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设计
《好吃的蔬菜》是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中《秋天》主题里一个活动。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幼儿园的小朋友缺少一定的饮食健康知识,所以偏食、挑食、三餐不定时、定量的情况普遍存在,故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了解有关饮食健康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吃"的过程中还包含有关"用餐礼仪""用餐卫生"等知识,这些内容都要在教学中渗透。
1.显性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感知蔬菜的不同味道和多种制作方法。
(2) 能用语言清楚地介绍自己家制作的菜肴的名称、特点。
(3) 共同分享、品尝自己和同伴带来的蔬菜。
(4)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要有节制。(第二教时)
2.隐性教学目标。
(1)使孩子了解一些就餐礼仪。
(2)让孩子知道饮食要卫生。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前期准备。
在准备这个活动之前,我着重观察了孩子午餐的饮食情况,发现一些孩子到了吃饭的时间便会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生怕落在后面;一些孩子碰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吃得特别多,不喜欢的就吃得很少;吃完一顿饭,桌面、桌下全是米粒,而且还有把饭倒掉的现象;为了了解孩子平时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健康知识,我做了调查,发现孩子普遍喜欢油炸食品、肉、虾、水果,而对豆制品、蔬菜、菌类则表现出不感兴趣。对于食物的营养知识主要来自父母,孩子知道牛奶、蔬菜、水果对身体有帮助,但是有什么帮助,该如何均衡营养则知道甚少。
2.活动设计。
(1) 幼儿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
活动前一天让家长和幼儿商量共同做一道菜,并参加买菜、择菜、洗菜、烧菜的制作全过程。引导幼儿从用的什么蔬菜、怎样制作的方面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分类摆放菜肴。
引导幼儿根据菜肴的制作方法来分类,将各自带来的菜肴按凉拌菜、炒菜、汤分类摆放在自助餐桌上。
(3)配菜活动。
通过前两项活动,孩子对菜肴的分类以及合理饮食有了初步了解。在这时要求6个孩子为一组,为一名平时饮食不合理而导致上课没有精神、跑步总落后的孩子进行配餐。这个活动再次巩固了前两次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这个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这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经常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学习精神。
(4)小小自助餐。
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以"小小自助餐"老板的身份为切入口。大城市的孩子吃自助餐的机会较多,一些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会吃自助餐,而有些则对吃自助餐有错误的理解,认为自助餐就是想拿多少拿多少,全然不顾是否吃得下。对于少数从没有吃过自助餐的孩子,在这个活动中,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吃自助餐获得一种新的生活经验。
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我首先欢迎孩子来到新开张的"徐老师餐厅"来免费就餐,接着让孩子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就餐。选择好了食物后,说一说自己拿了哪些食物,分别属于哪一类。在快乐的气氛中进一步激发喜欢蔬菜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幼儿介绍自己准备的菜肴。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健康成长最有关的"食"(放大出示)。
师:我相信许多小朋友对吃一定很感兴趣,徐老师就是其中一个。来,我们闻一闻有什么味道?
逐一出示孩子带来的菜,并请几个带来特别的菜的小朋友来介绍,引导幼儿从用的蔬菜、怎样制作的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分类摆放菜肴。
引导幼儿根据菜肴的制作方法来分类,将各自带来的菜肴按凉拌菜、炒菜、汤分类摆放在自助餐桌上。
师:我们来帮它们分一下类吧,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按什么方法来进行分类。
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分类,其他幼儿做参谋。(这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讨论结果来进行分类。)
(3)小小营养师。
师:最近有位家长来找我,他说他的儿子平时总是偏食,所以上课没有精神,跑步总是落在最后。医生说,只要平时能够做到合理饮食,不偏食,这些症状就可以消失了。这位家长希望我们能够给他的儿子配营养餐,每天品种尽量不重复。你们来当回营养师好不好?现在班里共有9个小组,我就请这9个小组每组搭配一顿营养餐,看哪个组搭配的`餐营养最合理。
师:每组该如何完成任务呢?
A、首先由组长负责讨论,然后在菜肴中进行选择,如果不够,可以加进别的内容。
B、选择完毕后,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或者自己选择,每人画一种菜。
C、画完后,把食物放在餐盘上,各自介绍搭配的理由。
师选择一组比较典型的孩子上来交流各自的选择。
典型一:选择太少。可以增加些什么?为什么?
