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优质教案

时间:2022-05-16 09:30:49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

  端午节优质教案1

  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

  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端午节优质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端午节优质教案3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优质教案4

  教材分析

  活动一端午节赛龙舟(语言)

  《端午节赛龙舟》是一个情节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的儿童故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线索,描绘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国尽忠却惨遭陷害而伤心投江,人们借划龙舟、投粽子驱散江中之鱼,保护自己敬爱的英雄。故事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活动中通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幼儿的崇敬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3.对爱国主义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1.和家长一起搜集赛龙舟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说。

  2.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故事第 1 段后提问: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讲述故事第 2 段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谗臣为什么要把屈原赶走?他们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国最后怎么了?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伟大成就和精忠报国之心以及楚王听信谗言导致亡国之痛。丰富词汇:谗臣、吞并。

  (3)讲述故事第 3 段提问:屈原为什么伤心?他为什么要投江?引导幼儿理解屈原因报国无门,不愿受丧国之辱而投江。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

  (4)讲述故事第 4 段提问: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样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和急于寻找屈原的焦急。

  (5)讲述故事第 4 段提问:人们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他们做了什么? 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悲壮经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讨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为什都很敬爱他?如果楚王信任他,采纳他的建议出国会怎样?

  4.播放人民代表大会视频,激发幼儿学好本领张大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

  提问:这是在召开什么会议?为什么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才能像屈原一样为国家提出好建议?

  小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人民代表将人们的好建议通过大会反映给国家领导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办法,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端午节优质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优质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优质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优质教案(通用9篇)05-13

《观潮》优质教案09-06

中班端午节优质课教案(通用6篇)05-12

爱惜粮食优质教案(精选12篇)04-28

《采薇》优质教案10-24

《化石吟》优质教案11-24

化石吟优质教案09-25

《木兰诗》优质教案02-17

中班立夏节气优质教案04-25

短歌行优质教案10-27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

  端午节优质教案1

  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端午节》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是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达了端午节的地方风俗习惯。本此次活动从引导幼儿回忆端午节习俗入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有节奏的朗诵,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

  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最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最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最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端午节优质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1、大家见过龙舟吗?它有什么特点?龙舟的中间是什么样子的?两头呢?龙头在哪里,像什么?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小结: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1、龙舟需要几个人呢?为什么一个人不行呢?龙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龙舟划得又快,相互之间又不会碰撞呢?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为大家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小结: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的活动内容"赛龙舟"选材教好。首先考虑到了幼儿的兴趣特点,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同时,"赛龙舟"活动具有民族特点,与亚运会也有相关性。

  端午节优质教案3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优质教案4

  教材分析

  活动一端午节赛龙舟(语言)

  《端午节赛龙舟》是一个情节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的儿童故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线索,描绘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国尽忠却惨遭陷害而伤心投江,人们借划龙舟、投粽子驱散江中之鱼,保护自己敬爱的英雄。故事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活动中通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幼儿的崇敬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3.对爱国主义屈原产生崇敬之情,萌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1.和家长一起搜集赛龙舟资料,了解赛龙舟的传说。

  2.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播放赛龙舟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这是哪个节日的习俗?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关键中断法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由来。

  (1)故事第 1 段后提问:每年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说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2)讲述故事第 2 段提问: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谗臣为什么要把屈原赶走?他们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国最后怎么了?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伟大成就和精忠报国之心以及楚王听信谗言导致亡国之痛。丰富词汇:谗臣、吞并。

  (3)讲述故事第 3 段提问:屈原为什么伤心?他为什么要投江?引导幼儿理解屈原因报国无门,不愿受丧国之辱而投江。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祖国的强大和生活的幸福。

  (4)讲述故事第 4 段提问: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样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和急于寻找屈原的焦急。

  (5)讲述故事第 4 段提问:人们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他们做了什么? 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屈原的敬爱之情。

  3.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的悲壮经历,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讨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为什都很敬爱他?如果楚王信任他,采纳他的建议出国会怎样?

  4.播放人民代表大会视频,激发幼儿学好本领张大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

  提问:这是在召开什么会议?为什么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才能像屈原一样为国家提出好建议?

  小结: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各地人民代表将人们的好建议通过大会反映给国家领导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办法,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好各种本领,长大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端午节优质教案5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物质准备:

  《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验准备:

  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端午节优质教案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

  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优质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活动准备:

  1、视频(端午节儿歌)

  2、图片(粽子、龙舟、香囊等)

  3、实物:粽子、香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

  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

  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给挂图选字活动。(巩固上面学的端午节知识)

  1、师:在黑板上挂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请小朋友选字贴在图片的下面。

  2、幼:选字活动

  三、看视频,学儿歌。(再次巩固有关端午节知识)

  师:教读《端午节儿歌》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幼:跟着老师和视频一起学习《端午节儿歌》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端午节优质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端午节优质教案(通用9篇)05-13

《观潮》优质教案09-06

中班端午节优质课教案(通用6篇)05-12

爱惜粮食优质教案(精选12篇)04-28

《采薇》优质教案10-24

《化石吟》优质教案11-24

化石吟优质教案09-25

《木兰诗》优质教案02-17

中班立夏节气优质教案04-25

短歌行优质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