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2-08-29 18:35:28 教案 我要投稿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回顾△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学生回答)

  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对比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并填写表格。

  H2(g)+1/2 O2(g)= H2O(I) ?△H= - 285、8kJ/ mol

  点燃

  H2+1/2 O2====== H2O

  学生回答: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2热化学方程式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化学方程式不用。

  再次让学生对比以下热化学方程式

  200℃

  H2(g)+I2(g)======2HI(g) △H=-14、9kJ/mol ①

  101kPa

  H2(g)+ 1/2 O2(g)==H2O(g) △H=-241、8kJ/mol ②

  2H2(g)+ O2(g)==2H2O(g) △H=-483、6kJ/mol ③

  学生讨论总结: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4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普通化学方程式中注明条件。

  5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数值也加倍;

  让学生自己总结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

  3、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物质的量并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但绝对值不变

  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热和能源,课后同学们预习这部分内容,着重分析燃烧热、中和热概念及其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并完成本节练习。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2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实质

  二、教材的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1)感知情境,导入主题,研究探索,指导学法。

  (2)教师导学,学生合作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及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对比、归纳及类推、练习训练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

  (1)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的方法展开探索,对比归纳及类推总结,练习训练,获得对比、归纳和类推的学习思维能力。

  (3)积极思考,善于应用对比、归纳总结及类推思维方法,提升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交流,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附课件)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纯碱和小苏打入手

  [幻灯展示]图片

  2、过渡到

  A级问题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回答

  A级问题一:水的电离方程式是,若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移动方向是向移动,理由是。

  A级问题二:溶液呈酸碱性的根本原因是,溶液呈中性是因为,呈酸性是,呈碱性是。

  A级问题三:写出下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盐酸与NaOH溶液:,

  ②盐酸与氨水:,A级问题四:写出下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醋酸与NaOH溶液:,

  ④醋酸与氨水:。

  A级问题五:上述反应物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级问题六:若按酸、碱强弱不同,上述反应生成的四种盐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NaCl,NH4Cl,CH3COONa CH3COONH4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A级问题完成之后进入B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不同的题分给不同的小组。让六个小组的学生同时上黑板演示。 B级问题一:

  盐CH3COONa溶液酸碱性盐类型Na2CO3 NH4Cl Al2(SO4)3 NaCl KNO3设计意图:学生上黑板画图,指出优点和不足,教师能够知道学生差在哪。

  B级问题二:CH3COONa溶液为什么呈碱性?

  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级问题三:NH4Cl溶液为什么呈酸性?

  c(H+)和c(OH–)相对大小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中的粒子有无弱电解质生成相关方程式电离方程式c(H+)和c(OH–)相对大小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中的粒子有无弱电解质生成相关方程式B级问题四:NaCl溶液为什么呈中性?

  B级问题五:

  1、盐类水解的定义:水溶液中盐电离出的跟水电离出的生成的反应。

  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的与水电离出的结合成,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的条件:

  ①盐必须溶于中。

  ②盐中必须含有离子或离子

  B级问题六:盐类水解规律

  ⑴有就水解;无不水解;

  ⑵越越水解;都双水解;

  ⑶谁显谁性;同显中性。

  例:酸性:乙酸碳酸次氯酸水解程度:乙酸钠碳酸钠次氯酸钠溶液碱性: CH3COONa Na2CO3 NaClO

  见课件

  教学反思

  反思一:课堂还可以更高效

  提前给学生发了导学案,然后收上来批阅,也就是在讲课之前,对学生已非常了解,能够有针对性的上课。在学生分组答题的过程中,一个小组答一道,存在忽略其他同学的情况,同时也存在一个小组同学只关注自己的问题,而不去探讨其他问题。此外,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的链接高考题,这是我在本节课做的不足的地方,也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反思二:加强课后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的更好

  课后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让学生多说,然后让学生总结,隔段时间复习。

【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12-11

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08-29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04-07

选修4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01-01

化学的教学设计教案08-29

高中化学《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04-14

教师的化学教案04-02

《我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7

秋天来了课堂教学设计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