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1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则运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聋哑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潜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潜力。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讲解例题时学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但在作业时,有的孩子写完算式之后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并不是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光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潜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教学时,我注重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聋哑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愿说话,在叙述解题思路时,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我引导学生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表述方法,以后就不会再成为难关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
1、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整节课联系起来,过渡比较生硬。
2、学生发言不用心。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4、对学生的预设不够,缺乏灵活的应变潜力。
改善措施:
1、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把复习和新授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途径让全体学生发言。
3、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好灵活处理的准备。
4、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每节课后做好反思,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5、和其他教师多学习,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6、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忙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计算效率。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2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学生都知道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④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三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二、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三、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事实证明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学生计算错误,优化解题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3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作业及单元检测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
①顺序出错;②抄题时抄错;③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一看(认真看题)、二画(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3-5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4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5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拿到一个算式,你问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他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顺序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在识记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脱节问题。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第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
第二,熟记运算顺序,达到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诉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与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与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第四,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运算顺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邻的关系进行互帮互助,达到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在纠正错误中让孩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正确的书写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虽然单元结束时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6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
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学生错误:
1、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3、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4、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多巩固练习,熟能生巧。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
主要体现在: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学生都知道是用42÷2来算鸡的只数,课堂中我将这个题的条件改成“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鸡的只数是鸭的一半”,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抄题时抄错数据的。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三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二、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三、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事实证明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学生计算错误,优化解题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7
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3.计算教学因解决问题而精彩,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学生已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运算的顺序,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效果好,但作业中,发现有同学没有仔细读题,发生不该有的错误,还有的计算错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的同学能从例题中理解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然后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但个别孩子运算顺序弄不清,格式有错误,需个别辅导。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运算顺序,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探索出了多样化的解决策略,并能在运用中创新,教学效果不错。出现的问题:个别学生弄不清运算顺序,需个别辅导,个别学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有的同学计算正确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症下药。
关于0的运算,加、减、乘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够掌握,但除法中0的运算,还是有困难,特别是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应该多举例,加深印象。
应用题中季度的理解学生还有一定难度,应该重点讲解,同时复习好平均分的意义。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8
本单元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1. 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教学反思03-01
《同级运算》数学教学反思07-03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1-17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11-17
《简便运算》数学教学反思03-05
数学运算教学反思02-15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6-22
数学《运算律》教学反思范文02-10
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