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1 15:19: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村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居》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居》教学反思

《村居》教学反思1

  古诗词教学,最难之处就是入情入境,有时候学生能把诗句倒背如流,却依然游荡在诗句之外,进入不了诗的意境之中。怎样让学生体会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进而像辛弃疾一样为之动情呢?

  教学中,我依托想象,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品诗,品出意境,品出情趣。透过这个“卧”字,你眼前浮现的小儿剥莲蓬是怎样的情境?学生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了孩童不同的剥莲蓬的情境。当学生似乎“山穷水尽”之时,我又巧妙地出示课文插图——看看插图中小儿的两只小脚丫,它们动起来了吗?伸出你的小手,用两只小指头代表两只小脚丫,咱们也动起来吧!此刻,学生灵光乍现,纷纷伸出小手,比画着、回味着,似乎自己就是词中的小儿,尽情享受着童年的.欢乐。一时间,课堂上童趣盎然,在学生动手动脚的过程中,小儿的顽皮可爱跃然“手上”。此时,再让学生朗读,学生就真正入情入境了。至此,学生的羡慕、向往之情溢于言表,自然地融入了诗中。

《村居》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然后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4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

  1、学生自由朗读。

  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

  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

  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是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了解不够,备课时考虑不够全面。不能真对真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教育教学手段。

《村居》教学反思3

  上周五,我教了《清平乐·村居》这一课。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设计教案及上课时,我都努力抓住古诗词的几个特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词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教学中给学生适当地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能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教学每一首古诗词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让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诵读古诗词,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村居》教学反思4

  《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接着发现词的一些特点,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和这首词的意境之美。接着抓住能表现一家人心情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在学习了《清平乐村居》后,我总结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节课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把单元目标和古诗词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抓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用本课习得的方法学习别的诗词。在教学中以“词是用来唱的”贯穿首尾,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心灵种下传承中华文化的种子。

  我认为不足的是: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因此想象画面环节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足,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训练。

《村居》教学反思5

  对于学生来说,我今天的开场白无非是特别的,导入时我直接将手上那个红通通的苹果往桌上一放,让学生说说你所想,一番笑谈之后于课题《一个苹果》随即出现在黑板上。

  这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感人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学生能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线,或内容主线,或情感主线,通过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一个苹果》正是一篇典型的情感型文章。因此,在《一个苹果》的教学中,我以先整体了解内容、感知情感,再走进文本,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挖掘情感并体验情感为教学思路,设计了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的模式。总体上看,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1.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情感认识。

  2.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成为多元互动的过程。

  3.教学引导中及时点拨学习方法,寓教于无意之中,让学生轻松掌握读书的方法。

  尽管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让文本说话做得还不是很好。其中文中对苹果的描写是引导学生理解连长需要也很想吃这个苹果的好机会,我没有抓住,而是突然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文本来体会效果会更好。

  2、时代背景的穿插不是很到位。因为这篇课文写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学生对当时的环境可以说一无所知,上课伊始我就把自己掌握得上甘岭资料对学生全盘托出,虽然学生有所震撼,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把这些资料放在苹果在战士们手中转了一圈,又回到连长手中,再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是出示效果会更好。

《村居》教学反思6

  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节课,我引领孩子三个阶段的朗读:

  一读,初读古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水平。自读后,指导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

  二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在本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慢慢进入意境。

  三读,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直至朗读成诵。这样,大多数学生能熟读成诵,当堂背诵已不成问题。就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图文结合,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语文教学之路文化寻根之旅

《村居》教学反思7

  《村居》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境界。

  教学中也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是没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没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村居》教学反思8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已经悠远。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动画朗诵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教学

  《村居》时我这样设计:看课件播放动画,听朗读。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授“处处闻啼鸟”一句时,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说说“鸟叫声从哪里传过来的?”,让学生理解“处处”的意思。在有了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最讲究诵读,也许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全部意思,但反复的诵读仍然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又是一番味道。

《村居》教学反思9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画面感极强。所以在教学这首词时,我采用了乐、演、唱、画、写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课伊始,播放悠扬的`古琴声把学生带入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恬静的田园氛围。伴着乐声,教师范读,使学生初感全词;伴着乐声,学生品读,描述心中意象,展开想象;伴着乐声,学生诵读全词,让学生心中也涌动着喜爱田园生活的审美情趣。精神在乐声中自由徜徉,情感在乐声中不断升华……

  “醉里吴音相媚好”是本篇词作的“留白”处。上课时我抓住这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老头儿和老伴儿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讨论后再根据自己所理解的词意和课文所提供的画面来演一演。教师则可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进行难解词语的点拨指导,如“无赖”等。通过表演让学生读懂词句的意义,让表演成为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学生读懂全词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吟唱此词。让学生通过自由编曲,古词今唱的形式唱出对词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还可以根据词意让学生画出词中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写是本课课后要求之一。在充分诵诗全词后,让学生把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走入词人的内心,体会辛弃疾的情感,还要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没有更多的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包括理解、朗读、唱歌及绘画水平)!所以整篇课文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赶。另外,在某些环节也有“蜻蜓点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显得程式化了。如果时间安排更好的话,应该照顾到整个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 这样引导学生感悟如画般的词《清平乐·村居》,才能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创造灵动而有生趣的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村居》教学反思10

