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精选19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
从该课的准备到结束,在赵老师的督促,中心组李老师、纪老师的指导和办公室老师的帮助下,这节研究课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回顾这一过程,我在这次备课、讲课、评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课堂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同时也看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教学更有效,及时的采取改进措施。现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分三个重要探究环节——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和熟悉的物质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组织起来,迅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使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都是从“疑”开始,靠疑推动学生,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思路。本节课我以“冬天为什么给树木刷石灰”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出碱的物理性质,演示两个实验“头发在热的氢氧化钠中的变化”“鸡爪在浓氢氧化钠中的变化”,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在碱中的变化,加强学生对碱的腐蚀性的认识,其中部分内容学生可阅读课本自学完成,不作为重点讲解,但强调了一些基础知识必须记住。接着进入碱的化学性质环节,碱的化学性质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先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使学生回顾所学总结出碱与指示剂反应、与酸反应的化学性质,这样设计易于学生掌握理解,从已知循序渐进的过度到未知,提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能反应,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也反应吗?来引导学生设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实验设计打下基础。至此可总结出碱的第三条性质,然后启发还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培养学生学会选取物质的方法,进入学生动手实验探究,通过分析反应现象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总结第四条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归纳出碱都具有这些化学性质的原因。至此这个重难点就解决了。由学生观察化学方程式的特点直接给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以及适应的范围,让学生掌握这种基本反应类型。最后师生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做达标检测,检测这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巩固所学知识。
二、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本节课体现了李沧区目标导学的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法指导中,注重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为什么去做实验,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解释现象、归纳结论,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知识,就是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目标明确,记忆深刻。教学手段上多样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基础性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技能性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不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我创新了实验,增加了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作为教师明确学生的已有知识很重要,我在教授碱的化学性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的引导,在设计实验上给学生很好的引导和充足的时间思考,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本节课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知识深挖掘,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深入的分析,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在选择练习题上不断筛选和改进,体现了针对性和层次性,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正确引导才能使各种表象上升为规律,使各种感性认识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各类创新方法。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评课和自身的认识,在这节课中,我总结了有以下不足之处:
1、在引入课题时,从生活现象走入化学,而在结束时没有体现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思路,课堂设计前后不呼应。
2、在做演示实验时,操作不够规范,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认识。
3、课堂语言不成熟,不够简洁清晰,说的多反而显的课堂繁杂,不应该怕学生不会而多作解释,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4、在上课各个知识环节的连接上比较生硬,在时间控制上把握不准确,导致后面内容学习的有些仓促,一些巩固练习没有完成。
5、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不够,没有很好的落实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本次教学活动对我的启发:
1、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2、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接收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的疑问等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令课堂气氛愉快,促进师生互动,增大教学效果。
3、提高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多留意教学上的细节方面,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基础。
4、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注意课件,板书,视频,实验之间的平衡。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忽视实验的重要性;也不要太过注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多媒体的作用。
5、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多谢老师及领导给了我这一次锻炼的机会。相信,有了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有了我自身的努力,我会快速的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2
九年级化学按进度该讲《常见的酸和碱》了,这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又是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我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既然要讲公开课,我就要尽力完美呈现。只有一天准备时间,我赶紧放下手头其他工作,反复揣摩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案和板书,下班后跑到超市买了甘蓝和胡萝卜,为分组实验做准备。
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模糊着,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中上我打破常规,改变知识的呈现顺序,先组织学生自学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酸碱指示剂的初步知识,重点在后半部分。因性质实验比较简单,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分为六组,我课前给每组准备了三个内容相同的点滴板,透明点滴板上有编号,药品按号序分别放入x氧化钠、石灰水、盐酸、白醋等溶液。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向第一个点滴板滴石蕊,向第二个点滴板滴酚酞,观看各小格中液体颜色的变化。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学生在此实验基础上很直观地得出了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第三个点滴板要滴入自制的酸碱指示剂,把这节课的探究热情推向了高潮。我安排四个小组用甘蓝,两个小组用胡萝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先研磨,再用酒精溶解,纱布过滤,几分钟内就得到了甘蓝汁和胡萝卜汁,最后用滴管吸液滴入点滴板。孩子们配出来的甘蓝汁浓度不同,遇酸碱后呈现出红、黄、绿、蓝不同的颜色,课堂沸腾了。用胡萝卜实验的小组没看到颜色变化,失落之余感慨道:“老师,我们组纯粹是做陪衬的。”行啊,顿悟了,知道化学实验需要对比观察,这也是收获。
我觉得每节课的板书应该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最精彩的一笔,最好能做到过目不忘,图文助学的方式是符合学生思维认知特点的。我把这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成两个人形,一个人是“酸”,一个人是“酸碱指示剂”,结束语是“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会在20xx中招给你加油”。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不足的的地方:
