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乘法教案

时间:2024-05-30 12:20:00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乘法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乘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乘法教案

三年级乘法教案1

  一、教材内容 :

  教材P60 例1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答题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问:(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1情境图)瞧,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质疑: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2.口答列式 师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会列算式吗? 指名回答;3×12或12×3,教师板书12×3= 3.尝试计算 提问;"12×3"该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

  方法1:连加 12+12+12=36

  方法2:分解组合 10×3=30 2×3=6 30+6=36

  方法3;拆数 比如9×3=27,3×3=9,27+9=36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算法哪种比较简便呢?说明原因

  (1)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交流,说明理由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好理解,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一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二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比较简便。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非常麻烦。)

  2.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引导: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请同学们试试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逻并适当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板书讨论结果。 生1: 1 2

  (3)让板书的两个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1: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

  生2: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也就是30,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3直接写在十位上。

  (4)评一评,哪种方法更简便?

  3. 规范格式,归纳方法。

  (1)课件演示: 教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1,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得36.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把3直接写在十位上。

  (2)小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得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

  (3)同桌互相说一说12×3笔算竖式的过程。

  4.小结:在计算时,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订正

  2.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订正 师强调: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计算时,先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把积对着那一位写,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2: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般要把多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3页练习十三第一题列竖式计算。

  六、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

  1)连加 :

  12+12+12=36(枝)

  2)数的组成

  10×3=30

  2×3=6

  30+6=36

三年级乘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33页第6--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数里有0的乘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笔算乘法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继续复习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主要内容使乘数里有0的乘法。这节课复习中,大家要弄清乘数中间有0要怎样乘,乘数末尾有0要怎样乘才能算得快,能把笔算乘法算得既正确又熟练。

  二、复习算法

  复习第6题

  1、提问:第一组题702×3和720×3又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2人做第一组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提问:702×3笔算是按怎样的`方法算的?720×3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从个位起依次一步一步乘每个数位上的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简便算法,也就是先乘出乘数末尾0前面部分的积,再看乘数末尾几个0,就再先乘得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指名2人分别做第二组和第三组题,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重点比较第二组题,让学生说说两题再列竖式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105的积中间为什么没有0?4×150的积为什么末尾比乘数多了一个0?

  3、小结

  三、综合练习

  1、复习第7题

  (1)学生分三组,每组完成两道题。

  (2)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算的过程。

  2、复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时注意让学生结合订正说说运算顺序,并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

  3、复习第9题

  (1)指名2人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求的。

  4、复习第11题

  让学生做小白兔提出的问题。并口答算式、得数,老师进行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1、让学生计算第(1)题。

  2、引导学生比较上下两题得数,想一想一个数乘9可以怎样算。

  3、课后试做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如果乘数中间有0,我们该怎样计算?要注意些什么?如果乘数的末尾有0,我们可以怎样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六、课堂作业:复习第10题。

三年级乘法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三年级乘法教案4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人教20xx版三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二课时46--48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多角度地探索14×12的积的方法。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转化、简化、模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经历“现实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构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性,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情分析:

  课前测试结果显示:60%的学生通过预习并不能达到对预习的知识完全理解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不明就里。站在竖式计算教学的角度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属于一个规定的七部规范动作,属于方法模型范畴。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探究算理、构建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列式

  孩子们,你们喜欢读书吗?这真是个好习惯,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关于书的问题.你看到了多少套书?同学们接着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14 × 12究竟该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2、估一估,说一说。

  你估计一下14 × 12的结果大约是是多少?

  预设:①10×12=120。

  ②14×10=140。

  ③10×10=100。

  同学们估的方法都很好,到底它的精确值是多少?你们会算吗?看来同学们都会算了,会算还不够,你能把你的想法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来提高对数的感知和直觉思维能力。

  3、准确值探究。

  如果我们用一个点来表示一本书,14本也就是一套。这是几套?…..孩子们接着看,现在几套了?还差几套?好,利用这幅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算出一共多少本?

