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11-02 11:08:0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4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九个单元

  (一)准备课 1、数一数 2、比多少。

  (二)位置 1、上下、左右、前后。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 2、比大小3、第几 4、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

  (四)认识图形。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法。

  (六)11-20各数的认识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七)认识钟表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九)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我所带的八年级(7)、(8)共有115人,其中7班两级分化较严重,中间势力较差,有待于加强;8班相对比较均匀,中上游学生较多。整体上,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实数。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五、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完成好课后练习。课后及时做好作业、练习,对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六、课时安排。

  第1——3周:全等三角形,18课时。

  第4——7周:轴对称、国庆放假,18课时。

  第8——9周:实数,12课时。

  第10——11周:中期复习、考试、总结,12课时。

  第12——14周:一次函数,18课时。

  第15——18周: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24课时。

  第19——20周:期末复习、考试、放假,12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学期应该加强班本身的业务素质水平,提升自己的育人艺术,强化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倾听、质疑等方面能力,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抓好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的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智力等各方面都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学要点

  1、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质疑能力、合作能力。

  三、实施过程

  1.习惯的培养。

  (1)游戏:跟我做、举手等。

  (2)对对歌:进教室、抬头挺胸、从端正。

  (3)手指操。

  (4)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等。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合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4.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①.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③.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开学初计划用一周的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

  ④.开展“帮困”活动。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班主任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5、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实施中心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为主线,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研活动的要求和质量,努力使我组教研工作再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各种教研活动为契机,强化课堂教学实践;

  2、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适应课改要求;

  3、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真备课,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备课,仔细研读新教材,提高备课质量,加强课后反思;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每堂课要留有时间给孩子完成部分课堂作业。

  3、认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科研活动。

  开展学—研—讲—改系列活动,根据活动安排,有任务的老师要根据内容及早作好准备,精心上好每节示范课,围绕专题作好每一次的小型讲座,其他成员结合课堂实际,围绕课题,积极参与评课,保证教研活动的时间,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要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数学。

  5、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我组在本学期有组织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要充分用好《小学生数学报》等有关杂志,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每周进行定点定时的活动辅导,认真组织、积极培训,并进行数学竞赛,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6、认真组织月考和形成性检测。

  出好每一次的月考考卷,难度适宜、题量适中、形式多样,重视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考查。严格审核,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打印好的试卷。考试时严密组织,考后认真批阅,结合实际做好质量分析表,及时上交汇总。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地位及作用: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成。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可以说它承前启后,有重要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和建模能力,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特点:本单元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并逐步渗透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设计(课题组成)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方程中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方程思想、建模思想,并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和他人合作的意识。

  ·本单元重点、难点:重点是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对于方程并不陌生,另外已经有了初一前一段所学数、整式的知识做基础对于解方程并不难掌握,但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应是难点问题,这里应多让学生练习

  三、教学策略:

  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应用和拓展”的内容呈现模式;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并掌握规律;抓住教学关键: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出代数式;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并掌握规律。

  五、课时安排:

  方程和方程的解(1课时);一元一次方(1课时);等式的基本性质(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6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共13课时。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1.1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关概念: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体会用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会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情感与态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二、学习路线:

  1、阅读课本

  2、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求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

  ①列算式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方程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先画示意图:

  再找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小组交流,讨论多种方法)

  (2)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方程?是的画“√”;

  3+1=4; ; ; ; ; ;

  (3)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cm,则可列方程:________

  ②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x 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小时,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设这个学校有x 名学生,则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课本 的三道练习题: (完成后小组批改)

  (4)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是整式方程。

  (5)什么叫做解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什么叫做方程的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括号里的数( =3, =4, =-4)是方程 的解有____________

  归纳: 设未知数 列方程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课后反思:教学时将以启发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习、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

  1、以《标准》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4、进一步优化“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中注重拓宽思路、挖掘多种方法。

  5、数与计算的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熟练掌握基本算法,努力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习惯。

  6、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7、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后进生转化】

  对个别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定要及时跟进式指导。

  根据本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潦草、作业拖拉或者不做者居多(尤其是家庭作业)。我们对本学期知识的落实作如下打算:

  (1)重视基础训练,使全班学生掌握教学所要求的基础知识。

  (2)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动脑的习惯。

  (3)抓后进生不放,课内教,课外帮,抽空补,并对他们降低作业要求,面批面改,不断鼓励表扬他们微小的进步与提高。

  (4)发扬民主,尽量让学生在和谐愿学的环境下完成各项任务,强化对优生的作业,规范化要求,培养他们严谨、仔细的学风,鼓励他们不断攀登高峰,向附加题思考题进军。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的形式。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3、多进行口头练习。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五、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六、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退位。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1、例2联欢会场景

  2、学生准备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结: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瓶纯净水。如果我们班有33人,买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够分,老师另外又买了9瓶,现在一共有多少瓶?够不够分给同学们?请大家列式。

  学生出示算式:24+9

  2、动手动脑,探求方法。

  教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两人一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该怎样计算?[根据算式摆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个别小组上来汇报操作过程和计算的结果。(投影)

  (1)点数法。

  生1:我们利用点数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们利用点数数字的方法:24、25、26、~~~33。

  (2)凑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与2捆4根凑成2捆10根小棒,可将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将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跟剩下的数相加。

  (3)进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4.尝试。(课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

  教师:独立计算后,与你的同桌结队,用你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出任一题的计算过程。

  (2)交流:请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出示“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2、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说计算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和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我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x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家庭教育脱节,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

  本册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第五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单元内容:

  (一)圆:

  1.能正确描述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3.能解决一些与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分数混合运算;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三)观察物体;

  1.能正确辨认并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

  2.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

  3.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形个数范围。

  (四)百分数;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3.能正确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花

  4.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题。

  (五)数据处理;

  1.能读懂扇形统计图。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能从分组表示数据的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六)比的认识: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会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4.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七)百分数的应用:

  1.解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解决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3.列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4.能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数学教学计划 篇9

  [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38人。第一次带这个班,从学生的暑期作业和开学情况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能自觉按时完成,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还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讲话,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竞争意识,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培优辅差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课时安排]

  一、位置 (2课时)二、分数乘法 (12课时)1、分数乘法 5课时2、解决问题 4课时3、倒数的认识 1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三、分数除法 (13课时)1、分数除法 5课时2、解决问题 3课时3、比和比的应用 3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四、圆 (8课时)1、圆的认识 3课时2、圆的周长 2课时3、圆的面积 2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确定起跑线 1课时五、百分数 (15课时)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2课时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9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统计 (2课时)合理存款 1课时七、数学广角 (2课时)八、总复习 (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了建3xx数学教学工作,按照我校《学校工作计划要点》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能为特色,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结合我校外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就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贯彻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学生会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积极构建质量兴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平台,树立新的人生观、学生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努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解决问题的多渠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给学生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对二次曲线、复数及其应用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做到记忆的准确、持久。

  2、通过概念、公式的教学,解释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问题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复数的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换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算法与程序框图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周密性、逻辑性,通过例题的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方法。

  (三)知识目标

  1、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并会应用他们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正、余弦定理及应用;

  3、了解算法与程序框图。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3、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4、虚心向同行学习,听课,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尽快适应职业教育。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集合十篇12-25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12-31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十篇12-19

有关三年级教学计划集锦十篇12-26

有关四年级教学计划集锦十篇01-04

有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集锦五篇01-03

有关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十篇12-24

实用的教学计划集锦十篇01-01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12

有关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编十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