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17 18:25: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电磁铁》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磁铁》教学反思(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磁铁》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电磁铁》教学反思1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会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玩转电磁铁》是从电动玩具的电动机引出电磁铁,使学生从一上课就已经知道电磁铁在哪方面有应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兴趣。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吸引大头针,断电大头针会掉下来,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受条件限制;通过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能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实验中学生能从实验现象中说出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提醒下同学们又组装不同的电磁铁来证明电磁铁的两极可以改变。实验做完后同学们不仅总结了三个实验得出的结论,还引申到把电磁铁和磁铁进行比较。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认真学习,我回忆了一下发现是他们在“玩”电磁铁时激发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学生真的能在“玩”中学知识,看来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我要放手让学生去“玩”。

  《电磁铁》教学反思2

  六年级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我想要创新。琢磨教材和教师用书,我发现本节课的思路条条清晰,按照教材来上思路很顺,再跳出教材去设计,我想破头皮。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创新后的效果会好吗?顾虑是重重的,我没有敲定教学设计。还好,我有厉害的师傅。28号中午,师傅帮我整理出了一条思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上。看了师傅的设计,我眼前一亮,并迅速地思考着具体环节我可以怎么去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又能高效地组织探究。让学做强力电磁铁确实好创新啊,学生也会很喜欢。不妨放大胆子试试看,我放下顾虑,重拾信心,开始备课,设计教案,准备材料。

  29号上午,我去试教了一个班级,606班。试教后的体会是:教师的实验指导不够细致。

  有的学生在制作电磁铁的时候很贪心,一下子绕了很多线圈。这样做一是花费了太长的时间去实验、二是铁芯头尾留出的导线太短,不能很好得连接到电路当中去。再有的学生在制作电磁铁的时候把线圈绕的满满的,铁钉的两端没有留出一点空隙,最终导致吸引大头针困难。因此,我总结出了2个留。一是铁芯头尾留出足够导线,二是铁芯头尾留出足够空隙。

  在观察小组实验的时候还发现,有的小组没有意识到电路是短路的,长时间连接电路,电池损耗过大,手指也会有点烫到。考虑到实验操作上的种种问题,教师还是应该重申一下实验注意点,高效地指导实验教学。

  自制强力电磁铁的方案制定,先用PPT投影出方案模板,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具体如何利用到2节电池、2个铁钉、和长导线去制作强力电磁铁,做到细化方案。

  正式上课,30号上午第一节课,与龙州校区613班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有趣的科学探究之旅。上课之后,我的体会是开心的,但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得到了一些反思。

  首先要表扬613班的同学特别棒。成语接龙,太惊艳了;笑话和脑筋急转弯,太意想不到了。听课的时候纪律好,参与的时候积极性高,个别聪明的孩子用上科学思维去探究,方方面面想得特别得周到。

  一节课上下来,我对自己的引导工作并不十分满意,但是对于学生最终制成强力电磁铁的成果和发现小狗能被悬浮起来开心的反应,很满意。整节课的探究,学生们快乐着,并收获了成功的体验,那就够了。我不知道今天这样的课堂算不算是达到了师生之间“两情相悦”的境界,但至少我也跟孩子们一样,很快乐着。

  问题也还是存在着。还是没能好好的适应公开课、熟练公开课。课前要整理出自己应该怎么做,哪些材料要准备,哪些设备要调试。再还有上课前面要早早得来到上课教室,这样不至于慌乱,做到有条不紊。

  试教要有,试讲也很重要,熟练的试讲有助于大大增加上课自信心,精气神十足。这次短腿在试讲上,由于教学内容欠熟悉,很多环节之间的过渡有些不自然,有疙瘩。原本想的好好的过渡,却没有用出来,很可惜,对自己不够满意。确实一次两次,可以被原谅,但等到第三次时候,可能就给自己判死局了吧,完了,上不好了。但其实慌什么呢,这只是课的一片鸿毛,从容也是上、不从容也是上,干嘛不舒舒服服地上下去。俗话说,事物是在发生发展变化着的,谁也不能从这一句话的疙瘩看到最终结局,事实证明,我们的学生在这节课中切切实实地收获到了有趣的科学探究。

  合适的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喜欢自己这节课的结尾语“有信心,去体验,你就是下一个科学达人。”,学生们跃跃欲试,是耐人寻味的结尾。

  《电磁铁》教学反思3

  本节课开始,在前面学生学习了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首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什么磁铁的磁场相似呢?”,学生马上想到条形磁铁,然后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同时吸引铁钉。让学生观察其相似性,进而将实验现象对比,发现条形磁铁能吸引许多铁钉,而通电螺线管吸引铁钉寥寥无几,学生马上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很弱,发现其磁性强弱的差异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比如,在引出电磁铁概念以后,马上提出“电磁铁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想发、敢发的创新意识,继续提问暗示电磁铁与电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已经埋下伏笔,故意让学生看到通电螺线管一断电吸住的铁钉全部掉下来这一现象,善于观察的学生马上回答:通电螺线管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我马上鼓励他们,提高了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然后再次演示这一现象,给相对能力低、基础差的同学提供“发”的机会,留有“后发”的余地。然后再问电磁铁磁性有无可以控制,磁性强弱能不能控制呢?问题提出后停顿一会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紧接着再问若磁性强弱可以控制,通过什么途径去控制,即引出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有关因素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手边的电磁铁,引导学生去发现隐藏在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且问题一环扣一环,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与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时,又问根据物理学研究方法,磁性强弱与两个量都有关,应怎样去研究,学生能想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这之后也是不断地创设问题,引导思维。

