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己去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
《自己去吧》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1.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反复拼读、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用一、两句话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刚开始,叫了几位同学说一说,但他们都不会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更不会抓住重点来说。我教给他们一个回答问题的方法:即:“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孩子们试着回答问题,我适时点拨,并且教他们用规范的语言练习说话,渐渐的悟性好的同学基本上能按要求回答问题了,其他同学也对概括内容有了朦胧意识,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练习说话,对概括这一词性有了浅显、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今后的逐渐渗透中,他们会掌握此项知识的。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种小动物?它们都是谁?请用直线画出。”我引导、巡视、检查、纠正。
(2).“三种小动物,它们分别喜欢什么?”再读读课文,把它们喜欢做的事情用曲线画出。学生按照指令去做,可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做,比登天都难。例如:有的孩子认为,小猴喜欢爬树;有的孩子认为,小猴喜欢吃果子。是谁说的对呢?我让孩子们讨论,孩子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有别,不能决也。我启发:“小猴为什么要爬树呢?”孩子们说:“它要吃果子。”我插话:“是啊,喜欢吃果子,又要自己摘。所以,小猴学会了爬树。孩子们想一想:是什么诱惑小猴学习爬树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果----子----”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在后面的两段学习中,很容易找到小鸭、小鹰它们喜欢做的事情,由此掌握了学习方法,推动了学习进程。
3.引导学生深层理解问题
随着学习课文的进展,学生基本上把握了课文的重点,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文章中三种小动物喜欢的事物,可以互换吗?”当我解释说明后,他们理解了我的意思,便急不可耐地说:“不可以,因为小猴不喜欢洗澡,也不会飞,小鸭------小鹰------” 众说纷纭,但终究达成了共识。孩子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了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正确地作出了判断。通过设疑,引发出孩子深层的思考,调动他们大脑储备的已有知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今后学习的动机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己的学习,积淀了知识,为自己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地掌握知识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
在《自己去吧》一课的生字中,有一个美字。在我在小学学这个字时,老师为了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教我们的方法是大王八,倒着爬。多少年来,我一直记着老师教的方法,使我从来没有写错过。
今天我也教这个字了,我想如果学生没有好办法,我也可以把此办法再一次传给他们。当我出示此字后,学生读拼音知道此字读měi,漂亮、好看的意思。随后问: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有一个学生说:头上扎两个小辫子才美呢!可不是吗?此字的上边就像两个小辫子,带有十足童趣的想象。又有学生站起来说:美字中间是王,他一定是国王的女儿,是公主,头上扎着漂亮的小辫子,多美呀!这两个同学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学生的兴趣更高了,继续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又有人说:老师,这是一个国王的女儿,美丽的公主,头上扎着好看的小辫子,还穿着漂亮的大裙子,就像我们看到的新娘子一样。多么形象生动的想象!这是汉字形和义的最完美的结合。在我赞叹学生丰富想象的同时,我又想到了伴我多年的方法。新课标教材要求学生只认不写的字,学生的记法比老方法好的多。我打消了开始的念头,让美丽的公主伴随他们的一生远比大王八倒着爬美好得多。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3
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得词句。因此,课前我做了如下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不宜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只需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感。如读小鸭子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的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求的语气。
2、大胆地让学生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读过以后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能继续从读中理解、体会,自己解决问题。
3、媒体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的感性材料,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4、表演朗读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学生能力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会不同,应该认同阅读和认知个性。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来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起学生来,总会与教学设计有所偏差。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探讨的地方。
其一、在朗读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音读等)来体味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遍遍的读,但总是不能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小鸭子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学生没有读出请求的语气,如果这时老师引导一句:你想让妈妈答应你的请求时,怎么对妈妈说呢?这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就会把请求的语气读出来了。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其二,在角色表演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愿望。如学生在感悟课文之后的分角色表演时,鸭妈妈在和小鸭子对话中的温柔和鼓励的语气与抚摸鸭头的动作,都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我忙着结束这一课,所以关于表演的内容叫孩子上台次数不多,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这样说:老师,刚才你叫表演的同学太少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演,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为学时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最后,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样会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4
小黑板出示本课所有的生字,让孩子们交流识字方法。(生字有:自 己 吧 您 带 吗 深 学 会 那 景 美 )
生:我认识“学”,因为我是一名小学生,还有东园学校这些字中都有“学”字。
生:我认识“自己”这两个字,在学前班时我们学过一首儿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歌名里就有“自己”这两个字。
生:我认识“吧”,是采用“换一换”的方式记住它的,“把”字的偏旁换成口字旁就行了。
生:我认识“美”字,一只大秃尾巴羊。(学生说出来之后,不光其余的学生愣住了,我也愣住了,不过当我们仔细一看,全都笑了。)
……
多有创意的孩子们呀!
