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2 12:37: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计算机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教学反思

计算机教学反思1

  《走进计算机》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围绕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展开,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其基本功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制作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课件。

  我首先用一个谜语导入,六年级5个班级的学生都能都较快得猜出谜底,大部分学生都充满兴趣的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本节课以理论知识为主,再加上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还不太了解,要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困难。

  在第一个班的教学中,学生对图片和文字为主的课件的关注并不大,教学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因此,我思考:如果用实物代替课件,是不是可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我特意准备了一台主机,将其侧板拆除,让学生边观察,我介绍各部件的名称以及作用,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主机里面。只是由于主机内部空间狭小,部件安装紧凑,因此观察、介绍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学生难以联想与理解实物与相对应其的强大功能。

  在给后面几个班级上课时,我不仅有理论的讲解和实物的呈现,在课堂的最后15分钟,还给每位下发一份《走进计算机》任务单,任务单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任务一:计算机的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和任务二: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至少各两种)。

  如果不是条件所限,我想大部分学生都会愿意动动手,摸一摸,装一装,做一个快乐的DIy。

  另一个让我头疼的是信息课的课堂纪律问题。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一件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机房上课时后的纪律问题。面对学生为数多,接触时间少,不少同学姓名也叫不出来,深入思想辅导教育难以落到实处,遇上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总不能因少数几个耽误大多同学的学习机会,因此难免会感到课堂纪律不尽人意。我一直在反思如何能管理好课堂纪律,过多的点名批评是我不愿意的做法。

  对此,我制作了一张班级Pk表,班级Pk的内容包括了上课前和下课后的路队情况、上课是否准时到达、课堂纪律、鼠标键盘椅子的归位情况。对每一个班级进行认真负责地评分,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回馈。对于每一次下发的任务单完成情况我也会进行评分(10分制)和及时反馈任务单的信息。

  但是,有的时候,仔细想想,信息课对学生来说是相对轻松的科目,评价方式也相对多样化。

  反思整节课,前面的引导环节目的明确,节奏紧凑,能和学生一起有效的梳理出旅游计划书的内容要点。但在学生检索相关旅游信息时,却显得有些拖沓,以至于最后在作品展示的环节的时候不够。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使得课堂稍显无聊。

计算机教学反思2

  生命是一条河,需要流动和吸纳;事业像一列车,穿行在理想和现实间。我自豪,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任重而道远的课程改革,我深知:一切,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

  近日,我讲得是一课说明文,《只有一个地球》,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想进行一些创新,于是就抛开了所有的顾虑,一个人开始了大胆的“创作”,于些同时,也一个人陶醉在备课当中,实际与想象甚远,上课一开始,学生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回答问题论不到自己小组的就拍桌子蹬腿的。课堂制序无法维持,我知道我失败了,犹如一部好的作品有了一个精美的开头却落了蹩脚的结尾一样。一堂语文课,我上成了跟“幸运52”差不多了。在校长的指导下,我重新打台子再唱戏,对上一次进行了总结。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出发,再讲了一次,是比上次好一些,但在最终的赛讲过程中,我还是挫败了。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从地球上消失,总觉自己就是一块朽木不可雕也,辜负了领导与老师对我的期望。

  我从各个方面分析这节课失败原因:首先:没备好学生。其次,内容设计粗枝大叶。再次,引导不到位,学习任务不明确等等,到今天为至,我才彻底明白,上一堂好真难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后,我只有鼓励自己,多学习,多听课,多总结,多反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是一块朽木。

计算机教学反思3

  服务器的安装是计算机网络实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有《windows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DNS服务器的安装》、《DHCP服务器的安装》、《FTP服务器的安装》、《WEB服务器的安装》等五个实验组成。本实验模块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好服务器的安装方法。因为五个实验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安排在连续的几个课时中完成。掌握服务器的安装方法,学生感觉该知识很重要,所以学习兴趣也很浓。实验完成之后,都能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

  本实验模块结束之后,有如下反思:

