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南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教学教案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江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来欣赏。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 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评析】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 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江南教学教案2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学生分析
本课是课文第12课,学生已能独立用拼音来读课文。但是,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知识基础都相对缺乏,对于古诗的韵律及古诗描述的意境不能很好的体会,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学习方式上,自主性差、探究能力有限,合作交流意识也不明显。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把抽象词语形象化、生动化,在学习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学古诗的意境,把诗句读活,把课堂变活。
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震动,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基于对学生的热爱、责任和信心,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我初步拟订了如下设计思路: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书字正腔圆;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多媒体课件再现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用朗读感悟诗意,用歌声抒发对江南的热爱之情,调动学生的美感情绪;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丰富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古诗
境,使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而后鼓励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带回家,跟家里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能在读中感悟田田、戏、间及诗句意思,体会河塘的美景、采莲的欢乐和游鱼自由、欢快的场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丰富古诗的积累;
3、尝试采用自主、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如下合作意识:能与他人共同讨论,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并能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理解田田间戏,体会采莲的欢乐和游鱼的自由、欢快,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的效果。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江南教学教案3
教学说明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难点之一,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本课的教学。
一、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标准”,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民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
按传统的教学思路,以上四个内容中的前三个内容应该更重要一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则为次要内容。新课标在第8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而对于本课的其他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于是我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认为本课可以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主题来把握。
前两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可以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原因。教材介绍了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的原因和史实。第三目讲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和表现。因此,本课教学时要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把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使历史线索更简单,本课教学主题也更明确。在此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二、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出发,调整教材的顺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对学生的各项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因素除去实用性差之外,一项重要因素是历史教师喜欢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讲课。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教学中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历史的因果关系等思维方式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好,可是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挑战。
从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具有挑战性思维的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人类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将教材的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将前两目调整到后面来学习,即先讲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果”,后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将因果关系的惯性思维方式,改变为逆向推理思维方式,由结果探究原因,挑战学生的思维,力求让学生在挑战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本课内容。
三、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两种转变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两个转变上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安排了两大教学活动: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这两个问题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我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会不会迁移到南方”这个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强调学生在读图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然后迁移知识,解决问题。
四、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为目的,安排学生的讨论活动
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为此,我由“开发”一词引入,让学生将当今的各种开发活动与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联系起来,拉近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安排了学生的讨论活动。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历史上的这次人口南迁在本地留下了哪些痕迹?2.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对当今的开发活动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和借鉴?设计的思路是: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
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
(一)课前导学
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
(二)教学渗透点
1.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
江南教学教案4
《江南》是一首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人民采莲的情景。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采莲的风光。教学《江南》一课时,我创设了一种生活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江南真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哇!”突然,船上的一个姑娘叫了起来。小朋友猜猜,采莲姑娘看见什么了?
生:(大声齐呼)好多小鱼!
师:小鱼在哪儿呢?噢,在这里(拿起小鱼头饰给小朋友戴上),在这里(分别给好几个小朋友戴上)。
师:呀,这么多的小鱼,这下,荷塘里可热闹了!小鱼来到这美丽的荷塘,它们最想做什么呢?
生:小鱼们会说:“我们来做游戏吧!”
师:想做游戏的鱼儿请站出来吧。
学生争着走出来。
师:看,小鱼们在莲叶下欢快地做游戏呢,它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孩子们合着我的节拍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师:小鱼们边做游戏边会说什么悄悄话呢?
生:小鱼说:“我玩得真开心!”
生:小鱼说:“这里真好,明天我还要来这玩捉迷藏的游戏!”
师:小鱼儿,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喊着。师:可天色不早了,采莲姑娘要回家了,小鱼儿也该回到妈妈那里去了。孩子们纷纷识趣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和提供具体、可供想象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形成相似的和谐的震动,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通过读读、想象、演演的学习方式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民主的教学。
江南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 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 采莲 莲叶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二、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教学札记
江南教学教案6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北京、沈阳、成都??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师:我们来看地图,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
二、欣赏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乐曲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的秀丽景色吧。
1.初听《江南好》。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阵阵、山清水秀??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复听音乐。
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师:请同学们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生1: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生2: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生:乐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音乐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教师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仔细听第二部分。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学生聆听音乐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地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教师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竹笛的形制、听辨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由教师或同学吹奏)。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吗?
