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一比算一算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1
活动设计背景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我将数学内容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 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2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给我的启发来设计这节活动,引导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幼儿理解图意思,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不一样。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数学游戏“比一比”
看画册理解图意,出示幼儿画册,引导幼儿观察上面一幅画。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一共有几只?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一不一样—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来小鸭的颜色不一样,那么,小黄鸭有几只?小灰鸭有几只?请你把它们记录在纸上。
(2)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鸭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几只鸭子?岸上有几只鸭子?请你们把安们记录在纸上。
二、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下面一幅图的数量关系。
1.提问: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吗?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谁多谁少?请你分别把们记录在经纸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吗?有几个在拍球的和跳绳的哪个多?分别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让幼儿熟悉掌握并运用起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使用称来测量体重,感知数字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2.开动脑筋、团结合作,用“耍赖”的方式使自己获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有过测量体重的经验,知道称的正确使用方法。
材料准备:音乐、PPT、体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书、积木和获胜者的奖牌等。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小朋友们上午好,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贴的这些数字是代表什么意思?对是我们刚才测量的体重的数值。
小朋友们都会测量体重,也会读出称上的数字,我们一起来读出每个小朋友体重是多少千克?
那我想问一问你们每个人的体重是一样么?能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最重么?读出相应的数字。最轻的是哪个?读出相应的数字。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是最重的,而这个小朋友是最轻的呢?
教师总结:也就是数字越大就越重,数字越小就越轻。
二、幼儿尝试操作
1.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放在称上称重(通过对比最初体重使幼儿感知负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增重的,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发展成肥胖哦!
现在这名小朋友是你们当中最重的,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重量超过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点耍赖哦,但今天咱们玩的就是耍赖的游戏。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物品,如果只允许你选择一件来使自己增重,你要选择什么物品?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几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些轻一些?
(1)已有经验,积木比较重。
(2)大小,体积,多少。
教师选择几件物品,说明问题,请小朋友们过来试一试,认真的掂一掂。
告诉老师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轻,体积大的可能很轻,同样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样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遇到两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告诉我们哪件物品轻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对,就是称,称能告诉咱们更准确的重量。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分别拿着这两件物品到称上,称一称。数字大的`说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数字小的说明所拿物品就轻一些。
3.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们都准备了称,从现在开始老师就领小朋友玩”耍赖”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过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师准备的物品里面选择一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后到称上去称一称,把你称得得最大的数字写到前方白板上,当老师说停止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选择的是什么物品?(提醒幼儿每人选择一件物品)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实体重,下面这一排是小朋友选择一件物品后的称重重量。
老师要找几个小朋友告诉我,你的真实体重是多少,拿了一件物品之后的重量是多少?拿的是什么物品?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们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后谁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么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选择的过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么?
为什么选择这件物品?
那么我们也要像他学习,再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称得得数字更大。
4.个人赛,选三件物品,本次比赛将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参加终极决赛。(使幼儿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赖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让自己在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有什么办法呢!
刚才老师允许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接下来老师允许你们每人选择三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这次比赛老师会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为自己组终极比赛的参赛选手哦,比赛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想一想,如何让你选择的三件物品变得更重,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换填充物哦。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老师准备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们选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我们拿了三件物品后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先找出每组负增长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三件物品后反而没有选择一件物品重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选择的物品变重呢!
找出每组最重的小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什么拿了两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让你能拿得住,又最终使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件数不是重要的,选择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这三名小朋友,你们将作为自己组终极决赛的参赛选手。
5.接下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比赛环节(角逐“重王”)。
组员配合参赛选手选择多件物品或者人来帮助参赛选手增重。注意,所称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称的上面,离开地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看三组的数字大小,哪组数字最大?那今天谁是我们的“重王”?
请你们组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吧!你们很会“耍赖”嘛!可以到前面还原一下刚才的场景么?
选择了较重的物品。
选择的每件物品里面都装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脚下放的方式,还借助了同伴帮忙使自己组最终获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重王”
有请“重王”小组到前方来,请给我们的“重王”鼓掌。
老师为胜利者戴上“重王”奖牌。(音乐:豪勇七蛟龙)祝贺你们!
