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1和第59、60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把例1的插图放大成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复习总结了加法和减法,今天要复习总结乘法。
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去参观的一共有多人?
2.同学们做纸花。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是鸭的3倍,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4.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小荣家养鸡多少只?
先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教师提问:
“上面这些题目哪些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请三、四个学生逐题回答能不能用乘法计算。
教师:第1题和第3题可以用乘法计算,因为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
“要求盘里的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
“还可以怎样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用乘法计算:5×6=30(个)
“乘法算式 5乘以6表示什么?”(6个5相加)
“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5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
“乘法算式中的乘数6是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解答这道题用加法计算简便,还是用乘法计算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哪些方法比较简便?”
“你能说出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教题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强调说明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接着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1页,齐读两遍书上的结语。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乘法算式中乘号后面的数叫什么数?表示什么?”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什么数?”
教师:学过因数以后,在一个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就可以不必严格区分了。
2.教学乘数是1和0的乘法。
(1)教学一个数和1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1×3、3×1、1×1。
“1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3,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3乘以1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最后教师说明:1个3不能相加,3乘以1就表示1个3还是3,再板书3×1=3。
“1乘以1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1个1相加?”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说明:1个1 不能相加,1乘以1就表示1个1还是1,算式是1×1=1。
“这三个乘法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1有关系)
下面我们一齐看一看一个数和1相乘它们的乘积怎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一些算式:
6×1= 1×8= 1×10= 123×1=
“谁能说一说一个数和1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2)教学一个数和0相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算式0×3 = 3×0 = 0×0=
“0乘以3等于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 = 0表示3个0相加的和是0。
“3乘以0等于什么?能不能说这个算式表示0个3相加?”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说明:0个3不能表示0个3相加,3乘以0就表示0个3还是0。板书:3×0=0
“0乘以0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0个0不能相加,0乘以0就表示0个0还是0,算式是:0×0=0。
“这三个算式都和哪个数有关系?”(都和0有关系)
“一个数和0相乘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教师边说边板书,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2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
“要求一共有多少鸡蛋,用乘法计算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
“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个数相乘,只是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算出的结果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结论是不是有普遍性。
“12乘以5等于多少?5乘以12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400乘以20等于多少?20乘以4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100乘以1000等于多少?1000乘以100呢?”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算式。
“通过上面这些乘法计算,可以看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结果怎样?”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并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谁能够用字母把乘法交换律表示出来?”教师板书:a×b=b×a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和被乘数位置的方法进行乘法验算,这实际上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0页“做一做”中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核对。
2.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学生独立做完以后,再集体核对。核对第4题的第4小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一下等号左面等于什么,等号右面等于什么。教师再说明:三个数连乘,相乘的因数交换了位置,乘积也不变,所以乘法交换律也适合三个数连乘的计算。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1、2、5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的算理.
2.理解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的算理.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2.正确、合理地进行简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灵活、合理的简便算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和一个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230 1820 2440
354254452
2.把两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
15=( )( ) 30=( )( ) 24=( )( )
3.应用题: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让学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元) =360(元)
你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
(1)两种解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即6125= 6(125)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2)当两个乘数相乘得整十数时,第二种算法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 1 3552
学生试做
(2)订正:使学生明确简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补充4529
(4)学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2516
①讨论怎样计算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把16分成 44,这样2544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启发学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补充
1512怎样算比较简便?
(3)练习:10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2745 (2)1512
=27[( )○( )] =15[( )○( )]
=27[( )○( )] =15[( )○( )]
=27[ ]=15[ ]
= =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计算简便
46254=46[( )○( )]
3.练习二十五1题
4.练习二十五3题(填写在书上)
5.练习二十五5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又学得了哪些新知识?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五4题.
六、板书设计
简便算法
有时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和积,比较简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时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成连 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
例2:25162516
=25(44) =25(28)
=2544=2528
=1004=508
=400=400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
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
(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题目。
3、算盘:
(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
(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
4、计算器:
现在,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电子计算机:
(1).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现在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
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较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三)、计算器的应用
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四)、巩固练习
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
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5.计算机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
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
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
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
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
(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展示汇报: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0(人) =150(人)
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回答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探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4+2)×25 4×25+2×25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
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
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
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
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
(2)举例观察
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
(3)交流概括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求出积,再把积相加。这就叫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
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
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
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20)×12=□×12+□×12
25×(4+9)=□×4+□×9
8×(10+5)=□×□+□×□
75×24=75×□+75×□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48×12+52×12 15×18+26×18
(15+18)×26 25×40+25×4
25×(40+4)(48+52)×12
14×(45-5)11×4+25×4
(11×25)×4 14×45-14×5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义;
2。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知识迁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每位同学从你的抽屉里拿出两根小棒,试一试,你能摆出什么图形?
