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0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传统文化精髓。
2、养成良好品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四、教材的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诵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古城建筑、、文学巨匠(一)、文学巨匠(二)、诗词诵读(二)、文学巨匠(三)、传统工艺、陶瓷艺术共十个单元,34个课时。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学重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3.欣赏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4.领略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3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课号内容课时周次
一《声律启蒙》(节选一)2 1-2
二《声律启蒙》(节选二)2 3-4
三《续小儿语》(节选)2 5-6
四《增广贤文》(节选一)2 7-8
五《增广贤文》(节选二)2 9-10
六《弟子规》(节选一)2 11-12
七《弟子规》(节选二)2 13-14
八《幼学杂字》(节选)2 15-16
九《中华改良杂良》(节选)2 17-18
十《千家诗》(一)2 19-20
十一《千家诗》(二)2 1-2
十二《千家诗》(三)2 3-4
十三《千家诗》(四)2 5-6
十四《神童诗·卷首诗》(一)2 7-8
十五《神童诗·卷首诗》(二)2 9-10
十六《随园诗话》(读书)2 11-12
十七《世说新语》(王戎识李)2 13-14
十八格言警句2 15-16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4
一、教学目标:
文化传承: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能力提升: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习惯。
情感价值观培养: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经典诵读启蒙(第1-4周)
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从《三字经》开始,逐步引入《弟子规》等启蒙读物。
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分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置课后诵读任务,鼓励家长参与,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唐诗宋词赏析(第5-12周)
精选适合小学生的'唐诗宋词,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夜喜雨》等。
通过讲解诗词背景、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进行创意朗诵或绘画表达。
组织诗词朗诵会,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自信心。
第三阶段:传统节日体验(第13-16周)
选取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四大传统节日,进行主题教学。
通过故事讲述、手工制作(如剪纸、包粽子)、节日习俗体验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文化内涵。
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或社区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实践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评估方式:通过日常诵读表现、诗词创作或朗诵比赛、传统节日体验报告等形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5
一、教学目标:
艺术修养提升:通过学习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提升个人修养。
文化传承与创新:了解书法历史,掌握基本笔画和字体结构,同时探索民俗文化中的书法元素,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书法练习和民俗文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
书法基础教学(第1-8周)
介绍书法历史与基本工具(笔墨纸砚),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从基本笔画开始,逐步教授楷书、行书等字体结构,注重笔法与气韵的`引导。
组织书法练习课,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民俗文化中的书法探索(第9-12周)
选取春联、福字、年画等民俗文化中的书法元素,讲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组织学生创作春联、福字等作品,体验书法在民俗活动中的应用。
邀请民间书法家或文化学者来校讲座,分享书法与民俗文化的紧密联系。
民俗文化实践活动(第13-16周)
结合当地民俗特色,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制作灯笼、剪纸、泥塑等,融入书法元素。
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文化遗址,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举办“小小书法家”作品展,展示学生书法及民俗文化实践成果。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个别指导、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
评估方式:通过书法作品展示、民俗文化实践报告、学生自评与互评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节选)的基本内容,认识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的由来、习俗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讲解、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尊重传统、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安排
国学经典诵读(第1-4周)
选择《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章进行诵读,每周学习一段,教师讲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道德寓意。
组织晨读或午间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
传统节日探索(第5-16周,每两周一个节日)
春节:讲述春节的由来、习俗(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组织学生制作窗花、写春联。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习俗(赏花灯、猜灯谜),举办小型灯谜会。
清明节:讲解清明节的传统意义(祭祖扫墓)、诗词欣赏(如杜牧的《清明》)。
端午节:讲述屈原的故事,学习包粽子的技巧,体验龙舟竞渡的文化氛围。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月饼文化,组织赏月晚会,分享中秋故事。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贯穿全学期)
书法课:每周一次,学习基础毛笔字,感受汉字之美。
国画入门:选取简单题材,如山水、花鸟,进行国画创作体验。
传统乐器欣赏与体验: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园,介绍并让学生尝试演奏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
三、教学评估
诵读与背诵检查:定期抽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掌握情况。
手工制作与作品展示:评选优秀的手工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与感受。
传统节日活动参与度与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兴趣与收获。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中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掌握一至两种民间艺术的基本制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观摩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安排
民间艺术介绍与欣赏(第1-2周)
通过视频、图片、实物展示等形式,介绍中国各地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剪纸艺术学习(第3-6周)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如对称剪、折叠剪等,从简单图案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作品。
组织剪纸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剪纸作品。
