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
片断实录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魂、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学习课文中,我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哈尔威船长在灾难前表现得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在让学生交流了学习中的疑问之后,我就开始要求学生读哈尔威船长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的回答大多空洞而表面化,缺乏那种从心底流淌出的感动,面对这样的课堂局面,怎么办?
于是,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回忆升旗仪式上吴校长关于1994年12月8日我国新疆克拉玛依那场无情的大火,回忆升旗仪式上,校长让同学按顺序(由于天阴沉快下雨)退场混乱局面,吴校长又让全体师生回到大操场上,校长语重心长、掷地有声地说:“刚才如果发生地震或火灾,我们不是被地震或火灾夺去生命,而是被混乱的秩序夺去生命。”学生受到教育后安静有秩序的退场,在学生回忆中,我问学生:“面对灾情,我们该怎样评价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再结合有名的《泰坦尼克号》中“大副”的表现,我们重新再来审视哈尔威船长的“英雄行为”,体会到常人背后不平常的表现,这时学生的理解就有深层次不同的感受。接着我让学生写一句最能代表自己感情的话,送给哈尔威船长,没想到产生了未曾预约的精彩。有的同学写道:“面对死亡的威胁,人的选择往往铸就了人的层次。哈尔威船长是用生命铸就赞歌的英雄。”有的.同学写道:“英雄的颜色是七彩的,这是用人格折射出来的光辉。”有的同学写道:“灵魂的伟大是一个人最高的荣誉”。
从学生的写法不难看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已完全进入课文中了,他们已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并且从哈尔威船长伟大人格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后反思:
这未曾预约的精彩应该说我没有料到,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从而使教学演变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篇课文教学如果没有深入联系实际进行回忆,就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无法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2
一、师生共读很快乐
今天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先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课文,让后和全体学生大声的齐声共读这篇课文,我们师生共浸在这种美妙的朗读当中,每个人都很快乐,每个人都很专心,每个人都很忘情的读着,送着。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师生共读可以到达如此美丽的境界,看来,以后还得多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单个读自有其好处,但让学生都活动起来,似乎比什么都重要。自读用于预习,用于提问,但课前共读真的可以提倡了!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在预习和共读之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大家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李韩说,老师我觉得他有一点愚蠢,为什么他不想着拯救自己呢?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逃生的,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没呢?我说,李汉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然后让学生找出从哪里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有足够的时间逃生?紧接着,学生发言,把理由找得很充分。我说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不会和船一起沉没?学生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总结说,是呀,说会的同学和哈尔威船长一样,誓与轮船共存亡,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船长,尽职尽责的船长,热爱事业如生命的船长。但他的做法也不可取,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在营救出所以的人之后,在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之后,在完全有可能逃生的情况下,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为人们做更多的贡献,妻子孩子父母都渴望着自己平安归来,怎么随随便便就放弃生命呢?邵曾浩说:‘老师,我觉得我不会,我会弃船而逃,先自己活着!”我说,你说的也没错,在危机关头许多人想到的只是自己,这是所有动物和人在面临危险时的本能反应,所以说,我们只能成为平凡的人,普通的人,而不能成为伟大的人,这正是伟大与渺小的本质区别呀!所以课文的.结尾是这样赞美哈尔威船长的:“”。学生充满深情的朗诵,这时,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一下子深入同学们的心中。然后我趁机诱导,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这时,将阅读教学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在读中体悟,学生感受比较深刻,且有理有据,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一下子完整起来了!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3
经过组内集体教研,自己的认真复备,昨天,我成功的完成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授课内容。课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在现实与文本中进行链接,达到认识上的一个梯度。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人格,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抓住重点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剖析,而是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此时你正在电影院看电影,地震来了,你会怎么做?别人会是什么表现?想像当时的情景。之后,再由情景回到文本,让学生对海难发生后的慌乱场面及人们的表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危急时刻利己主义的存在是可理解的,也是必然的,船长完全可以选择逃生,而船长表现恰恰相反,由此让学生初步感受船长伟大的人格。这样做,给了学生一个梯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二、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朗读来感受人物品质,如:“船长大声吼道”“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等。在反复的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留下盲点,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从而达到主题的升华。
课后,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更高水平,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选择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最后20分钟只能逃出60个人吗?只多了他一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议论纷纷,最后经过小组合作,理解确实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有的说:船上是他的工作岗位,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所以他要和船一起沉没。有的说:其他的60人已全部救出,他的职责已完成,他的价值已得到体现,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都好的解释啊,我想:教师只要留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必将得到碰撞,得到升华。
在课改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朋友们,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灵感,反思能让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会使我们的经验得以升华。不断地反思,会使你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4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整体感知,了解事情梗概
课堂伊始,简单向学生介绍作者雨果,以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整体感知主人公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课堂的学习中,围绕人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文中画同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边画边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舍已为人,尽职尽守的`高尚品质。
在感悟朗读中,采取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读,感受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语言、动作等的特点,从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节课,让我发现了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他们会给你带来奇迹。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5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在课堂小结时,再突出地让学生回想与正确的人生观有关的名句联系起来,会更好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可以让学生学学《实话实说》栏目的结尾,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进行引导。
