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小公倍数》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月初,我和五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数学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涵义,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怎样让学生经历"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却很有讲究。
过去我们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找倍数---找公倍数---找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在"纯数学"的范畴内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虽然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并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省下"较多的时间完成练习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比如,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无法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习数学知识;形式化的、缺乏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也往往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常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被动地进行,等等。
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重组,使课堂里的数学能够以一种充满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体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并且我在学习本课之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好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并让孩子们找到自信。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自动地"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内部结构特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生活"进到数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反思抽象,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概念,并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进一步提炼,总结出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被"拉长"了,花的时间可能也要稍多一些,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面对那些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那些"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主动地借助各种外部的物质材料来展示自己内部的思维过程;通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清楚地体会到数学的内部联系,而且能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外部生活世界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体会到"数学化"的真正含义,从而帮助他们获得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源"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生活中的问题",为数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这一一进之间,也许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这一退一进之间,也许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从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小公倍数》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06-20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07-01
关于《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06-27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反思范文07-04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11-07
《最小公倍数》的教学片段与反思06-21
五年级数学下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06-19
五年级数学下《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06-27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