  1、《windows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该实验是所有这个实验模块的基础,所以要求学生都熟练掌握好服务器系统的安装。教师演示时,把速度放慢,在安装的过程中有很多等待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好操作步骤。

  2、《DNS服务器的安装》,DNS是在TCP/IP网络上用来将计算机名称转换成IP地址的服务系统,讲解完该服务器的作用之后再演示,学生会较感兴趣。

  3、《DHCP服务器的安装》,DHCP 服务器对 TCP/IP 子网的地址进行动态分配和配置,是局域网中对ip地址进行动态分配的有效手段,大大方便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实验之前提醒学生重视这个实验。

  4、《FTP服务器的安装》,FTP服务器是常用的应用服务器,因为学生之前有所接触,所以学生的兴趣比以往几个实验要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这个实验。

  5、《WEB服务器的安装》,WEB服务器也是常用的应用服务器,因为学生对WEB网有了体验,学生的兴趣可能更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顺利的完成这个实验。

  6、以上这些实验都是在软件环境中完成,很有可能有学生觉得不如网线制作实验那么直观而有畏难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心理。

  在整个服务器的安装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教学反思4

  教学分析:

  “计算机动画制作初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多媒体体信息加工”第二节“音频、视频、动画信息的加工”的内容,根据本节的内容,我划分为三个课时,本课为第二、三课时。主要内容是用flash制作简单的七巧板动画。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通过七巧板构建运动造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了设计图像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之后,进一步学习用flash制作简单的动画,从而有效的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flash作品,用“七巧板”这一个造型能起到抛砖引玉重要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还安排了适当难度的任务;增添了flash的特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相关教程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因此,本课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

  学生分析:

  一方面高一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能够在头脑中完全利用抽象的符号进行逻辑推导,能够独立的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且做出理论上的概括。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预计能力和对思维活动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他们既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这样的需求;鼓励高中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注重间接兴趣的作用,在平等和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另一方面,高中学生的情感趋于深刻稳定,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我学我用”、“活学活用”,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高中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和协作学习的愿望较强,学习兴趣集中,间接兴趣和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而且间接兴趣比直接兴趣更起作用,兴趣与目标开始有了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设计有效的“兴趣主题”,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平等和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提高。由于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认知基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给学生提供指导,考虑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利用分组合作式的学习,通过同伴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我校的学生所在家庭环境都比较优越,而且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多多少少都有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这就需要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与磨练。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有趣且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即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同时利用学到的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若想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就要让学生真正有机会、有基础、有能力、有方法的主动学习。本课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去研究新问题,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flash动画设计的基本理念,能够根据表达与交流的需要,利用flash工具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掌握flash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利用flash工具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利用任务驱动,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利用flash表达信息的方法。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flash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从问题解决的需要出发,规划、设计、制作flash作品的一般方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完成动画制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的浓厚兴趣以及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选择、运用信息的价值观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交流、发布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协同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通过动画作品的制作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对flash多媒体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学习,学会用信息技术呈现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思想。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利用flash工具对想要表达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创意加工。

  教学关键点:

  理解flash设计动画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教学资源:

  1、 硬件环境:

  连接到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机),大屏幕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2、 软件资源:

  (1)预设资源:flash、网络教学系统;学习资源(flash设计基础、教程)徽标设计资源(附后)学习范例(基本操作的例子)、评价(评价量规)

  (2)泛在资源(用于学习的延伸):进一步探究、讨论社区(BBS论坛,以供师生在课外进行交流)

  相关资源网站:徽标设计资源、评价表,教师评价表,学生评价表,等等

  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各种条件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良好和谐的信息氛围,为改善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因此,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和课程的重点部分正是通过利用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作示范性演示,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来说明和印证模块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视觉效果的刺激和强烈的音乐所带来的震撼下,激发学生强烈的想学习和动手创作欲望,为本堂课的教学做好想学好本堂课的思想。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贯彻的时侯,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并且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要充分体现技能技巧的训练。同时,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或活动项目,引导受教育者开展讨论、研究、探索,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解决问题,受教育者在自主设计探索、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而制作电子作品的成就感又为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动力。为了启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认识,提高技能水平, 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实践操作部分采用主题任务驱动强化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本节课精心设计了2个参考项目(设计班徽或者班旗)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为了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整个过程,教师都与学生在一起,教师是指导者,同时也是主题任务的参与者;学生是主题活动的主体,是积极的、互动协作的,这样使得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得以发挥,也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满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难点部分采用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还指出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法的确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地获取新知。因此,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自学实践中进行的,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且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然后由他们再去组织各自小组的同学学习。这样就创设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助、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既解决了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的教学质量。因此,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学习法和演示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二、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略)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多媒体flash