  出示活动要求:

  (1)借助点子图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算一算。

  (2)完成的同学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老师刚才发现有几份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来听听他的想法。(学生讲解)。

  预案1:我把12拆成了10和2,先算14 ×10=140(本),在算14 ×2=28(本),140 +28 =168(本)

  预案2:把14拆成10和4.先算每一部分:10 × 12=120(本),4× 12=48(本),再合起来:120+48=168(本)

  预设3:14×6×2=168(本)

  观察这几种方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如果采用先分后合的方法,每一步计算起来都比较怎么样?(简单,好算)刚才同学们把一道难算的题目想办法转化成了比较好算的题目,这在数学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通过学生的汇报,在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和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把研究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问题转化成了“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性。

  二、探究竖式,构建模型

  同学们,在众多的方法中,我们来研究这种方法。(出示课件)

  其实他还可以用一种更为简洁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就是竖式。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该怎样书写?每一步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作业纸大胆的尝试一下。

  1.学生板演竖式。

  我们让这位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他是怎么想的?

  他讲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想考考他的?

  预设1:140个位上的0为什么不写?

  预设2:28是谁和谁的积?

  预设3:140是谁和谁的积?

  预设4:28和140为什么要加起来而不用乘法呢?

  2.竖式中运用的4句乘法口诀的数字的意义,并在点子图找到相应的位置,结合点子图深化理解竖式的由来。

  你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了吗?请你把自己刚才的竖式改正一下,并和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同学们大家已经会计算14×12的积了,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可以列乘12×14。

  请用竖式在作业纸上用竖式计算它的结果!

  这两个算式都能解这个问题,都等于168。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还有什么发现?根据这个特点,在今后我们可以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数再算一遍的方法来进行乘法的验算,这也是我们不久将要到中年级学习的一种乘法运率,能帮助我们解决新问题。

  【设计意图】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口算的横式写成竖式的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试着完成下面2道题(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

  23 ×13 = 43 ×12=

  2.改错。

  3.猜猜苹果下面藏得是几?

  师总结:我们通过王老师买书情境图,提出问题,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接着我们做什么了?对,借助点子图,将其中的一个数拆分进行计算解决了14×12这个问题。把一道难算的题目转化成了一道比较好算的题目,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接着我们做什么了?对,我们一起探究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点子图上找到了各部分的位置。之后我们又采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最后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强调本课重点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能力。

  拓展延伸:其实我们古时候的数学家也非常聪明,早在我国明朝《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他是用格子进行计算的。比如在计算14 x 12的时候,把14和12写到格子的上边和右边,分别计算他们的结果,比如说这个区域就是用来计算2乘4的结果,等于8,就在这个区域写0,8;而这个区域就是来计算2乘1的结果,等于2,就在这个区域写0,2;在这个区域用来计算1乘4的结果,等于4,就在这个区域写0,4。那它该怎样计算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竖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奥秘呢?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可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孩子的好奇心。

三年级乘法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的书的末尾要和第二个因属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

三年级乘法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9÷3 37÷9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1(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三年级乘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细致、有错就改的态度。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对策: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积累一定的经验。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口算p86 第1题。

  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简便方法。

  二、用竖式计算。

  1、出示:498×6 303×2 909×8 398×7

  289×4 210×3 680×5 709×5

  (1)学生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值大约是多少,再进行计算

  (2)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3)集体订正。说说各是怎么进行计算的。特别指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指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完成p84 第4题。

  (1)学生估计并连线。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3)小结:将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是整百进行估计,如果比整百大,则积比这个估计的结果大,反之,则小。

  (4)以496×5为例,估计的结果是大约为2500而且比2500小,那你知道具体比2500小多少呢?

  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指导:把496×5看成500×5,原来是496个5,现在是500个5,多了4个5,因此多看了20,496×5的积应该比2500小20,是2480。

  (5)你会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剩下的题目吗?