典型二:选择太多。可以去掉些什么?为什以?
生:讨论。
(4)参加品尝蔬菜自助餐。
我呀开了一家"徐老师餐厅"(黑板出示),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张,我请小朋友免费来吃饭,给餐厅提提意见。今天我们来吃自助餐。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自助餐吗?有谁吃过自助餐?
生1:想吃什么就可以拿。
师小结:从名字上来看,就是自己为自己服务,想吃什么就可以自己拿什么。
师:吃自助餐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吃自助餐要注意不能浪费,拿多少要根据自己的胃口。
生3:吃自助餐要注意卫生,要用公用的勺子拿食品。
师总结:1.取吃的东西时要排队;2.拿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去;3.吃多少拿多少。
自助餐开始,孩子进行选择。
在孩子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表扬孩子的一些文明行为(互相谦让,帮别人取物)。
活动二:交流。
师: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下,同学们都为自己选择好了一顿美餐。
师:今天,每个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小朋友什以都爱吃,所以选了很多;有的小朋友很多东西都不喜欢吃,选了很少,甚至只选了一种。大家觉得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合理?
师:那么怎样才算是合理的呢?
生: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们不能偏食,每天每一类的食物都要一些。有些食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该多吃些,有些我们可以相应的少吃些,但是每一类我们都要吃到。要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做到:合理饮食,不偏食。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的食物还有许多,请你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去菜场逛逛,然后制定一份一周的家庭晚餐菜谱。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做到合理饮食,不偏食、不挑食,做个健健康康的孩子。
(四)课后反思
1. 在活动中由于秋天的主题只能是蔬菜,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把荤菜、水果、饮料放进去,给孩子分类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小朋友的书》、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
--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辩论赛: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鱼是鱼吗?幼儿举牌回答,笑脸表示肯定,哭脸表示否定。
--请幼儿分成左右两队坐,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说服对方,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提出新的问题:墨鱼是鱼吗?再次辩论,结束后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
四、《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蓝天、白云、红花、绿叶,自然界多姿多彩,五颜六色,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颜色?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红、黄、蓝三原色以及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我设计了本节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欲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认识三原色,通过探索发现不同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2.会按要求边操作边记录。
3.对颜色感兴趣,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杯、小勺子、颜料、抹布等。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手戴小兔头饰,“今天,森林幼儿园里的山羊老师要给小动物们上美术课,可小兔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谁能帮帮小兔呀?”
2.猜想并记录。
(1)师:“好,那你们猜一猜把红色和黄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请两位幼儿回答。
(2)介绍记录表。
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在记录者这里写名字或字母,这是什么意思?(手指猜想标记)你用水彩笔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这里。记录好了,就把记录板放回原处大班科学:会变的三原色大班科学:会变的'三原色。好!现在开始。”
(3)幼儿猜想并记录。
(4)交流猜想结果。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猜想结果。”
3.实验并记录。
师:“两种颜色合在一起到底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我们动手试一试,好吗?”
(1)“在每张桌上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你用勺子从杯子里取出两种颜色放在空杯里,看看合起来是什么颜色,然后记录。在用勺子取颜料时要慢,不把颜料弄在桌子上,如果不小心把手弄脏了,可以用抹布擦一擦。实验完成的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上,拿着记录表回座位。”
“这是什么意思?(手指记录表实验标志)你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这里。”
(2)幼儿实验。
(3)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介绍你的实验结果?”
4.第二次实验。
(1)师:“小朋友真能干,又帮小兔找到了三种颜色,可小兔说它还想要更多的颜色,怎么办?”
(2)“你还能变出什么颜色呢?请你再去试一试,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这里。(手指记录表)这里记你用的哪两种颜色,这里记你变出的什么颜色。我摇铃鼓时,你们就回座位。”
(3)幼儿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
师:“你们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的?”
5.总结。
师:“原来红黄蓝三种颜色可以变出很多不同的颜色,这三种颜色就是三原色。小兔有了这么多颜色,就可以开心地画画了,真要谢谢小朋友。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儿童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儿童积极参与其中,老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让儿童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儿童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2.孩子对上这节课的兴趣很高,可以自己亲自去动手调色,并观察不同颜色加在一起的变化乐趣。
3.有的孩子还不能准确的调出相应的颜色,老师应该就加以指导。
4.这节课上有的孩子回答问题还是很积极的,有的孩子不认识自己调出的是什么颜色。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了解一天中的时间顺序,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主动讲述三个时间段自己的状态。
活动准备:
1.早上、中午、晚上的三张图片。
2.表示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照片,每个时间段3到4张照片。
活动过程:
一、早上、中午、晚上
1.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2.咦!这张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嘛呢?那谁知道这张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吃饭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中午呢?