  (包含了利用七巧板

  构建的一个有深刻含义的成语故事动画和的多种七巧板动画)

  同时教师提醒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观察各种七巧板运动变化的方式。学生欣赏动画片同时思考,观察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七巧板。再现生活场景,不仅能够生动自然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下一步探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温故

  师:在flash中,元件和图像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请同学自由回答)

  生:

  师:那么它们的属性各有什么不同呢

  生:

  知新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物体运动变化形式有哪些?

  (停顿,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若仍没有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

  师:举例: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冰块慢慢融化变成水

  师:请同学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这些 物体运动的变化形式,再与你的小

  组同学互相交流。

  生:讨论结果大致有两种情况。

  物体在运动时自身不发生变化;物体在运动时变为另外一种物体

  师:(教师演示flash设计这两个动画的过程同时解说新的概念,)

  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比较这两种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同时演示给大家)同学自由回答

  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归纳、观看教师的演示

  第一阶段同桌互相交流,在第一次合作中回忆起旧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迁移打下基础。

  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发挥想象,为教师下一步讲解flash动画运动的方式打好基础。

  第二个阶段,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以后,小组同学进行了第二次合作。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活动,。对flash动画的两种运动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归纳,教师总结,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

  用前面制作的班徽标志,结合“奥运”,设计一段

  flash动画,并将成品发布到网上的个人作品集供大家欣赏、评价。并给出作品具体的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附后)

  教师提供相关资源

  教师巡视、个体指导、调控课堂气氛明确学习任务:

  自主探究,对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分析,协作创作

  利用网络资源各种flash制作教程和技巧、相关徽标网站的链接、搜索引擎)探究新知。提出活动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设计探索、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体现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评价方案和相关资源的给出,为调动学生有效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

  引导学生开展组间互评

  优秀作品点评(如:创意设计、技术实现等)网上在线呈交作品。欣赏作品根据评价表和作品创作说明,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作品在BBS上进行讨论。(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技术与技巧,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化)、学生在自己的发现和原有知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既能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又能寻找到存在的知识欠缺,二者之间的冲突,就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实施作品网上评论,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在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毫不保留地对这些作品加以品头论足,审美能力得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

  评价策略:

  评价维度:知识+技能+创意

  评价方法:过程评价与效果结果评价相结合

  评价形式:借助网络支持评价

  评价主体:小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由于是网络教学,总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网络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个别同学不能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作品,因此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有,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在操作的过程中也会有个别的同学跟不上,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网络的开通,就会有个别的同学不会去按照要求去做,去上网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总之信息技术课是新兴起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培养新世纪新型的信息人才,为我国早日成为信息技术强国而努力奋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教学反思5

  一、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网络拓扑、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等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了解了局域网组建的整体思路,能够组建简单的、基于DHCP服务的局域网,使学生对之前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重新消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具体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对按照传统方式死记硬背也一定能够掌握好的概念首先能够在实际中较好运用,能够较好的理解,真正做到了本门课程由“实训到理论”的教学目标。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共有7组学生进行组内合作,有4组同学最终实现了搭建,而另外几组均因服务器搭建失败而没有完成实验任务。虽然在课程中和学案中,均提示了搭建服务器的具体过程,但是由于对学生的指引不够,使得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任务。对于原理性的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够。可以考虑先实现操作再分析、讲解理论。

  二、教学经验。

  本门课程理论性非常强,并且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中职生源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可能将会在今后一断时间内持续下降,如何让学生掌握并理解这些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和理论是“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从目前来看,实现操作再分析、讲解理论是可行的。