  3、p84 第3题。

  (1)学生进行计算。

  (2)观察上下一组题目,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说说)

  (3)你能举出类似的题目吗?

  (4)教师举例:120×12

   你会计算吗?你能用刚才的这个知识进行计算吗?

   指名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0×2×6或120×3×4

  你会计算吗?(学生计算)

  (5)小结:看来我们可以将暂时不会的题目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解答。

  (6)你能快速地回答:398×5×2的结果是多少吗?

   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98×10=3980)

  (7)小结:我们可以将刚才的知识倒过来使用,将题目的计算简便化。

  三、应用题复习

  1、完成4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来回”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实地模拟一下,强化对“来回”的认识。

  (2)解题。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强调这样列式的含义。

  2、完成p84第6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根据分析列出式子。

  (3)学生看着式子先估计一下,并重点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估计。再进行解答,同时进行验证。

  四、练习小结。

  通过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2、5题。

  板书设计: 复 习

   496×5 500×5

  496个5 500个5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教学的乘法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4题依次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1题让学生口算的题目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不进位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自觉整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体会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计算的必要性。第2题通过题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结合律,加深对乘法运算方法的理解,不断提高计算乘法的能力和水平。第4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通常可以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再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得出积大约是多少。第5、6题都是用学过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题意。

  课后反思: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我认为让学生在计算前养成先估算的好习惯,可以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作初步的检验。今天所练习的估算,除了要估算积是几位数外,还在估算的基础上,补充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将计算简便化。对于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可以将后面两个乘数先乘,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当然,反之是两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写成两数相成,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也就是以后所要学习的乘法结合率。这一练习的处理,是先让学生按照原来的计算顺序计算,再进行比较,很多学生都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学生的发现用题目的形式利用起来,让学生觉得这种规律能给他们带来方便。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估算的策略与方法。

  课后反思:

  口算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像500×6这样的算式如何口算,学生大部分都是先想5×6=30,再想500×6=3000的。第3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105×2×4和105×8这两个算式,可以知道由于2×4=8,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得数肯定是一样的,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要算105×2×4的结果先算105×8会比较简单方便,于是我让学生马上说出398×5×2的结果,学生说出先算5×2=10,然后算398×10=3980。第5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来回”的意思,并且明确在50米长的游泳池游4个来回表示要算8个50米。第6题是一题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首先让学生弄明白小华和小芸每天走了几个来回,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并估算,最后让学生算出精确答案。由于估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约等于1600米,有的学生就不知道到底怎样比较了。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对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以及笔算的巩固练习,并且利用估算的方法来验算笔算,本次练习中的第3题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和比较,体会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练习还安排了5、6两题解决实际问题,重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来回的实际意义,通过讲解、演示,利用对一个来回含义的理解,学生基本能独立解题。

  课后反思: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第1题让学生快速的口算,其中选了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口算的;然后出示几道普通的和特殊的(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先让学生估算乘积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帮学生巩固了一下估算的方法以及笔算时要注意的地方;第3题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再次体会每组两道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补充了一道120×12,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算一下,虽然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还没学,但根据我们所学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从而想到,0先不参与运算,所以可以先算12×12,最后添0。12×12可以写成12×2×6或12×3×4。第5、6题,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来回”的的意思,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三年级乘法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乘法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课件、练习题纸张。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1、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遨游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要就去数学王国闯一闯。

  2、准备一:口算。

  11×60 50×11 14×20 13×30 12×40 21×30

  3、准备二:笔算。

  2 4 3 2 1 2 3

  × 2 × 3 × 3

  准备三:拆数。

  23 15 33

  ( 3 )( ) ( ) ( 10 ) ( 3 ) ( )

  顺利过关,可以去遨游数学王国。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数学王国里有一位阿姨在买东西,你能帮售货员阿姨算一算吗?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12

  48 ……2×24的积

  240 ……10×24的积

  288 ……48+24的和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板演竖式计算过程)。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学生口答)