  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愉悦。

  《电磁铁》教学反思4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我觉得衡量一堂科学课的好与差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科学性的东西,要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懂得科学是什么,这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未免要求太高了吧。另外制约科学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实验器材的准备,并不是有了器材室就可以不用准备别的材料了。能找到的材料不用说了,还有找不到了材料就费脑筋了。所以对小学生来说主要还是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实验中是否能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下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观察员。

  2.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我想学生多接触这类型的课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组甚至出现了和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相反的情况,我想我是疏忽了没有强调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以至于他们看到别的小组多领了几节电池自己小组也跟着上来领的局面。

  4.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学生一直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从而也得不出预设的实验结果来。结果使得整堂课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学课与其他课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实验的结论就是一定要从实验中来,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一种办法就是老师将错就错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哪个因素上面出现了问题。科学家们也并不是做了一次实验就成功的,有时为了一个实验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可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不允许,那就另一种办法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的把电磁铁连在电池上,不过这种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来。所以最好还是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学生电源,这要比用干电池来的好多了。

  5、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对于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很清楚,所以导致学生对这堂课既感兴趣但又陌生。是否能够在导入电磁铁这段后提前插入介绍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呢?课后好多学生都上来要求我把他们制作的电磁铁送给他们,这个现象我觉得很好,说明我们的学生主动要求去探索这里的秘密了。

  《电磁铁》教学反思5

  1、本课在导入环节,通过模拟“魔术”的表演,不仅使学生观察到通电线圈产生磁力的现象,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使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投入到自己制作电磁铁的活动中。由于有结构的材料的暗示作用,导致每个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不同,很巧妙地把学生引入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的环节。教学证明,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2、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来完善实验设计,让学生明确了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为后面的实验操作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的实验非常的成功,大部分小组都完成了2个猜想的实验验证。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出了实验结果。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探究、合作的乐趣。

  3、实验环节,让学生制作一个磁力尽可能大的电磁铁,目的是让学生把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两个因素都要考虑,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上课之前我还很担心,孩子们能不能完成。没想到的是,孩子们不仅把3节电池都串联起来,还将2跟导线接起来全部缠绕在铁钉上,最多的一个小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了140颗大头针。当时,不仅我很吃惊,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孩子们了不起。看来,孩子们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

  4、当然,本课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生在猜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时,说到了线圈的松紧可能会影响磁力的大小、铁钉的大小可能会影响磁力的大小,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去探究。再如,只准备了六组材料,由于学生数很多,每个小组达6—8人,在实验操作时,只是一部分学生动手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成了旁观者,学生的参与率不够,这也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电磁铁》教学反思6

  本课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的内容,课本上分为电磁铁的磁力(一)和电磁铁的磁力(二)两课,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将两课的内容综合合并为一节课。在完成第一次授课以后,有很多值得我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反应十分迅速,我能感觉到他们的紧跟了我上课的节奏,因此一堂课上下来,过程相当流畅,我以为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当教研组老师们一起研讨时,回过头细细想来,我发现我这堂课还是有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教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还要再进行改进,尤其教学目标要清楚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评价任务应该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

  其次是教学过程,可将板块1的课堂回顾和板块2的图片导入整合,甚至可以联系前一节课制作电磁铁时测试发现吸引大头针个数有多有少制造疑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筛选,学生有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提出的问题可能价值不高,或者难于探究,这时候要选取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再进行接下来的假设。在学生分组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时,我在上课时,事先在给学生分实验材料时就已经替学生安排了他们要探究的因素,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因素进行探究的做法显然对学生的关注更高,对课堂上没有小组选择某一因素这样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时,需要教育机智,鼓励学生和我一起挑战一下该因素。

  当学生汇报交流时,分别让汇报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互相提出要求,如:“你对同学们有什么要求?”、“大家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其他学生可能就会要求汇报的学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而汇报的学生则会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听取汇报。通过这一环节以期达到更好的汇报效果。当然,在学生分不同因素实验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汇报时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再说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这样可以让学生两种因素都有所发现。

  对于教材最后的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的部分,这是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应用,在课堂上是有必要出现的。此时再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由此引入制作强力电磁铁更为恰当。若时间充裕,可让学生利用课上已有材料尝试设计制作强力电磁铁;当时间紧迫时,作为课后拓展,让学生课后尝试做一个强力电磁铁。借用周校长的比喻,上好一堂课就像开车,有起步有加速也有刹车,我们要学会刹车,一节课刹车要刹得住。尤其是作为新教师,在上一节课时,由于时间节奏把握不好,往往一节课上不完,这个时候就要求收放自如,能在合适恰当的地方结束本节课内容。

