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04 10:42:2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说略)

  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出示古诗:《别董大》)

  (学生读)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

  (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板书:( )的环境)。

  (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

  读好后——(画雁)……?

  同学们,在这样( )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

  1、大雁对北风说: 。

  2、大雁对飞雪说: 。

  3、大雁对自己说: 。

  4、我想对大雁说: 。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怎么说?(指出高适这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也是在对他自己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愿意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吗?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五、结合生活,提升境界。

  同学们,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学习中,生活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挫折,遭遇更多的失败。我相信同学们在困境面前一定会:(学生说)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续写故事。这次习作是对本单元故事预测的延伸,从整个单元设计来看,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看、想、说、写”的思路,要求学生能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但想象要基于观察,基于生活,因此观察与联系生活实际是写好本次习作的关键。编写情节完整、合理的故事是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乐于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简单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画,想象接下去的故事情节,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做好语句通顺,故事完整,意思明白。(重点)

  2.能用修改符号把自己习作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初步懂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道理。(重点)

  3.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并能说说自己更喜欢谁的故事。

  4.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相应的PPT课件。

  2.准备相关的范文。

  学生准备:

  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忆,激发兴趣

  1.教师富有激情地导入:同学们,每一年中都有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过了这天,也就表示我们又长了一岁。大家知道这是哪一天吗?(生日)

  2.每年的生日,你是怎么过的?

  3.引出话题:同学们的生日过得很快乐,也很有意义。关于生日,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设计意图:习作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运用生日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为学生续编故事做铺垫。

  二、审清题意,指导看图

  1.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读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要我们做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1)看图,了解图上的故事。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能把故事续写完整。

  (2)写完后,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出来。

  (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4.指导看图:请大家按顺序看看图画,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说说。(同学们在交流自己刚过的生日,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同学们想办法一起为他过生日。)

  6.总结看图的方法。

  (1)这些图上都有泡泡语,你能发现这些泡泡语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有的是同学们说的话,有的是晓明的想法。)

  (2)泡泡语告诉我们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与想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图画中的故事。但我们看图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才能读懂人物的心情。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情,猜想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4)组织交流:

  预设:同学们交流时脸上带着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而李晓明有些忧伤。

  李晓明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神情忧郁,不是很开心。

  (5)在讲故事的时候,把这些内容放进去,故事就生动多了。

  7.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说一说。

  8.指名试着说一说,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看图作文要注重对学生看图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初步了解图中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观察,丰富故事的内涵与情感。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说一说,从说到写,遵循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1.同学们多么关心晓明啊,那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预设:同学们给晓明过了一个有趣的生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会怎样给晓明过生日,他们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晓明会有怎样的表现?有条理地说一说。

  3.把你的想象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提建议。

  4.请小组代表简单说说。教师引导,想象不能太离奇,要合理,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说一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并发挥同伴学习的作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降低习作的难度。针对学生想象不切实际的预设,教师作简单引导,让学生明白想象要合理。这也是想象作文的要求之一。

  四、练习写作,指导拟题

  1.明确写作要求:下面我们就来试试,把刚才说的两段故事内容写下来,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故事不可以只有一个段落,在分自然段写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交流。

  预设:一幅图画可以写一个自然段。还可以加一个开头和结尾,让故事更加完整。

  2.大家已经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了,那你准备给这个故事拟一个什么题目呢?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符合文章内容即可。

  3.学生练习写作。教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物化成文”,符合“先语后文”的训练规律。根据多幅图展示故事情节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分自然段编写故事,凸显教材编写的特点,也使指导更有针对性。鼓励学生给完整的故事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初步培养学生拟题的能力。

  五、练习修改,分享习作

  1.指名朗读习作初稿,师生共同修改。

  (边读边相机评价,主要从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评价指导,并帮助修改。)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小声地读一遍,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一改。(提示:可以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3.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改好的习作,要求每人逐一交流,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4.交流后,互相说一说,你更喜欢谁写的故事?为什么?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

  5.誊写。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当堂修改学生的作文,既能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又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因此受益的不仅仅是小作者本人,还有全班孩子。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终身受用”的“自改能力”。交流后互相说一说更喜欢谁写的故事,也是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同学的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有关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课件出示:《识字三》中: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集体齐读两遍。