  对各实训项目成绩的判定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项目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将其均匀的分配到各个组里。

计算机教学反思6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一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中《信息技术基础》里的知识。在学习这之前,学生虽然都使用过计算机,但对于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主机内的硬件知识基本知之甚少。但是对这些知识学生又充满了好奇,所以我想把主机的重要硬件给他们讲清楚,让他们在学完了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的功能和特点之后,可以自己查看电脑的配置,想要自己去装机。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学生在整节课表现得都很好,积极讨论、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融洽。只有最后的课堂总结和小组评价没有完整实施。通过这节课,我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收获:

  1、教学语言要更加严谨,对于硬件的讲授专业性太强,要更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举一些符合学生层次的实例,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作出评价;

  2、硬件的知识,对于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不容易掌握,下次多使用实物展示,拿一些具体的部件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如此一来,学生形成的印象就不只是听觉一种,还有视觉和触觉,不易遗忘;

  3、课堂上更多地走入到学生中,深入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4、应增加实践环节——学生模拟装机。

  三、教学再设计。

  1、新课讲授:下次给学生展示主机内部硬件的实物,让学生传阅;

  2、讨论学习: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老师讲的问题是什么;

  3、实践学习:展示教师配置单两个配置单,给它们标注价格,明确价格合理的界限。

  4、课堂总结: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教师对小组学习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小组合作学习。

计算机教学反思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它通过文本、图象、动画、声音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情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不少地方发展得轰轰烈烈。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一、忽视视、听觉教学媒体的使用。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深入身心,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各中小学校,而且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多媒体CAI的出现和发展,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注入的新的活力。于是,许多老师认为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才是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至于录音机、投影仪这类常规的电教媒体好像已经过时,不值得去使用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使用媒体只能是手段,手段永远是为目标服务的,衡量媒体使用的优劣不是看媒体是否高档,是否领先别人,而在于是否能使教学更生动,方便,高效。

  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较简洁,适合于朗读背诵,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投影、录像等媒体,通过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录制学生的读、说,及时反馈,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简便、易操作的媒体的使用,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又何必费时费力地去动用交互式媒体呢?

  二、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传统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主要指非放映性视觉媒体,如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现传统媒体可以取消呢?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发现在一些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课文内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老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投影片,把小黑板,活动黑板弃之不顾。笔者认为,这种“喜新厌旧”的做法是不当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还步入用电教媒体代替板书。代替实验的误区。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一般,主体板书一直保留至本节结束。可见,板书不是几张灯片可分割完成的。而用电脑动画来代替实验操作同样不可取。如一位教师在教《乌鸦喝水》时,使用了多媒体动画,演示乌鸦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乌鸦的神态动作上,并且由于制作技术原因,动画中瓶子里的水是升得比较快的,学生对“一颗一颗”、“渐渐”等重点词的理解,体会并不深。另一位老师在同一课的教学中,使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准备了瓶子、石子做实验,还请学生上台动手试一试,并提醒学生观察瓶子中的水,放进一颗石子是看不出水明显升高的,让学生了解到乌鸦的耐心,对渐渐升高有感性的认识。

计算机教学反思8

  “计算机”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发兴趣。要使小学生的自发兴趣在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中成为永恒或更加高涨,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了。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小学生能在未来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枯燥乏味带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失去兴趣,我们要使学生们学习得有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正因为这些,我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游戏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游戏的精彩,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一、利用计算机游戏,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初始兴趣

  在某些特定的家庭,父母谈“游戏”“电玩”色变。惟恐坏了孩子视力,误了孩子的前程。但只要我们因势利导,“游戏”“电玩”会为我们所用,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电脑的最初兴趣,带小学生走进“电脑”世界。“电玩”比我们成人的语言更能激发起小学生认识电脑、操纵电脑的强烈欲望。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计算机课开端寓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课堂学习。在给二年级学生上指法课时,如果单纯的照书本练习,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让他们先掌握了手指分工,下一步需要在速度上有所提高的时候,我将《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中,使学生进入到一个专门练习指法的游戏天地中。只见字母符号从“天”而降,由慢到快,这时需要学生快速按下相应的键,才能击落它,如果正确率高就能得高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一下子高涨起来,同学之间也会相互竞争,从而激发上进心,也将枯燥乏味的指法课变成了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输入速度。