谁来说说自己摆出了什么图形?(指名说)
下面请每位同学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指名说)
用屏幕出示学生们可能摆出的图形,提问:你能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吗?那么,在同学们摆出的图形中,那些是三角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
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让学生充分发言)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⑵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等)
提问: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围成)为什么?(三角形是封闭图形)
那么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去围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⑴小组活动:请组长将本组的小棒分给组员,每人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组研究: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小组汇报,并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屏幕出示例3的图,让我们帮助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小明每天上学从哪条路走最近?为什么?(中间的这条路最近,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
⑴游戏
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游戏规则:每人一个图形,拉动这个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赢。
请学生推荐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学生(一男一女),出示教具,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让女生选择一个图形,另外一个就是男生的。
请大家预测一下,男生和女生谁会赢?为什么?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⑵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那么,要想使这个平行四边形也能够固定住,该怎么办呢?(加上一根木条,形成两个三角形。)
正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⑶你瞧:这张桌子摇摇晃晃多危险啊!有什么办法加固它呢?
斜着钉两根木条,组成三角形。
4、学习三角形的高
⑴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来表示点,例如,我们可以给这三个点分别取名字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可以称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分别称为AB、AC、BC,下面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每一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醒注意:高要画成虚线,而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出几条高?为什么?(有三条高,因为每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
⑶学生练习
请每位学生在课本86页,练习十四第一题,请你画出第一个三角形的高。
提醒注意:三角形的高要画成虚线,并且要画上垂直符号。
你能画出几条高?那么,另外两个三角形的高你会画吗?试一试,好吗?
(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说说怎么检查)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具有稳定性,而且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我们还认识了三角形的高,并且学会了给三角形画高,不同的三角形所在位置不同,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商一位数的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的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试商、调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告诉老师你们到哪里秋游.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秋游三四五年级都参加了。出示图。
二、新课:
1、你从图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公交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住租用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34人。实验小学三年级师生共192人,四年级师生共184人,五年级共有师生230人.。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除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出示:三年级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怎么列式呢?学生:192÷24=因为····所以····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学生回答
师: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算一算。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除数与商的积大了,说明什么?该怎么办?明确把除数“24”看作“2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四年级师生共184人都坐大客车,需要租几辆?
①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84÷46=
②请你算一算等于几?
③学生试着独立计算,(一名学生板演)
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余数等于除数,说明什么?该怎么办?
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4”小了,改商“5”的原因。
(设计意图:从情景图入手,让学生猜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
4、想一想试商时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小结,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做“调商”(板书“调商”)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四舍法,商偏大,要改小;五入法,商偏小,须调大.翻倍法,积要接近被除数.(设计意图:规律由学生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三、应用拓展。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入“>”、“<”或“=”.263÷27○10
602÷31○20 487÷18○30第2题:森林医生。
第三题:竖式:361÷54
216÷27
第四题:练一练:73页第2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学生质疑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练习法、测试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P50页第1题。
2、教材P50页第2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1时,积就大于被乘数。
当乘数小于1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P50页第4题。
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50页的第6题,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9
课 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 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02年12月
申办城市 波兰
弗洛兹瓦夫 俄罗斯
莫斯科 韩国
丽水 墨西哥
克雷塔鲁 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 2 12 28 6 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五、布置作业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课 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游戏导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xx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画角的方法,能用三角板画30°、45°、60°和90°角,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每个学生准备一幅三角板、钉子板和一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先估计答题卡上角(如图4?16)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学生回答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教师:再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记住这些角的度数。
学生测量后,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这些角的度数。图4?16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教学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画角一般要用工具来画。下面先给大家一副三角板,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这副三角板画出哪些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画出30°、45°、60°和90°的角;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画75°、120°、135°和15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30°、45°、60°和90°的角?
学生:因为三角板上有30°、45°、60°和90°的角。
教师:为什么可以画75 、120 、135和150的角?
