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揠苗助长》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资料生动趣味,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资料。经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可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供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能够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二,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能够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2
1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我应该采用逐字理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使学生容易体会这篇寓言故事。
2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我反而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做事急与求成,只顾把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学生解答,本来是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但却把事情弄的更加糟糕,而且还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回答不出问题时心理受到的压力。学生不懂问题更不懂答案,所以课堂气氛较紧张。我应当让学生多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对他们提出问题并且要求他们解答问题。
3我罗列出的问题没能抓住重点,没能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应当将不必要的问题去掉,整理出重点问题,一步步将他们引导到寓言的含义上。
4我本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所以才自作聪明的让这些根本不懂课文内容的学生对本课进行表演。
这次的教学中,我由于紧张和上台经验不足,把原本备课时就规划好的一些内容给忘记了,没能将他们完全展现,望各位领导老师理解并给予指导、批评。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3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首先,我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质疑: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我们学生由于视力有些缺陷,所以对禾苗及其生长过程不是太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这发面的知识还是很乐意去探索的。我用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们去详尽的了解禾苗的相关知识,并且布置了假期作业,让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去走进田野,了解禾苗。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文本的学习。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老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资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说:农夫来到田边一看,他后悔极了,他想(学生能够说农夫会怎样做,也能够说农夫会怎样想)”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己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而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教师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
在课的最后,教师还告诉学生像我们这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呢,叫——寓言。并且向学生推荐课外也能够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仅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想使自我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我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并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而教师在教学了全文后顺着文章的资料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说:农夫来到田边一看,他后悔极了,他想:……”在这一环节指导时,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学生纷纷打开了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急于求成,徒劳无功。
这一道理是学生们自我在想象说话中慢慢地得出来的,而教师在其中起了引领的作用。并且在后一步的写字教学中,教师把刚刚所学的寓意与学生平时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说:“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事,写字也一样不能太着急,要耐心得来写,千万不能……学生又一次大声地朗读了黑板上的寓意:急于求成,徒劳无功”。再一次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头脑中生根。
在课的最终,教师还告诉学生像我们这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呢,叫寓言。并且向学生推荐课外也能够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一堂语文课教给孩子的不仅仅仅是揠苗助长一个故事,懂得的不仅仅仅是急于求成,徒劳无功一个道理,而是把课堂知识引向课外,让孩子们在课外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6
我对自己执教的《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分析,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1、忽略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情况。我应当将本课的生字做成字卡或者板书出来。分析字的读音和间架结构,并要求理解和区分同音字、形近字。
2、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我应该采用逐字理解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使学生容易体会这篇寓言故事。
3、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我反而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做事急与求成,只顾把问题罗列出来要求学生解答,本来是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但却把事情弄的更加糟糕,而且还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和回答不出问题时心理受到的压力。学生不懂问题更不懂答案,所以课堂气氛较紧张。
我应当让学生多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对他们提出问题并且要求他们解答问题。
4、我罗列出的问题没能抓住重点,没能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应当将不必要的问题去掉,整理出重点问题,一步步将他们引导到寓言的含义上。
5、我本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所以才自作聪明的让这些根本不懂课文内容的学生对本课进行表演。