  二、利用计算机游戏,使学生学习计算机充满动力

  从我们自己身上也能体会到,如果要把事情干好,首先要有足够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要把事情圆满的完成,必须要对这件事情充满幻想和向往,才能产生做这件事的动力。学习计算机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全社会都在宣传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和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仅靠老师和家长的教导,让学生被动地去学计算机,结果肯定会事倍功半。

计算机教学反思9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 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包括专业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创作出很炫的电脑作品。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实际的动手和操作是学生的学习根本。加之 Photoshop 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只有学生脚踏实地会使用Photoshop, 并通过Photoshop 解决未来工作中的实用问题,才能说明学生对Photoshop 有一定的了解。根据以往我在社会工作中的经验和得失,尽量使学生避免不切实际的理论主义,强调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学生真正的从实际工作出发,进入到课题中的学习。Photoshop 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图像的处理,大都是图像的调整和图像创作以及设计。今年我带的是大专的photoshop 课,根据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下面我就我上的一节电脑绘画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1. 关于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认识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本人认为基础技能知识可以从实际的'案例与课题中掌握,从实际中学习基础知识是又快又好的方法,基础技能又需要靠实践的积累。一旦基础技能掌握,对于实际操作Photoshop 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又可以要将学习到的知识很好的纳入到实践工作中去,而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实践操作,没有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又是空中楼阁。通过教学,严格贯彻基础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2. 教学思路

  通过基础知识与实践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将Photoshop 分为了三个部分:

  ⑴ 基础技能部分

  该部分内容枯燥,每一个功能键,对话框,菜单命令中的详细参数以及快捷键的使用都应该详细掌握。加强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灵活运用这些命令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将这些命令举一反三,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相同的问题,是教学中的目的。另外,快捷键掌握的熟练程度,也是学生们成为Photoshop 高手的必由之路。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遵循从实际中学习基础知识的原则,在掌握这些技能的时候,应把握教学的进度,力求能够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掌握熟练每一个功能键参数及命令的使用。第二阶段在学习完基础技能知识后,给出基本的学习案例,通过案例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例如:在学习Photoshop 的选择框的集合知识中,在学生掌握了加减乘集的快捷键和基本参数的使用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制作八卦1 案例将这些知识串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来巩固知识。第二阶段的学习还是在老师一步步的讲授下学习的,那么到了第三个阶段则是完全由学生进行创作和设计,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题目,例如针对选区框集合练习,可以让学生创作卡通人物,并且完全运用学过的选区框集合练习来制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该部分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⑵综合运用阶段

  经过基础技能知识阶段的学习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琐碎,该阶段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将繁琐的知识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学生通过学习

  二、着重运用“重基础、抓技能”的教学方法

  好的课题有了,同学们也兴趣盎然,此时教师必须趁势加强基础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工具和命令的使用,在不经意中让学生学到知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一示范、二练习、三创作,四欣赏”的阶梯教学法。“示范”是指教师利用教学软件演示作品的过程,同时讲解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练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制作。“创作”就是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过的工具进行作品创意,制作出组合。“欣赏”是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教师精心准备的作品或素材;

  通过这四步阶梯式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学生掌握了技能技巧,贵在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举一反三,不断创新。

  三、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有创作欲

  电脑绘画与美术课的绘画有所不同。例如美术课上的素描画,要画一幅需要很长时间,可在电脑上只要点击素描特效工具,即可轻松完成。在这里,学生较容易获得成功。为此,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受能力强、创作思维敏捷的学生可引导向美术技能方面深入钻研,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应加强基础训练。用photoshop 制作台历这一堂课下来,看到同学们对着自己的作品兴奋不已时,我便会及时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转播功能,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点评;有些内容丰富、有创新的作品,我就重点多做讲解和点评,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这样不但能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更能激励更多学生的创作欲望

