香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学生自读,从文字处去再感受花香。
3、扣字“浸”,着力点:
由“浸”带动解读“全年”:
⑴对本意的解读,引向句子,解读浸的力度感受花香,感受浸字的妙处,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解读“全年”:
抛出疑问,作示范:“的确,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树生香,弥漫四方,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但为何春天、夏天、冬天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联系课文的第六段来说一说。
4、回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乡情,三解课题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从文字上对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的作比较,哪句写得更香。
2、补充满觉陇资料(媒体配乐播放满觉陇图片)。
3、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
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能读懂母亲的心声吗?
你看,母亲闻着,欣赏着满觉陇香飘十里的桂花,令母亲想起了什么事?
4、学生交流,老师点拨,学生读文:
⑴学生提到摇花乐,让学生再读一读:
回文:所以身居杭州的母亲回想起与孩子们一起摇花的情景,不禁这样说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读。)
⑵学生谈到第三段,点击词句:
“担心”、“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体会家乡的桂花树倾注着妈妈的辛劳和爱护。(这里的桂花能与之相比吗?)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母亲想到了谁?想到了曾经在故乡邻里之间的其乐融融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感觉。
可是身居杭州的母亲看到这里的桂花有这种感觉吗?她看到桂花有的只是一份(孤独、忧伤、思念……)那是什么?那是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啊!
5、回读母亲的话,带读最后一段,于朗读中再次体悟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6、三解课题:
课文读到这里,你说这阵阵桂花雨,那还是一场怎样的雨?
(回忆的雨,更是思乡的雨。)
7、总结: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板书:魂牵梦萦)想起这些,想起这点点滴滴,让我(完成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解读一段人生
1、补充作者简介,与作者的一段话,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她一生飘泊,(课件师配乐朗读:琦君生于浙江温州,后随父亲来到杭州,接着又迁至台湾、旅居美国,阔别故乡57年后终于回到故乡温州,2004年回到台湾。)然而,她总是忘不了故乡的这一切,她说……
于是,在她44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桂花雨,令作者恍如重返故里游(板书)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最后让我们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
全体起立,齐读诗句: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恍如重返故里游。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吗? 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桂花雨)
2、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你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3、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4、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展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展示自学的生字词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1、看“摇花乐”的图片,分小组读并画有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体会)
⑴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⑵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
2、 全段以“乐”字为线索,“摇桂花”不仅乐了“我”的一家,也乐了乡亲们。再让学生美美地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以至于背诵这一段。
3、品读体会并诵读
[1]学生自读课文的7、8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抓住重点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从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的小山上桂花因为多,更是香气浓郁,这是我们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妈妈是用什么来分辨的呢?其实妈妈是太喜欢院子里的桂花了,她是用感情来分辨的。同时引出:
①东西是自己的好;
② 月是故乡明。
更进一步体会到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她生活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小伙伴讨论、交流。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7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
(四)拓展练习。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写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童年的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桂花雨第一课时获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25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25
《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06-26
桂花雨的教学设计03-08
桂花雨的教学设计03-08
《桂花雨》教学设计04-03
《桂花雨》教学设计05-26
《桂花雨》教学设计12-22
桂花雨教学设计11-07
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