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

时间:2023-05-04 12:39:3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教案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京教案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教案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通讯的特点

  2、说明文和记叙文作比较

  教学方法:

  注意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和交叉。

  从目的,记叙的完整性与比重,描写的程度等方面同第一课作比较;将某些代表性段落改写成说明文,达到更鲜明直接的比较目的,对于交叉,可重点分析几个代表性段落,摘取说明部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思考题

  (1)里有哪些记叙成分?

  (2)与《石拱桥》的不同表现在哪?

  生词注意

  匝道(zā) 翌日(yì) 迥导(jiǒng) 鸟瞰(kàn) 湍急(tuān)

  老妪(yù) 并行不悖(bèi) 疏浚(jùn) 矗立(chù)

  徜徉(dnáng)(yáng) 茴蓿(mù)(xu) 豁亮(hu)

  俨然(yǎn) 姹紫嫣红(chà)(yān) 惬意(qiè)

  栓塞(shuān)(sè) 偃旗息鼓(yǎn)

  文学常识:通讯是新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通讯必须真实、详细、生动、文学色彩较浅。

  课文分析

  是一记事的通讯,它报道了北京立交桥的修建和建成后的情景,在给划分段落时,我们要思考以下问题:

  (1)“立交桥”这个名词最先出现于哪一节?(3节)

  (2)课文介绍立交桥时,先用什么顺序?从第几段起改换了记述顺序?(先以时间为顺序,从10节后改成空间顺序)

  (4)从哪段开始是回顾立交桥出现之前的情景?(15节)

  (3)哪些段落是带性的段落?

  (8节,从时间上总括上面几段,介绍建桥速度和数量,9节、14节,从空间上总括,介绍立交桥的造型姿态)

  (5)从第几段开始又说起立交桥了?(17节)

  弄清了上面几个问题,我们就给课文找出了几个分界处,那就是:2、3节之间;8、9节之间;14、15节之间;16、17节之间。

  是不是就应当以这四个分界处将课文分为五部分?若不是该如何合并划分呢?(见书)

  (一)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

  (二)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彩。

  (三)北京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对这三点逐一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

  请在课本上标出表示时间和桥名的词语。

  (板书)

  从图表上我们看到文章记叙了1974复兴门桥,1978以后十年间建成的共61座桥,其中点出名称的共八座,为什么1980以后的就一般不再点名了呢?

  (因为桥太多了,速度太快,不能也没必要一一列举)

  从课文中哪体现出来了?(见书5节)这些正烘托了立交桥纷纷出现的气氛。

  7节、为什么记叙完“去年一年”建桥13座后,又打乱了时间顺序,说起“1984年建成的三元桥”了呢?

  (前面以时间为序,体现出建桥速度快,而三元桥是这61座桥中较大的一座,若放到前面就无法突出这个“大”,若突出了“大”,就干扰了“快”,所以放后面合理)

  6节、连用时间词,说明建桥之快之多,而且是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要力求真实,准确,时间词的三运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同学们回想一下初一读过的《新闻两》你以为通讯和消息有什么不同?

  1、通讯的叙述比较详尽具体;消息的叙述比较简明概括。

  2、通讯较多地报导人物(当然也有事件);消息以报导事件为主。

  3、通讯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主要表现手法叙述,但也常常有较多描写,有时也用抒情、议论等手法,描写手法上,描写占了相当大比例。

  作业:课后一二三六。

  第二课时

  课文写北京的立交桥,为什么从护城河说起?为什么要这样写护城河?

  (通过护城河桥的破败不堪,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具体分析一下对比:

  (“颤魏”:带缝的“桥板”“——”壮丽雄伟的钢筋混凝土桥

  桥下是“浊流”——车水马龙

  桥边是“乱坟岗子”“农家柴草堆”——“姹紫嫣红”立体花园)

  课文为何要连写护城河桥,五带桥、卢沟桥?

  (突出桥与水“形影不离”)

  于是作者对桥的旧有观念做了“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物”这里是为了与陆地桥区别,而引出立交桥。

  那么立交桥特点是什么?(陆地桥)

  4节、“在桥上凭栏下望”,为什么要“凭栏下望”?

  (按习惯,凭栏下望会见到水)

  文中为什么要特别用这个词呢?

  (1节写护城河桥时曾描写过“透过桥板缝就问窥见浊流”,用这个词比较就更明确了;还有一层对比意义)

  当年“窥见浊流”,如今“凭拦下望”见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没有河,没有水,文章用“旧日的桥的概念似该修正了”进一步突出了立交桥的特点,但这只是说“没有”了什么,那见到的是什么呢?

  (车水马龙)3节做了描述性说明(见书)

  通过说明,作者又点明了立交桥路上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

  我们已经知道这一部分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

  那么9节是从(一)到(二)的过渡,是从什么过渡到什么?

  (由立交桥的发展转入到立交桥的造型和姿态)

  在这部分中分四段分别介绍了四座立交桥,列图表这四座桥的特点:

  (板书)

  14节总括了桥的艺术性

  第三部分

  立交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交通问题确定不可忽视,课文用“动脉栓塞”形象的喻出路口堵塞给建设事业带来的巨大障碍,从而突出了立交桥在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做书后练习二(区别记叙文、说明文)

  做书后练习三五(两种文体的交叉)

【北京教案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相关文章:

北京版小学语文《穷人》教案06-21

北京小学教案02-26

小学语文北京版《落叶》优秀教案06-22

小学语文《北京天安门》教案06-20

小学《北京》优秀教案09-10

《北京》教案02-25

北京的教案01-10

《北京》教案09-06

《北京》教案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