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9篇【通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与物体间是有空隙的,寻找合理、有序的安排空间的方法。
2.尝试把大小不同的物体全部装进容器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核桃、芸豆、小米;透明瓶子、托盘。2.自制图标一套;自制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l 师:“小老鼠今天要搬家,它要把自己的粮食全部搬到新家去。你们能来帮助它吗?”
2.观察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的.不同
l 师:“核桃、芸豆和小米大小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3.幼儿操作,尝试把三种材料全部装进透明瓶子里
l 幼儿设计装瓶方法,教师出示相应图标
l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材料装进瓶子里的位置情况和关系。
l 师生共同交流实验过程
①展示装瓶失败的瓶子,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②展示装瓶成功的瓶子,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并示范将材料装进瓶子,教师依次引导幼儿观察材料装进瓶子后,瓶内空隙情况。
l 再次操作,体验成功
①请幼儿按照正确的顺序装瓶,一边装一边观察瓶内的空隙情况。
②观看课件,师生共同小结
4.观察照片,迁移生活经验
l 出示物品摆放凌乱的抽屉照片
①师:“我们来看这个小抽屉,看上去它已经装满了,但是里面还有空的地方吗?那么如何合理的安排抽屉里面的东西,让抽屉变得整齐呢?”
②师:“等会儿请你去收拾一下你的抽屉,让你的抽屉变得又整洁又干净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蜡烛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需要氧气。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提高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蜡烛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教学难点: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蜡烛人手一支、实验用的杯子若干。经验准备:课前观察蜡烛,了解它的用处
活动过程
1、导入:幼儿经验讲述:忽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怎么办呢?幼儿回答引出主题:点蜡烛。
2、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幼儿跟教师一起点燃小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然后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火焰像跳舞,有烟冒出,蜡烛周围有点热。
3、小实验:引导幼儿探索蜡烛的熄灭。
(1)第一次小实验:如何用杯子让蜡烛熄灭。幼儿操作。多媒体演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宝宝来帮忙。
(2)第二次小实验:用杯子盖住蜡烛,观察杯子变化。
(3)第三次小实验:用不同杯子盖住蜡烛,观察并记录结果。幼儿讲述结果,教师做小结。
4、幼儿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什么时候要用到蜡烛?
活动延伸:泥工活动:各种各样的蜡烛
教学反思
认识和探索环境是人类的本性,新《纲要》中对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指出,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活动内容方面既考虑到了符合幼儿的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既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在互动方式上,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有机的结合并相互渗透注重孩子学习的综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戏性。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促进信息的获得和观察、感知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3
主要目标:
1、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目的: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转动"的意思)
二、动手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 提问推动: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2.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3. 提问推动: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使他转动吗?
小结:
1.出示文字总结幼儿探索的方法。
2.转动和"力"有关。
三、创造性地通过组合,让二种物品转动起来
1. 提问推动: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 随机观察,给与鼓励和支持。
3. 你这种转动,在那里也看见过?引发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小结:
1.从一到二位幼儿演示的'创造性转动作品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总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四、游戏:跨步前进(目的:引导幼儿有兴趣地发现生活中的转动)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了解泥鳅外形特点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对自然生物感兴趣。
2.愿意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感受光滑与摩擦。
3.敢捉、玩泥鳅,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在班级的自然角中饲养泥鳅,开展事先的观察活动。
2.关于泥鳅黏液知识介绍的视频。
3.泥鳅若干,养在几个大盆中。
4.捉玩泥鳅的工具与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动过程
一、徒手玩泥鳅,感知泥鳅的外形特征
1.第一次玩泥鳅:
教师引出活动主题:让我们一起去和泥鳅玩玩,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1)幼儿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参与及指导。
重点:教师引导部分胆小、怕脏的幼儿逐渐敢于触碰和捉玩泥鳅,并鼓励幼儿间用语言交流、描述玩泥鳅的感受。
(2)玩泥鳅后,师生共同分享趣事。重点突出:幼儿自我感受泥鳅的特性,学习相应的词句,如滑溜溜、很黏、调皮地逃来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鳅:
(1)教师提出探索重点:试试怎样才能用手捉住泥鳅,不让它滑落。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捉泥鳅的方法,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及时请成功者介绍并展示徒手捉住泥鳅的方法,如捏紧、贴脸盆壁移动、两手捉等。
(3)教师再次提出捉玩泥鳅时的观察重点:泥鳅这么调皮,它身上有什么秘密让我们难以捉住它?大家来找一找。
集中反馈观察信息,请有相关知识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结合看知识光碟进一步了解黏液的形态及作用。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看、玩、捉的过程中了解泥鳅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鳅的体型细长、身上的黏液湿滑等,并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述,为下一环节尝试用各种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鳅打下铺垫。)
二、使用材料捉泥鳅,感知光滑与摩擦
1.幼儿叙述经验:生活中,大人们是怎样捉住泥鳅的。
2.出示各种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师介绍,幼儿指认。
3.幼儿分散自由试用材料,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4.交流梳理:说说用了哪种材料或工具,怎样使用这些 工具捉住泥鳅的,为什么能捉住。(让成功者演示)
5.比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了解摩擦力的现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较容易捉住泥鳅。)
6.借鉴别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本节重点:让幼儿在使用各种材料与工具时,感觉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样光滑,似乎变得粗糙,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过运用材料捉泥鳅.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给人带来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鳅比赛
1.教师出示劳动手套,幼儿说说为什么要戴手套捉。
2.幼儿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鳅,教师巡回,鼓励幼儿捉得又快又多。
3.请几名幼儿进行戴手套捉泥鳅比赛,最后比比谁多谁少,并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样的手套,为什么捉的数量又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在捉泥鳅时要胆大心细,眼捷手快。)
(本节重点: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鳅,但捉住的数量却不一样,由此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影响捉泥鳅的效果,比如胆量、运气、灵敏度等。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材料,还要依靠自己的胆量、睿智等。)
四、活动结束
让幼儿说说泥鳅是属于哪一类动物.这类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幼儿经验反馈,教师不作评述。)
(本节重点:让幼儿凭借对泥鳅的认识,自由说说泥鳅的类别。教师重在了解幼儿对动物归类的原有经验,为下次继续认识泥鳅,并与其他相类似动物进行比较、归类打下铺垫。)
科学小百科:
泥鳅的身体表面没有鱼鳞,但却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鳅、鳝鱼、鳗鱼这些表面有黏液的鱼类,一般都是没有鱼鳞的,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和推测,这种黏液肯定是取代鱼鳞成为了它们的保护层。泥鳅很不容易被抓住,特别滑。黏液可以让它们在泥土和水中减少阻力,也便于逃生。其次,这种黏液也起到隔离细菌的作用。所以泥鳅身上的黏液就像软的防身服一样。(浙江省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卞娟娟)
科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猫的外形特征,并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2.喜欢说儿歌, 理解儿歌内容。
3.愿意复述和表演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的猫粮。
2.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
3.有猫叫声的.音乐。
4.《小花猫洗澡》儿歌。
活动过程:
1. 请家中养了猫的幼儿介绍猫的生活习性,例如:
. 猫吃什么食物?(教师可向幼儿出示猫粮。)
. 它最喜欢做什么?
. 它怎样去厕所?
. 它怎样清洁身体?
. 你和家人会怎样照顾它?
. 它生病时怎么办?
2. 与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引导幼儿观察猫的动作及外形特征。可强调猫脚有肉垫,因此在跳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3. 播放有猫叫声的音乐, 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模仿猫叫、洗脸和清洁身体等动作。
4. 出示《小花猫洗澡》儿歌,学儿歌:
小花猫洗澡
小花猫,爱干净,
洗洗脸,洗洗脚,
不用水,真方便,
洗干净,去睡觉。
5.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花猫,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猫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能模仿猫的叫声和形态。
3.能说儿歌《小花猫洗澡》。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几天,教师可以请几位家里养猫的家长配合,让幼儿参与照顾小猫,观察猫的生活习性。最好能将过程以录像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待到活动时用。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2.活动后,还可以把图片放在展览区,在区域时间或过渡环节重复播放录像。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青岛版P22~P23
教学目标:
1、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 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 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知道牛奶有哪些变化,牛奶的用处。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
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
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制定方案
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
1能具体说说哪些东西能让牛奶发生哪些变化呢?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
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
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
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将40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
第四步: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车,发展幼儿的判断能力3.学会运用110、120、119三个特殊的号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难点:学会运用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车,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车,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师:老师评价小朋友玩车的时候看一看你的车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玩车,教师个别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车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播放课件,认识特种车的特征及作用: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有什么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警车: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2、警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1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公安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救护车: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1)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2)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2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消防车: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本领?(救火)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
(1)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119)(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三、游戏:
1、开什么车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8
课题:小学三年级科学《 热胀冷缩》
28、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
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
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
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
(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
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
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
说得好。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谁能设计? 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
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
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按四人实验小组,配备 3 个小药瓶装满水,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点红墨水染成红色。在瓶塞上钻个眼,穿上一根空圆珠笔芯,把瓶盖塞紧。烧杯两只,热水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师边巡视边辅导,纠正错误动作,引导小组开展“四动”式的探索和研究)
请各组按下列提纲进行汇报,关于“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
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好!我给各组两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银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我们也同样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对!这是电工叔叔为了防止冬季电线受冷收缩绷断而故意拉得松松的。
教师评价。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板书设计:
热 胀 冷 缩
动眼——发现问题 气体
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 液体 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动口——得出结论
固体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对上下方为游戏感兴趣;
2、正确分上下,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3、学习正确实用“上”、“下”方位词。
活动准备:
1、教具:图片1张,小鸟在树上、小狗在树下,小羊在舞台上、小鸡在舞台下,小猪在凳子上,小猫在凳子上。
2、学具:蓝色、黄色油画棒人手两支。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1、看图说。出示图片,以“动物们欢迎乐乐来农场”为由,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图片上动物所在的位置。
2、说上下。(1)说说自己身体的上下。(2)说说教室里什么东西在上面,什么在下面;(3)说说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
3、游戏:看谁快。玩法:听教师指令做动作,如“请把小手放在头上、请把小手放在大腿下”等。
4、操作活动。完成幼儿用书练习。
活动反思: 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方位,幼儿容易分辨,用词也正确;以近处物体为中心认识方位,内容较多、广,能引发幼儿很多想象,准备在课间活动中再进一步开展活动,巩固学到的`知识。用游戏来检验幼儿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有92%左右的幼儿达标,有8%左右的幼儿还找不到自己的房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放屁_中班科学教案07-05
科学教案托班科学教案认识红色绿色11-03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7
身边的科学教案07-13
走进科学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