  今天教学古诗《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我一看到课本上这幅画面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景美、人美、事美,是一幅水墨画,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毋庸置疑,如何让小孩子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只有在充分理解古诗诗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一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我认为,抓住每句的重点字,这是理解诗句的金钥匙,效果也会比较理想。

  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我抓住“长”“飞”两个字,来引导孩子对这句的理解:

  (师)再过两天就是农历的二月天了,春天就要来了,你们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生)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穿上漂亮的花裙子了!

  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跟爷爷去河边钓鱼了!

  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儿了!

  ……

  (师)是呀,春天到了,小草脱下厚厚的黄外套,换上嫩绿的春装,他在很开心地“长“着;黄莺姑娘也在愉快的飞来飞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读出“长”和“飞”的意思来。

  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我抓住一个“醉”来教学:

  (师)杨柳姑娘最爱美了,春天来了,她甩着一头漂亮的长发,在和绿绿的河堤交谈呢,堤岸在悄声的赞美她,柳树姑娘在出神地望着远处的春烟,陶醉了!你有过陶醉的经历吗?谈一谈。

  (生)看好看的故事书的时候,我太开心了陶醉了,妈妈叫我吃饭我都听不见!

  看好看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时候,太好玩儿了,我陶醉了!什么都不想做!

  (师)是啊,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陶醉的心情来读这句诗,读好“醉”字。

  第三句“儿童散学归来早”,我抓住“早”来引导。

  师:如果你们家里做了好吃的或者是妈妈给你准备好了礼物或者家里来了你特别想见的客人,你是不是特别希望早点放学呢?是啊,诗中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那就着这种急切的心情读出第三句。

  生:读。

  第四句“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思考,体会小孩的心情,他们一下就找到了“忙”字。忙得开心忙得兴高采烈,于是孩子们在深切体会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反思:对于古诗的教学,教师对全诗的准确把握很重要,需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和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同步,,才能让小孩子们的语文兴趣越来越浓郁,才能像蓝天上高高放飞的风筝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村居》教学反思11

  《村居》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在学习《春晓》一诗的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诗人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珍惜之情,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诗人高鼎眼中的田园乡村中的春天。

  在课前预习中我已经安排范读,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注音,这对课堂上对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在上课时,我首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再次体验对诗句韵律的把握,而后让学生自读。但在安排自读过程中,学生总是齐读,方法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要多加训练,让学生明白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读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前一句的意思学生可以理解。而后一句不好理解,这部分我直接进行讲授。但是整体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的体会很泛泛,虽然通过想象进行启发,学生对春天的美丽有所感受,但不够强烈,说明平时的情感积累不够,也说明情感升华还不到位。

  在生字讲解中,我对会认字和会写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了区分,学生能够加深印象;在识字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组词及时增加同音不同字的区分、多音字的积累,这些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但在生字教学中存在练习不够的问题,我只是在诗文中让学生认字,而没有单独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在会写字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自己体验字的.书写,建立写字的结构观念。

  在整首诗文的讲解中,教师主导地位太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没有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诗文体验中。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设置的问题没有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在今后的课堂上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需要注意的。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有所改善,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另外需要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村居》教学反思12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突破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教学环节:

  1、释课题,知作者。

  2、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明诗意。(借助注释,小组学习)。

  4、品读体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朗读想象:感悟诗歌意境。

  6、将这首词改写成故事。

  7、拓展阅读: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

  8、诗意行走:仿写反映儿童生活的诗歌。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尤其是朗读、想象、感悟、读写结合,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精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村居》教学反思13

  昨天与今天的语文课,我与一(1)班的孩子们共同走进了第一单元的第4课《古诗两首》,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另一首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春晓》一诗孩子们似乎十分熟悉,朗读与背诵看上去朗朗上口,面对《村居》一诗,诗人是清代的高鼎,孩子们都瞪大眼睛问我:“老师,清代是什么代?”这个问题出自于一年级,把我问得很是搞笑与奇妙,突然间想到了孩子们可能爱看的影视剧中,会让他们想到清代的一些元素,我问学生:“还珠格格、甄环传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清代宫廷里面的'事儿,大家喜欢小燕子吗?”如此一来,学生由电视剧情节想到了清代是什么概念。

  语文课堂中面对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们首先要做到不厌其烦,然后认真对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距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会让语文课更加有声有色。