  3.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4.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永远是祖国妈妈的孩子。今天,我们学的《看雪》这篇课文,就与台湾人民有关。

  5.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听录音范读课文或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边读书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划出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拼音,多读一读。

  3.四人小组自查:

  1)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2)说一说新词意思,相互补充。

  4.检查自学小组交流学习生字词情况。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了指 接着

  讲故事 铺着 雪毯 银装 打雪仗

  1)学生自由读。强调读准翘舌音、前后鼻音。

  2)指名读,并说说词义。

  3)全班齐读。

  5.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过渡:大家读词语可真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怎么样?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比一比,再组词。比较:讲——进 铺——扑 毯——淡 银——很 店——站

  3)看老师做动作读出生字:指、接、铺

  4)“小猫钓鱼”:把写有生字的鱼形卡贴在黑板上,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一个戴小白猫头饰,一个戴小黑帽头饰,老师读字,两个学生比赛找字,谁找到的多谁就胜利。

  5)“找朋友”: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分散给学生,拼音与生字一样的成朋友。如,拿拼音的同学说:“我是‘chú’,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生字的同学说:“我是‘橱’,你的朋友在这里。”

  6)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本课生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重点笔画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3.强调容易写错的字。(重点提醒学生“商”的“冂”里面是“八”下面一个“口”,而不是“古”;“洁”的右上方是“士”而不是“土”;“毯”是半包围结构,左边的“毛”的最后一笔要向;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边板书,边指导学生练写。

  有三个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书写知识指导写字。注意提示:

  “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

  “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

  “奇”要写得上小下大等。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看雪景,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看看谁是读书能手!

  2.全班齐读课文,纠正读不好的地方。

  3.同学们,你们读书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老师这里有关于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想看看吗?请你专心看,感受北国的美丽风景,等一下说说自己的感受,行吗?

  4.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5. 你们现在能带着自己的快乐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各三遍。

  2.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12 看雪

  会写字: 讲打 指 接 惊 故 候 奇

  会认字: 省店 橱 指 接 讲 铺 毯 银 仗

  12、看雪(第二课时)

  东凤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2课——看雪,把课题齐读一次。这节课,我们来个比赛,男同学跟女同学比,看看一节课下来谁先抢到红旗,好吗?

  2、出示词语,复习词语。

  课件中的词语: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着 接着 讲起 惊奇 时候 故乡 铺着 雪毯 银装 打雪仗

  看!比赛准备开始了。屏幕上的词语宝宝还记得吗?(记得)首先请男同学来读一读;(男同学读词语)女同学敢挑战吗?(女同学读词语)一起再一次大声朗读!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可是,不知道接下来的学习,也能表现得这么好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下面老师读课文,你们就边听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的,等老师读完课文后提出来,能做到吗?

  2、同学们,你们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提问。容易的问题现由学生帮助回答,全班学生都不能回答的问题就由老师帮助解决。当学生问道,台湾为什么很少见到雪的呢?老师就出示课件(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因为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我国北方的城市,包括我们祖国的的首都北京都能看到非常漂亮的雪景,南方城市因为气候温暖,一般都见不到雪,台湾的小朋友和我们中山的小朋友一样见不到下雪。

  三、学习第二段。

  1、过渡:你们想知道(课件出示)过春节的时候,台湾孩子们在哪里看到怎样的雪?他们想去哪里看怎样的雪?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汇报学习情况:

  a、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他说的答案对吗?你们是在哪里找到答案的?(课文第二段)

  b、出示第二段(文字配图):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那是用洁白的棉花做成的。

  齐读第二段。小朋友们读得真响亮,又有感情,老师表扬你们。

  板书:台湾孩子们 橱窗 棉花雪

  c、他们想去哪里看怎样的雪?