  我们教研组一起对我本节课的研讨,让我受益匪浅,上了一节课自我满足是远远不够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一起研讨时,往往能发现我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上出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打造出一把好剑,需要经过不断的敲打、淬炼,才能让打出的“绝世好剑”熠熠发光。

  《电磁铁》教学反思7

  这节课的的教学流程是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想预测,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汇报总结”这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课的问题的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汇报总结都是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完成的。教师是探究的引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再次,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科学教学的“开放性”原则,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猜想及研究项目的选择上。在选择研究项目时,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结果不同的小组选择了不同的研究项目。教师对学生活动材料的准备非常充分,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考虑得周到细致,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和蔼可亲的指导,和学生打成一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起到了引领者、组织者的作用。

  为了提高一节课的效率,詹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对教学环节的开展考虑得很周到;对器材的准备细致入微,从一根大头针到一根电线,从整节课的框架到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詹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不仅重探究的结果,更重探究的过程。

  这节课詹老师强调学生动手做,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习了科学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乐趣,这节课真正做到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的机会,给了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整堂课探究氛围十分浓郁,学生对于这样一个有一定难度的探究内容始终有着浓厚的兴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学生活动充分,探究行为明显,教学效果显著。

  《电磁铁》教学反思8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科学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过程。我认为这是科学课的重点,也是和其他学科的区别所在,它并不在于传授知识点而是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会处事的方式,培养一种科学的意识。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单元的第3课。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作出我们的假设。

  在这一步骤中,我让学生寻找所有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可能因素。在全班列出一张假设因素表,推测什么因素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设计实验,检验假设。

  本节课安排全班共同检验一个假设: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过程分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实施计划,重点思考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条件的问题。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个过程不但是检验这个假设的需要,也为下节课学生更独立地检验其他假设打下基础。

  对比实验强调的是对变量的控制,早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本课指导设计对比实验的重点不是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而是在学生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为此,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学生交流、展示研究计划,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应注意的细节,如:先做哪个实验?做几次?为什么?一个实验完成后需要把线圈拆下来吗?圈数多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的科学性。

  《电磁铁》教学反思9

  这次公开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物理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我们深知:讲台上的我不仅代表着我自己,而且代表着我们初中物理组,更是代表着学校,所以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我们初中部物理组四人:曾维俭、陈华、李松和我四人齐心协力,埋下头来一同研究教材,选课题,分析重点、难点,然后备详案,大到备方法、技巧上,小到讲课时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可以说,这次不是我在上课,而是我们在上课。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们,你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大家共同努力,那我们师专附中的物理一定会更加辉煌!

  另外,这次公开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把物理教学与时代的要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将课件引入课堂教学

  课件辅助教学,集图形、图象、声音、文本处理于一体,使教学既有连贯性又有灵活性,学生接受信息速度快、容量大,记忆深刻,效率增高,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传授者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刺激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次公开课,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把书本上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留足学生创造的空间,让学生针对研究问题,在猜想和假设的基础上,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通过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加深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机会,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节课上,使学生明白了各种自动化工程很多都是电磁铁的应用,有一种自己会制造的成功的喜悦,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3)、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好思维方法,实质上即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教师把握住和应用好物理思维方法教学,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物理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处理好思维方法与物理教学实践的关系,能够大大优化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初中阶段很多问题的研究都应用了这种方法,如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研究焦耳定律等问题,在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装的思维,使学生掌握研究这类问题的方法。我的做法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形成分析这类问题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如问学生:

  ①这个量可能与什么有关?设计问题让学生去猜测。

  ②你用什么方法研究?

  ③采用哪些器材?

  ④怎样进行实验?

  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进一步引导,通过学生自主地思考、实验得出结论。以后的有关问题都对学生进行类似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已设计实验方法与实验田过程,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电磁铁》教学反思10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程,要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对老师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掌握合适、合理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科学活动中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玩转电磁铁》是五年级科学课中的一个开放性课题,我大胆而创新地处理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了“注重经历、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全新教学理念。课堂设计以探究为中心,注重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注重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运用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受,去发现,去领悟,真正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体验、成长。

  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引入部分创设有关电磁铁的动画片和“钓鱼”游戏情景,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写出实验方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电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拓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全课设计思路清晰,用有关电磁铁的动画片导入,然后通过“钓鱼”游戏提出质疑——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拓展创新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真正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以探究为核心”的全新教学理念。课堂中,所有学生都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始终怀着兴奋之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探究。他们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努力让这节课成为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科学课。

【《电磁铁》教学反思(通用10篇)】相关文章:

电磁铁教学反思04-13

电磁铁教学反思04-13

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课件10-02

电磁铁说课11-12

寒号鸟教学反思(通用5篇)12-21

《春晓》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21

《陀螺》教学反思(通用6篇)12-23

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09

《爱莲说》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04

小班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