三、还能怎么比(比合作精神)
1.(音乐:豪勇七蛟龙)(请获胜的冠军组站在比赛区域)这组小朋友动脑筋使用了各种方法,机智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组员的共同努力。冠军们,拥抱一下你们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了,但“耍赖”只限于今天的活动,过期作废哦。以后在测量体重的时候可不能耍赖,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结果。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留给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给你一次比赛的机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超过“重王”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明天咱们一起再比一比。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4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5
活动目标:
1.进行10以内钱币的换算。
2.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币值的人民币实拍图;相关商品图片。
钱币玩具卡人手一份;《神奇购物袋》游戏商品图若干份。
材料准备:白纸、彩笔若干、铃鼓1个。
活动过程
出示钱币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的样子,初步让幼儿感知货币单位的用途。
1.出示10元、5元、1元的纸币,再出示1元、5角、1角的硬币;
——10元纸币的一面画的是什么?另一面画的是什么?5元的呢?1元的呢?
——1元硬币的一面画的是什么?另一面画的是什么?5角的呢?1角的呢?
——这个硬币上面写着5,那个硬币上面写着1,是不是这个就比那个代表的.钱多呢?
——这是多少钱?这个呢?哪一种币值既有硬币又有纸币?
出示纸面教具《玩具钱币》,先请幼儿剪下钱币,按照教师的提问,拿出符合要求的钱币。
——请用两种方法取出5元钱,怎么拿呢?
——请用两种方法取出8元钱,怎么拿呢?
——请用三种方法取出10元钱,该怎么拿呢?
教师组织幼儿比赛,锻炼幼儿的速算能力。
1.将幼儿分组,给每位幼儿10元的玩具钱币。
2.播放课件中的商品图片,请幼儿用自己手中的钱币购买商品,哪组算得又快又正确,商品就归哪个组。
——这个机器人多少钱?可以怎么付钱?
——这个恐龙玩具多少钱?还可以怎么付钱?
——哪一组小朋友买的东西最多?
组织幼儿玩“神奇购物袋”的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习换算。
戏规则如下:
1.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种商品,并拟好价格(不超过5元)贴在胸口,围成一个大圈坐好。
2.请一位幼儿扮演“袋鼠”站在圈外,“袋鼠”围着椅子走,围观的幼儿齐声问:“袋鼠宝宝、袋鼠宝宝,你要买什么?”3.“袋鼠”根据椅子上的商品回答“我要X,我要X,我要x”,被点到的幼儿就起身,跟随“袋鼠”围着椅子走。
4.当袋子里商品价格总数超过10元时,袋子就破了,此时“袋鼠” 与所有被点到的幼儿都去抢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继续当袋鼠。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平时买东西或者买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他们算钱,从来没有算过钱的他们对自己当个小大人非常感兴趣,将活动带入到游戏当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加活跃。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6
活动名称:分分算算——大班
设计思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虽然能将数的分解熟练的背出来,但让他们依照分解式列出加减法算式时,这部分孩子却深情惘然无从下笔,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活动——分分算算。力求做到既教计算又教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分分算算活动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2学习7的组成和7以内的加法运算。
3培养幼儿的多维思考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录音机、磁带、创关图;
2六型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 律动《找朋友》导入课题,引起活动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新朋友,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二 探索活动——帮助好朋友
分一分
引导幼儿观察课件《娃娃乐》,结合学具复习6的组成,(启发幼儿从图形特征、颜色、大小等不同方面进行多维思考。)
a:幼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
b:经验共享:你把6分成几和几?按什么分的?
C:排排队:师幼共同操作探索。(强化数的'此增彼减互补互递规律和互换规律。)
算一算
引导幼儿观察课件《分分看》结合学具学习7的组成,(启发幼儿从图形位置、颜色、大小等不同方面进行多维思考。)
a:幼儿操作,教师适时指导;
b:经验共享:
你把7分成几和几?按什么分的?
请小朋友根据7的组成式列加法算式,能列几道算式?你是怎么想到的?
c:排排队:师幼共同操作探索。(强化数的此增彼减互补互递规律和互换规律。)
三 复习巩固—— 一起创关去!
