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
不少学校都会要求老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1
这是一次在班本化主题背景下设计的区域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依据,按照“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经验、能力,创设置住活动的空间,提供适宜的材料,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材料,适时进行指导与评价。
只是在活动中教师在评价新游戏——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时,过于着急,没有讲深讲透。
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2
小朋友对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非常熟悉,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风貌及居住地区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我们开展了“我们居住的地方”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形成“大家庭”“大社会”的概念,使幼儿关心社会的人与事,懂得爱护社区,能说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当地的物产和风景特点,学会游戏、绘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对居住的的地方的认识及情感,有美化、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设环境提供各种游戏材料,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关心的焦点和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实践是创造的开始。”他认为有假设,有试验,有断语,再有行动,演进无穷直至创造,懒得动手去做,哪里会有正确的思想产生,相信孩子,他们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我班孩子从小生长在宿迁,因此他们对宿迁有所了解。我们开展这一主题目标是,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宿迁的家乡风貌。在活动室中我们与孩子共同布置了“我们居住的地方”的主题墙,首先让孩子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特产、道路、新建设,提供了相关的报纸及图片。又一块内容是让孩子收集家乡的照片、图片,并讲一段关于家乡的特产、传说、看法等。
活动中,教师结合主题向幼儿介绍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如“新车站、新广场、新超市、新马路等”从而介绍一些保护环境,遵守公共规则等知识。但这些大知识对孩子好像太遥远,对幼儿影响不大。
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3
中班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主要让幼儿感受所住地方和家乡的美及其发展变化,是以幼儿的'真实环境而定的。其主要目标是:
1。能知道和说出自己居住的地方(名称、地址),学习用比较连贯的语言讲述当地的物产和风景特点,爱自已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自豪。
2。进一步了解和关心幼儿园及家庭周边环境,懂得爱护幼儿园、社区环境;
3。会用游戏、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自己对居住地方的认识及情感;有建设、美化家乡的美好愿望。
4。能连续走30分钟,有一定耐力;练习接力快跑和跳格子。
5。体验乐曲的轻快风格,遵守音乐游戏的规则。
6。爱护公共财物,会正确使用;会保管好个人物品,注意不丢失。
主题活动目标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在实施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为实现其主题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师生共同创设主题活动环境,为实现主题目标做好准备。
1、主题墙
在活动前,我们与孩子共同布置了“我的家乡”主题墙,首先让孩子认识泰州、了解泰州的特产、家乡建设等,并提供了相关的报纸及图片。其次、让孩子收集家乡的照片、图片,并讲一段关于家乡的特产、传说、看法等,了解家乡的面貌。
2、区域活动
美工区: 收集各种废旧纸盒,提供彩笔、彩纸等,学习用将纸盒压扁剪出阳台及窗户的方法制作楼房并进行装饰。
益智区:提供中国地图、江苏地图及泰州地图,让幼儿尝试找找自已的家乡、所在社区在相应地图上的位置。
阅读区:提供小动物头饰、商店场景,引导幼儿分别扮演角色,表演“小兔子开铺子”。
建构区: 提供积木、各种塑料拼插玩具,建造社区内的各种公共设施:街心公园、马路、沿街商铺等。
家乡小吃店:投放橡皮泥、皱纹纸、泡沫纸、半成品小吃等,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家乡的小吃,并进行角色游戏。
二、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促进主题活动目标的实现。
1、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实现主题活动目标的途径之一。《我们居住的地方》实施时间为两周,我们利用各领域、各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与家乡土特产往往有很多接触,他们比较爱吃的干丝、鱼汤面、黄桥烧饼、蟹黄汤包、溱湖八鲜等。于是,我们围绕孩子熟悉的事物开展了健康《我爱吃……》活动,让孩子了解特色小吃的历史,以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社会情感体验。又如:在社会《我们的家乡》准备了泰州风景图片、地图等。通过演示课件,幼儿比较直观形象地了解泰州的风景名胜。并进行“我是小导游“活动,加深了幼儿对风景名胜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初浅的了解家乡到能用语言描述家乡,无形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深化。再如:通过语言《爱心小屋》,使孩子们知道了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懂得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感受关心、帮助别人的快乐!美术《雄伟的桥》,让幼儿了解家乡一些有名的桥,并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和制作家乡的大桥等等,让幼儿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丰富幼儿对家乡的认识,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家乡与家乡变化的现象,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风貌,居住的社区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大社会”“大家庭”的概念,使幼儿关心社会的人与事,更好地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2、《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变化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处于社区中心有力的地理位置,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参观了小区内的优美环境以及各种设施设备:高耸的居民楼房、优美的小区绿化、社区医院、超市、邮局、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商店。亲身的体验使孩子们在耳闻目睹中真正感知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体验了小区优美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感觉。
三、家园共育,双管齐下,共同促进主题目标的实现。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长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前,就利用小纸条,校信通等方式,向家长说明进行本主题的目标,及需要配合的方面:
1、请家长利用双休日,有意识地带幼儿参观自己居住的小区,游览家乡的风景名胜,并向幼儿介绍本地民间传说、土特产和近几年的变化。
2、请家长帮助收集相关家乡特产的标志,回家途中引导孩子观察马路上的标志性建筑,以绘画的方式记录看到的,家长可帮助加上简单文字说明,并带到幼儿园来和孩子们分享。家长的配合在活动中显而易见的,是一些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让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有话说,知识得到了交流与分享。
有效的各类活动使主题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幼儿认识自己居住的地方,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从多个领域将对家乡模糊、零散的经验加以整合、提炼,对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加深了了解,知道家乡的特产有那些,了解了家乡的风景名胜,从而对家乡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萌发了“我是泰州人”的自豪之情。
【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们居住的地方教学反思范文03-11
《了解居住的地方》小班教学反思03-14
珍惜我们居住的地方作文600字03-06
居住的地方诗歌07-20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教案《计划我们居住的地方》含反思10-20
《我居住的地方》课件03-28
我居住的地方教案02-15
中班主题《设计我居住的地方》教案及反思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