案例反思:
孩子们的思维如同一弯明月,总能放射出意想不到的光彩。作为教师,当我们看到此情此景,都不由地赞叹现在孩子的思维敏捷,观察力透彻,不难想象今天孩子们都记住了“一只秃尾巴羊”的经典识字方法。“学无定法”,只要孩子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那就是最棒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5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更宽更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培养学生开放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上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这大舞台能竞相迸放,让课堂更显精彩。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则故事。主要内容是: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的尝试、努力,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通过学习,要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以下是我在教学本课将近结尾时的一个片段:
师:你们能理解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什么要小鸭和小鹰“自己去”了吧?
生1:鸭妈妈和鹰妈妈这是为他们好。
生2:因为小鸭和小鹰只有自己去,才会自己去学本领。
生3:鸭妈妈和鹰妈妈让他们自己去并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想要他们不要靠大人帮忙,自己学会本领。
三位学生的发言令大多数同学点头赞许。这时,课堂传来一声嘀咕“我觉得不好。”虽然声音轻小,但大多同学还是听得清晰,大家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了一处,不少学生的眼中还流露出不满,好象在责怪他故意扰乱纪律。
师:真不错,你还有不同意见,老师很佩服你的胆量,来说说你的意见吧。
生4:老师,小鹰那时还不会飞翔,鹰妈妈就马上要他自己去山那边看看,图画上悬崖那么高,万一小鹰摔死了怎么办?我认为鹰妈妈应该陪着自己的孩子去。
话音刚落,生5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XXX,那我想问你,如果你做什么事都让爸爸妈妈陪着,你还会想要自己去学会吗?那不是永远都是个没有用的人了!”
生4:可是老鹰是小鹰的妈妈,她不能不管自己孩子的生命危险吧,小鹰毕竟还小,万一飞到一半掉下去摔死了,那不是不但本领没学到还没了性命吗?
这时,教室里传来阵阵骚动,有的说“是啊,这样太危险了。”有的说“鹰妈妈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也有的说“干脆不要去了。”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道理,那你们说这事该怎么办好呢?
问题一抛出,学生讨论更家激烈了,课堂再度激起了高潮。
有的说:鹰妈妈先在家附近教会小鹰飞翔,再让小鹰去飞跃高山。
有的说:鹰妈妈让小鹰自己去,而她自己偷偷地跟在后面,万一小鹰飞不动了可以飞上去帮他。
……
最后通过对课文的探究,学生们又悟出了许多道理: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来;做事不能卤莽,应该看清情况,避免意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要自己做,自己还做不了的事要一点点去学,总有一天能学会……
【反思】
我们面临的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时代,面对的学生也是不同个性,不断发展着的人。如果我们照着教参上面的教学目标,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将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题若只求一个答案,课堂若只有一种声音,这样的教学不能成就人才。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探究应该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于他们来讲无不是种成就,让学生在探究中感知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课堂是多彩的。也正是他们的探究,在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的同时,也激活了课堂,让课堂显现绚丽的光彩。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6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爬树,洗澡,飞翔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喜爱。
上课前,我仔细的看了教参,教案,把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上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识记会认字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直接引入,板书课题。我板书课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认真看板书。并伸出小手,随老师书空。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怎样识记这四个字。比如,自:目字加一撇。识字习惯的养成,一定是随机的,随时随地随行就市。将识字习惯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提出简单的问题。如:课题中的“自己去吧”是谁说的?2、课文共分几个小节?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然后带拼音出示本课的会认字,让学生先拼读再直呼,说说识记这些字的方法。用这些字组词、说句子。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放到词语中读,再放到课文中读,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进行朗读指导,我出示了小猴和妈妈对话的幻灯片,先指导语气,然后再指导分角色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老师示范。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总的说来,我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比如,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自。拆字法:吧、吃、呢、这、样。也可以编顺口溜,比如,要:一个女孩,头顶一个大西瓜。
2、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分角色朗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降低难度,上课时,我把小猴和妈妈的对话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出来。我先示范读,然后指三名学生分角色试读,在学生学会分角色读的前提下,再有男女生和老师分角色读。
3、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读书时要求学生双手捧书、不拖腔,声音要柔和。别人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倾听。一年级学生小,他只会听自己的,不会听同桌的,不会听别人的。一节课,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认真听。交过低段的老师都清楚,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是很难的,很难也得练呀!又比如写字姿势的随时提醒,随时强化。有知识而方法,有方法而技能,有技能而习惯,这就是语文教学必须跨越的目标阶梯。习惯的养成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要说有,那就是随时抓,随地抓,反复抓,坚持抓。
4、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赏识和激励孩子,永远是教育的法宝。课堂上,我运用了很多激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真好!分组比赛时,发放小红旗等,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不足:
1、开火车时,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倾听的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以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说,反复说。
2、问题的设计,有点笼统。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问题过于宽泛。课后,我及时修改了课件,改为:放学回到家,我说:“妈妈,我要。”这样,我学会了。以填空的形式出现,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