学生:用两个三角板上的两个角拼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角,比如30+45=75,30+90=120,45+90=135,60+90=150。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怎样画30°、45°、60°和90°的角,先讨论怎样画30°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找到三角板上30°的角,在这个角的顶点上定一个端点,然后从这个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两条射线。
教师: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一下画的这个角是不是30°。
学生画后进行检验。
教师:能说说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出用三角板画规定的角时,一是要在三角板上找到相应的角;二是在纸上确定一个端点并且把三角板角的顶点对着这个端点;三是要靠紧三角板的两边从端点往两边画射线。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把相应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请同学们在45°、60°和90°中选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教师:怎样画75°的角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先用30°和45°的角拼成75°的角后,再按前面的方法画。
教师:请同学们在75°、120°、135°和150°中选择一个度数,用三角板画一画。
学生画角后,拿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用三角板画角的方法,特别强调确定端点,再从端点靠三角板的两边画射线。这个画法与角的定义是吻合的,通过学生画角,能加深学生对角的理解。这个环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学层次清楚,每个环节的.引导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这样清晰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画角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会用三角板画角了,用三角板画角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便。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画一个24°的角、139°的角,只凭三角板能画出来吗?
学生:不能。因为三角板上找不出、也拼不出这样的角。
教师:这就需要我们用另一种工具——量角器来画。根据前面的经验,想一想用量角器怎样画24°的角?
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先确定顶点;二是过这个顶点画一条射线;三是用量角器确定度数;四是根据确定的度数画出角的另一条射线。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画角最难的一步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样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
教师作示范画角,然后请学生照老师这样画角。
教师:你觉得用量角器确定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的事项是:(1)量角器的中心点要与确定的端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要与已经画好的一条射线重合;(3)再在量角器上找自己需要的度数作一个记号;(4)连接端点与这个记号画一条射线。
教师:也就是要关注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画出83°、139°角。
学生画角后,抽一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画角的过程。
[点评:由于用量角器画角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一是采用了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同时通过对“画角中最难的一步”的讨论,突出画角过程中的“两重合”,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三、练习
课堂活动第1~3题。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9~12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刘顶点和0刻度线,确定如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列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了解使用假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和列表中经历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光辉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只有个别的学生在校外曾接触到会用方程法列式计算。大多数孩子不知道怎么解决,更不要说多种方法解决了。由于方程是学生五年级新接触的内容,所以大多孩子还不习惯用方程解决问题。学生不会主动想到列表。基于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假设的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准备在第二节课体会方程法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尝试、分析中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了一件小礼物,猜猜多少钱?猜对了就送给你?
教师:这样漫无边际的猜测什么时候能猜到啊?你们不想问我点什么吗?
生:在什么范围?老师告诉范围
教师:刚才同学们每一次猜测实际都是一种假设,假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以假设为基础的,假设有对有错,那错误的假设有没有价值呢?每一次假设都会帮我们排除一种错误,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只要不断尝试下去就会成功。今天我们就利用假设的方法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示课件。学生一起读出课题。板书:鸡兔同笼
2、师:你们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你知道它出自哪吗?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鸡兔同笼的问题,孙子算经共分三卷,(出示课件),你们知道鸡兔同笼问题记录在哪卷了吗?
3、(课件出原题)读题
师:那就让我们看看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记录这一趣题的。(出示课件)
学生读体,并理解雉的意思,请一位同学译成现代文。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孙子算经》的历史,增强数学课堂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起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师:哎呀,想想就头疼,那么多头挤在一起好乱啊,怎么解决呢?
记得我们数学上一种方法,就是当问题复杂不便于研究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研究,待找到规律后再利用规律解决复杂问题,你们记起来了吗?这是什么思想啊/这是化繁为简的思想
活动2【讲授】展示情境,尝试探究
(一)出示情景,获取信息
1、教师:那老师就把数换小点,看看这类问题有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学生也容易接受,将数目较大的数换成比较小的数,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2、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选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板书。还隐含了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鸡腿和兔腿
①鸡和兔共8只。 ②鸡和兔共有26条腿。 ③鸡有2条腿。 ④兔有4条腿。
(二)猜想验证,教授列表法。
1、师:我们先来猜猜,笼子中可能会有几只鸡和几只兔?
师:在猜测时,我们要抓住哪些条件?
师:怎样才能确定同学们猜想对不还是错?那现在就把你们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2、学生汇报: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请一个采用逐一列表法解决的同学汇报,汇报讲出理由(你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进行调整的也就是调整的方法),并且说一说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因为鸡和兔的只数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减少一只鸡,腿的总只数就增加2。)
还有哪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补充说明理由和发现的规律。(贴出表格)
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请这些同学为他们的方法命名。(板书:逐一列表法)
2)、哪个同学与他们的.列表方法不同?(汇报,说出是如何确定第一组数据的,验证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你的调整策略,在调整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当计算验证腿数多时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调整?相反呢?)
