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练习二》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六第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六(1)]
二、练习。
1.练习六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六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六3。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六4。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来有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练习六5。
先计算后比较。
(1)先找出哪几道题进位加,哪几题不是?
(2)每一组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3)24+3与24+8为什么一题得二十几,另一题和三十几?
老师小结:
在计算加法,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一、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1)。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 53 73)8+63(71 61 72)
95+5(99 90 100)75+9(84 74 85)
三、直接写出得数。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学后记:
学生忘了进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练习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二、基础练习
1.课本第34页第1题。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
2.课本34页第2题。
师拨数,学生写。
同桌互相练习。
3.课本3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4页第4题。
指导学生发现这4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再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5页第5题。
帮小鸟找家。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
3.课本35页第6题。
A教师指导第(2)题。
图画书有36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xkb1.com
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
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85本。
B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4.课本35页第8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补评: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百位十位个位
10个十是一百。
2个十和5个一是25。
《练习二》教案3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评价反思”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1)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1)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外面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什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体的侧面积的?
(2)要做一个圆柱底面油桶现在已经有了一块长25.12分米,宽5分米的铁皮,现在要给它配上合适的底和盖,需要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几块?做成的圆柱体的容积是多少?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提供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除了题目中画图的摆的方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摆时纸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小结
你有何收获?评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练习二》教案4
教材说明:
本次练习安排三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得,学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训练。其中,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拟声词,初步掌握拟声词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声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
3、写铅笔字,认识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知道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知识与能力: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会运用。背诵4个成语和古诗《鹅》。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留意身边的事物,要会看、会听,善于模仿,不断搜集加工身边事物。
情感与态度:学会如何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
教时安排:4课时。
教具安排:小卡片,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一些拟声字,初步掌握拟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拟生字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四个成语和古诗《鹅》。
重点难点:学习拟生字,掌握拟生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显示4组拟声词,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四组拟生词分别是鸽子、小鸡、小猫和小青蛙的叫声。播放它们的叫声。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导学生说说这些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讨论: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多是口字旁?
3、归纳:人或动物发声与口有关,所以表示它们声音的拟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
4、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口字旁表示声音的字。
5、归纳引申,一些物体的发声,拟声字也加口字旁。
教学第三题:
1、小鸡一边地叫,一边在找虫子。
2、指名读句子,想想横线上应填什么词。
3、在横线上填上“叽叽叽”。
4、比较读,体会加上小鸡叫声后句子显得更加生动。
5、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余下的两道题。
6、交流反馈。
7、比较读,进一步体会。
8、迁移运用。
《练习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计算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
3、掌握口算的方法,学会口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第1题。
1、出示题目:640÷8 64÷8 750÷5 286÷7
2、指名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
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
4、反馈评议。
二、做练习二第2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三组题目,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评议。
3、进行比较。
三、做练习二第3题。
1、学生在书上完成两组口算题。
2、交流结果。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通过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第二组)通过比较弄清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做练习二第4题。
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问题。
2、交流。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醒学生正确答语。
五、做练习二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
2、反馈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六、做练习二第6题。
1、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七、做练习二第7题。
1、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答。
2、说说思考方法:
解法一:240÷2=120(幅) 120÷4=30(幅)
解法二:2×4=8(个) 240÷8=30(幅)
八、做练习二第8题。
1、让学生读题,提问: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九、做练习二第9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怎样求“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
1、 学生交流,师板书:
正方形蛋糕 27÷3÷3=3(元)
圆形蛋糕 30÷3÷2=6(元)
三角形蛋糕 32÷2÷4=4(元)
十、思考题。
先同桌讨论后交流。
十一、全课小结。
教后感:
《练习二》教案6
教学内容:P36~P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小黑板、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0~9的数字卡片摆一摆三位数与四位数,同桌比较大小。
二、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和练习题2
(1)指题,看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完成练习。
(2)完成练习题2
找出规律,自己动手填一填,集体订正。
2、完成3、4题的练习
(1)第3题:指题,理解题意。说说不同数位上,同一个数有什么不同。
(2)第4题:读数时要注意“零”的读法:7002、4050、10000......