记得薛瑞萍老师说过:公开课和写文章一个道理,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磬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改议处议;当松便松,当紧便紧;字斟句酌,环环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
上课、反思让我不断收获,不断进步!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7
《自己去吧》课文有两段对话: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小鸭要求妈妈带自己去游泳,小鹰要求妈妈带自己去山那边看看,可是他们的妈妈拒绝了他们的请求,让他们自己去。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学会了飞翔。
这篇课文教学任务主要有三点,一是知识点的教学,包括: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二是能力训练的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三是德育、美育的教学,通过很有寓意的课文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教学任务中的重点是学会字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疑点是:为什么鸭妈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为什么鹰妈妈让小鹰自己去看风景?
整个教学设计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来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在教学中,设计师生互动活动,借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这一课的学时安排是两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初步识字;第二课时安排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意,完成课后练习。在导入时,用与课文蕴意相同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初步识字。在理解课文时,让学生给同学、家长讲这个故事,锻炼学生的叙述能力,表达能力。在识字阶段,用儿歌等学生喜欢的形式记忆字型。通过上面的安排,以完成教学任务。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8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在教学小鸭游泳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的。
孩子在那里?快来
一上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接着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读读拼音,问问同学或老师。请人读同学们评议,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来,我现在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
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4.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鸭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鸭在鸭妈妈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游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孩子真正的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9
《自己去吧》作为本学期的一堂新教师汇报课,其中所体现出的问题很多,纵观整个实施过程,我认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设计没有与课堂实施实现良好的匹配。
教学设计与学生特点必须匹配。华丽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但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实施才是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接受了你所要教的内容那才是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本次课我曾在101和102班都进行了试教,效果明显都比最后的汇报课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班级学情的差别。101、102班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基本将《自己去吧》这一课的生字过了关,包括基本读通课文的句子。但是我们班在上汇报课之前我没有对这篇课文进行任何的教学活动,所以这三堂课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我最后形成的教学设计其实只是相对101、102班的学情的。因此,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匹配关键在于吃透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备课,并不是教参上的重难点就是真正你班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你必须根据班级学习的情况合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而来,不乱方寸——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这节课里,出现了许多让我措手不及的教学问题。比如课一开始,学生初步读完课文以后,我让他们说一说故事大概讲了什么。初衷是只要说出故事主人公,大概经过就可以了。但是,一个孩子一口气就把课文思想内容说出来了:“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学本领,不要怕困难。”这样一来,本打算在课时最后才揭晓的内容在一开始就被捅破了。我一下子方寸大乱,头脑中出现了几秒钟的空白。之后的课也就很不尽人意。其实在课前的'预设中我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一些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孩子,他的确能在第一遍读课文之后就感悟到课文主旨。如果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那就能及时镇静地做出新的实施办法。
教学设计不能是空中楼阁,离开学生就只能是一张无用的废纸。同时,预设充分之外,还要有些胆量,临阵不乱。这样教学设计才能与教学实施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0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基本上没有学生读不懂的词句。通过阅读故事,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来让学生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学中,重点采用了角色朗读和角色表演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我在思考:我们可以结合美术课,开展一次制作鸭子、小鹰头饰的活动,并且结合利用已有的材料制作头饰,了解鸭子、小鹰身体的个个部分与自己身体各个部分的区别。这样就把语文实践活动、美术课、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语文课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所以,我当时安排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语气”来体会小鸭子和鸭妈妈当时的心情。从当时的效果来看,我觉得学生通过练习读以及我与学生的对话──喜欢哪一个,学生结合前面了解的科普知识,感悟了语言的意思,体会了当时小鸭子和鸭妈妈的感情。
不过,现在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鸭妈妈说:“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这句话是故事中的重点语句,一方面说明了鸭妈妈“让孩子自己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样的事情,你自己能做”,从而暗含了“自己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做”的道理。我觉得,对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下:除了小鸭子的身体特点以外,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什么?