  22×23

  2、小马虎检查中心。(学生口答)

  33×31 =132 32×12 =3264

  3 3 3 2

  × 3 1 × 1 2

  3 3 6 4

  9 9 3 2

  1 3 2 3 2 6 4

  3、钓金鱼(温馨提示:请保持安静!)(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纸做。)

  12×44 23×11 32×13

  4、连一连。(在练习纸做,然后口答)

  429 528 961 759 492 672

  22×24 12×41 21×32 39×11 31×31 23×23

  5、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练习十五第3、4题)(学生在堂上练习本做,然后评讲。)

  6、智力大比拼!(课件出示)(学生思考,集体评讲。)

  有10箱苹果汁,12箱桔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计算顺序。

  (2)书写位置。

  四、板书设计。

  2、笔算乘法

  例1、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24×12 = 2 8 8 (元)

  2 4

  × 1 2

  4 8 … 表示 24×2的积

  2 4 … 表示24×10的积

  2 8 8 … 48与240的和

  答:一共要付288元。

三年级乘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会利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今天大家的上课的精神都特别棒,所以下面的一些抢答题,相信你的举手动作是最快的。做好准备。”

  1.口答。

  3个5是( ) 2个4是( )

  8里面有( )个2 20里面有( )个5

  2.看图说说有几个几

  (1)☆☆☆ ☆☆☆ 2个3

  (2)○○ ○○ ○○ 3个2

  (3)□□□□□□ 1个5或者5个1

  二、探究新知

  师:“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

  1.出示情境图(例3)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蓝花:2朵 黄花:6朵 红花:8朵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谁能把比较的结果说一说?

  2.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1)圈一圈,再比较:

  师:除了用多和少来比较两种花的数量,我们还可以像学习除法那样将它们分成一份一份地比较。如果我们将蓝花看成一份,那么黄花可以怎么分?请大家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看看你圈了以后有什么发现。”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提示。指名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操作。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

  师:“你圈出了几个几?为什么把2个圈一份呢?(黄花的只数是2)你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吗?”

  (指名回答。预测提示:因为蓝花的朵数是2,所以把2看成一份,6就可以分成3份。也就是3个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讲解:因为6里面3个2,所以6是2的3倍。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随机板书:

  求:6是2的几倍

  想:6里面有几个2 (3个2)

  所以:6是2的3倍。

  3.体会加深“倍”的意义

  (1)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2)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圈一圈,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汇报:

  师:“你把每几朵圈成一份?(2朵)为什么?(蓝花的朵数是2朵)。那么把红花圈成了几个2(4个2)

  因为8里面有4个2,所以8是2的4倍。所以红花是蓝花的4倍。

  随机板书:

  求:8是8的几倍

  想:8里面有几个2 (4个2)

  所以:8是2的4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的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板书课题)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那么这个4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呢?”

  指名回答,8÷2=4

  (3)小结: “说的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一般用除法来计算。”那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这个2如何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三、尝试练习,加深理解。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是如何列出来的。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尝试直接列算式解答,然后说一说是如何列出算式的。

  2.寻找生活中的倍数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知道咱们班有几个同学今年8岁,老师今年32岁了,你知道老师的岁数是他们的几倍吗?

  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回去可以想一想,然后把想到的问题告诉爸爸、妈妈或者是老师听,好不好?

  五、全课总结

  今天怎么学习了( ),你知道怎么求一个数是另个一数的几倍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解决。

  例【2】

  本单元是在乘数、除数是一、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运算四个部分。

  1.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这一节主要教学,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数是三位数乘法的笔算和乘法估算。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教学,因为这个内容既是学生理解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的前提,又是学生正确进行乘法笔算所必需的口算技能之一。教学时首先讲清算理,可先通过直观图示,启发学生观察得出: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接着类推规律,使学生知道算几乘以整百数可以想整百数乘以几。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实质是以“百”为计数单位去计算。让学生在口述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得出结果(如7×200,想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是1400,进而要求学生简缩思维过程,直接进行口算(如7×200,想7×2=14,再在14末尾添两个0)。其次要采取多样的练习形式。如看卡片算、看图表算、听算等,也可搞些“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的数学比赛、数学游戏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短时记忆能力。

