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
《山沟里的孩子》这篇课文由叶圣陶先生所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欢迎参考阅读!
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1
《山沟里的孩子》是篇叙事散文,用富含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颂扬了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课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因此,教学中,我一直把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
在理解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跟山沟里的孩子作对比,促使他们“角色移位”,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山沟里的孩子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这些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时,我更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也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在理解山沟里的孩子上学困难时重点精读、品位朗读;同时让学生在“找一找,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中,理解课文的内涵,让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教学中我设计了用四组对比句带全篇的环节,教师先出示一组,再让学生去找,不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美中不足之处,上完课才感觉到,我只是让学生找到了四组对比句,而没有让他们深入的去读,去感受读,去体味读,如果学生在抓住重点的词句读—去想—再读—再体验,学生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2
在执教《山沟里的孩子》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除了课前布置了预习,在课上也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朗读课文。在学生读文时,我也在认真思考,寻找本文的突破口。突然,我想到了一条好线索。本文有许多关于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能帮助学生理解山沟的孩子读书的辛苦。但在实际上课时,却出现了失误。
由于课前没来得及细细品读课文,在分析第二自然段颜色的变化时,学生读完后,我讲述了自己的理解: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走在这条山路上,山中景物发生变化,女孩子衣服已经变色了。这是时间的变化,说明他们上学很辛苦。
其他学生只是听着,可能和我一样,没有认真读书。我正准备讲述下面的内容,突然发现,叶**同学竟一直举着手。我请他起来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野葡萄由黑变绿,牵牛花由黑变紫,新褂子由黑变红,因为他们上学时天还没有亮,后来天慢慢亮了,东西变清楚了。”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真是小瞧他了。他回答得多好啊!是啊,我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我好好地表扬了他,鼓励其他孩子也要向他学习,多动脑思考。并且告诉他们老师也会出错的。
我看到叶**脸上绽放的笑容。那是自信和骄傲啊!虽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只要是对的,就应该给予肯定。这节课,不能说是我在上课,更该说,是叶**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3
《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三年级下册“读书”主题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文章用清新抒情的语言讲述了山沟里的孩子披星戴月上学、放学的情景。山沟里的色彩也在孩子们的脚下犹如魔术般变幻,含蓄而深沉地突现了孩子们上学的艰辛,更表现出他们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继续培养学生的一些语文能力,并注重“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力求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从读中悟情,从读中明理,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运用现代技术,走进文本。
《山沟里的孩子》这篇课文短小而充满情感,但是它的内容又与我们这边的孩子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我借助媒体,把自己在网上收集到的边远山区孩子们艰苦学习条件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了解山沟的穷面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拉近了学生与本文的距离。
二、品味语言文字,读中悟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动人,尤其适宜于学生朗读。教学中,我把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读句子,或自由读,或同桌读,或男女生比赛读,或感情朗读,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把握、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充分感悟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情感。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能力。
为使学生早日掌握阅读的方法,在学习相对应的句子时,教给学习方法,进行学法指导,而后引导各合作小组采用“找、想、读”的方法学习其它相对应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内涵,力求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四、培养发散思维,激发想象。
在课学完时,让学生想象山沟未来的巨大变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培养合作意识,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除了注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还安排了同桌、小组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努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需求。
六、反思教学不足,自我提高
1、课时内容安排不大妥当,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太少,以致于第二课时教学过急,有些知识面只是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体会不够深,读不出个性理解,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意思。
2、教学中,仍然把理解课文当作重要的教学任务,还停留在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这个浅层面,对于课文“怎么写的”即遣词造句构段谋篇方面的语言特点几乎没有关注,更谈不上运用。
3、指导朗读较碎,没有提炼出一个朗读方法,没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体会当时上学和放学的情景,把自己设身处地当成其中一个小学生,身临其境地读,以致于学生读不出那种“画面感”。
总体感觉说教味、理解味还比较浓,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还不够重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多注意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全方位训练,同时还应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继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4
此次参加安海镇第三届青年教师大比武第二轮课堂教学,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篇主体文章《山沟里的孩子》。这是篇叙事散文,用富含感情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颂扬了山里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中,我一直把朗读贯穿教学始终,课堂上我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听范读,默读,自己读、同桌听读互评,读中有思考、以读促思,以读感悟。
教学开始,我出示一段山沟孩子求学道路的艰苦画面的短片,使学生了解到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的艰辛。在这过程中,学生对山沟里贫穷的生活唏嘘不已,对这群辛勤刻苦的山沟孩子充满了敬佩之情。接着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跟山沟里的孩子作对比,促使他们“角色移位”,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山沟里的孩子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这些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相对应的句子,设计了用四组对比句带全篇的环节,教师先出示一组,再让学生去找,不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得到了统一。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是怎样艰苦地学习,他们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
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虽然本课教学以朗读贯穿课堂始终。但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式较单一。
2.学生在自学之后,理解感悟课文时,交流的方式比较单一,全班集体交流的时间较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法,还不够成熟,有些小组合作的效率不是很高,今后要注意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3.老师说的过多,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对学生放手不够。
4.老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课堂中还需注入更多的激情。
【山沟的孩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12-18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05-13
《山沟里的孩子》的教学反思06-27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11-25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03-13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01-26
课文《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07-05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07-02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