在表演这个环节,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课文的情境;通过形体、语气体会、对话等方式,在游戏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比较深刻的领会。“假设”,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但是,本来这里可以“补救”解决的一个问题:“水不深”,这里,我还是没有意识到,教学中,也没有通过“参与”和“对话”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
总的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在从学生的兴趣着眼,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等方面,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自己在把握语文课的特点方面,在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体味课文内涵方面还是有欠缺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了实践、兴趣、综合的同时,不能忘掉“本”──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这是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等十二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果”五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难点: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方法】
“悟学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启发(感动)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青山绿水、几个小动物、一片绿绿的草地和一个美丽的池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2.引入课题,读课题。
这片草地这么美,小鸭子、小鹰和他们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自己去吧》。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注意“吧”字轻声的读法。
3、认识“自、己、吧” 字。
这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它们。
二、预习思考(感觉)
1.自由读课文,并提出如下的自读要求。
(1)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通过拼读课文,学生基本能通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觉”后,接着,让学生提出难读、难记和难写的字。
(1)难读的字。①平舌音:自②翘舌音:深③后鼻音:景④轻声:吧 吗
(2)难记的字。如:吧 吗 您 会 景
三、问题讨论(感知)
1、难读的字。以个别、小组、男女生、小老师教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2、难记的字。
(1)用熟字加上学过的偏旁识记“吧 吗 您 会 景”。
(2)用熟字去掉学过的偏旁识记“那”
(3)比一比,“自”和“目”。
四、教材分析(感悟)
1、再读课文,感知内容。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
2.看一看,想一想。看课文插图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的什么事?
3、回归文本。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1)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
(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①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哪个小朋友把小鸭说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鸭说的话。这是一只很有礼貌的小鸭,你从哪里发现的?
②想一想: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 ③读一读,比一比,妈妈,您带我去游泳。
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④小朋友对谁说话会用上“您”?
(2)自己读一读鸭妈妈的话。
①、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要大家帮你解决吗?
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②、指导朗读,体会鸭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评读。)
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男女生比赛读。
(3)引读:小鸭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词语卡片:“几天”、“学会”。(教师板书:学会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后评议。
[此环节是从讲图意、感受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从读中领悟小鸭的妈妈为什么让它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5)把第一段编成课本剧表演。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小鸭,你学会游泳吗?你刚学游泳时害怕吗?为什么不放弃?
2、小组合作模拟小鸭和鸭妈妈在小溪旁对话的游戏情境。
[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素材。]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课堂练习(感恩)
1、做一做:练习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
2、理一理: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3、理一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读一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小朋友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的事。
3.再放课件,边听边感受小动物的可爱。
师:看到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二、问题讨论(感知)
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的?开始游泳遇到什么困难?
