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1
第一遍听薛法根老师的《父亲、树林和鸟》,只觉得薛老师的课上得十分扎实,设计巧妙;昨天又听了一遍,感觉大有不同。我发现,薛老师照顾到了每个学生,有一个胆小的男孩回答上了一个问题,薛老师问他:“你要不要奖励?”小男孩腼腆地说:“不要。”薛老师笑了笑,又问他了一遍,小男孩说:“要。”薛老师就继续让他说了两个点,然后笑盈盈地让全班同学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我发现,这个小男孩都没有笑,但过了几秒,他脸上露出了一丝骄傲的笑容。什么是最有效的奖励呢?我为了激励孩子们发言,试过很多种办法,比如:奖励孩子图书,奖励他们加分券,奖励他们甜甜的糖果。而听了薛法根老师这堂课,我发现多贵的物质奖励多比不过精神奖励,薛老师发自内心的精神奖励才是最贵的奖励,它让孩子获得了自信与学习的快乐。
毋庸置疑,薛法根老师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对于一线老师而言,语文课的第一个问题一定要处理课后题。但如何把课后题巧妙地设计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呢?薛老师做了完美的阐释。课后第三题是修饰语连用,薛老师将这一个题放入了开头。他的导入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的魅力与美感。而且,薛老师用了“逐词叠加”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了说话练习。薛老师将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两个问题“父亲像一个猎人”“父亲像一个猎人,但不是一个猎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这个问题的线索。对于三年级学生老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还有点儿难。薛老师给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之后,薛老师又让学生找到了课文的关键句。学生便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结构。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在我仿课的过程中,有生成点,也有遗憾的地方。最大的进步就是关注到了学生,我仿照薛老师仔细倾听孩子们的表达,并让其他孩子对他们报以最大程度的掌声与鼓励。三个平时不太敢发言的男生,在平时的语文课上,他们不是神情呆滞就是愁眉紧锁;而这节课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笑容。原来,最贵的奖励,就是抓住孩子们进步的一个点,对他们进行真诚地赞扬。当然,我也对薛老师的一个环节进行了改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父亲像不像一个猎人”,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们进行了辩论。小a说“从‘凝神静气’就可以看出,父亲像个猎人。因为他和猎人一样,在鸟儿飞起来前是静悄悄的。”小b反驳道:“父亲不像个猎人。父亲为什么‘凝神静气’呢?因为他在观察鸟儿,他喜爱鸟儿,生怕惊动鸟儿!”小c观察到了插图,说:“父亲不像猎人,因为插图中他戴个眼镜,看起来文绉绉的。”虽然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能不太严谨,但孩子们的思索与辩论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自己许个小小的心愿吧:愿未来的每堂课上,我都能带着反思进教室,带着更多反思出教室。
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2
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写自然美的,写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秋天的雨》与《大自然的声音》在篇章结构和段的结构上,是一致的。《听听,秋的声音》与《大自然的声音》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表达的诗意主题却是一致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与《带刺的朋友》在写作心理上,也是一致的。
教材一个单元接着一个单元,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如果教师一直按部就班地以同一个节奏开展教学活动,时间久了,学生的创造性、灵性也会因此而逐渐消失掉。教材是拿来用的,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得到长足发展,让学生的言语生命更加的润泽,充满创造的活力,创造性使用教材,只要逻辑清晰,目标科学而明确,教师还是应该鼓起勇气,去积极地实践。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题目就已经揭示了主题——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对话,简单的语言,却氤氲着令人心动的情感美——这种情感,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自然的敬畏,自然给予人的美好馈赠。但这种情感美的传达,又不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本身来完成的;表现出情感美的,是语言文字,是细腻生动的语言文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还有父亲深情地介绍树林里的鸟的句子,都将读者带进了故事中,和“我”一起疑惑,和“父亲”一起发现、懂得和享受。
我是早自习才告诉学生今天要上这篇课文的,小朋友们在早自习自由读了这篇文章,课上我们又齐读了三次,文章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学生们初次接触难度不小。在第一节课上,我花了二十分钟带领学生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组词、积累四字词语。课文中的生字组词对学生来说小菜一碟,但是个别词语意思的理解却有难度,如“幽深、兀立、惊愕、凝神静气”等。
教学环节:梳理主要内容
每当我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比较茫然,这节课上,小涵飞快地举手说:讲了父亲和鸟。小宇说:讲了父亲和我去看鸟。小宣说:黎明时候,父亲和我去树林里看鸟的故事。其他同学默不作声。后来告诉他们要讲清主要内容,就要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大家才有所头绪。
重难点解析: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父亲”很喜欢鸟?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亲”很了解鸟?