  三位数乘法笔算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时除应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让学生在尝试性练习中获得新知。如通过尝试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放手让学生“先做一做”,使他们在具体的计算中发现:当乘数的位数多于被乘数时,交换位置再乘,比较简便;使他们在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中归纳出:乘数中间有0时,可省略用0乘这一步,使计算简便。总之,要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新知,切忌简单灌输。(2)加强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教材把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来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而且能为今后学习商不变性质、小数乘法、正比例的意义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在练习中加以运用,从而逐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乘法估算是选学内容。通过估算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另一 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用估算检验计算是否正确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计算技能。

  2.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

  这一节包括用整百数除的口算除法、三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除法估算三个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进行三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除多位数的关键仍在于试商。为了突出试商这一关键,教材采用了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编排方法。教学时可根据这一特点先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般的试商方法,即当除数接近整百数时,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再引导学生摸索出一些简便的试商方法,使学生在除数不接近整百数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试商。

  与以往教材相比,义务教材在进行商不变性质教学时增加了一个例题(例13),这个例题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在有余数除法中,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算时要注意余数的变化。教师应通过这一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尝试发现在有余数除法中,当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0除外)时余数的变化规律。

  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抓住余数变化规律的实质,深刻理解商不变性质。

  除法估算也是选学内容。教学时同样要在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检查除法计算正确性的技能和习惯。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三个关系式:(1)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被除数÷商。学生受求因数用除法、求被除数用乘法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运用第(3)个关系式时往往容易发生错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影响,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进行直观教学,结合乘、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正确、清晰的概念;(2)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深化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达到正确运用。

  教材还安排了求乘、除法中的未知数x,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应用题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既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认识,又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为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作好孕伏。

  4.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这一节主要有“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以及“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时,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两个知识点。教学时一是要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抽象、概括出规律;二是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规律的灵活性。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既会顺向运用规律,又能进行规律的逆运用,在形成计算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乘法教案11

  设计说明

  1.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进行独立思考,对数学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小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解题思路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教案为学生创造了多次说话的机会:个人汇报、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形成解题思路,让每个学生通过说话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2盒粉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1盒粉笔)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所以有4×6=24(支)]

  师:2盒有多少支?怎样计算?[24×2=48(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

  (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2盒这样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谁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4×6=24(支) 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2=48(支) 求出2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粉笔的活动,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探究新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1.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52页例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汇报信息:①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②每箱有12个保温壶。

  (3)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一共卖了多少钱,还要知道什么信息?

  (还要知道每个保温壶卖多少钱)

  2.独自探究。

  (1)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①提问:45×12=540(元)表示什么?(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能卖多少钱,也就是一箱保温壶能卖的钱数)

  540×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②提问:12×5=60(个)表示什么?(每箱有12个保温壶,5箱一共有的保温壶的个数)

  60×4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一共有60个保温壶,这些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③45×12×5先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卖多少钱,再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④12×5×45先求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这些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4)讨论:①和②这两种方法与③和④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汇报:①与③、②与④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只是③和④分别是①和②两步计算合并的综合算式。

  3.小结: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问题找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答应用题也要注意检验,用一种方法解答后,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再解答一遍,如果两种解法的得数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三年级乘法教案12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笔算乘法

  第7课时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出估算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难 点:理解估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老师:秋天来了,同学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秋游)现在我们一起来到秋游的现场。

  出示例7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仔细看图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知道门票价格和参观人数,要求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2、分析与解答:

  (1)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这样列式?(一人8元,共有29人,就是求29个8元是多少,所以根据乘法意义列式为29×8。板书:29×8)

  (2)选择算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呢?是用笔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在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我们只需要估算出大约数就能比较出结果,估算在这时能更简便地比出结果。