三、教材反析(感悟)
1.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2.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3.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4.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了几种小动物的事?用横线画出小动物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动物的妈妈的话,自己读一读,看看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5.同桌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边读边做动作。
6.找你的好伙伴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7.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建议。
8.带着头饰表演读。
9.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四、课堂练习(感恩)
1.说话训练:填空。
小白兔说:“妈妈,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小白兔学会了______________。
小蜜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小蜜蜂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
2、理一理: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的?先想一想,再与伙伴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鸭妈妈小鸭学会游泳
自己去吧
鹰妈妈小鹰学会飞翔
教学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1.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反复拼读、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用一、两句话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刚开始,叫了几位同学说一说,但他们都不会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更不会抓住重点来说。我教给他们一个回答问题的方法:即:“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孩子们试着回答问题,我适时点拨,并且教他们用规范的语言练习说话,渐渐的悟性好的同学基本上能按要求回答问题了,其他同学也对概括内容有了朦胧意识,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练习说话,对概括这一词性有了浅显、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今后的逐渐渗透中,他们会掌握此项知识的。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
(1).“课文中写了几种小动物?它们都是谁?请用直线画出。”我引导、巡视、检查、纠正。
(2).“两种小动物,它们分别喜欢什么?”再读读课文,把它们喜欢做的事情用曲线画出。学生按照指令去做,可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让一年级的孩子来做,比登天都难。
3.引导学生深层理解问题
随着学习课文的进展,学生基本上把握了课文的重点,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文章中两种小动物喜欢的事物,可以互换吗?”当我解释说明后,他们理解了我的意思,便急不可耐地说:“不可以,因为小鸭不会飞,小鹰------”众说纷纭,但终究达成了共识。孩子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了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正确地作出了判断。通过设疑,引发出孩子深层的思考,调动他们大脑储备的已有知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今后学习的动机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也为自己的学习,积淀了知识,为自己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地掌握知识的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2
学材分析
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能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
1、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有了一定学习课文的方法和习惯。
2、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分析领悟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字“自”。
2、研读课文第一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投影片和小鸭、鸭妈妈的头饰。
导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家里自己会干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一篇童话故事,看故事中的小鸭子、小鹰会干什么,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会的?
2、看老师写课题,你猜老师想写什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一读课文,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小朋友,现在先把你认识的字读一读,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
(三)听读课文,识字。 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挑选一个喜欢的读给大家听。(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
(四)同桌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 如果同桌读对了,你就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五)识记生字。 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感悟故事内涵。
(一)出示投影片,显示文中的两幅图片 (学生喜欢哪幅就说哪一幅。)请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说什么?(教师板书: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二)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段
1、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哪个小朋友把小鸭说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小鸭说的话。
2、这是一只很有礼貌的小鸭,你从哪里发现的?
3、想一想: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小鸭的话?自己练读,同桌互相评议。 读一读,比一比,妈妈,您带我去游泳。 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4、小朋友对谁说话会用上“您”?
(三)自己读一读鸭妈妈的话。
1、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读了这句话,有什么疑问要大家帮你解决吗? 分小组讨论:鸭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2、指导朗读,体会鸭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学生评读。) 采用灵活的形式读课文,如指名读、小组读、打擂台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引读:小鸭学会游泳了吗?(齐读最后一句。)从哪里看出来?出示词语卡片:“几天”、“学会”。(教师板书:学会游泳)你能想象一下小鸭学会游泳对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鸭和鸭妈妈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读后评议。
四、把第一段编成课本剧表演。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小鸭,你学会游泳吗?你刚学游泳时害怕吗?为什么不放弃?