1、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
2、最后环节学生小结时,时间不太够用,否则还可以交流得更充分些。
3、感觉学生在“还有没有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无话可说,这是我们平时对学生思维训练不够的表现,应加强。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灵活处理和把握课堂突发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必然要求。
心生则总总法生,心灭则总总法灭。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获得了整合教材的成功体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我们的课堂因此而灵动起来。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而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且沉醉地做着,这个人无疑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幸福前行,我们会品味到收获的醇香。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3
今天在两个班上了第十单元课题1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酸的通性。
先是通过复习,引出酸具有的三个性质(酸能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与金属单质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引出今天的课题。然后这三个课题,有的是通过习题引入,有的是通过讲解引入,然后再加深。另外出两个则采取实验的方式引入。
课的设计,我设计了随机学习的方式,即首先我告诉学生,酸有五个性质,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的顺序,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方式很好。
不过,今天的课也有不足,虽然酸的通性是学习完了,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设计的几个习题,却没有时间讲解。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考虑不周,以前我讲解这个内容时,一般都是设计两个课题进行讲解;二是学生反应也确实慢,其实原理我讲解得很清楚,剩下的`,就是如何书写的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鉴于酸碱盐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我准备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一是复习巩固酸的性质,让学生知道酸的性质,需要知道哪些知识点,哪些可以巧学;二是通过练习,对知识加以迁移,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4
初中化学酸和碱是联系生活密切,贴近较多的,是教学重点,也是中考考试热点。我在进行这节课的复习教学时,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总结酸碱的性质。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酸碱的'认识,及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主体,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1、在课程引入时,我就先通过简单的生活例子入手,感受生活包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吊足了学生的胃口。突破了传统的就事论事的1复习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富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起来,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故事学生的兴趣更高,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的重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针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难度逐渐增加,紧紧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学问很大,可以帮助老师解决难题,于是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都大增强,效果非常好。
我们初中化学马上进入一轮复习阶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尤为重要。化学课时少,任务重,是不可否认的实际情况,所以怎么提高课堂效率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我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另外,上课要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要多列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更有兴趣。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根本目的。还有,教师的提问要具体明了,不能让学生云里雾里,不明白老师想让自己回答什么,这样就不用兜圈子、费时间。因此,只有问题具体化才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不足的地方:
学生探究实验操作不够熟练规范,占用时间过长,导致课堂巩固练习没有得到完成。
总之,教学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知道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目标,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2流,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平才能提高。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5
“碱的化学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虽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给定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缺少学生的自主性,但是这个授课班级是个平行班,如果本节课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许多学生将无法动手。不过由于学生动手有快慢,所以课堂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住以下几点:
(1)控制好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给学生合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探究。
(2)本节课的起点较高,难度较大,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避免基础较弱的学生不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效率低下。
(3)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复习小测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6
1. 反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刚了解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就提出“书写S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吹自大的气球”用以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了反应,没有学生提出问题:“会不会是CO2被水吸收了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做对比实验。对“氢氧化钠用来除油污”的用途,没有关注课本P55“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油污”的表述,若能比较一下汽油去油污、洗涤剂去油污与氢氧化钠去油污的原理,就能更有效地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体系。
2. 有效预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所用生石灰不是块状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播放【实验10-8】的'录像,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没有探讨“氢氧化钙溶液常用于检验CO2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常用于除去CO2气体” 的本质原因。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备课过程中有效预设,教学过程中有效生成,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7
通过本节授课,我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的地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较好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打好基础。
本节课学习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可以亲自设计实验、动手探究,方便易操作现象明显的实验,亲自体验当魔术师的感觉,尝试合作的力量,体验解决困惑后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通过对比学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特性,也是为以后学习酸碱做好辅垫。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回忆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用小魔术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从而到出酸碱指示剂,并会用指示剂区分酸碱溶液;通过实验探究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它的强烈的腐蚀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好。