  (3)引出课题:乘法的估算。

  (4)研究估算方法: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把29估成接近的整十数30,30×8=240,29×8<240,所以250元够了。

  3、回顾与反思:我们刚估算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验证,谁来说说:29人买门票,250元为什么够了?(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验证正确后,我们要做什么?(写答)。一起答……

  4、加强巩固: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估算方法,说明700元不够,800元够的道理)

  92×8≈720(元)

  ┇

  接近90

  (把92少估成90都需要720元,那92人700元更不够)

  92×8≈800(元)

  ┇

  多估成100

  (把92多估成100都够了,那么92人800元就更够了)

  5、整理估算思路与方法:通过刚才对乘法估算的研究,你认为我们在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

  ≈和=有什么不同之处?(≈表示估算的数,=表示准确的数)

  二、深化巩固,应用拓展

  1、教材第70页做一做。

  尝试完成,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2×6≈180(千克)

  ┇

  少估成30

  把一个箱子装32千克,估成装30千克估少了都够了,现在能装32千克就更够了。

  2、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逐题反馈估算方法及结果。

  3、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出估算思路。

  4、练习十五第3、4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对乘法估算的研究,你有什么所得需要和同学们分享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估算的价值,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估算的两个原则:“接近实际数”及“便于口算”的原则,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年级乘法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总结并牢记9的乘法口诀。同时在教学中,借助数轴,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并熟记口诀。

  四、教具准备

  课件、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情境图: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分单打和双打两种,其中双打需要两个队员合作,请看情境图。

  (2)计算人数:你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吗?你是怎么求的呢?4×3=12(名)

  (3)说说想法:我们知道一幅图有4人,这里有几个4人,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回顾口诀:我们都学了哪些乘法口诀呢?(2—8的乘法口诀)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9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一、从听《一个师傅三个徒弟》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请你认真看、认真听。找一找歌词中有哪些数字?

  师:你找到歌词中有哪些数字吗?

  生:八十一、七十二、三、一等

  师:你们可真细心,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秘密:八十一、七十二与今天所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共同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1.教学“一九得九”。

  呈现图片(_船,9人在划),提问:观察这幅图,1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1条船上有9个人,就是表示1个9。

  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师:根据乘法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

  生:一九得九。

  2.教学“二九十八”。

  呈现图片(两条龙船),提问:2条船上有几个人?表示几个几?

  师:2个9相加应该怎样列式?

  生:9+9=18,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知道口诀是什么吗?

  生:二九十八。

  3.教学“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提问:3条船、4条船呢?怎样列式?

  生:3条船时有3个9,3×9=27或9×3=27.4条船时有4个9,4×9=36或9×4=36。

  师:口诀是……

  生: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4.教学5至8的相应口诀。

  师:5条船时就有5个9连加,你知道得多少吗?你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生1:5个9连加就是9+9+9+9+9,2个9相加是18,18再加9等于27,27+9=36,36+9=45。

  师:有其他方法吗?

  生2:刚才学习了四九三十六,就是4个9连加是36,再添1个9,也就是36再加9等于45。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个,简单方便。

  小组合作观察有关6至8条船的三幅图,运用刚才编口诀的方法自主探究学习6至8的相应口诀。

  5.教学“九九八十一”。

  师:通过对前八句口诀的学习,你知道“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生:8个9是72,再添一个9是9个9,72再加一个9就是81,所以九九八十一。

  师:九九八十一,就是有9个9连加,真多啊!可见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确很艰辛啊!

  三、记口诀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教师记录学生有问题的口诀,用白粉笔勾出)

  过渡语: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助你解决。

  问题2:没有遇到问题的同学,我想你一定有什么小窍门吧!先和你的同桌交流。

  (教师注意留心听与重点规律有关的内容,选择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3:你发现了哪些规律,讲给大家听听。(教师根据学生随机的发现进行引导和归纳性的指导)

  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学生不必一一找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发现不同的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规律)

  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_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提问:我记住了“七九六十三”这句口诀,下一句忘了,怎么办?