2、小组合作模拟小鸭和鸭妈妈在小溪旁对话的游戏情境。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写生字
(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读一读: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二)学写“自”,让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学生范写、讲评。
六、作业
(一)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二)把第二段也编成课本剧表演。 板书设计 鸭妈妈小鸭学会游泳 自己去吧 鹰妈妈小鹰学会飞翔
课后反思:
学生自主探究,在朗读中感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让学生自主地听说质疑
首先教师设计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吗?”接着学生看图说图意,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两种动物干什么的事?这两种动物是在谁的帮助下学会本领的?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然后,教师让学生来质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要让大家帮你解决吗?许多学生都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当场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又紧扣文章重点难点的疑难问题,比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教师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二、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三、让学生自主地感情朗读
学生在感悟课文内涵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在读小鸭的话时,应该用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在读鸭妈妈的话时,应用亲切、温和、鼓励性的语气。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好像身临其境。
四、让学生自主地表演课本剧
学生在感情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小鸭、鸭妈妈,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还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鸭、鸭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教师又顺势引导学生明白学本领要自己努力去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已去吧》这篇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地质疑,丰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从而为新世纪培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3
我们的课堂里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小故事就像一壳颗颗珍珠。我把它收集起来,想为自己的教学生涯编制一串美丽的项链。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就意外地获取了一颗较为宝贵的珍珠……
教学人教社第一册14课《自己去吧》一课时,在指导朗读理解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设计安排了“角色表演,活化语文”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鸭妈妈和鸭宝宝。先同桌合作练习,我在教室里观察孩子们表现,忽然我眼睛一亮,“调皮精灵”小A和同桌B的表演很有创意,我想今天的教学应该让他们发挥灵动了……
经过同桌合作练习后,有很多想表演,第一次我邀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戴上漂亮的头饰上来表演了:
鸭宝宝:呷呷呷,妈妈,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鸭妈妈: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鸭宝宝:(站着不动。)
鸭妈妈:别站着呀?快去游吧。
鸭宝宝:(学鸭子游来游去。)妈妈,妈妈,我学会了游泳。
表演后,我请学生一起来评一评他们表演得怎样?学生们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生:他们把课文的情景表演得真棒!
生:小鸭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真行!
生:他们和我们表演得一样好。
……
这时我就追问了一句:“有没有,表演得不一样的?”此时,原本热闹的教室沉静下来了。我又说了一句:“老师发现有两位能干的小朋友表演得很好。”我把鼓励期待的眼神传递到小A同桌俩。过了不久小A举起了手。于是,同桌俩上台完成了下面的表演:
鸭宝宝:妈妈,妈妈,我想去游泳,您带我去好吗?
鸭妈妈:孩子你自己去吧。
鸭宝宝:我害怕,妈妈还是您和我一起去吧。
鸭妈妈:你一定行的,小溪的水不深。
鸭宝宝:我不敢去嘛。
……
这时,课堂上没办法继续了。我说了一句“谁来帮帮鸭妈妈鼓励鼓励呀?”沉静一会后,有的同学举起了手:
生:你的脚掌会帮助你的。(当时学生想到了鸭子脚掌有适应游泳的特点,其实我还应该从鸭子扁扁身体,它身上油性的羽毛方面引导学生去探究领悟。课堂上由于没有当堂发挥教学机智,留下了遗憾。)
生:你要大胆些!水不深的,或许刚没过你的身子,你可以试着走走游游。
生:你要相信自己!老师不是经常说每个人都要认为自己能行吗?
生:你就去游吧,我保证你不会有事的!
…………
我说:“小鸭子,这下你信心了吗?”
大家对他说:快去吧,快去吧!你自己试一下嘛!
鸭宝宝:那好吧,我去试试。希望我能活着回来见大家。
饰演小鸭子的小A调皮地做游泳状,游来游去……
我请小朋友掌声鼓励小A,风趣地说:“呀,你真是一只勇敢的小鸭子哦!”。
我的反思:
首先表演这个环节中第一次的安排是课前备课中预设的,而第二次是根据课堂现实即兴生成的。而恰恰是第二次的表演更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地理解和感悟文本,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其次,从孩子们在劝导鸭宝宝的过程中,其实不难看出,学生有的结合自己学习游泳的经历在诉说自己的感受,如:你要大胆些!水不深的,或许刚没过你的身子,你可以试着走走游游;有的是在诉说鸭子的天生特点,说明自己能行的事就可以自己去完成;有的是在鼓励同伴,甚至把“我能行”的教学理念也反映在课堂上了……孩子们在课堂灵动的发言让我感受了他们的学习潜力,我有理由相信他们是最棒的,他们有能力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我有时太不相信他们了,孩子们有时的机智远远优于老师。我们应该用期待,用尊重,用呵护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诱导学生学习的情感,把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所在,那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价值,素质教育才能体现。