泥塑制作体验(第7-10周)
教授泥塑的基本塑造技巧,如搓、捏、揉、压等,引导学生创作动物、人物等泥塑作品。
举办泥塑工作坊,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指导,增强学习体验。
皮影戏初探(第11-14周)
介绍皮影戏的历史、原理及表演方式,组织学生观看皮影戏表演视频或现场演出。
动手制作简易皮影人物,进行小组皮影戏表演,体验传统戏剧的魅力。
总结与分享(第15-16周)
组织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历程,分享自己在民间艺术探索中的收获与感悟。
举办“小小民间艺术家”颁奖典礼,表彰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三、教学评估
技能掌握评估:通过作品展示、实操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民间艺术制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创意与创新评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态度与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与参与度,通过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了解其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8
一、教学目标:
艺术修养提升:通过学习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提升个人修养。
文化传承与创新:了解书法历史,掌握基本笔画和字体结构,同时探索民俗文化中的书法元素,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通过书法练习和民俗文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
书法基础教学(第1-8周)
介绍书法历史与基本工具(笔墨纸砚),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从基本笔画开始,逐步教授楷书、行书等字体结构,注重笔法与气韵的培养。
组织书法练习课,鼓励学生每日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民俗文化中的书法探索(第9-12周)
选取与书法紧密相关的民俗文化现象,如春联、福字、扇面书法等,进行专题教学。
通过分析不同地域、不同节日的书法应用,让学生理解书法在民俗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引导学生创作具有民俗特色的书法作品,如书写春联、绘制扇面等。
成果展示与交流(第13-16周)
组织书法作品展,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和民俗文化探索成果。
邀请书法专家或家长参与,进行点评与交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促进班级内部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三、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个别指导、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
评估方式:通过书法作品评价、民俗文化探索报告、课堂参与度及同学互评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基本的国学阅读能力和书法绘画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手工制作、诗词朗诵、书法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体验,促进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培养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开放的态度,树立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传统文化启蒙(一、二年级)
传统节日: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及意义。
经典故事:讲述《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礼仪规范,培养良好品德。
诗词启蒙:选取简单易懂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进行诵读与初步理解。
第二阶段:传统文化深入(三、四年级)
历史故事:讲述中国古代著名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司马光砸缸》等,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书法入门:教授基本笔画、字体结构,练习楷书或行书,体验书法之美。
民间艺术:学习剪纸、泥塑、中国结等民间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阶段:传统文化创新(五、六年级)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诗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国学经典研读:深入研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提升文化修养。
文化项目策划:组织学生策划并实施传统文化主题展览、演出或社区活动,锻炼综合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互动讨论、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评价方式:结合平时表现(参与度、创意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书法作业、手工作品)、期末考试(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口头报告)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0
一、教学理念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的未来栋梁。
二、教学目标设定
文化认知: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
技能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创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特别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技能。
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规划
经典诵读:每日晨读时间,选取《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进行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
传统节日庆典:结合重要传统节日,举办主题班会或校园活动,如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吟诗等。
手工艺制作:定期开设手工艺课程,教授学生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风筝、灯笼、剪纸等,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历史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教师为学生讲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文化体验之旅: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遗址等,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与辉煌。
四、实施策略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传统文化学习,共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资源、社区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激励机制:设立传统文化学习之星、优秀手工作品展等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每位学生都能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以童心共育文化之根,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01-25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2-22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篇03-03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1-29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集合11-30
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01-13
中小学2023年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0-18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通用12篇)04-08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