这次的教学中,我由于紧张和上台经验不足,把原本备课时就规划好的一些内容给忘记了,没能将他们完全展现,望各位领导老师理解并给予指导、批评。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7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都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揠苗助长》就是一篇含有深刻寓意的课文。就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要理解并概括文中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必须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体验直接联系的场景,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从而明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看图猜故事名”这个游戏导入,既复习了学过的寓言故事,又顺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课文篇幅短,故事内容容易理解,我就把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课堂上,我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从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第二遍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到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性格特点。最后,利用图片展示课文主要内容,并依此复述故事,自是水到渠成。
虽说在上课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上完课后,仍不满意,觉得这节课存在以下不足:
一、 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例如学习“精疲力竭”这个词时,如能结合上下文并加以表演,学生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二、理解课文内容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浅显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如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把文本加以更生动的形式去呈现解读,相信这节课会更加成功,也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说,给学生一个空间,学生就能释放潜在的才能,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以机会和舞台,不仅是“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才能凸显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8
今天,我设计并教学了《揠苗助长》一课,深感收获颇丰,特反思如下:
1. 设计思想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情景。在理解人物焦急的心情时,我让学生抓住词语:巴望、转来转去、自言自语、急忙,通过朗读来体会,然后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挑一个学生把转来转去和自言自语用动作表演出来,这样学生理解就更容易。另外,在理解词语:筋疲力尽和喘气时,我让学生实际表演,弯腰模拟拔禾苗100棵,边拔边数,然后而后伙伴交流感受,这样筋疲力尽和喘气两个词语学生一下子就理解透拉,并且会用。
2、在领悟寓言所表达的道理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伙伴交流,把自己看到的植物生长的过程, 自己发现的一些事物的规律说一说,并从本寓言中去领悟寓意。例如:有学生说,人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不能把人吊起来天天拉他的胳膊和腿啊,这样人是长不高的。从而谈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做任何事不要着急,要按事情的规律去做。
总之,“设景入境,对话生成”是这节课文教学成功的原因,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使师生达到共识、共享,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虽然参与活动比较积极,兴趣也很浓厚,但是在让他们自己表达时,语言的连贯性还存在一些困难。另外,有些学生在角色朗读上还需要得到更多的训练。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完美。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9
师:当农夫的儿子看到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他会怎么做呢?课文中没写,同学们能不能开动脑筋把这个故事继续下去呢?
生:农夫的儿子一定会跑去向他的父亲问个究竟。
师:是呀。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吧。我来扮演农夫,谁愿意扮演儿子?
(学生们纷纷举手)
师:好!你们先讨论一下:农夫的儿子该怎么演?父子俩会说些什么?然后选一位同学当代表上台表演。
生:父亲,你快去田里看看吧!咱家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小孩子家,瞎嚷嚷什么!待我去瞧瞧。咦,这是怎么回事!昨天还好好的……
生:父亲,你昨天到底做了什么呀?
师:我不是看到咱家禾苗老不见长嘛,为父就想出一条妙计来: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整整忙了我大半天呢,可把我累坏了。虽然累坏 了,但值!你没瞧见,那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呢!
生:还“值”呢?现在禾苗都枯死了,你还觉得“值”吗?
师:为父也想不通啊,我的办法明明很管用,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生:父亲,难道你真的不知道禾苗是要自己长的吗?你这样做分明是在帮倒忙!
师:唉,为父不是嫌它们长得太慢嘛!
生:禾苗长高、长大需要一个过程,要耐心一点.就像我们学生一样,不也是一天一天慢慢长大的吗?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长大成人呢?
师:哎,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句话: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你说是不是一样的道理?
生:还有“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师:等等,刚才你说得文绉绉的,为父没听懂。
生:意思就是你如果急于求成,反而做不成事情,有时还会把事情弄糟。
师: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唉,看来。我真是“老糊涂”喽!还是我“儿子”聪明!
……
课后反思到: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而让三年级的小学生理解含义刻的意,有时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是教者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还是通过巧妙设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得出结论?看似殊途同归,实则反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效果也是大相径庭。上述方法中,帮助学生不仅自己揭示了寓意,而且还轻松理解了寓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0
一、谈话
师: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狐狸和乌鸦
生:狮子和蚊子
生:狐狸和葡萄
师: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师: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苗是禾苗,助是帮助,长就是长大啦。
师:对。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我要给它浇浇水,施施肥。
生:我还要给它拔拔草呢。
生:我想我只要把禾苗稍微拔起一点点就行了。(众笑)
师:古时候的宋国有一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用的办法和我们刘青松小朋友想的办法是一样的,拔苗。拔苗又叫
生:揠苗。
师:揠苗助长又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到你觉得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师:谁来读?你觉得哪儿特别有意思?读给大家听。
(学生分别选择了文中的自然段阅读。其中樊知阳小朋友把纳闷的纳读成耐,让小朋友一起帮助他读了第三遍后读正确。)
三、究因
师:这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一生朗读。)
生:他种了禾苗后十分焦急。
生:我也是这样想的。
师: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很急的呢?