不足的地方:
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总之,教学传授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真进行反思,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水平才能提高。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8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重要形式,这种课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课不能只停留在对所学知识重复的层面上,应通过复习,使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做到“低起点、高落点”,“源于平时,高于平时”的原则。复习课要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机械记忆,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达到三维目标,产生质的飞跃。
本节课的复习,我突出了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通过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出解决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同样的知识归纳与整理,以不同的问题情景出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引导型”问题、“开放型”问题、“挑战型”问题等,达到“联点成线,以点带面;抓住一块,带动全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梳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链条,实现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设计实验方案上就有较大困难,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帮助;在分析实验结论时,他们也存在分析不到位或以偏概全等现象,此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时时予以关注,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指导,防止他们落在后面,产生厌学情绪。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9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酸和碱是化学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此时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本节课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学习化学知识;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指导: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处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将三个活动按情境进行处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巫婆的骗术》设置悬念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引入酸和碱的`知识。学生发表观看骗术后的见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在学习教材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采用游戏方式)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探究活动采用小游戏方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揭穿“巫婆的骗术”,激起学习欲望。对实验10-1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室的条件与学生安全考虑,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来进行,因天气比较寒冷,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的现象要学生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看到。对浓硫酸的特性,课件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被腐蚀的画面 →浓硫酸的腐蚀性 →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酸 →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情景→提问:如何处理不良后果 →展示: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无处不在。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归纳、理解,并完成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本内容中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成两种类型的对比实验:
①三种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对比实验
②同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比①学生能知道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对比②学生能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有共同之处;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如“哎,这支试管很热呢!”,让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进而体验合作所带来的认同、赞许。在情感与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时间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指导。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0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所以我把中和反应的演示实验改为:由教师演示引发学生多重对比的分组实验,且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以自主创新,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用动画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我把中和反应的应用放在课前知识准备部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课本上、网络报刊上、调查等多种渠道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尽力给学生多样化的平台,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了立足于课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当然这节课中还有不足之处,在学生实验探究时,部分学生没有打开思路,不会创新实验,也有部分学生不敢去尝试;在教学设计时,总想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可是总办不到。
“一师一优”的平台设的很及时,借助“一师一优”平台,在各位专家、同仁的指导下,通过与各位专家、同仁的交流讨论,我相信我在教学上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3课时,当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对于这堂课是只完成铝与碱溶液反应的内容,还是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的内容也一起完成,我犹豫了好久,如果只完成铝与碱溶液反应这部分内容,就略显内容少了,如果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的内容加进来,又不能突出重点,有点顾此失彼。最后和科组的同事研究决定集中力量把铝与碱溶液反应作为教学重点,采用探究式教学,力争通过有关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在进行这堂课最初的教学设计时,为了突破铝的'两性的教学重点,设计了铝分别和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中,如何能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主动得出产生氢气的实验结论呢?收集了一些资料,决定引导学生在上一课时中对铁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的基础,改进氢气的验证方法。学生课堂上展开了讨论,也跃跃欲试,体会了实验改进带来的思维方法与快乐。