结合《创关图》和学具,引导幼儿按标志走迷宫:看数字——插图形——列算式。
四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教室,记录自己的探索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7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给我的启发来设计这节活动,引导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幼儿理解图意思,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不一样。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数学游戏“比一比”
看画册理解图意,出示幼儿画册,引导幼儿观察上面一幅画。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一共有几只?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一不一样—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来小鸭的颜色不一样,那么,小黄鸭有几只?小灰鸭有几只?请你把它们记录在纸上。
(2)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鸭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几只鸭子?岸上有几只鸭子?请你们把安们记录在纸上。
二、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下面一幅图的数量关系。
1.提问: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吗?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谁多谁少?请你分别把们记录在经纸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吗?有几个在拍球的和跳绳的哪个多?分别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让幼儿熟悉掌握并运用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8
活动目标:
1、目测10以内的数,并准确地说出目测的方法与结果。
2、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幼儿操作材料、彩笔、铅笔、橡皮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小熊开超市”引导幼儿探索目测的方法。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目测出物体的数量。师:说一说:超市来了什么小动物?有多少?并出示正确答案验证。
2、教师出示小猪图片,引导幼儿大胆说出目测的方法与结果。
师:有几只小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你把你的方法用笔圈出来。
3、教师归纳幼儿所运用的目测方法。(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数群数…….)
二、幼儿运用目测方法统计出超市货物的数量。
1、教师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说出总数。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知道物体的数量?并将这种方法用笔画出来,并写出数字。
2、个别幼儿讲述其它的`目测方法。
师:说一说,你还有什么目测方法?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3、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共同发现了好多的目测方法,有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数群数、接数…….,小朋友真棒!
三、竞赛“比眼力”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两组,开展竞赛活动。比一比哪组能快速目测出货物的数量并予以奖励。
四、游戏“评选优秀员工”
教师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在规定时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9
活动设计背景
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2. 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3.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 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 引导观察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 交流、汇报
(1) 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
(2) 小组交流。
(3) 学生汇报。
(4) 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 小组汇报。
4.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 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 教师谈话:现在 ,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 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做书中的练习题。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 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 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 , 比一比,听清要求。
3. 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 ; 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 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 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
教学反思
1、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但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10
活动设计背景
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 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 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 引导观察
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 交流、汇报
(1) 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
(2) 小组交流。
(3) 学生汇报。
(4) 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 小组汇报。
4.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 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 教师谈话:现在 ,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 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做书中的练习题。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 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 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 , 比一比,听清要求。
3. 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 ; 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 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 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
教学反思
1、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但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11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4.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1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展示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2.
活动过程:
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1)打开幼儿用书页面,请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全出来并说一说哪里不同?
(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4)你想学习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
并表扬今天表现积极或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正确判断并能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猪、兔、狗毛绒玩具各一件;中型跷跷板;相关的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璃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师:用什么方法能使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
幼:盛进水或装上东西。
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现在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
幼:东西全倒掉或都装上一样多的东西。
4.利用课件,拓展思维。
(1)倾斜的天平两端分别是一个西瓜和几个梨。
师:请问天平两边怎样才会平衡?
幼:最好的办法在跷起来的那边再放些梨。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支粗蜡烛和两只细蜡烛,两边重量相同,教师将两边的蜡烛同时点燃。
师:如果两边的蜡烛燃烧的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
幼(争辩后最终给出答案):是平衡的。
(3)天平显示皮球和冰块一样重。
师: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幼: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加深对物体轻重比较方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基本掌握了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让幼儿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幼儿的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幼儿学会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符合了大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与成功感。通过活动延伸,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巩固以及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参与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活动区的材料准备还不够丰富,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还显得有些局限。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教案】相关文章:
比一比算一算大班数学教案06-15
大班数学比一比算一算教案04-01
比一比,算一算幼儿园教案08-27
《一算惊世界》教案06-12
《一算惊世界》语文教案03-25
《一算惊世界》的教学设计06-12
一算惊世界教学设计12-06
《比一比》数学教案01-02
《一算惊世界》教学设计范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