  四、学习孩子们与老师的对话。

  1、过渡:他们跟老师说了些什么话?(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3—11段,把孩子们说的话用“——”画下来,然后同桌之间读读这些话。

  2、学生汇报情况

  3、课件出示四个问句: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四句话,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问句)怎样读好呢?(读出疑问语气)

  抽读——指导读、范读——齐读

  4、情境演读:我们把这些句子放回课文中去,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台湾的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呀?学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老师:微笑着点点头。

  学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老师:“小时候,在我的故乡。”指着地图。

  学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老师:“不算太远,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随机出示这段话配飘雪的图: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5、提问:想亲自感受一下雪的美景吗?自己读读这段话,看谁读得最美?(抽读——齐读——男、女比赛读)边读边结合图帮助解释:雪毯、银装等(指着雪景图引导学生说:“同学们,看,天空中的雪花怎样拉?雪花飘落在地上,地上好像……树上一根一根的树枝又像……到处一片洁白,多美呀!)

  6、经过你们一读,台湾孩子们仿佛来到了白雪世界,如果你们也来到这儿,你最想干什么?(打雪仗、堆雪人、玩雪橇……)

  7、你们说得这么兴奋,老师也想玩一玩。提问:能不能把你的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8、出示句子: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男、女赛读。

  9、提问:橱窗里的雪景与这里的雪景有什么不同呢?(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板书:北京小朋友 北京 飘雪花 好玩 不能玩

  10、看着课文,把第九段连起来读一读。

  11、多美的雪景啊!台湾孩子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再提问:看看文中的孩子是怎么问老师的?

  出示句子: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1)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指一名学生读)

  (2)我们读这么长的句子时要注意什么呢?(自己先练读再指导读好停顿)

  (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争着问。(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们试着来问问老师吧!刚才,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争着问。)

  12、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台湾小朋友在问老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13、孩子们真会读书呀,从这一句话里,你读懂了孩子们的心声。

  14、当老师给孩子们讲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时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老师是怎样对他们说的呢?

  老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随机出示句子)

  12、谁能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说说这句话?看看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应该怎样读呢?(指导读好感叹句)(抽读——齐读、评价)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五、体会情感

  1、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们盼着什么?(台湾孩子们盼着跟北京小朋友们玩;北京小朋友们也盼着跟台湾孩子们玩)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老师心里在想什么吗?此时,你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3、总结: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们的广东、台湾、北京这些省份就像是兄弟姐妹,因为种种原因,台湾这个兄弟暂时还没有回到祖国的大家庭中,什么时候能回到大家庭中高高兴兴地一起玩耍呢?我们盼望着。板书:盼统一

  六、课后作业

  1、回家查找一些有关台湾的资料,如台湾的风景图片、台湾人们的风俗、台湾与祖国的关系等等。

  2、写一封信,邀请台湾的孩子们到我们家乡中山来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语文课须重视朗读,诗歌更应在朗读中领悟。这个教案以读带讲,以讲带析。学生朗读,教师指点,气氛越来越醇浓,使读者神思飞越,沉浸在神话般的意境之中。朗读,还可以在读中驰骋想象,创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明确目标:

  诗歌,是诗也是歌。诗歌的朗读,如同吟唱歌曲,尤须细心揣摩。今天,我们要在训练读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

  三、诵读:

  一读,要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难字略)

  二读,要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

  三读,读出意象,即画面。

  a.农家丰收图;b.霜晨归渔图;c.少女思恋图。

  四读,注意诗歌所创设的氛围,读出感情。

  a.松弛,闲静;b.宁静、悠远;c.清静、柔美。

  全诗应读出清柔、舒缓的感觉。

  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见解,这种朗读是一种个性化朗读。

  以“_______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参考:

  1.“栖息在农家”“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得美:

  栖息:用拟人的手法,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游戏:虚实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闲适。

  梦寐:少女朦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梦中回忆。

  2.“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饱食:拟人手法,写丰收之景,下文“肥硕”亦写丰收之景。

  3.“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既写丰收,又写景,一箭双雕。

  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体现清远的境界。

  六背读。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在这堂课上,不仅要把这个例子读透,还要达到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积累了优美的语言,还积累了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范读、跟读、朗读等,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诗歌,直至背下来。

  二、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2.你不懂的诗句是哪些?3.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4.你认为本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三、引读:美国狄金森的《秋景》。

  1.你读出了几幅画面?2.交流你已领悟到的美点。例: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写出丰收之景)。3.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4.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了解诗歌,赏析诗歌,创作诗歌,本教案按照这个思路设计。青春年少,是如诗如画的年龄,在课堂上教一点写法,用诗人的眼光观察生活,必定会使学生神采飞扬。生活,本就是一首诗啊!

