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9 09:25:54 进利 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2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在统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4、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经历数学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快速上升,这是家长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请看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多媒体出示118页情境图)。读一读,从这份报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我们这些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调查搜集数据,学习调查表。

  1、独立思考。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进行比较)要比较就需要调查大量的数据,为了记录数据我们就要制作调查表,想一想,怎样设计调查表?

  2、班内交流。

  谈话:你打算怎样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明确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内容)(出示调查表)这样制作可以吗?为了便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对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补充数据)。

  (二)整理数据,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尝试比较,提出问题。

  谈话:比一比两张调查表,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引导学生体会看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

  谈话:原始的调查表太乱,怎么样整理这些数据才能便于比较呢?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说说。

  谈话:你打算怎样整理数据?(统计表,统计图)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尝试比较,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调查表中饿数据太乱,不便于直接比较,从而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咱们一起来整理整理好吗?(师生共同整理填写统计表)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谈话:刚才我们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谈话:刚才大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较?为什么?

  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根据学生制图的情况,补充完整,完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学习方法,比较评价,优化方法。有利于学生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自主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巩固看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会吗?知道小学生运动会有哪些项目吗?(引导学生了解小学生运动会一般有:短跑、跳高、跳远、铅球和中长跑等项目)如果老师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赛中哪些项目占优势,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1)独立解答。(出示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2)班内交流。

  2、课本第129页,“我学会了吗”的第1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练习题组织统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调查表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设计调查表和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生:画线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习,复习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的统计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3)画示意图分析。

  (4)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1)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3、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完成例题后“做一做”

  四、课后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第3、4题?课后习题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

  2、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条件或问题入手来分析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依题意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综合算式时哪一步写在前面,哪一步写在后面,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出示下面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各抒已见)

  23-15312+30-1520+103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如果老师只给你文字叙述,你能列出算式吗?)

  二、自主探索方法

  1、学习例3,出示题目:350减去80与3的积,差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读题,初步理解题意。

  (2)组织研讨,交流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提出不同想法。

  (3)小组汇报,进行总结。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时,其他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从问题入手分析,最后要求的是差,首先要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所以先算出803。

  ○2从条件入手分析,350减去的是80与3的.积,所以先算803。

  ......

  教师根据小组间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2、改编例题,引出题目。

  教师:如果我们将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3,积是多少?让学生独立读题,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弄清方法。观察例题和改编后的题目,小组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三、反馈练习,掌握方法

  1、从练习二十一中选两道题目独立完成,并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分析的思路。

  2、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解文字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被减数-减数=差被乘数乘数=积

  350-803(350-80)3

  =350-240=2703

  =110=81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 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小组自主研究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预设:(1) (个);(2) (个);(3) (个);(4)3个 就是6个 就是 ,再约分得到 (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 个,3个人就是3个 相加。

  生2:3个 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

  提出质疑:3个 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 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87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90页练习十四第16~2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百分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百分数化分数

  1、创设学生体检的`情境,出示例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出问题: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3、你能把分数改用百分数表示吗?先独立思考,自己试一试。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5=0.6=60%

  =2÷7≈0.286=28.6%

  指出: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一般应保留三位小数,并要注意正确使用“≈”。

  讨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还有什么方法?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试一试”:

  分数化百分数

  1、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23%75%12.5%

  2、想一想: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要注意什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呢?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6题,填后交流。

  提问;结合图形想一想,是怎样得到每个部分占方格总数百分之几的?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可以先写出每个部分占方格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改写成百分数。

  2、完成练习十四第19题,填后校对。

  指出;这里可以先写出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再改写百分数。

  3、做练习十四第20题。

  提示: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并正确使用约等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第17、18题。

  板书设计: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页例2。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播放公路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及噪杂的声音。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画面(如教材第20页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公路上车辆的声音是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噪音降低了多少?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噪音降低了多少?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噪音降低了多少?

  出示线段图

  请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如下图)。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生:公路上测得声音为80分贝,经过绿化带的隔离,噪音降低了1/8,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线段图上哪一段表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80-80×(1/8)=70(分贝)

  第二种方法:先求出现在听到的分贝数是原来分贝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页例8,“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4-6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重点: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课前准备:

  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你们拿了那么多的压岁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那么你们是如何处理压岁钱的.呢?(引导学生存入银行)

  2、联系生活,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时间要用身份证才能拿。……)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生齐答:利息。师板书)

  师:那么谁来举例说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师板书)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学生读题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教师提问: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

  让学生把计算利息的公式补充完整。补充问题:两年后他从银行拿回的钱一共是多少?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对。

  3、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四、课堂总结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如何计算利息?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七第4~日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尺,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比例尺。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什么是比例尺,

  2.出示一些数据比例尺,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说明: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就学习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按照比例尺的意义,你能解答吗?让学生自己讨论并进行解答,通过巡视看一看不同的解法。指名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其间结合说明设未知数x的单位与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用厘米,解题后再化成米数。提问:用不同方法解答这道题的过程是怎样的?指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来解答,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3.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读题。提问;题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能自己解答吗,让学生自己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解题过程,老师板书。用比例解的指名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应该设谁为x。指出: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按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4.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5.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6.做练习七第5题。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习七第7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7页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存在问题: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

  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口答练习二第6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1)题怎样想?求出了容积怎样求第(2)题?为什么?

  4.做练习二第9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让学生说既怎样想的。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7、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通过划线段图、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3、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判断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

  ⑵今天比去年增产二成五

  ⑶节约了15%

  ⑷期中考试的优秀率为52%

  ⑸打八折出售

  通过同学们对关键句的分析、叙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要紧紧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确定解题方法。

  (二):二基本题复习

  分析解答下面各题,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用了9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⑵建造一栋楼房,用了90万元,比计划节约了10%,计划投资多少万元?

  ⑶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节约了10%,节约了多少万元?

  ⑷建造一栋楼房,计划投资100万元,实际超用了10%,实际投资了多少万元?

  分组讨论这一组题目的解法,在弄清解题思路和正确列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组题他们的单位1是相同的,数量关系式也是相同的,而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乘法也有用方程解。

  (三):变式练习: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和方程:

  水果店运来苹果120千克, 运来梨多少千克?

  1、运来梨比苹果多25%

  2、运来的比苹果少25%

  3、运来的苹果是梨的25%

  4、运来梨是苹果的25%

  5、运来苹果比梨少25%

  6、运来的苹果比梨多25%

  7、运来梨比苹果的25%少2/5千克

  在学生分析解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题目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比较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解答时必须要准确判断单位1,弄清要求数量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和数量对应的百分率,确定解题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8-23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1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02-1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01-31

【热门】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3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01-31

【荐】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14

【热】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