  总之通过这节电脑绘画的学习,使同学们的审美情趣、绘画能力、创新精神都得到了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

  1 、课应该再上的快乐一些,让学生们在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师生互动的环节。

  2 、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对学生来说,有好多领导、老师听课,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不小。在学生的观念中,课堂鸦雀无声= 纪律好,因此,平时坐不住的、爱插话的的学生都“老实”了。胆小的学生就更沉闷了。这种状态使我用了更多的精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的进度。原本时间很充裕的一节课,成了一节紧紧张张的课。关雎教学反思鼓儿响咚咚教学反思古筝教学反思

计算机教学反思10

  教材分析

  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的输入是计算机操作基础中的基础,而“写字板”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亦为今后学习word做了完美的铺垫。本节课从初识键盘、认识写字板、输入英文字母、输入汉字四个方面展开,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入工具之一键盘的布局,并使学生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学会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之类的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技能基础。

  学情分析

  1.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郭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一群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在家在校都难以接触到计算机(三年级32人,具调查竟无一人家里有计算机,而学校也只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大都听过、见过但很少摸过计算机,所以教学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所幸三年级只是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年,所以对基础要求也不高,况且指法方面毫无基础可能会更好。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大略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窗口的基本操作、但对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记得还不是很熟,在介绍写字板的窗口组成时有必要再复习一下。

  3.学生认知障碍点:相对来说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本应至少分作三节课来教学、练习,但因学校只有一台电脑,难以提供学生大面积、长时间的练习,故在一节课内介绍完学生可能只能掌握些理论,要形成一定的技能只能靠以后安排练习课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计算机键盘。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2、过程与方法:初识键盘靠教师用实物介绍,学生在纸质键盘上进行简单练习;在写字板中输入中英文靠老师演示,若有余时尽可能让学生用计算机实践一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任何技能的形成都是理论+实践的结果,都有规律可循。让学生明白基于视窗的各种软件的打开、关闭、窗口布局都有相似性,可以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

  2、教学难点:利用上档键输入上排符号;汉字词组的输入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好教学用电脑、指法图片

  2、学生准备一张纸质键盘

计算机教学反思11

  社会对计算机基本技能掌握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职高正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摇篮。其中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更是意义深重。他们报考高职,目的就是想到高校再去继续深造以提高其技能以便学有所用。回顾这一年毕业班的计算机教育经历,现结合本人的一些体会点滴,归纳反思如下:

  一、科学指导学生调整心态

  作为职高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对事物的理解较浅。在学习中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在学习简单内容时就认为计算机非常简单,认为不用花太多心思就能学懂而最终不能达到目的;二是在遇到稍微难学或难懂的知识时就立即松懈,认为计算机非常难。有的可以克服,而有的同学则会放弃,因而在学习中形成自身障碍。在学习考核中理解透了的同学就认为计算机非常简单,有的甚至有些自负。而有的同学由于考核成绩不够理想就认为计算机专业非常的难,就显得严重的信心不足。

  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讲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最好先给自己定个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再朝着目标去学习。例如:对信心不足的同学讲:我既然报考了高职,就一定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另外也可想象一下既然其他同学能学好它,那就说明我们这个水平是能学好的。对比较自信的同学也要多敲警钟,分清事实。就计算机这专业来说既能考得简单也能考得复杂。因此学生心态尤为重要。

  二、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例如,在C语言中讲到求两数的和时,一是从理论上给他们分析解决此题的方法,二是上机实验得出正确结果说服同学。而且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让学生再此题的基础上编写求两数积、两数商、两数差的程序。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能灵活应用而且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以及实用性并不太清楚,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竞赛一般是先给出题目及要求,由学生精心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不同的问题,因此学生将会想方设法,采取不同的

  四、正确引导家长积极配合

  对于学生的教育成功既有老师的一份更有家长的一份贡献。作为职高毕业班的学生,本身玩性较大,而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可塑性强。在学校有老师的督促可以顺利完成,但回到家后则需要家长的配合。一是需要家长在学习条件上的物质提供;二是思想上正确认清自己孩子实际状况,既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轻易否定孩子的一切;三是要多与学校沟通,针对新情况不断调整策略。