生:他天天到田边去看禾苗呢。
生:还有巴望也看出他很急。
生:他觉得禾苗一点也没有长。
师:是总觉得禾苗一点没有长。
生:还有十分焦急中也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读到巴望这个词,你好象看到了农夫什么样儿?
生:我好像看到他在田边转来转去呢。
生:我也好像看到他弯下腰在一棵禾苗前面眼巴巴的看着。
师:我们读书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好像看到了书中的人的样儿,这就叫读进书里去了。我们朗读这一段时,就要边读边想像他着急的样儿。(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自己再读读这一段,读到哪儿你又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读到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我好像看到他天蒙蒙亮就去看禾苗。
师:今天去了明天去吗?明天去了后天还去吗?大后天呢?
生:去的,都去的。
师:你们听到他和禾苗说了什么了吗?
生:他说:禾苗呀禾苗,你怎么长这么慢呀,我都快急死啦。(众笑)
生:我听到他在大声说:禾苗呀禾苗,你再不长,我可要采取措施啦。(众笑)
师:农夫的样子都被我们看到了,他对禾苗说的话也被我们听到了!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生:(恍然大悟)像流下来的汗。
师:像谁干什么去流下的汗?
生:像农夫着急的去看,跑得很快流下的汗。
师:真像,还像什么?
生:还像火。
师:这把火在哪儿烧呢?
生:在这个农夫的心里。
师:对呀,他急得呀,心里火急火燎的。还像什么?
生:还像小禾苗,上半部分好像农夫在田边转来转去。
师:嗯,还像什么呢?
生:还像农夫去看禾苗,他跑得飞快,两只脚都变成四只脚啦。(众笑)
师: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呢。在书上描红写一个焦字。注意写好这四点。
师: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看谁能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谁来读?(一生朗读。)
师: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这一句读得还不够。禾苗是真的一点也没有长高吗?
生:不是的,禾苗在长,但是天天去看,是看不见它在长的。
师:为什么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再读读。(该学生再读。)
师:这一回好多了。你脸上的表情就告诉了我。咱们一起读。(老师提示):如果你觉得就是这个人,做做动作也可以。
师:说一个人急还有好多成语呢。老师向大家介绍几个(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一起读一读。
四、感悟
师:农夫是这么的操之过急,觉得禾苗是一点儿也没长大。于是他开始想办
法了。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生:拔苗!
师:他是怎么拔的,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和同桌说说你的看法。
生:他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的。我觉得他很傻的,禾苗应该在土里自己长大的呀。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生:我觉得他的做法是不对的,你想让禾苗长大,只有认真去种呀,比如给它施施肥啦,浇浇水啦。把苗拔起来,禾苗不是吸收不到营养了吗?
师:刘青松,一上课你说也想把禾苗稍微拔一点点的,现在听了大家的话,有什么想法没有?
刘青松:我不想拔啦,拔苗要把苗拔死的。
师:已经明白啦。可农夫不明白呀,他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所以一想出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提示:怎么拔得?),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师: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生:他累得骨头都散了架了。
生:他累得腰都酸了。(师:那叫腰酸背疼)
生:累得连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师:那叫有气无力)
师:再来看这个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老师范写疲字。用彩笔标出病字头)
生:哦,对的,他累得好像病了一场,一点力气也没有啦。
师: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生:我会说
师:你就直接说吧。(众笑)
生:哎呀,疼死我啦,赶快把我放到土里去吧。(众笑)
师:这棵小禾苗在伤心的哭呢!
生:农夫呀农夫,你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把我们拔起来,你会后悔的呀(众笑)再过一年我们就可以丰收啦。(众笑)
师:不用一年的,只要几个月禾苗就会长大,就会有收获啦。可是农夫急得一天都等不及啦。
生:你把我们拔起来,还想不想丰收啦?(众笑)
师:这颗小禾苗在气愤地说。
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回到家,他兴致勃勃地说──,
师:(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
生:他一想到禾苗长高了,就特别高兴。
生:他以为禾苗长大了,力气又来了。
师:那好,让我们把他兴致勃勃说的话读出来,他说话时一定还在用手比划着。大家可以做做手势,再兴致勃勃地说
五、明理
师: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
生:真的吗?一天功夫就会长高一大截吗?