通过这节探究式教学,使我体会到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因而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它备受推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获得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质。实验探究也很自然地成为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最重要手段。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好的有效教学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能“讲授”。如果“讲授”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能够引人入胜并激励学生在“接受”了教师的“讲授”之后愿意主动探究,那么,“讲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方式。回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来说,探究式实验教学其实不仅仅是探究式分组实验教学,还包括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等。例如,《铝的化学性质》这一堂课中所涉及到的铝和盐酸、铝和浓NaOH溶液的实验因为反应激烈而且要引燃所产生的气体(以便学生能主动得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不宜作为学生探究实验。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师演示的方式,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浓厚兴趣,巧妙地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讨论主动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并不是排斥随堂分组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而是认为不应该为了探究而一味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2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3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溶液的pH。只有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同时本讲内容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把本讲内容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水的电离,第二课时内容是有关水的离子积的`定量计算,第三课时内容是有关PH的计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水的电离,教学重难点是“水的电离及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有关KW的应用
1、教学过程:Ⅰ 复习醋酸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Ⅱ 由水导电实验证明水是极弱电解质,提供数据定量感知弱的程度。 Ⅲ 由水的电离平衡表达式推出水的离子积,定义及注意事项
Ⅳ 提出有利于建模的驱动型问题:
① 分析NaCl、盐酸、醋酸、氢氧化钠等溶液中的微粒(书写平衡体系,得出任何溶液中既存在氢离子也存在氢氧根,溶液中水的电离不可忽视)
② 向水中加入以上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以哪个平衡体系为主?溶液酸碱性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总结溶液中判断酸碱性的依据
③ 根据学生水平提问:向水中加入醋酸钠和氯化铵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溶液酸碱性如何?(定性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为盐类水解埋下伏笔;分析酸碱性寻找主要平衡体系,为以后分析多平衡重叠的水溶液体系打下基础。)
Ⅴ 推导出酸中和碱中KW,根据水的离子积进行计算酸中和碱中水电离出的
氢离子的浓度(通过数据定量感受酸碱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2.教学反思:
(1)本节设计承上(弱电解质的电离)启下(盐类水解);本节内容浑然一体,(不考虑水的电离,没有水的离子积就无法进行PH的计算)。也自然的构建了水溶液体系的认识框架。
(2)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上也有所体现,如运用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展开讨论,使学生熟练掌握温度、酸、碱、盐、活泼金属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以讨论归纳的方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本节课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不够。学生很难直接把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常数当作已有知识对待,一时间将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点、电离平衡常数涌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些应接不暇之感。教师的驱动性问题牵动学生前行,总有些被动之感,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另外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有一些问题,尽管教学内容完成已经达到95%左右,但由于问题讨论时间多用了五分钟左右,导致有一道能力提升练习没有时间完成。
从教学实际中我还体会到,教学要精心设计,多方面准备,灵活实施,才会真正落实教学的有效性。今后我将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4
1.溶液的酸碱性涉及的内容较多,其中有酸、碱的电离的问题、还有盐的水解问题,学生往往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而产生混淆。该内容是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2.溶液的.酸碱性尽管复杂多变,但都和水的电离有关,水的电离是溶液酸碱性的基础、母体和载体。离开了水的电离谈溶液的酸碱性,就变成了“无水之源”。抓住了水的电离,不管外加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如何影响,但水电离的氢离子一定等于氢氧根离子,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策略。
3.高三的复习是再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复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后要及时归纳、建构知识体系和运用。知识在建构后才会变的厚重,扎实,知识在运用中才会变得鲜活,才会有生命力。重视知识的建构和运用也是高三复习必须重视的问题。
4.高三很多问题教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记不牢,用不活。其原因是教学中过多运用了刺激——反应手段,学习传输的通道单一狭窄,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偶尔加入一点实验,可以变换一下复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5.教师的教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学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练,多总结。教学不赶进度,不赶时间,不急着下结论,给答案。教学中不仅要知道教过什么,而且要知道学生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掌握,下阶段如何补救。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5
《溶液的酸碱性》是粤教版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完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的基础之上。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了解溶液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验相结合。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五点:
(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的非常好,清晰地向学生呈现出了这节课的三个问题:溶液的酸碱性、PH、PH与生活的关系。
(2)用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白醋、雪碧、橙子、山楂等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相连,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
(3)在探究什么是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时,让学生演示实验,并讲解该实验的操作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会通过现象对某些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实验考核打下了基础。
(4)在给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的概念时,通过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的,体现出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是: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5)学生分组测出了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食盐水的PH,与前面所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前后呼应,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2、让学生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创新:在传授知识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始终把握着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主要体现在:讲解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面前所放仪器及药品测定溶液的PH,我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观察学生做实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本节课的亮点是:充分挖掘生活中关于物质酸碱性的实例及PH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课堂,贯穿与化学教学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知识源于生活,会从生活中挖掘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不足是无色酚酞试液遇到肥皂水的变色现象不太明显。再就是由于教学时间的紧迫,有关PH与生活的关系这部分主要是我自己讲出来的,没有给学生留思考时间,尽管学生很感兴趣,但参与度不高。