  

计算机教学反思12

  一.教学模式

  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大体的作法如下:

  (一).教学设计

  首先认真分析将要讲授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接下来设计教学过程(备课)时,关键是设计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的一个或多个“任务”,要求它能基本涵盖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其中教学目标是设计“任务”的依据,也是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高二年级与09培训班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首先提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接下来授课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这个中心来展开,从而在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而针对09培训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上我在边上辅导。不管是高二学生还是09培训班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之前,一定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知识点回顾和总结。一来可弥补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的缺点——缺少系统性和条理性,二来可弥补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的部分学生知识点的疏漏。在具体做法上,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可采用口述回顾、画知识结构图等方式。若有可能,也可让学生先试着总结,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教师在最后一定要把好关,即把知识点陈述完整。郭永涛

  二.教学措施

  (一)分析讲解与学生模仿操作相接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展示一个已完成的或基本完成的作品并讲解其制作过程,要学生模仿着去做。

  比如在对09培训班学生讲五笔打字时先让学生每个人按照字根表把自己的名字先成几个字根,然后把字根化成字母最后在文档中打出自己的名字。

  对高二学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先为该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制作贺卡,课堂上通过讲解这张贺卡制作过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学生们看了我展示的一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会对将学的知识有何实际应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哪部分是图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选图形,哪些地方可用其它形式替代,哪些地方不能等。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解如何利用这些知识修饰、美化贺卡各部分的详细操作方法。由于教师在备课时已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心中有了数,教学时,重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若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技巧难以独立完成该“任务”,一般采用这种方式)。

  (二)。教师点拨,学生尝试

  若学生已有完成该任务的基础知识,可采用这种方式。

  例如BASIC语言的特点是容易入门,一开始学生必然对它有浓厚的兴趣。但若按有些教材的顺序,先讲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输出格式、流程图等一大堆理论,一半教学时间过去了,学生仍未能编出一个像样的实用程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若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我们设计了在每堂课内、每个教学单元内、各教学单元之间乃至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一般的“任务”都是由教师在课前编好程序,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到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尝试着编出程序。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可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稍加点拨指导。

  三.检查手法

  在考核学生上课听课认真层度上我改变了以往以布置课后作业的作法为查看课堂笔记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每堂课上完了就要求学生把笔记收上来当作是当天的作业进行批改检查。这样既可以防治学生相互间抄作业,也可以促使学生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

  在做上机练习作业时,是让学生参考着自己的笔记本来完成一项任务,而且也有时间上的限制,作业完成后马上用教学软件的提交作业功能进行提交,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复制同学的作业。因为本教学软件对同一台电脑发送过来的作业会发到同一个文件包中去的。

  四.有待改进的地方

  1。在以任务形式授课时会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而使授课有点阻碍,有时会耽搁教学预定的时间。

  2。以检查笔记形式当作作业会使学生感到有点紧张,部分学生会对计算机产生厌倦感。

计算机教学反思13

  电子计算机作为人类计算与思维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因此,特别是对于我们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使之能充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便是重中之重了。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毫无疑问,当前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反思阶段。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涉及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作业评价等各个方面;从反思的对象来看,包括专 家 教授、一线教师等众多教育工作者;从反思的形式来看,涵盖随笔漫谈、案例评析、学术沙龙等等;从反思的进程,又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可见,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做好教学反思!作为一名青年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在教学的各个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做好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主要强调学生实际上机的操作能力,但学生当中实际水平又有差异。有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某些知识早已掌握,而有的学生却对电脑刚刚接触,了解甚少。这不像其他的公共课程,大家基本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能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中讲到“免费电子邮箱”的申请这一节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在网站上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但是事实上有些同学老早已经会用电子邮件了,而有些同学甚至连什么是电子邮箱都不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为此,我们可以让做的快的同学先用申请好的E—MAIL设置Outlook的帐号。另外,还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练习。计算机教学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上机操作,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即所谓的“百讲不如一练”。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上课前,要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由于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为主,我们要针对某个教学目的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可以被学生所接受。我们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比如,在设置163.com免费邮箱的“发信服务器认证”功能等操作时,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能学生更好的掌握知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如有些任务对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些难度或出现一些悟操作时要及时的进行讲解更正或电子演示。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能起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有批判地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教学中的精彩场面。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教例。因而教师在课后教学情感还没有从头脑中消退之时,应立即进行反思,思考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再创精彩场面等。必要时可作些局面记录,以便再教时运用。