  《春晓》一诗,学生们可爱的动作表演读,如听到处处鸟鸣声,小手放在耳朵上,那情景依然浮现;可是谈到诗人为何对院子里的花与草那么心疼时,孩子们再次感到了不解。我趁机与学生联想到了孩子们心爱的玩具或图书,自己或是别人弄坏时,那算不算心疼,学生猛然间也明白了诗人的疼爱,同时我补充了一句:古代诗人多半都是奍花生情富有情趣的才人。

  《村居》一诗,最让我感到难忘的情形是,孩子们读到诗句中儿童在春风中放飞风筝,那无比羡慕的眼神、快乐的神情,我趁机让孩子们展开联想,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口语交际,让学生都来说说自己与父母在春天放飞风筝的事儿,大家说得比较精彩,张书畅说:“老师,我放得风筝是燕子的,它飞得很高,最后都看不见了。”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还说了许多许多......

  语文课堂中,文本单方面的素材实在少得可怜,要做好充分地备课,还要抓住有力的时机,让语文的内容真正有效地延伸拓展,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还锻炼了他们乐于表达的信心与能力,这个平台,语文老师说了就算!

《村居》教学反思14

  《村居》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古诗时,我从一个个的字入手,由字及词,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由字词的意到字词所传达出的神,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所描绘的风景,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以下是教学对话:

  师:“村”字可以组什么词?

  孩子们回答:“乡村、农村、村庄、村子”等。“居”呢,则有“居住、邻居”等词,让学生把它们连起来,则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谁知道?“在乡村里居住”、“居住在农村”等。 你认为作者会写哪些内容?(作者是在乡村居住,他会写乡村中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呢)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草”,可以组成什么词?(青草、小草、草地、草原)

  但“草”是“长”的,那么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青草、小草”行吗?(这样是不是精确了呢?)

  师:“同学们可以联系“二月天”来想,这是早春啊,早春二月的草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答说:“小草悄悄地生长”、“偷偷地钻出地面的,“春雨滋润着它)

  师:“呼吸着春的气息的一个劲儿向上长着的小草了”,是“嫩生生的小草”,是“黄绿绿的小草”是“快快乐乐生长着的小草”,是“陶醉于春的.勃勃生机的小草”……)

  师:“莺”可以扩成什么词?(可是“黄莺、莺歌燕舞”等)认识黄莺吗?(出示黄莺图片)介绍:黄莺是鸟中的歌唱家,有一副清脆的歌咙,唱起的歌儿婉转悠扬,莺在空中翻飞,快乐地飞,自由自在地飞,它是在空中舞蹈,划出美丽的弧线……

  师:“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什么样的杨柳,垂下万条绿丝绦的杨柳,垂下长长手臂的杨柳,泻下如瀑长发的杨柳,杨柳含情,暖风中曼舞、轻歌。杨柳是一位娟秀的女子,恬静、幽雅,动作舒展轻柔。“堤”是“堤岸、河堤”,在柳枝的轻拂下,在枝条的抚摸下,堤是酥软的堤,是朦胧醉着的堤……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

  1、学生自由朗读

  2、个别学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

  4、图文结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

  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村居》教学反思15

  前段时间我上了语文苏教版五上第26课《清平乐·村居》,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用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在写景方面,词人通过“茅檐、小溪、青草”这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景象,而在写人方面,则通过“醉”写出了“翁媪”生活的惬意与温馨,而一个“卧”则写出了“小儿”的天真与可爱。

  在备课时我就在想,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是会都会背吗?是理解词意吗?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首词的`意思很简单,背诵更不是难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词人通过词向人们传达的思想。于是我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作为全课的主线,学生通过对词的学习,从总体上明白了词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去说“翁媪”谈论的内容,去谈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而这恰恰是词没有直接表达的,这是什么?这就是词人对生活的理解,这也是辛弃疾所向我们传达的没有言明的东西。只有理解到这一步,我觉得这才能算完整的学完这首词。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既是古训,也是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这样,我们读诗词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停住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时代的节奏,去感悟时代,去理解时代,与时代产生共鸣。

  辛弃疾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顺南宋,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张并不仅没有得到南宋政权的认可,而且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这首次就创作与这段时间。对于一个终生主张抗击外敌入侵的将领来说,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毕生的追求,同时这也就是他对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设计是我们有拘泥于文章的教学,而是让学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补那一个个空白。真正的走进文章走进作者。

  但是我在教学时没有适当的拔高,没有进一步的去理解作者,走进历史,这就使我的教学出现了失误,没有让感情得到深华。在教学时我脱离了课文也是我教学时的一个错误,在教学时我的教学语言不规范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我想,经过这样的学习与讨论,我们新教师一定能很快的成长起来的。

【《村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村居》教学反思02-25

《村居》教学反思04-05

《村居》教学反思06-21

村居教学活动反思03-19

《村居》教学反思(15篇)03-15

《村居》教学反思15篇02-22

《村居》教学反思(精选12篇)02-20

《村居》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05

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反思12-03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