本节课的课件中关于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这一部分是我自己制作的,PH及其与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是我从3edu教育资源网上下载的,然后再进行改动、调整、整合。我觉得这个课件对于本节课是比较恰当的,适合我自己的思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得到了以下两点启示:
(1)实验时药品不宜配制的太早,否则会影响到实验现象的准确性。
(2)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6
在讲解水的电离这部分通过复习和回忆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引入水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书写,让学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推广和应用。再通过回忆化学平衡时讲解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从而推出水的离子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通过回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知识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记忆和理解,也使旧知识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达到知识的延伸。
在讲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时,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清楚地反应出酸性或碱性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揭示出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加深理解、记忆。再联合初中实验知识:酸性:PH<7;碱性:PH>7;中性:PH = 7,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溶液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学习PH的相关计算,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先思考,再听讲,后练习的一个学习过程,更加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思路的理解、思考和掌握。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正确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7
在九年级二班班上了《溶液的酸碱性》一节探究课,总体感觉还不错。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判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本节课我以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学重、难点。学生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行建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且能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过程中,我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比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显什么颜色,和向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显什么颜色,后说明了这些溶液显什么性,因为这些内容是上学期学过和知识,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然后,给学生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我准备了醋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石灰水、碳酸钠、肥皂水等几种溶液,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对几种溶液进行酸碱性的测定,判定哪些物质显酸性,哪些物质显碱性。归纳总结出,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颜色变化规律,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理解。
然后,又给学生,对这些溶液进行PH的测定。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实验前,我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先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液体的pH范围进行猜测。在有了猜测、想法之后,再请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测正确与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出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知识体系。学完新知识后,我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情况与程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绿色的化学教育为宗旨,实现了学生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尽管我在教学设计和实验安排、实施上作了努力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加改进和完善:
1、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学任务的执行与完成,对学生实际接受中的疑难挖掘不够,这也是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表现,还需要用心去研究、体会、感悟。
2、鼓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实验的力度和强度、学生实验教程存在的错误及时的纠正现象得待于加强。
3、用酸碱指示剂来探究溶液的酸碱性时。如果能利用魔术形式来导入,可能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为下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4、在讲授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时,有点杂乱。
5、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8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发生变色,利用酸碱指示剂的这一性质,可判断某种物质的酸碱性,也可以根据某种物质的酸碱性,推测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的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知真相,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要求。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 19
《碱及其性质》一节课经过我校化学备课组的集体努力,于4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化学实验室顺利进行,回顾执教过程,有感想、有体会,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既是自己反思的结果也是同伴互助的结果,更是专家引领的结果。
在这节课中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实现:本节课是想通过酸碱的鉴别引路,复习常见酸碱的性质,教学中这一教学目的得到很好体现。其次是课堂上教师打破常规,改变知识的呈现顺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获得酸碱的初步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将无序的知识上升为有序知识块,这一做法得到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同,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纯灌输知识的'复习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兴趣高是有效的复习方式。其三是课堂上教师转变了观念,不再一味的追求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化学知识了,而是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这一点很重要,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化学专业人才。其四是课堂上注重了方法引领,强调过程参与和体验,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充分。其五是注重课堂评价,经常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在一种融洽氛围中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如:
1、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反思小结时,感觉时间有一点紧张,还可以详细一点。问学生“有没有还需要探究的问题”时,问题本身不宜再在课堂进行探究,宜延伸至课外探究。
2、教学标高是否有的知识要求过高了,如:用硝酸银鉴别酸和碱的知识要求就较高。
3、感觉学生在“还有没有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无话可说,这是我们平时训练不够的表现,应加强学生思想表达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4、实验过程中用试管不好,改用点滴板应该更好一点。
5、整个教学突出了过程和体验,但化学方程式的落实做的不够。
【碱及其性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教学反思(通用6篇)05-18
比的性质教学反思01-15
比的性质教学反思01-15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4-10
教学反思《常见的酸和碱》04-1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4-17
常见酸和碱教学反思11-18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