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许多相关句子,句子是找出来了,但对于句子里的含义有些却不明了。如:“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文中少有对树林和鸟的正面描写,都是通过父亲的一举一动来“暗示”的,这就更需要学生深入语言文字身处去探寻了。而这,正是此文阅读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学生对于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还是不太熟练,问大家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部分学生不知道要回到上文找答案,只是当我把问题分解了一步步问的时候才得出答案。但知道了这个层面,对于“父亲此时也是最快活”的原因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在文章的结尾:“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学生也能脱口而出时因为父亲了解鸟,爱护鸟的原因。
课文的课后题第三题,说说加点词的理解,这道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大部分学生说不出来其中的感受和原因。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却是很明白的,因此理解起来不算难,只是语言的组织能力相对较弱。
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我在教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例如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
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
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4
本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阅读它,仿佛自己也会回归到一个孩子。更喜欢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课文,享受童思的飞扬,童言的奇妙。今天,教学《父亲、树林和鸟》,随着文本,我们来到了一个雾蒙蒙的树林。很安静。有“我”,有“父亲”。
“我”看不见一只鸟飞也听不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有不少鸟。“神”的是父亲刚说鸟要唱歌了,果真就听到了鸟的歌唱。父亲还说鸟有鸟味,父亲还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候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在“我”的眼里父亲真是鸟的专家,鸟的知音,鸟的爱好者。
阅读这样的文本,犹如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每一个字符中流淌的是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相融的片片情愫。
之前听过别的老师说这是一片难上的课文,有些高年级课文的味道,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引领大家反复诵读,用心体味。我并不在于挖掘的意蕴有多深,而在于情感的流露有多真。
在听完课文录音后,我板书了“父亲鸟”,要求中间加一个词语。
孩子们说出了“父亲爱鸟。”“父亲喜欢鸟”。“父亲关心鸟。”点着头,表示着我的满意。这时,骆思佳举起了小手,“我觉得可以加了解,父亲了解鸟。”
“了解!真是一个好词!”。于是,我们牵着“爱”的情脉,踏上“喜欢”的林荫,去寻找一份“关心”,一份“了解”。
孩子们的世界就是多姿多彩,一经打开心窗,清新的小花便会探出头来,惹你喜爱不已。如下面一段文字的品读: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父亲在观察叶子的动静中就知道林中有鸟儿,说明他很关心鸟。”“我从话音很轻,看出父亲非常非常爱鸟。如果大声会吵着了鸟儿。”“我从生怕惊动了鸟儿,看出父亲很了解鸟。因为现在是雾蒙蒙的清晨,也许小鸟还在睡觉呢。”
“父亲那么的爱鸟,又是那么的了解鸟,父亲一定知道此刻的鸟儿正在做什么。你们能猜想一下吗?”“也许鸟妈妈鸟爸爸刚刚醒过来,正伸着懒腰呢。”“也许鸟宝宝还在甜甜的睡梦中,与花蝴蝶嬉戏,呵呵……”“也许刚起床的鸟儿正在梳理着蓬松的羽毛。”“也许……”
“哦,为了不打搅鸟儿的梦,为了不惊扰鸟儿的安闲,所以父亲的话音这么的轻轻。来,谁会读好父亲的话?”无需多讲,朗读的时候,孩子们的声音很轻柔很投入很动情。在品闻“鸟味”时,有孩子说:“鸟味是树上飘下的一根羽毛,还带着淡淡的体温。”“鸟味是晨雾中飘来的一股暖流,只有父亲一样的鸟的知音才会闻得到。”在感悟“快活”时,有孩子说:“鸟儿唱歌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那么父亲是鸟的朋友。朋友才会快乐着朋友的快乐。”在研究“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时,有孩子说:“如果父亲是猎人的话,那么他一天就会打中许许多多的鸟儿。”“我真高兴是因为父亲那么的爱着鸟了解鸟。”“我真高兴,传达的是这个小男孩也是那么的爱鸟。”……
“是呀,我们相信‘我’不仅仅是一个爱鸟者,还将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一位鸟的知音,鸟的朋友。”
课快结束了,孩子们纷纷表达着心中的想法。“星期天,我要和小伙伴们到树林里听小鸟唱歌。”“我要买一些鸟的书来看,来了解鸟的习性。”“树林没有了鸟儿,天空没有了鸟儿,这个世界不再美丽了。”“我们可以成立红领巾护卫队,解救受伤的小鸟……”
孩子们的话语是稚气的纯真的,祝愿他们能把课堂中升腾出的一份份美丽情愫积淀起来,然后饱蘸心灵的笔墨,将生命里的“爱”字书写得越来越醒目。
【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6-16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3-08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11-30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6-16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3-16
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12-08
《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反思08-10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11-20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