3.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4.我知道我们班有好多小朋友都认识字,那现在我要考考你们,(出示早上)这两个是什么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早上除了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幼儿园,你们或家里人还会经常做哪些事情呢?(出示中午)这两个字认识吗?对了,早上慢慢过去了,就到了中午,中午小朋友在幼儿园会做哪些事呢?中午过去了,星星月亮出来了,那是什么时候呢?(出示晚上)对了,到了晚上,晚上小朋友又会干什么呢?
二、做动作,说时间
1.我们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会做很多很多的事。现在我来做动作,请你们来猜猜
我做的动作是早上还是中午还是晚上做的事情。
2.教师做动作(穿衣、梳头、睡觉等等)。
3.个别幼儿来前面做动作,其他幼儿猜测。
三、我的一天
1.瞧!谁来了?(小猫)小猫说它碰到了难题,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2.原来,小猫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张表格分成几份?(3份)这是早上,这是中午,这是晚上,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干什么嘛?你觉得照片里的事在什么时候做比较适合呢?请个别幼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3.小朋友都想动手来帮小猫的忙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动动手吧,把相应的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中去。
4.小朋友都贴好了吗?那谁来说说我的一天,我早上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请幼儿说说“我的一天”。
活动反思:
一、成功之处本活动我们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取,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半点。
在本活动的导入部分,我所选的音乐《小闹钟》富有感染力且贴近活动内容,把孩子立刻吸引了过来,接下来的提问又把幼儿的思路引发到钟表上,很自然的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的学具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又通过演示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二、缺失之处
1、问题缺少变幻性在活动中,我都采用了拨好时间点然后提问幼儿:“这时几点?”幼儿的积极是蛮高的,但我发现这样的形式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碰到了困难,有的幼儿只知道几点但不知道在钟上怎么拨。在课后我想了想如果在课堂中先采取我的方法提问幼儿“这是几点钟?”等幼儿掌握后,再以另一种形式提问:“那8点钟应该怎么拨呢?分针、时针走到那个数字上呢?”这样变换形式相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教师的高控制本活动的重点在于认识整点及半点,认识半点是活动的难点。在备课时,我认为整点和半点是一样的,认识了整点,半点理所应当也是很容易的。而真正在活动中我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对于整点,孩子们能很快地理解、学会,但到了学习半点的环节,好多幼儿都搞不清了,这时怎么回事呢?活动后我思考了,我认为还是我自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新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教学经验也不足,活动大多都是在我的高控制下进行的,因为有时会觉得自己不说,孩子会不会说不出?会不会不顺着我的思路回答?当孩子说出奇思怪想时,我应该怎么去应答,所以总是忍不住说出问题的答案?在半点这个环节中,总结下来,没有让幼儿去探索,而只是我一味的讲,这个效果是远远小于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的。仔细想想,如果我能给点时间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一下,讨论一下,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的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内容与要求】
1、愿意玩沉浮的材料,能和同伴合作,大胆尝试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体验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重点】
尝试探索使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活动难点】
理解记录表的内容,能够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录,两人能够合作实验并进行记录。
【材料与环境创设】
1、 各种沉浮材料(塑料小碟盘、硬币、橡皮泥、瓶盖、弹珠、吸铁石、塑料勺子、乒乓球),标有“ 沉 ”、“浮 ”标志的篮筐若干,水槽若干,大碟盘、毛巾若干。
2、记录表(幼儿和教师用),记录笔,教学展示板。
【活动流程】
激趣导入——实验探索——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
t:“小朋友,你们都看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李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有一天啊,在森林里,灰太狼正追赶着喜洋洋,它们跑啊跑啊,跑到了一条小河边。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可是喜洋洋一点儿都不怕,它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就跳进了河里,慢慢地游向了河对面。灰太狼也紧追不舍,来到了河边,它对喜洋洋大声喊道:‘我这就追上你!’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河里,你们猜结果会怎么样呢?”