生1、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2、与其浑浑噩噩的活着,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
生3、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生4、哈尔威船长,你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在危急时刻,你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你维护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你是一个尽责的英雄。想起你与船共亡的一幕,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我只想说,船长,走好——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老师真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6
星期一我们学习了《“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航行在大海上的“诺曼底”号,突然与对面的“玛丽”号相撞,突然而至的灾难,让船上的人们惊慌失措,就在此时,哈尔威船长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自己沉着冷静的做事风格,顺利的将船上的61人全部救出,自己却与“诺曼底”号一同沉入大海。这个故事歌颂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以及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我通过齐读,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并抓住文中关于“雾”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中所流露出来的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到环境描写,并能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但就是对于课文结尾处的黑色雕像不容易理解,在完成课后作业是有一定难度,后来经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对结尾这富有深意的语句有一定理解。从课堂情况和课后作业来看,孩子们对这课掌握较好,但个别差生可能还是有一定困难。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7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习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8
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张老师的对我的课进行了肯定。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注重学生朗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品位,读中感悟。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抓住关键词句,品位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文中船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课堂中,整堂课下来,在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虽然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品词品句,船长这个形象,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船长。而且整堂课应该是结合文本,逐步的呈现船长这一形象,让船长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华。
2、教师的主观感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举一例子:‘船长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张老师认为,不能这样问,因为值不值,老师的主观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对学生是一种暗示,让学生没有更好的发挥的空间。
3、解读教材还要刚透彻。例如“大家立刻不作声……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和“人们凝视雕像沉入大海”要挖掘内涵。
4、不管是读课文还是教课文,要给学生一种整体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不能让课文有些割裂的感觉。“例如,老师让学生先读7到11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然后再读哪些段落,在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这样不好,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习,应该是通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学核心点,不管学生怎么说,始终要把学生引到这几个重要的点上来。
5、整堂课还是感觉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师既定的内容,要求上牵的感觉。还没有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没有太多自我的空间。感觉老师牵的比较多。
听到张老师的评价,我不禁感叹;专家不愧为专家,指出了很多没有引起我重视,甚至是我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虽然她提得意见中,有些我无法在课堂上实施,甚至并不明确到底该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获。当时谈到“不割裂课文,给学生整体性,放手让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这个话题时,我当时提出,这样的方式,那么老师将会更难掌控课堂,会担心收不回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我流露出不敢尝试的想法,张老师当时的一句话”你是教研员,你都不敢尝试吗’让我顿生许多感悟。
是啊,最初听到张老师和我们谈到的对语文课的种种想法和要求时,感觉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好难,如果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那简直都成特级教师了,心想,她怎么能给我们定位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们和特级教师再靠。但是,细细思考后,觉得这样未尝不可,只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尝试的呢,也许,一下子无法达到那样一个高度,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起码要尝试,努力过后,就会一步步的靠近目标,就会离要求越来越近。
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追求……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9
今天早上,杨老师带领401班的学生给国际部所有老师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因为本学期的课已结束,杨老师挑选了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教学。这篇文章在老教材里是收入在7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中,而新教材却把它放在四年级下册。文章篇幅较长,总共46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在哈尔威船长的指挥下,船员和乘客共60人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与“诺曼底”号沉入深渊。通过朗读、抓重点字品读感悟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哈尔威船长在危难紧关头下达的重要命令进行品读是教学的主线。
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现出良好的语文素养。朗读是401班孩子们拿手绝活,无论是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发出铿锵有力的命令,还是凝视文字,朗读哈尔威船长沉船的悲壮画面,孩子们在朗读时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与魅力。
在朗读的基础上,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品读,得出哈尔威船长是一位沉着冷静、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勇敢果断并且有绅士风度的人。课堂上,孩子们侃侃而谈,有深度有联想有迁移,这些思想上的深度与广度是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做支撑!得阅读者得语文,在高年段的语文课堂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每位学生都充满学习的热情,杨老师和孩子们都享受这样的语文课堂!为401班的娃们点赞!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0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
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1
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
1、更改课题。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
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2
今天下午进行了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一个讲课练习,效果不是很好!