1.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江南教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江南”两个生词。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教学难点:理解“荷叶何田田”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江南吗?去过江南的小朋友说说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生:我去过苏州。生:我去过常州。生:我去过无锡。师:对,这些地方都属于江南。人人都说江南美,但江南最美的要数江南水乡了,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边听边观看江南水乡的美景)。
师:你觉得江南水乡哪儿最美?
生: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的漂亮。
生: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
师:是啊,江南水乡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叫——
生:(齐读)江南。(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江”、“南”
出示:“江”
谁来说说这几拼音节?(教师板书:Jiang)
你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样一笔一画写的。
学生书空。
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江”(教师板书:江)
学生描红“江”
做生字开花的游戏。
谁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完整的话。出示“南”
(1)读准字音
(2)看清字的形状。
(3)记住字的笔顺
(4)一笔一画照着写。
交流自学情况。(评:教者在重点指导“江”字的读写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感知
师:下面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学生观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教师在黑板上贴“荷花”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快乐的鱼儿。(帖“鱼儿”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绿油油的荷叶。(帖“荷叶”的图片)
师: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作个介绍。
生:我知道莲花是在夏天开放。
生:老师,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生: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的莲子。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莲花吧!(学生观看课件)
四、读懂课文,入境悟情(一)
学习第一句师:每到莲子成熟的时候,人们就可以去一一采莲了。人们撑着小船去采莲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我们小朋友读读课文就明白了。下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生:自由、大声地读……
师:谁愿意读?(指明读,学生评)出示图片:
师:采莲的人看到了什么呢?
生:采莲的人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莲花、莲叶、莲蓬。
师:你们喜欢莲叶吗?说说你们喜欢它的理由。
生:莲叶碧绿碧绿,非常漂亮,所以我喜欢它。
生:莲叶一片挨着一片,很多、很绿,所以我喜欢它。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夸夸莲叶。
生:莲叶真美呀!
生:莲叶真多呀!
生:莲叶真可爱呀!
师:我觉得你也很可爱呀!那古时候的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又绿又亮的莲叶,心里非常的喜欢,就不由地称赞到
生:(齐读:莲叶何田田!)在图片上出示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谁来夸夸这美丽鲜亮的莲叶?
(学生读第一句)师:你们想听老师读吗?(老师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师:小评委们,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徐老师读得很美!
师:谢谢!
生:我觉得老师读“莲叶何田田”的时候,好象读慢了。
师:谢谢你给我提的意见。你是怎样理解的,你就怎样读,好吗?我相信你会读得比我更好!(小朋友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五、学习第二句
师:这么美的莲花、莲叶,把小鱼也吸引过来了,这些小鱼在干什么呢?(学生观看课件)
生: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小鱼游来游去好象在干什么呢?
生:小鱼好象在捉迷藏。小鱼好象在做游戏。这些小鱼好象在唱歌、跳舞。
师:我们小朋友说得真好,那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小河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出示句式)
江南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与态度】
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对比的修辞技巧,琢磨避实就虚的写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读,比较赏析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ppt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法、学法设计】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出示幻灯片),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江南的冬景》(亮出ppt课题)设计意图:快速浏览找出文眼,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阅读,齐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二、文本对话,整体感知
1、学生简介作者,老师适当补充。(知人论世)
2、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
a、注意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b、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3、在冬季里,作者发现了江南什么样的美景?请把这些景点找出来。(显示幻灯图片)
4、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
设计意图:通晓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纠正明确。
a、给予、剥花生、泊船、月晕、搁笔b、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教师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学生讨论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学生讨论明确:a、特征:温润晴暖优美b、对比:与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闽粤地区的冬景等的对比。
三、突出重点、比较鉴赏以“江南雪景图”为例: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不同:《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教师小结: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品味语言、深入思考
1、朗读文本,思考: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出示右边幻灯文本)
2、作者对江南雪景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所体验的或表达效果,通过朗读使学生的理解更具个性化。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暮雨潇潇江上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学生交流、老师归纳: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1、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2、假如你要以《xxxxxxxx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通过对冬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喜悦、惆怅等,你会选择哪些景物呢?怎样写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反馈。
学生讨论可得:
a、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诗情画意。
b、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c、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学生当堂写作,师巡视、点拨。请几位同学范读自己的短文。
六、课堂小结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七、课外作业
1、走进大自然的活动,体验自然,了解风物。
2、选择一张风景照写解说词,图文并茂讲你和自然的故事。
八、教学反思: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者成功的扮演了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简介作者、尤其是进行比较阅读时,学生按小组通力合作,自由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营造了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与学生配合很是默契,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多次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了江南那美妙的冬景中,流连忘返,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操,
另附板书
江南的冬景
↓
明朗
↓ ↓ ↓
寒郊植被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无尽之意,见于言外。
↓
形散而神不散
江南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江南》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构想: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电脑、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朗读古诗。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教师手指着图。)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卡片:莲叶间。)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贴生字卡片:采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板书:江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
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
第一组:戏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出示卡片:聂。)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 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一会儿游到北。(出示卡片:北)
(2)指名读生字。齐读。
(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学生自己反复练习。指名读。小组读。
第二组:可田。
(1)(看图。)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出示卡片:可。)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出示卡片:田。)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左窄右宽。可:横要稍长一些。叶: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正确的朗读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确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行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就是荷花,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能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2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像小钟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 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鱼儿嬉戏的情景。)反复练习。朗读。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小朋友们真棒!