2、引出沉浮话题。
t:“喜洋洋可聪明了,它知道木头在水中是可以浮起来的,而灰太狼却不知道石头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
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哪些东西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呢?”
3、幼儿交流表达,教师视幼儿的'回答情况做相应的小结、归纳。
二、实验探索
(一)第一次实验
1、介绍操作材料。
t:“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它们分别是塑料小碟子、硬币、橡皮泥、瓶盖、玻璃弹珠,还有小铁块。这些材料,有的会在水中浮起来,有的会在水中沉下去,待会你们可以去试一试。”
2、理解记录表。
t:“在玩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张记录表”,教师讲解记录表,幼儿观察。
3、提出实验要求。
t:“每个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组成一组,两个人合作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在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哪些材料会沉下去?然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在记录表上。做完之后,把水槽里的材料按照在水中会沉下去的和会浮上来的物体分别放在有沉浮标志的两个篮筐中。”
4、幼儿实验操作,教师个别化指导。重点关注:幼儿能否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和记录以及在实验过程中能否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5、交流讨论。重点提问:“你们发现哪些材料在水中是会沉下去的,哪些材料会浮起来?”
6、小结。硬币、橡皮泥、弹珠、铁块在水中会沉下去;塑料小碟盘、瓶盖、乒乓球和积木在水中会浮起来。
(二)第二次实验
1、过渡环节。
t:“刚刚你们都发现了在水中会沉下去和会浮上来的物体,接下来,我们要把一种会沉下去的物体让它浮起来,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你们有信心去尝试吗?”
2、、介绍实验规则。 重点讲解:“每个小组从在水中会沉下去的物体中选择一种材料,然后想办法让它浮上来。做完实验后,也要记得把你们的探索发现记下来。”
3、再次认识记录表。教师将折叠部分的记录表翻开进行介绍。展开阅读全文
4、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重点关注:幼儿能否大胆尝试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以及与同伴合作实验。
5、交流表达。重点提问:“你们组选择了哪种会沉的材料?用什么方法让它浮起来的?”
6、小结。借助其他会浮起来的物体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改变沉下去物体的形状,把它捏成中间是空心的或做成小船的模样,也可以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视幼儿现场操作情况,教师可做补充示范)
三、活动延伸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利用沉浮的现象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呢,比如,小朋友想去游泳,可是自己不会游,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他呢?人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能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上游玩。把会沉的铁块做成很大的轮船,它也会浮在水面上,运载客人或货物。这是潜水艇,它能浮在水面上,还能沉到水里下,这是怎么回事?
2、原来,沉浮有这么多的秘密,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美好。那就让我们之后再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一起再去探索发现沉浮的更多有趣的秘密,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根据《纲要》“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精神,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我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有趣的电池。
本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其中渗透了蓄电池的环保作用,与幼儿园主题“我爱环境”相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让幼儿学习用语言来表达操作结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电动玩具及物品若干,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电池及幼儿人手一份简易电池安装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物品的尝试活动中,感知玩具和物品无电池的状态。
1、放音乐,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师:这里是电动玩具城,大家来看一看,玩一玩,试一试,看看这些有趣的玩具和物品里面有些什么小秘密?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物品,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刚才玩的是什么?好玩吗?;为什么所有的电动玩具和物品都不能动起来?
(刚才玩的电动玩具和物品里面都没有电池),那怎么办呢?(装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师:这小小的电池有这么大的作用。老师这里有许多电池,你们看看有没有看到过的?在哪里看到过的?(幼儿回答)
师:电池真有趣,有圆的、方的、扁的、大的,还有小的,电池用完了,随意乱扔,会污染环境。这种电池你们见过吗?(蓄电池)这种电池用完了,也象其他电池一样扔掉吗?那该怎么办?(幼儿回答)
小结:对这种用完了还可以充电反复使用的电池,叫蓄电池。用蓄电池开的车很好,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可以保护我们周围生活环境。
2、幼儿尝试:给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
(1)出示一件电动玩具,请幼儿说说:“它的电池要装在哪里?需要什么样的电池?怎么装?电池盒里有什么秘密?(请一幼儿上台)
(2)出示安装示意图,说明记法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试一试给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让它们都动起来!