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自己准备不是很充分,在上课之前才把教案和练习单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没有做到提前到教室进行准备。
其次是对学生不太熟悉,不了解学生特点和水平,有的学生看看起来挺爱回答的,但是叫她起来才发现连题是什么都没有读清楚,也没有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三,因不了解学生问的问题比较深,孩子们无法理解而且回答不按顺序,若是按照他们的顺序,这课就已经结束了!可能之前他们对课文了解并不多,因而在分析课文时找不到地方,找不准词语。
第四,课件准备的不充分,然后原来预计播放泰坦尼克号沉没视频,多媒体居然没有播放出来,电脑格式不支持,这是一个失误。之前没有想到会出现此问题。
第五,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不够,讲着讲着,我发现有的题本来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但是因为开始视频无法播放,为了赶时间自己给总结概括出来了,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六,教育机智不够,出现泰坦尼克号车的图片的时候,问学生们的感觉怎么样?她们的评价是漂亮巨大。然后我又问他们安全不安全?他们知道本次讲海难的,异口同声地说不安全。天啊,我简直在给自己挖坑,只有苦笑说你们看船预见性还挺强啊!可能后面的.老师没有听到我这句话,有的老师和我反映说我没有回答学生的话,哎,失误……
第七,概括文章内容,我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大要素全部亮出来,然后让同学们按照这些要素进行概括,可是有的时候有一些文章,就是并不是所有要素都全的,所以呢,有时候要考虑一些某些文章的特性!
通过此次事件我发现存在问题还是挺多的,所以以后注意:首先课件要准备好,电脑要了解,视频能不能播放,一定要先准备好。
第二个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开始有一个古诗词的诵读,那么就是我当时要求全班人读的,可是并不一定,要让全班人一起读,找几个同学让我给大家说一下,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过了就可以了。
第三,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与学生做好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第四,每一部分的过渡语一定要讲清楚。
第五,不要提太难的问题,提出来的问题争取人人都有回来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3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后,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有三个方面的亮点需要我继续在教学中实践。
一、放手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进入五年级,已经具备了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接着小组交流,最后用检测的形式检查。重点生字的音、形、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抓住难点指导朗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外国作品,课文中有较多的`人名、地名、较长的句子学生不易读好。因此,我重点指导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以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的。
三、根据课文特点,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为主,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确实不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根据课文的这一特点,采用了题目扩展法。首先,抓住“难”字理解题意,接着让学生看题质疑,我相机概括记叙文的六要素,然后通过读文分别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先分解后综合,使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生能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
由于本篇课文较长,导致本节教学超时,今后在教学中注意。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4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共读很快乐
今天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先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课文,让后和全体学生大声的齐声共读这篇课文,我们师生共浸在这种美妙的朗读当中,每个人都很快乐,每个人都很专心,每个人都很忘情的读着,送着。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师生共读可以到达如此美丽的境界,看来,以后还得多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单个读自有其好处,但让学生都活动起来,似乎比什么都重要。自读用于预习,用于提问,但课前共读真的可以提倡了
二、注重在阅读中体验。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之可爱、之可敬。
三、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受到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船长做法的理解,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四、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有个性的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 15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反思,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想读等等。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生“船长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学生读得又好一点。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由此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
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不留下,而选择与船共存亡。”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孩子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会慢慢从没有问题到有问题再到善于提问转变,质疑水平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疑问”会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不正是当今教育之所需吗?善待每个孩子的问题,课堂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感受、体验的机会掌握质疑的艺术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质疑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
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正因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一整节课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不断地涌现,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2、激励性的语言过于单调,虽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老师表现不够幽默。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多看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把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往上提高一个档次。
二、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
三、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
四、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05-27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03-0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06-09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06-19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范文07-03
《诺曼底号遇难记》个人的教学反思06-16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教学反思范文03-24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07-02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