  积的十位数比口诀的头一个数小1,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的和是9。

  师:3×9=28,我算得对吗?用你的方法检查。

  后一句口诀的得数与前一句口诀相比,十位数大1,个位数小1。

  看来9的口诀算得的积离不开1、8、2、7、3、6、4、5这些数字,这样我们可以把口诀分成这样的四类:二、九,三、八,四、七,五、六。

  九的口诀,9乘几的积,就把几当做几十,再减几。

  原因:因为1个9是1个10减1,2个9就应该是这样的2个10减2,是18,那么3个9就应该是30减3,是27,那4个9呢?(40减4是36)5个9呢?(50减5)继续,所以9乘几的积就是几十减几。(课件演示)

  9×1=10-1   9×6=□-□

  9×2=20-2   9×7=□-□

  9×3=30-□   9×8=□-□

  9×4=□-□   9×9=□-□

  9×5=□-□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

  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你试试。

  3.记忆方法三──联想法。

  今天我们看动画片《西游记》时知道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让我们记住了“九九八十一”这句口诀,这就是一种联想的记忆方法。平时我们也用过类似的方法记过一些口诀,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管三七二十一。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口诀,所以你要做个有心人。

  检查记忆口诀:

  1.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2.师:谁愿意给大家表演表演?

  3.同桌之间互相听听。

  四、练习

  1.填口诀

  四九( )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九( )八十一

  ( )九七十二 三( )二十七

  ( )九十八 六( )五十四

  2、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一九得九

  七九六十三

  三九二十七

  九九八十一

  3、看算式说口诀

  5×9=45

  2×9=18

  4×9=36

  7×9=63

  4、填空

  9×7= ( )×9=72     9×( )=27

  7×( )=63    5×( )=45 9×8=

  9×5= 9×6= 9×9=

  五、小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三年级乘法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5,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8+5=6×7+4=4×9+7=8×6+3=

  2、笔算

  (1)出示214×5,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1人板演。

  (2)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时怎样算的,十位上为什么是7?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情景图: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114分钟,这颗卫星绕地球9周要用多少分钟?

  (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

  (3)你会算出结果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计算过程,同时要结合提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3?为什么9乘十位上的1还要向前一位进1?积的.百位和千位上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5)验算:请你们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6)比较复习题:这一题和我们刚才做的一题又什么异同?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笔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要计算这样的题目,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要让学生说一说第三题:为什么十位要向百位进“4”,百位要向千位进“2”。

  :做连续进位的乘法,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对,弄清应该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再横线上写几,算出是多少。

  2、练一练--2

  指名3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改正。

  3、练一练--5

  (1)学生观察,说明错在哪里?让学生说说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什么?

  (2)学生独立进行改正。

  4、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1、3

三年级乘法教案15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包括被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关键:

  使学生的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6×3 16×50 62×4 60×50

  35×11 800×7 400×2 400×60

  2、竖式计算,并口述笔算法则。

  36×14 127×34

  二、指导练习。

  1、引言。这两天同学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为了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同时提高同学们两位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2、指名板演并回答问题。

  (1)408×67 (2) 204×85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②0乘任何数得几?被乘数十位上的0怎么乘?

  小结:遇到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数,不能跳过去不乘,乘的时候如果有进上来的数要加上。

  (2)676×20 320×40 2900×30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

  ②乘得的数的末尾要添写几个0?为什么?根据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可以用简便算法,但要注意:乘完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订正错例。

  1050×60

  (中间0漏乘) (末尾少添一个0)

  三、作业。做练习四的第12—16题。

【三年级乘法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乘法教案03-07

小学乘法教案12-12

《口算乘法》教案11-09

笔算乘法教案11-08

分数乘法的教案11-03

分数乘法教案11-16

《笔算乘法》教案03-04

分数乘法教案02-17

小学乘法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