3、第三次尝试:认识正负极并准确安装电池。
师:大家都找到了大小合适的电池,可为什么有的不能动起来呢?(引导幼儿回答:电池装反了也不能动)
(1)认识正负极问:电池的两头一样吗?你用了几个电池?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个别幼儿边展示示意图边回答)
(2)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向安装电池。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都知道,怎样去安装电池,电池的“”要对着电池盒的“”,电池的“”要对着电池盒的“”,下面我们就让电动城里的玩具和物品动起来吧。
4、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教学意图:
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把吃剩的蟹壳带来,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螃蟹》。为幼儿提供进距离接触螃蟹的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积累生活经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教学过程:
1、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今天我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师:玩得快乐吗?(快乐)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7、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教学点评:
整个活动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小百科: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翅膀的资料、卡片等,布置“动物翅膀”展。
2、实物投影仪。
3、观察记录表若干。胶棒、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参观翅膀展,初步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参观动物翅膀展。(幼儿搜集的资料图片、手工、玩具、图书)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动物翅膀展,在参观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它会飞吗?”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的翅膀是不同样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没有;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现在我们再去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二、第二次参观,学会使用观察记录表。
1、出示、介绍观察记录表“首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将它们的小图贴在左上角,然后根据你观察的内容分别记录在下面”。
第一:“它的`翅膀上有羽毛吗?如果有,我们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标记?没有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第二:“它有几对翅膀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幼儿讨论)
第三:“它会飞吗?可以做什么标记?”(幼儿讨论)
2、幼儿自由观察记录,教师在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现在我们就拿上记录表,选择你感兴趣的动物去观察吧!”
3、集体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自己记录的结果。
三、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1、“动物有翅膀就一定会飞吗?”(不是)“哪些会飞哪些不会呢?”(鸡、鸭、鹅等不会飞,鸟、蜜蜂、蝴蝶等会飞。)
2、“哪些动物的翅膀有羽毛?”(鸡、鸭、鸟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没有。)
3、“哪些动物有一对翅膀,哪些有两对呢?”(鸟、鸡等有一对,蝴蝶、蜻蜓等有两对。)
4、“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也有翅膀呢?它们的翅膀又是怎样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如果我们人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要翅膀吗?如果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幼儿畅谈。
“小朋友们想得真好,我们一起到班上去把我们美好的愿望画出来吧!”
带幼儿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连接腰带,并能表述连接方法;了解连接在生活中的运用。
2.乐意动手操作,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皮带、腰带若干。
2.橡皮筋、回形针、扭扭棒、柳条、夹子、磁铁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经验,谈话导入。
1.(出示皮带):这是什么?(皮带)你见到谁用过皮带呢?怎么用呢?
2.系皮带。
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尝试连接腰带。
1.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连接腰带。
(1)师:今天我也给你们准备了一根腰带,看看这根腰带是什么样的?怎样把腰带的两头连接起来呢?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连接腰带。
(3)提问:你用了什么材料把腰带连接起来了?是怎样连接的?(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小结:刚才你们发现用柳条、夹子、扭扭棒……可以把腰带的两头连接起来:有的用柳条、回形针……“穿”过洞把腰带连接起来,还有的用夹子“夹”、磁铁“吸”、回形针“别”……也把腰带连接起来,方法都很不错!
2.自主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连接腰带。
(1)师:等会儿请小朋友把刚才没玩过的材料,去试一试,这些材料能把腰带连接起来吗?已经玩过的材料,还可以动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多的连接方法?
(2)幼儿自主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连接腰带。
(3)提问:这次你们肯定有新的发现了吧,说一说你们都选了什么材料,用了哪些方法把腰带连接起来?(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小结:你们真能干,又发现了更多的连接方法。(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3.游戏:腰带上的“结”。
(1)提问:小朋友,想一想在这么多的材料和方法中,哪一种材料、哪一种方法连接腰带最牢固又最方便呢?(幼儿讨论)
(2)幼儿游戏。
(3)小结:今天我们自己动手,用6种材料把腰带的两头连接起来,发现:有的`材料连接起来很方便,但不是很牢固;有的虽然很牢固,但是连接起来不是那么方便;还有的材料连接腰带又方便又牢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选择比较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来进行连接。
三、了解“连接”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连接,你能找出来吗?
2.幼儿寻找,并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磁铁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日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纸桌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他们在移动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珠宝宝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变变变_大班科学教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