“放飞想象空间,创新角色表演,活化语文教学”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我认为这个教学环节的补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自己觉得能从学生的兴趣着眼,从学生的问题入手,珍视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的发展。虽然,我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事先没有考虑到学生体验文本的多元性,,也有教学机智发挥不当的遗憾,教学计划没有按时落实,牺牲了复习巩固字词教学的时间等等不足,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补设教学环节是值得的。这堂课让我欣喜的是我发现了一条真理:学生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是教师的发现和引领,放开手,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吧。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的教学探索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同时也让我看到要真正在做到相信学生——引领他们自己学会学习。
我愿自己能采集更多的珍珠……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4
最近我上了公开课《自己去吧》,这是一篇简短的童话故事、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故事情节很简单,课文主要是对话,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让孩子们从中体会鸭妈妈和鹰妈妈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学本领。
这节的教学目标是:
1、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2、识记生字。
3、指导写字。
在实际实际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写字上。
我首先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认读生字,为读故事学故事做好准备。 抓住识字重点,让学生合作交流识字方法,采用加部件、熟字加偏旁、熟字加一加、猜谜、利用反义词等多种方法记住生字,方法灵活多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您”字,我引导学生用字谜“心中有你”;“美”字,用字谜“大尾巴羊”识记。“己”字,我引入生字“已”,让学生作比较识记生字;“深”字,则用其反义词“浅”对比识记,还用班上学生姓名“琛”与“深”换偏旁识记,随机鼓励学生认读班上同学的姓名,扩大识字量,这样学生容易多记字、记牢字。利用选一选,读一读来区别“那和哪”“吧和吗”,为学生创设语境,在语境中掌握生字和运用生字。本节课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
对于写字教学,我采取了以下步骤来引导学生:
1、认读要写的字。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有没有压着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笔画。
4、每一笔的起笔和落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学生边说笔顺笔画名称边书空,教师示范写。
6、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订正。(提醒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一尺、一拳、一寸记心间)
7、评价。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这节课的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效的。加强写字训练也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等良好习惯。写字教学必须“从扶到放”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范字,分析字的写法,在学习写字之前,正确的书写姿势是其为重要的一步。有了正确的书写姿势后我让学生先认识田字格和书写各种笔画的名称,在这些基础上再教学生书写就轻松多了。学生每写完一个字,同范字进行比较,找找差距,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的方向。
总之,识字、写字教学是个慢功出细活的工程,也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熟悉新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有足够的耐心和创新,不能用老式的“填鸭”法,只要我们系统地对待汉字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逐个突破,注意其相互之间的结合,相信我们的汉字教学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自己去吧》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成长教育为专题,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的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很简单,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生字、初读了课文之后,我决定,把第一个故事的阅读学习目标定位于:重点指导朗读,整合科学课程了解一些关于鸭子的科普常识来突破难点,领悟应该自己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通过观察、表演、朗读等途径来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让学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下面,是第一个故事的教学片段介绍和我的反思。
【课堂实录】
……
出示课件:
伴着着音乐老师讲述:你们看那里有高高的树、绿绿的草、红红的花、清清的溪水,景色真美呀。鸭妈妈也带着小鸭子来到那里散步。小鸭子高兴地“嘎嘎”的叫起来。它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生1:想下水玩一玩。
生2:多想到水里游一游呀。
生3:真想跳到水里去洗个澡!
师:小鸭子到底想到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找到小鸭子说的话,用铅笔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学生开始读书。)
师:小鸭子说的是哪句话?
生:小鸭子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你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语气?
生1:急切的语气。
生2:恳求的语气。
师:谁来当小鸭子读一读?
生读。生评。
师:能不能读快一点,让鸭妈妈听了就带你去游泳?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鸭妈妈怎么说?谁来读读?
生读。
师:这只鸭**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1:很亲切。
生2:有鼓励的语气。
师:谁再读一读?
生读。生评。
师:她读得不错,还会用上手势,摇摇头说不深。还有没有人想读?
(同桌分角色表演读)
出示课件:
这时,有只鸡妈妈听到了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对话,她对鸭妈妈说:你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游泳,要是淹死怎么办?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
师:同学们,听了鸭妈妈和鸡**的话,你们喜欢鸭妈妈还是鸡妈妈呢?为什么?