  2.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免会出现疏漏与失误。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了不少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思考对失误的补救措施。

  3.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在计算机课的理论课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往往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正聚精会神高度注意教师,或偶尔点头示意,或偶尔面带笑容而积极回答这说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教学得体、方法有效。反之,课堂表面安静,学生面无表情或坐立不安、交头接耳、目光愕然,这说明教师讲课不够精彩,空洞说教,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上完课后,应及时反思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计算机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任务是字符的格式化,这是WORD的第二次课,第一次课通过让学生认识WORD,在WORD当中输入些简单的简单的文本,让学生有对WORD这个软件有个初步的认识。WORD的字符格式化主要是对WORD中的文字进行美化操作,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符修饰;接下去是提高部分,字符的其他格式,字符间距和位置,首字下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练习的当中产生一个问题,相同的操作用一个格式刷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这次课我在教学的时候注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多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体会掌握WORD字符格式化的一些基本技巧。在第一节课时让学生在WORD当中自行输入一篇文档,让学生体会一下在WORD中输入文字的基本操作,这篇文档作为第二节课上课练习的材料,在第一次讲解字符格式化的时候,让学生自行操作,然后不保存,重新打开,第二次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再用到这个资料,达到重复利用。

  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

  1、每节课上课之前,只要学生上次课有作业,我都会及时反馈,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表扬的同学加分,批评的同学扣分,都记录在学生的平时成绩当中,以此引起学生对作业情况的重视;

  2、老师讲解和学生演示结合的比较好,让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3、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我操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任务设置的比较好;

  4、最后让小组长对本组不会做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值得改进的地方:

  1、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没培训好,上课之前应该强调学生静下来,打打字,这个以后要加强;

  2、可能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不够,本节课的重点没有明确,没有讲清楚;

  3、课堂内容安排的有些多,有些任务没法按设想要求完成。

计算机教学反思15

  课文主要内容: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埃尼阿克”(ENIAC)与1946年在美国诞生。

  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组成。

  3、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4、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5、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个发展阶段。

  我就所讲授的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教学感受:

  1、我认为“导入和小结”是课堂的点晴之笔,即使准备的时间紧张,但在“导入”环节的设计,还是费了不少的时间。由“计算机能做什么”——一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回答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没有难度,感觉轻松。老师就着学生的回答,比如,有的同学说“用计算机听音乐”,与人类比,人是用嗓子唱歌,那计算机用什么部件就能发出声音呢?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计算机怎样计算的及工作原理。引入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自然的思维引出了本节的内容,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2、教学内容安排紧凑、有序。由学生看到的自己面前的计算机,说到外部设备;由神秘的主机箱说到主机的组成,又由设备说到设备是怎样工作的,这种“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的循序渐时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接受。

  3、重、难点突破有“法”。计算机是怎样计算的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任务完成法让学生完成任务,讲解学生完成计算的过程,来完成计算机工作计算的过程。

  4、注重细节设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5、有待改进的几个方面。完善每个硬件的讲述内容,规范语言;演示工作原理中的实例时,将程序编写过程加入进去效果会更好;现场拆机箱,发硬件,会让学生感觉更直观。

【计算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清贫》教学反思12-23

《掌声》教学反思12-21

《藏戏》教学反思12-08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2-02

白鹭教学反思11-30

《检阅》教学反思11-28

猫教学反思11-28

《蒸发》教学反思11-21

《荷花》教学反思11-14

细菌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