还有那些同学与他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补充调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发现。(贴出表格)
种不同的列表(1)逐一列表(2)跳跃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
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情况在表格中一一列举出来,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三)教授假设法
1、假设全是鸡
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师: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
生:不会
出示课件
师: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气,它觉得鸡两条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两条腿,也学鸡两条腿走路了,此时从下面看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腿会减少
师:为什么腿会少呢?
生:因为是把里面的兔当成鸡来计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每只兔会少2条退。
师;如果比原来总共少了8条退,你能知道有几只兔子了吗?
生:4只
师:好,现在我们把刚才假设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了两条腿。)
师: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这时笼子里一共有几只脚呢?
课件出示:8×2=16(条)。
师:但实际是几条脚呢?(16条)与实际相比,脚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比实际少26-16=10(条)
师:为什么会少10条脚?少了的10只脚是谁的?
课件出示:因为把兔当了鸡在算。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少两条腿,把兔当成了鸡算就会少算10条腿,所以会少10条脚,这些脚是兔子的。
师:兔子的只数应该怎么算?
课件出示:兔有10÷2=5(只)
师:那鸡有几只?
课件出示:鸡有8-5=3(只)
【设计意图】简单地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解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展,不仅能减低题目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板演假设全是鸡的书写过程
师:谁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讨论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这解题过程写出来?请同学们试试看。可以两人一组讨论完成。
3、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
总腿数:8×2=16(条)脚
比实际腿数少:26-16=10(条)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
兔的只数:10÷2=5(只)
鸡的只数:8-5=3(只)
答:笼子里兔有5只,鸡有3只。
4、师:我们到底算的对不对呢?怎么办呢?(回顾与反思的过程)
(课件出示:3×2+5×4=26(条)脚,5+3=8(只)。
师: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5、师:刚才我们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的解题方法,我们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设计意图】通过把解题思路的整理和归纳,向学生渗透什么是假设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6、师:现在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兔,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7、板书:
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总腿数:8×4=32(条)脚
比实际腿数多32-26=6(条)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4-2=2(条)脚
鸡的只数6÷2=3(只)
兔的只数8-3=5(只)
答:笼子兔有5只,鸡有3只。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利用假设法解题,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与巩固对假设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同一道题用同一种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8、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对比列表发法和假设法,你们觉得更喜欢哪种方法呢?(得出假设法更具一般性,列表发有局限性)
活动3【活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师:现在你有信心解决《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解题?(课件出示题目)
2、自己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幻灯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3、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师: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在《孙子算经》中出现,也曾远渡重洋,传播到了日本,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流传甚广的龟鹤问题出示课件,它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并让生说说思路。
2、课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鸡兔同笼问题,看看这道题又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呢?他们不同之处在哪?
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有几人?
分析,解答,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决的吗?
出示课件,学生自己读一读,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古人的聪明,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现在的解题方法与古人创造的“抬腿法”相比较,引导学生对祖先赞美,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数学热情。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你能尝试着编一道吗?
活动5【作业】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既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趣题,又解决了咱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
生:方程的方法。
教师:对,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数学作业是自己编一道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出示课件)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大胆猜想,那么数学将会变得很美丽,你也会因思考而变得更有智慧。(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
课题:
大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大数的改写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的改写整万的数。
2、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方法。能争取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3、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4、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教学难点: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做范围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用幻灯出示下面土模。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写作:
二百零四万五千写作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写作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吨写作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个写作
写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然后幻灯补充正确写数。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读作
3500000读作
10200000读作
86000000读作
学生读数完成后,教师板书补充读数。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如图: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液含有:
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学生明确了整万数与非整万数后,不仅对改写以”万”坐单位的数有帮助而且对将非整万数”四舍五入”到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做了铺垫。)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个”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
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5)即时尝试把下面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80000 300000 18000000
学生独立改成。老师巡视,观察学生是否记住写”万”字,并当作要点进行强调。
2、教学例6
(1)投影展示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
(2)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陪。这时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陪数关系比较困难。
(3)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
(4)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怎样把这两个数改为整万的数?
(5)介绍”四舍五入”法及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板书:12756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板书10000=1万(说明:这里两数是相等的,只能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2-24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9-29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4
【精】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