  教学步骤:

  一、朗读,力求读得有韵味。

  二、向同学介绍这首诗。

  1.本诗描写的是谁的生活?农家、渔人、牧羊女?

  2.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生活的画面?农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间背瓜果。渔人摇舟捕鱼。牧羊女思恋牛背上的笛声。

  3.本诗抒发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4.景物的特点:露珠、幽谷、冷雾、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绘出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5.人物:农家、渔人、牧羊女,都远离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以上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朗读。

  三、结合本诗,交流诗的特点。

  1.诗,语言优美,用词生动。

  2.诗,用环境描写表达作者感情。

  3.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不限于以上几点)

  四、在作者笔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不是热闹与喧哗,而是一种宁静与闲适。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作品交流、评议。

  【资料整合平台】

  1.《秋天》的相关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所作。他的早期诗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属于现代派诗作。现代派诗歌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对直接抒情和直接陈述,其内心世界决不和盘托出,而是运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境,以客观象征主观,或只是描绘一个面貌,而不道出确切的含义。《秋天》这首诗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诗集《预言》。这部诗集大多数作品写得朦胧晦涩,如《预言》一诗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则写得较为明快,不像同期创作的其他作品难以理解,但第三节中少女的朦胧恋情写得十分微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易领悟的。严格说来,《秋天》并不太适宜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2. 秋(节选) 杜运燮

  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

  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

  差点在雨中迷失方向

  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

  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

  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

  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

  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

  塔吊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

  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息。

  使用建议:这首诗取景的范围较何其芳的《秋天》宽广,抓住了众多景物的特征,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描写。注意在朗读中体会,不须深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训练学生借助注释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课训练重点中9个词语的意义和4个词的义项。

  3、理解召公谏辞的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体会《国语》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

  4、使学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召公谏辞的分析

  2、两处比喻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背诵召公的谏辞。

  3、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第一课时

  序:背诵上一课

  一、简介《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祥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二、齐读课文两遍,正字正音。

  三、请同学默读第一段,读后质疑。

  师点拔“谤”“堪”“以”“道路以目”

  四、齐读第二段。师生共同讨论。

  1、请三位同学分别口译三层意思。

  2、请其他同学纠正。

  3、师点拔“障壅诀导”;讲解“瞽、史、师、螋、朦”

  (师箴:教参与课本对“师”的解释不同)

  辩析“亲戚”一词古今的异义

  五、齐读最后一段,注意“流”字一词多义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和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段

  1、请找出描写厉王的词,分析厉王的`性格特征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由此可见国家处于什么形势之中?

  朝政混乱,君民尖锐对立

  4、“国人莫敢言,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

  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二、分析第二段

  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可见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点?

  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样

  2、给召公的劝谏之辞分层,看说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怎样“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国富民强的道理。

  3、此段话中,两处运用比喻,请同学们分析这两段比喻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

  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4、这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

  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

  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地“防”,还须积极主动地“宣”。

  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

  三、利用《简笔与繁笔》中学过的知识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道路以目”中的“道路”和“目”是什么词)

  言简意赅,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末一句说明厉王和国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这中间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实的结避告诉了读者,文章简劲到无以复加,而读来却余味无穷。

  最后一段用语极为精炼,与第二段的反复阐述相映衬,形成笔法上的鲜明对比。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1、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比喻生动形象;

  3、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怒、杀、喜

  国人:谤——道路以目

  召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谤不可防)

  怎样“宣之使言”

  民谤必宣敬听

  王不听流王于彘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

  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

  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

  (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教学难点: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

  2、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活阶段)

  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我们要挑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请看这组同学的表演。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

  (2)语言:生动,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

  (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点击课件,出示天使画面)

  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上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

  2.这么多童话人物聚集一堂,他们每个人可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他们中的不是同一课书出现的三位随便凑在一起,就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

  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一幅或两幅)(画一画),画好之后说一说童话故事。(说一说)

  5.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评一评)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自己给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语文教案集合6篇】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5-25

语文教案集合8篇05-26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06-03

【热门】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6-03

关于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6-02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5-30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5-30

有关语文教案模板集合7篇05-30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5篇05-30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