师: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师: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心里一定有许多想法,回去会怎么开导你爸爸呢?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同桌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反馈表演:指名两生表演。)
师引导: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就急匆匆地赶回家去
儿子:爸爸,爸爸,禾苗全都枯死啦。
农夫:不会吧,昨天还长高一大截呢。
儿子:真的呀,不信,我带你看看去。看,这是不是枯死的禾苗。
农夫:哎呀,真的死啦?怎么会死的呀?
儿子: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农夫:那赶快在禾苗的叶子上浇点水,让它活过来呀。
儿子:那可不行呀。
农夫:怎么不行?浇点水它就不会枯啦。
(师见儿子愣住了,提醒:快告诉爸爸,禾苗是靠什么吸收水分禾营养的。)
儿子:爸爸,我告诉你,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禾营养的,现在根都死啦,再浇也没有用啦。
农夫:那怎么办呢?
儿子:下回再种就不能拔苗啦。
师:听着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拔得那么辛苦,农夫好伤心,好难过,他叹了一口气说
农夫:哎呀,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呀(众笑)拔苗是不能让禾苗长大的呀。以后种禾苗我可得吸取教训啦。
(学生鼓掌)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
现在这个农夫是懊悔不已呀,他发誓以后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可是你们知道吗,农夫种的禾苗最后又都死了,禾苗怎么会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
生: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啦,他吸取了教训,不去拔苗。他想,儿子不是说过不能急吗,就让他慢慢长大吧。于是农夫不去管不去问,田里长了许多杂草,禾苗的叶子上都是虫子啦。最后,禾苗又死啦。
师:真棒,你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师:明白了,办事情不能太性急,但是也不能走向另一端,为了怕犯错误,就连正常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六、拓展
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听老师吟诵古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师: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师:你读懂了哪些呢?
生:我读懂了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
生:我读懂了茫茫然归,就是很疲劳地回家了。
师:小朋友的收获真大,不仅读了课文,还读了古文呢。下面我们一起读。读的时候大家还可以晃晃小脑袋。(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矣。)
师: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教后反思
新课程改革倡导我们要给学生终身收益的东西。什么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呢?我以为,文化的品质与素养应该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寓言文化就是诸多文化现象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最具智慧的文化经典,它能引导儿童探寻意义,沐浴传统,丰富涵养,提升悟性,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表现世界。《揠苗助长》便是其中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一句话:要把孩子教聪明了。这里的聪明,我认为便是智慧的悟性。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启迪儿童的悟性,激发儿童的灵感,在塑造优秀品质,陶冶优雅性情,培养宽广胸襟的过程中,让眼界更为开阔与高远,让心智更为聪颖与灵慧。
寓言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有儿童特点的哲学教育。儿童也有探求哲理的潜在欲望和能力,只是这种欲望和能力,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支撑。帮助儿童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创设的一个个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的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品味巴望天天总觉得等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想像焦字的四点像什么?或者角色互换,扮演农夫、小禾苗进行夸张式的表演或思考,寓言故事续编等,身临其境的去感悟、体会、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在充分的感受中萌动直观的推论,获得心灵的顿悟。
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学生只有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在这些语言的逻辑思维活动中,获得大脑两个半球的交替兴奋,从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教学中补充成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阅读孟子写的原文,明白多国家、多民族寓言的丰富性等等,无不蕴涵着语文教学的文化追求。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感悟这一充满智慧的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悠久历史。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1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2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教学,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做各种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自然地,主动地将自己的情和感融入到学习中.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满意:
1、在设计"导入新课""学习生字"等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设计了讲故事,闯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富教于乐,达到了学习最佳境界.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支持了学生的想象.
