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

时间:2021-12-29 13:20: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1

  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重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

  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

  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

  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的国度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2.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

  2、种姓制度: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建立、发展以及它们的文化遗存。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2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1.尼罗河的馈赠2.金字塔与木乃伊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2.古巴比伦王国3. 《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印度河、恒河流域2.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4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重难点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让学生搜集古希腊、古罗马的有关奴隶生活状况的材料,使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它们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这是他们强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希腊早期文明叫什么?由哪两个文明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评价伯利克里?

  3、罗马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什么战争?何时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罗马帝国何时建立?第一任皇帝是谁?哪一年分裂?哪一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它标志着什么历史结束了。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2、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

  3、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4、希腊为什么衰落?(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共和国何时建立的?罗马共和国的行政长官称为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罗马共和国是怎样被罗马帝国取代的?

  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4.课后小结: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以及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3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5

  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重难点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要求学生了解人类从古猿到人的演变历程,明白火的使用、直立行走和制造并使用工具对人产生的作用,同时掌握氏族社会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用辩论的方式探讨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必然性。

  3、通过对人类起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学生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1、现代人类是从哪一洲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什么人?人类距今约多少万年形成?

  2、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哪一阶段?人种的差异在哪一阶段出现?

  3、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三大人种?人种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影响的?

  4、母系、父系社会各有什么特征?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

  (一)人类的出现

  1.“完全形成的人”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

  (二)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

  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人类的形成、氏族社会的发展。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基础训练》1课)。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1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2课: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1.“完全形成的人” 2.人种的差异

  二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教学反思

【关于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与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历史教学反思11-08

《心愿》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初冬》教学设计与反思12-17

赵州桥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2-23

《小青石》教学设计与反思12-17

《高粱情》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2-23

《我想》教学设计与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