(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
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鱼、西”两个字。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这两个字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鱼:“撇折”像鱼头,“田”像身子',“一”像鱼尾。西:下面边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
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
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江南
江 南 可 叶 鱼 西 北
课后反思:
《江南》教学设计5
设计理念:
《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
2 5 3∣ 2 1 6 ∣2 ―∣2 0 ∣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
鱼 戏 莲 叶 西 呀,
2 5 3∣ 2 1 6 ∣5 —∣5 0∣
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
鱼 戏 莲 叶 南 呀,
6 5 6 1∣ 2 5 3∣ 2 ―∣2 0∣
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
鱼 戏 莲 叶 北 呀,
2 5 2 1∣ 6 5 ∣ 1 2 6 ∣5 —∣5 0‖
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
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
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
(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
课件出示:
jiāng nán
江 南
指导读音nán。
南
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liɑn yè tiɑn tiɑn kě
莲 叶 田 田 可
yú xì liɑn yè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3、再读课文。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读完后,学生评价)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呢?因为老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一)理解第一句。
1、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
小朋友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
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
(2)荷叶长得茂盛,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
(3)荷塘上采莲姑娘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热闹呀!
(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
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指导朗读。
(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
(二)理解第二句。
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
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
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
(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
2.指导朗读。
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一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
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
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
指名读,点评。
配乐朗读。
五、学习采莲歌。
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
(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背诵江南。
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
liɑn xì jiān
莲戏间
3、在诗中找出生字
jiānɡ nɑn kě yè tiɑn yú xī běi
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
二、学习新字。
1、学写“江”“南”“西”
①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②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
③教师范写。
④学生描红。
⑤评点。
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
①小组内讨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
②描红。
③评点。引导学生自我欣赏,组内欣赏。
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
师:这是什么?出示“江”
生:这是江南的江。
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
同位同学做“找朋友”游戏。
《江南》说课稿
《江南》说课
一、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 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 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 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教案教学设计4(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采、田、间、东、北”8个生字。会写“田、东、西、北、鱼”5个字,学习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莲叶、莲蓬、小鱼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课件出示江南风光组图。
教师介绍:看,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河中碧波荡漾,小桥、绿树、房屋倒映在水中,岸边,小草青青,杨柳依依,到了夏天,满池盛开的荷花更是吸引了许多的游人,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水乡——江南。
2.板书:江南,学生仿写,记住笔顺。
指名拼读,提醒注意点,齐读。
3.师:江南的空气温暖、湿润,江南的土地美丽、富饶。瞧,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房前前屋后缓缓流过,多么温柔,多么娴静!夏天,池塘里、湖水里开满了亭亭玉立的荷花,别提多美了。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荷花谢了,可是莲蓬长大了,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人们就可乘着小船去采摘莲蓬了。
这不,汉代有一位诗人,在游览江南后,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下一首诗,题目叫——江南。(课件出示题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诗人写了什么呢?
