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3-02-05 01:34:5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2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第1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教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教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教师: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教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教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教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教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复习写数、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教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教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教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教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教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教师: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119页第4题。

  教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教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教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教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教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教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

  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在表下面出示。

  38

  +6

  9872

  -16

  6638

  +27

  5598

  -6

  38

  教师: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21页第10题和第122页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我们还是在练习口算过程中来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5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教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

  教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出示第123页第15题,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得非常普遍,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24,125页,完成书上第16,17,1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黑板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分析、描述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图形的拼组和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图形

  (一)位置的复习

  1、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在班级中的位置?

  (学生介绍教师引导)

  师;谁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几个字说一句话。

  2、练习(投影出示课本第100页第10题)

  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大家思考2楼妈妈是谁的妈妈?她住在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她家左边”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的家应该是几门几层?

  师:“我家住在你家楼上“的小女孩是哪一个?她指的是谁家的'楼上?她的家应该住在哪里?(将课本第100页第10题补充完整)

  3、介绍:(1)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介绍同班同学,说一说“谁在谁的哪面?”

  (关键让学生搞清:谁和谁比,以谁为中心这一难点)

  4、出示:★ ○ ◇ △ ¤

  你能用“左右”来介绍一下○与△的位置吗?(如:△在○的____面;○在△的____面。)

  5、游戏:听反话。

  (二)复习图形。

  1、书P100题11(投影出示)

  师:刚才我们做了游戏,下面我们来数数图形,请大家把书翻到P100,请把11题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说方法

  师:图中所摆立方体有部分的遮挡,你有什么办法数出看不见的立方体呢?

  2、思考:()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立方体。

  ()个小立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立方体。

  二、复习统计图。

  投影出示第101页图。

  1、 让学生观察图形。

  观察统计图,让学生将图上表示各兴趣事的格子数一一数出来。

  2、 出示问题:

  ⑴你怎么知道谁最受同学欢迎?

  ⑵你怎么知道人数最少?

  ⑶喜欢看电视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怎样算出来?

  ⑷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并逐一解答。

  3、课本第105页第16题。

  ⑴用画“正”的方法统计。

  ⑵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在()的()面。

  图:9个不同的图形放在3×3的格子中

  2、 ()小力()

  (1)小红在小力的右边,哪个是小红?

  (2)小方要排在小红的左边,小方排在哪里?

  3、出示各种图形的组合图(略)

  (1)数一数,填一填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数量

  (2)引导学生画出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4、数一数

  有()个□有()个△有()个长方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9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2页“总复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11题,整理和复习0~2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教学提示:

  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复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3. 让继续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感受“学生文化”。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

  教具准备:

  课件、磁性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谈话导入等。

  回忆小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谁再讲一遍?

  学生回答。

  师:xxx同学的把这个故事讲得准确又完整,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法承上启下,既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游戏导入法

  师:我们做个口算接龙的游戏好吗?从第一行开始,第一个算1+1,第二个算前一个算式得数+1,算到到20后。游戏开始。

  改变第二个加数计算。……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烘托出热闹、有竞争性的学习气氛,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

  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想一想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师:我们这学期学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20以内的数,第二个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第三个内容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前两个内容:(板书)2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

  二、复习20以内的数

  1.我们先来将20以内的数数一遍。谁能倒数一遍?

  一起顺数,指名倒数。教师注意调控课堂,注意走神的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这些20以内数的意义。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问:这些数可以表示什么?

  指名说。

  预设: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捆数、盒数、瓶数等。

  3、复习数位。

  教师:在这个数位表中,左边第一位是?第二位是?学生接答。

  4、复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说数的组成。

  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第103页第1、2、5、6题。

  第1题练习时,可通过第2幅图让学生说说 1个十是多少, 通过第 4幅图让学生说说14的个位上的数是几,十位上的数是几等。

  第二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比较多少。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可让学生说说每组数有什么规律, 你是怎么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习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习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习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习,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小平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习,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七)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平,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平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习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习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4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篇15

  一、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真正学习到知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个别学生因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计算比较差,加减法的计算还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

  三、复习重点

  1.熟练口算20以内加法和20以内不退位减法。

  2.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复习难点

  1.根据算式排列规律熟练计算相关加减法。

  2.按要求拼搭正方体,并且会数个数。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要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复习措施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行耐心地辅导。

  七、复习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习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7课时)

  3.分类。(2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5.机动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2-28

2022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最新09-28

2023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2篇)05-21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范文09-29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总复习(精选12篇)12-09

《总复习》教案03-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4-26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03-0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文案10-11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