3、"自主学习"拓展练习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更好地做到因人而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4、"我给老农取个名"这一环节以学生的疑问为契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拔苗老农的名字.学生外引相关经验,内联课文内容,兴致盎然.从课堂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从寓言内容出发,同时又超越了教材本身,将个体自身的相关语文经验融入其中.于是,"白费力","贾聪明","胡涂","辛急","大傻"一个个富有想象力,充满灵性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同学们可真聪明!"我们有什么理由抑制这一朵朵创新的小花呢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3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一则传统寓言。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的:揭题释题--初读了解大意--品读体会“焦急”--感悟寓意--点明寓意。
首先,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在图片的辅助下,理解揠苗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有关揠苗意思的句子。当学生明白揠苗的意思后,我适时追问: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是为了什么呢?这样让孩子们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水到渠成。紧接着我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这个种田人为什么揠苗助长?结果怎样?孩子们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能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农夫的“焦急”。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对于句子“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则通过3次不同层次的引读体会农夫的焦急。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不是死板地用语言来解释,而是让学生看图想象农夫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这样就非常自然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整个板块教学中, “读”贯穿始终。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等,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既培养了朗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最后,借用植物生长规律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寓意。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说出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比较难。因此,我先让孩子们观看番茄生长的录像后让他们说说自己从录像中明白了什么?再追问孩子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当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其中的道理时,我再做稍微引导,如此一来,孩子们就能明白其中的寓意。
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真实的扎实的有争议的课。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设计好教案后,总习惯于按照教案一步一步走下来,时间来不及了,就开始为了完成教案中的设计开始赶教案。学生在对于《揠苗助长》的寓意没有理解透彻的时候,就可以再多花些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而不是为了一定要把后面的赶完而匆匆了事。其实上课就和生活一样,很多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我们学会放弃,先把前面一步扎扎实实打牢,再往后走。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4
今天我讲了一节语文课《揠苗助长》,学校的各位领导都来听课,说实话刚开始很紧张,昨天准备了一天的时间,很怕自己讲的不好,也怕自己出错。
第二节课终于开始了,我事先写好了课题,首先我是出示了整个板块地内容:寓言故事,我问学生寓言是什么意思,接着我解释了寓言的意思,然后引出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故事,也是告诉大家一个小道理。
我让学生自己读题目,学习“揠”字,解释揠地意思:拔,然后紧接着理解课题“揠苗助长”的意思。接着走进课文分为一下几步:
1.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两个任务,圈画出本课的生字,看准字形,校准字音。
2.找四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道理,你想对农夫说点什么。
6.写字。
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自己预想地完成,只是在指导朗读地过程中觉得自己有些啰嗦,啰嗦地原因应该是自己在指导朗读这块是弱点,不太会抓住学生的心里,所以指导的不够深入。
课后各位领导也都给了建议和指导,我觉得很高兴,听了他们说的我豁然开朗,有些迷雾慢慢解开了,李主任告诉我在指导朗读时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抓住重点词语,领着学生从课文中找重点词语,从词语出发,还有如果出示图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像田主任告诉我多把时间留给学生会更好。而且也没有必要总是重复孩子们地话,这样会显得更啰嗦。牛校长.田主任都提到了孩子地写字习惯,以及要规范学生的写字顺序。领导还提到了在指导朗读时一定要具体,三年级地孩子还不能抽象的分析,所以指导时不能大概地概括一定要具体。
听了各位领导的评课,虽然自己有那么多地不足但我仍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了自己到底哪里不好,这样以后我会对这些不足之处加倍努力,我一定不会辜负领导对自己地期望,我会不断进步的。因为我相信自己!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5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明确本则寓言的寓意成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课文通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几步做法:
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章的意思就不言而喻,在总结寓意时也就得心应手。
二、联系实际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类似于急于求成而办坏事的情况吗?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已的见解,道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现在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请学生举例说明。
三、拓展延伸对话。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四、扮演角色表演读。学生扮演拔禾苗的人,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加进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语气等,切身体会这个人的作为。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轻松了。整节课最终在学生的分角色读文和绘声绘色的故事中结束了。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揠苗助长》的教学反思11-20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2-17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10-30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06-05
揠苗助长的教学反思10-28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设计06-26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示例06-11
《揠苗助长 》教学反思范文11-22
《揠苗助长》教学实录及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