师:读古诗很讲究韵味,老师读诗的水平可是很高的,大家拿好书、仔细看,认真听啊!教师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古诗、配乐)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目视双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不会的多读几遍。
3.认读生字卡片。
师:大家读诗读得那么流畅,值得赞扬。就是不知道把诗句中的生字宝宝单拿出来你们还认不认识。敢挑战一下自己吗?)学生开火车读,说识记方法。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诗意。
1.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第一行
[导入:江南水乡,河流众多,许多人家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池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荷花、荷叶)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美丽的荷花里面藏着莲蓬,莲蓬里结着一粒粒莲子。当花瓣谢了的时候,莲蓬长大了,(课件出示莲蓬)莲子也成熟了,这时候,水乡姑娘就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贴莲蓬)
江南,可真是一个采莲的好地方!(课件出示:江南可采莲,)
[指名朗读,正音,指导朗读。]
(2)第二行
师:荷花又叫莲花,那么荷叶又叫——莲叶。(贴莲叶)
看看,池塘里的莲叶长得怎么样?(大、绿、多、美……)
[师:小朋友,看那满池的莲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甘落后,一片片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那一颗颗滚动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还闪闪发亮呢!谁能找到写莲叶的句子?
(课件出示:莲叶何田田。)听老师读这句话。]
指名读,评议。
(3)指导朗读第一句。
莲叶长得如此茂盛鲜亮,莲蓬又喜获丰收,采莲姑娘拨开莲叶,采摘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这时她们的心情会怎么样?
[我们一起高兴地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一句。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边读边闭眼想像画面。]
2.第二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第三行
[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了!(课件出示小鱼)看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条小鱼,在这美丽的池塘中,你最想做什么?(课件出示:鱼戏莲叶间:)指名读。]
你从哪个词看出小鱼在做游戏?认读:戏
(2)第四~七行
小鱼儿是怎么做游戏的呢?(课件出示: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教师引读句子。
(贴小鱼)边演示边讲述:小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它们在来莲叶间到处玩耍嬉戏。你觉得这时候小鱼儿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二句。
同桌互读,推荐朗读,喜欢的一起朗读,表演读,齐读。
3.朗读全文。
(1)导入: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采莲姑娘,划着小船,伴着优美的乐曲,去江南水乡走一走,看一看吧!
欣赏动画。
(2)你觉得江南是个怎样的地方?
(3)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可真美啊!(板书:美)
(4)齐读全文,赞美美丽的江南水乡。
4.尝试背诵。
5.抽生背诵,说说自己所用的背诵方法。(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四、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西、北”两个字
1.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集体读。
2、通过学生自由组词了解字义。
3、记忆字形。
(1)师:怎样分别记住这两个字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它们的笔顺,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师:“西”的第五笔是个新笔画,叫“竖弯”。卡片出示带音节的新笔画名称,学生认识后伸出手指一起写一写。“北”的第五笔多了个小“钩”,叫“竖弯钩”。学生一起写。
(2)学生自己记忆“西”、“北”的字形。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4、书写生字。指导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学习其它三个字。
5、书写展示,学生相互评价。
五、总结谈话
我们的祖国不仅江南这样美丽的水乡,还有许多闻名于世的名山大川,山与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此,我们学校把山水作为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大家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山与水的诗与画,在班上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5、江南
(贴图)
美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引导他们在读中感悟,丰富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步步将他们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中,使其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让诗句自然而然地烂熟于心,让诗句中描绘的美景幻化成美丽的图画鲜活于学生的头脑中。生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以游戏方式提出,更激起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加深记忆。
《江南》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全诗共7行两句话,前两行介绍了江南是个采莲的好地方,后5句写了鱼儿在荷叶下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江南水乡的美景被一一展现了!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体会到这种美,教学第一句时,我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学生一下子无法回答,于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的美,荷叶的绿,荷叶的大,荷叶的多,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何田田的美景。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想象我们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把你看到的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并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教学第二句时,我主要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出示图后,让学生想象,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滑到北面,他们在水中是那样的自由与快乐!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本课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在教学时,我结合词句的推敲在朗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苏教版一年级上《江南》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 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 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 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 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 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 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 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 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江南教学教案08-30
哀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哀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忆江南 教案教学设计12-05
《忆江南》教案及教学反思08-24
《哀江南》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江南的冬景》教案的教学设计07-29
江南的冬景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江南的冬景 教案教学设计12-06
语文课文 江南 教学教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