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反思

时间:2020-11-29 12:33: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反思

  在梳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备课思路时,考虑到辛弃疾词作品的一个典型特点是用典,后人争议最多的是“掉书袋”,学生阅读最烦的是内容艰涩,趣味索然,因而,我认为处理这首词的关键是熟悉典故,重点是典故的处理,难点是如何进入典故,通过学习这首词最终要告诉学生的也还是辛弃疾词善于用典这一特点,以及今后如何学习辛弃疾的作品。锁定了“典故”这一主体教学内容之后,如何选择切入点让我仍然感到困惑,教学板块的设计与整合依旧显得茫然。

  考虑到迂回入题的方式或许会让导语显得雅致隽秀一些,但又怕不慎游离于主题之外,反而加重了辛词用典累赘的嫌疑。于是最终还是决定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凸显“典故”的分量,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好在典故毕竟还有“故事”的味道,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比较容易找到突破口。

  如何让学生把词中所涉及的这些典故尽量熟悉,是读懂这首词的关键;如何在40分钟内让学生不厌其烦地面对这几个典故,就成为又一个教学难点。“熟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反复阅读的结果。熟悉课文以及衔接教学的关键则需要依赖课堂问题的设置,而问题的设计则需要遵循认知发展的`规律。从“有几个典故”的初步搜索,到“陈述故事”的内容整理;从“与题目北固亭相关”的再度思考,到简洁的提炼概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审查点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及注释以加深理解。每一次新的阅读都尽可能地为其提供新的视角。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轻学生的厌倦情绪,以利于更好地完成,熟悉课文)这一目的。

  辛词用典突破了史料的简单堆砌,要体现这种糅合的艺术魅力,就需要捕捉词中能恰倒好处地发挥衔接功能的字词。一个“望”字不仅将眼前与隔江之景连接起来,还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沉思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回首历史的悲壮,又有面对现实的苍凉;既有登临送目的情状,又有抒发思古幽情的依凭。寻找到这个“望”字,整首词的内在联系及教学内容的衔接便豁然开朗了。

  回味整堂课的教学,我感到比较满意的还是对典故这一难点的处理。有了反复熟悉典故的基础,词中所隐含的作者悲壮的情志在读者面前才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痛楚和失落才让人咀嚼出深层的味道来,才让每一位进入意境的人为之捧泪,为之扼腕。

  当然,这堂课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应该说,在诗歌教学中,诵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如果在理清思路、展示意境之后能紧接着再进行一次读的训练,范读也好,听读也罢,或者干脆让学生进行试读,以此来检测他们对作品的独立理解,这样会使整堂课的处理更完美一些,教学高潮也必将更明朗一些,诗歌的韵味也会显得更浓一些。除此之外,在反思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课堂语言准确的必要性。比如,课堂上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用一句简洁而完整的话概括词中所涉及的典故。”这一问让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这个问题无意中丢掉了概括的“数量”,学生对概括的要求也不很清楚。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反思12-16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语文课件01-24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02-17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02-17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15篇)02-17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15篇02-17

春日京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2篇04-07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集合15篇02-17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精选7篇)12-27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译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