生1:(立刻答)我喜欢鸡妈妈,因为她很关心孩子,处处为自己的孩子着想。
生2:我喜欢书上的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学鸡妈妈)我对你这么好,怕你淹死的呀。你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1:因为我很想去游泳啊。
生2:因为我喜欢游泳。
生3:我很想自己去试试。
师:(学鸡妈妈)我真的很怕你们淹死。
生1:小溪里的水不深,不会被淹死的。
生2:鸭子不会淹死的,它们天生就会游泳。
师:(笑了笑)鸭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她这样做是为什么?我们来听听鸭妈妈是怎么说的吧。
出示课件:
播放鸭**的话:我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我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它自己生活的本领。我的鸭宝宝身体扁扁的,有助于它在水里游;身上有油,使它在水里不易沉下去;趾间有蹼,就像小船的两只桨,一划动,就可以到处游来游去。这些会帮助它自己学会游泳的。
师:听了鸭**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生1:小鸭子自己能学会游泳。
生2:鸭妈妈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小鸭子自己生活的本领。
生3:鸭妈妈是让它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自己应该会做的事。
师:小鸭子是不是马上就学会了游泳?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课文写了“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告诉我们小鸭是过了几天才学会了游泳的。
师启发想象:小鸭刚下水时是怎么想的?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它学会了游泳后心情怎样?你们能不能表演一下?
(分小组讨论、表演)
指名学生表演。(进行评比,予以鼓励)
齐读第一自然段。
分角色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的表演真是精彩极了,非常有趣。课文后半部分小鹰学会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学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很想学,他这样对我说
课件出示:老师,您能带我们学习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吗?
指名生读。
师:你觉得我会怎么说?
生1:你去学吧。
生2:你自己去学吧。
生3:这个故事不难学,自己去学吧。
师:这正是老师想说的。那我们就自己学一学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吧。
……
【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的教师,我们常常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我们教师应如何引领着孩子们步入语文天地,让孩子去感受、探究、体验、感悟,与文本对话,学有所获呢?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立足点展开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激趣感知,尊重需要,给学生一个“激情的空间”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拓宽课文内容,给课文中的对话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对话。在教学中,我设计插入了一个故事情节,通过课件演示鸡妈妈和鸭**的话,一下子就把孩子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在指导学习第一个故事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第二个故事,我仿照课文的句式设计了过渡语“老师,您能带我们学习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不难学,你自己去吧。”这样,既是学习方法的一个指导,又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学习的情感,创造“我要学”、“我想学”、“我自己能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文本对话,放飞个性,给学生一个“对话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精辟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我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小鸭子和鸭**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到小鸭的话要读出恳切、商量的语气,鸭妈妈要读出亲切、和蔼、鼓励的语气。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演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来加深理解。
本文的难点是从读中领悟鸭妈妈为什么要她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中鸭妈妈只讲了一句“小溪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溪里的水不深,不会被淹死的。”这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领悟到的。除了“水不深”之外,小鸭子自己天生的身体特点是小鸭子自己能学会游泳的重要原因,而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一年级学生懂得不多,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老师像讲解员一样去向低年级学生讲科普知识,学生不会很有兴趣。于是,我拓宽课文内容,在课文中插入创设了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出示课件,设计了“听了鸭妈妈和鸡**的话,你们喜欢鸭妈妈还是鸡妈妈呢?为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实话实说,释放本真,教师则因势利导,让语文学科与科学课程相整合,渗透科普知识,一下子就把孩子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让学生感悟到鸭妈妈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小鸭子自己生活的本领,挖掘出了文本的内涵,突破了难点。
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想象“小鸭刚下水时是怎么想的?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它学会了游泳后心情怎样?你们能不能表演一下?”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合理想象,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理解,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
三、精彩表演,释放真情,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
语文教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充盈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改变了对语文教学那种传统的理解,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使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多起来。表演是一种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表演时要发挥想象,加上适当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等。这篇课文情节有趣,故事性强。通过学生想象、讨论,表演“小鸭子怎么自己第一次学会游泳”,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师生双方都能在上课的快乐中挖掘创新的潜能,舒展个体的灵性,让语文课堂绽放绚丽的个性之花。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篇12-16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2篇12-16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12-19
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自己去吧》09-23
《自己去吧》教案及课后反思12-16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课件02-28
《自己去吧》课件教学札记02-21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15篇12-19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15篇)12-07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集锦15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