3、完成第5题
(1)理解题意,说说自己有什么信息的获得。
(2)说说自己是为什么这样选择
4、完成第6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
说说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练习二》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具体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3、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位,练习三位数读、写,以及比较大小,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戏
学生数字游戏,4人或2人一组进行活动,用数字牌摆数。
二、练习
1、完成习题7、8题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作业。
(2)完成习题8,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习题9
学生估计,50字太少,5000字又太多,大约有500字左右。
3、完成习题10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第一份是100,第二份是2,第3份是3)
4、数学游戏:
(1)学生用抽签的形式代替转盘,自己做这个游戏
(2)说说这样赢的机会比较大?
5、实践活动:
学生估计有多少片树叶,说说自己怎样估计。
三、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练习都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测量
一、教学内容:P40~P48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测量中,统一建立度量单位。
3、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5、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划分:
6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8~9周
《练习二》教案8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原因,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练习二》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练习五1-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条件和问题,排出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本题中的多余条件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学生能很快选择出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本题中多余条件和有用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引导学生学会多次运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让学生将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9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练习中让学生发现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了想加算减法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这一思维方式逐渐得到了认可。
《练习二》教案10
教学目标:第4――6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句子的仿写和顿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顿号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快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4题
(1)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东西。
(2)学生补充句子的内容。
(3)交流
2、学习第5 题
(1)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结: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这件事带来的结果,中间用“这样”来连接
(3)说说议以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学习第 6题
(1)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纠错。
(3)范读,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几个标点?用-------画出。
(4)填空
逗号表示( )
句号表示( )
问号表示( )
叹号表示( )
顿号表示( )
(5)表演小快板。
4、学习第7题
(1)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说说句子中的标点应该怎么加
(3)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点名朗读,并说说所加的标点
(5)补充练习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猫来报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c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最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 故宫博物馆 颐和园 天坛 中山公园 北海和景山公园
板书设计:习题内容
《练习二》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师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生明白题目内容的基础上,各自仔细看图,想想同学们在干什么
(2)同桌相互讨论,说说图中内容
(3)全班讨论交流师指点评议
(4)生可充当图中一位小朋友,向别人讲述进球时的精彩场面
3、练习
(1)指名讲述
(2)大家评议
(3)让生动笔试写
4、反馈
(1)师巡视,对生给予指导
(2)适时表扬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反动派卡片,让生认读“回、园、圆”3个字
(2)引导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回
出示回,引导生观察它的结构
师范写,提醒生注意里外的大小
生练习描红一个回字
按上述步骤教学其他字
3、练习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熟记成语
(1)审题
指读师,师帮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生自由读四条成语,师范读,生自由读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火树银花:形容灯光和焰火绚丽灿烂
观者如堵:观看的人四周都站满了,像围了一堵墙,形容有很多人围观
(3)练习
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齐背,指背
2、背诵春联
(1)审题
指名读题
让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出示春联,让生认读
师结合插图讲解,春联是春节时门上帖的对联
让生自读,指名试读
师讲解春联的意思
生自读第二幅春联
指名试读,师讲解意思
3、练习
(1)生自由练读,指读
(2)练习背诵
4、反馈
检查朗读,指背
二、教学第二题(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过寒假)
1、审题
各自读要求,师生共同讨论
2、指导
(1)分组讨论我打算怎样过好寒假
(2)在小组里谈自己打算,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
3、练习
指名上台讲
全班评议
4、反馈
让生自己画个表格,把打算填在里面
《练习二》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10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桌合作、集体交流以及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动眼、动口(观察、比较、探究、评价)能在平面图上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练习设计,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的掌握。根据参照物的不同,认清事物之间的方向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说一说你知道的八个方位,并指一指
2、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同桌互相合作(1人指方向,1人说出来,交换进行。)
二、引入
1.看地图,找家乡。
师: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都是中国人,那大家对我们的国家了解多少呢?现在我来考一考大家
师:我们住在哪里啊?(指一指)
师:谁能具体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在中国的哪个方向?
师:长城在我们家乡的什么方向呢
师:判断方向你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先写出八个方向图,再用实际位置对照)
2.辨别家乡位置。
师:那我们来一起看看我们的家乡吧。
3.辨别学校位置。
师:再看一看我们的学校
4.怎样去学校的道路。
师:小军说,我家住在学校的西南面,那小军家住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画出小军的家。
师:小红说,我家住在学校的北面,也请同学们画出小红的家。
(此处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练习自己画一画)
师: 这时啊,小红的好朋友小丁来找到她,小丁要寄信给外婆,可是他不认识路,只有让小红带他去。
师:那他们应该怎样走呢?同学们来帮帮他们吧。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同学问,同学答)
5.小小设计师。
师: 小丁的信上对外婆说,要去乌鲁木齐看望她,并带她去海南玩。
1、请你为小丁设计一个路线。
2、他将如何走,才能将外婆接到海南呢?好,我们首先要知道乌鲁木齐在祖国的什么地方?那我们就回过头来看一看之前的中国地图。
师:几天过去了,小丁和外婆玩的很开心,还带回很多海南的特产要分给同学们吃,明天就要上学了。
大家看着地图告诉老师。
问题1:学校在陈青家的哪个方向?
问题2:说一说陈青上学的`路线。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说说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说说在找位置与方向时,特别要注意哪些?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准备一些辅助教具:中国地图,中山市地图以及学校的平面图,以及练习题对应的简图。
本节课是练习课,如果只是单一的形式进行教学,可能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练习二》教案13
教学内容:
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0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2、乘加、乘减应用题
《练习二》教案14
教学内容:
P59~61练习四
教学目的: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挂图、ppt、口算卡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道具。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玩中学
1、生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4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5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6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9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0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
9、学生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1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指名反馈。
《练习二》教案15
训练要求
1、通过词语归类使学生积累词语。
2、懂得要写完整的句子。
3、练习写上下结构的字。
4、读背儿歌,积累词语和句子
5、积累学生的成语量
6、让学生懂得留言条在生活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根据提供的内容学留言条。
重点难点:
把句子补充完整。言语交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1、积累“又——又——”的词语。
2、把句子补充完整。
3、会写上下结构的字。
训练过程:
一、学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读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表达了哪些方面的意思?
3、你能讲出有关味道、肌肤感情的这种“又——又——”形式的词语吗?
4、还有哪些同类型的词语?
5、能用这些词语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些句子都没有写完整,我们要补充完整。
(1) 母亲忙着给他——“干什么呢?”
(2) 下面三句话各缺少了什么?
(3) 指名说说补充完整后的句子。
(4) 把句子补充完整,写下来。
3、检查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观察一下,书上出示的都是什么字?这上下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
3、提醒:写心字底的卧钩 要注意斜度和长度。
4、学生描红、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检查。
四、补充作业
1、补充句子
(1)——————真的好玩吗?
(2)我愿意————————。
(1) 月亮有时候————,有时候——————。
2、将下列词语中不是一类的词语用——画出来。
(1) 母亲 爸爸 阿姨 诗人 叔叔
(2) 铅笔 橡皮 皮包 尺子 小刀
(3) 毛笔 铅笔 钢笔 水彩笔 笔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1、能有感情地背诵小诗。
2、积累成语并回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指名说说要求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诗歌
3、借助图画,想想为什么植物老人要带小树重新安家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5、读了这首诗歌,你该怎样锻炼自己呢?
6、背诵诗歌
二、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自己读读成语。
3、你已经懂了哪个词语 的意思?
“哪些词语已经在我们的课文中表现出来了?
(沉香和妈妈团圆之后,回家就能享受天伦之乐了。)
4、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成语说一段话吗?
5、写一段话,用上这其中的1——2个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懂得留言条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留言条的写法,并回根据内容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指名读题,说说要求
2、这是留给谁的?写了什么事?谁写的?在什么时间写的?
3、总结留言条的写法。
开头顶格写留给谁的,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留给他的内容(写清楚,语言简洁)最后在右边写上谁留的,再下一行写日期。
4、看图,图上画了什么?什么时间?谁写的?写的原因是什么?
5、自己来写写留言条。
6、反馈、评讲。
二、课堂作业
1、7月5日下午小红到小明家来还书,可小明家没有人,于是小红把书转交给小明的邻居王奶奶,请她转交给小明。但小红怕小明不知道,就写了一张留言条。留言条怎样写的呢?请你帮小红写一写。
2、3月12日下午,小华去公园植树,要很晚才回家,他怕妈妈不放心,就写了一张留言条放在桌上,这张留言条是怎么写的呢?请你帮他写一写。
【《练习二》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二》教案08-27
苏教版《练习二》教案07-02
《练习二》的教案范文08-23
《练习二》精品教案07-20
练习二的教案范文11-24
《练习二》教案的范文11-24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09-03
《练习二》数学教案07-14
《练习二》优秀教案设计09-21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