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

时间:2022-03-15 16:25:10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1

  【超前学习】

  学习目标

  1.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正确认识哈姆雷特复仇的意义。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学习难点

  哈姆雷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学习方式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学生展示——延伸拓展——反馈提升

  以学生活动为主,以质疑、提问展开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人物形象。

  学案设计

  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完成学案。

  【善后学习】

  一、导入新课

  To be and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虑得到问题。

  ——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名句。你能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二、依案自学

  (一)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感受。

  《哈姆雷特》共五幕,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未完),即全剧的结尾部分,主要情节是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比剑,是全剧的高潮。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全文的感受。

  2.理清人物关系。

  你对选文中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了解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吗?

  请同学们设计人物关系图。

  (二)质疑问难

  由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到全班解决,或老师参与解决。

  三、合作探究

  (一)合作学习

  1.尖锐的人物矛盾冲突

  设问1:戏剧的情节,是由戏剧的冲突推动的,而戏剧冲突更多的来源于人的内心世界,那么选文中“比剑决斗”有几组主要矛盾冲突?

  设问2:哈姆雷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样的结局,你认为他能否避免?

  2.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设问3:如何认识雷欧提斯这个人物形象。

  设问4:奥斯里克是一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哈姆雷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雷特狠狠捉弄他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必需的,怎么看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设问5:在选文中,哈姆雷特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四、延伸拓展

  感受莎士比亚的精神世界级作品的艺术美。

  莎士比亚悲剧的三个特点。

  五、反馈提升

  以“哈姆雷特,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2、了解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3、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深入品味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体味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你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作者简介和戏剧介绍

  1、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2、简单介绍课文选段之前的情节。

  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莱特王子。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哈姆莱特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哈姆莱特疯了。哈姆莱特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失足落水而死。新王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去英国,哈姆莱特半路回来。课文情节在此展开。

  三、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1、正音

  枭(xiaō)首棕榈(lǘ)树戕(qiāng)害蟊(máo)贼

  篡(cuàn)夺玉玺(x301;)繁文缛(r365;)节嗜(shì)杀

  战栗(lì)吮(sh365;n)吸万恶不赦(shè)

  2、理清人物关系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人文主义者。

  老国王:哈姆莱特之父,被弟弟克劳狄斯杀死。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老国王弟弟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之叔,谋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莱特好友

  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为哈姆莱特友。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情人。

  四、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戏剧情节梗概

  1、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哈姆莱特回国后,向好友霍拉旭讲述叔父阴谋害自己及自己脱险经过。新王利用奥菲利亚兄长雷奥提斯丧父失妹之痛,与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哈姆莱特,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哈姆莱特真相,最终哈姆莱特与仇人同归于尽。

  2、学生划分戏剧情节的层次,指出划分依据。

  板书: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老国王王后新王克劳狄斯大臣波洛涅斯

  哈姆莱特阴谋雷欧提斯奥菲利亚

  比剑

  悲剧

  同归于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台词,是由哈姆莱特发出的感叹,它引发着一代代人的思考,我们知道这句话背后有怎样的意义吗?哈姆莱特他究竟在思考什么?这节我们就来探讨台词的隐含意义。具体来讲,戏剧台词体现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并且具有动作性,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重温课文的重头戏——比剑部分,看看台词之后隐藏着什么。

  二、重读课文重点部分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节比剑部分。

  三、分析讨论

  1、通过问学生小问题探讨情节发展。

  (1)国王是真心想要使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和解吗?他是真心希望哈姆莱特胜利吗?

  明确:不是。他只是做好表面文章,为达到其借刀杀人目的而隐藏起险恶用心。

  (2)哈姆莱特为什么爽快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他在比剑之前对雷欧提斯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哈姆莱特因自己误杀其父,而要为自己所为负责,面对自己的命运。加上他对自己的剑术自信,所以爽答应比剑。他对雷欧提斯有着一种歉疚之情。

  (3)雷欧提斯听了哈姆莱特的肺腑之言后,有怎样的想法?

  明确:感情上原谅哈姆莱特,荣誉上必须比剑。

  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决斗的传统,很小的事也会牵涉到荣誉生命的问题,比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一位青年把手套甩到伯爵脸上,伯爵就要和他决斗;俄国诗人普希金是和人决斗而死的。这很普遍,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有杀父之仇,决斗更势在必行。

  (4)雷欧提斯在比剑中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造成他怎样的现实行动?

  明确:犹豫不决,矛盾挣扎。感情上和道义上的正直善良使他不忍心下手害哈姆莱特,但他承受着来自国王的压力,又面临捍卫自己荣誉的局面,所以他比剑中显得有些退缩不起劲。

  (5)国王为什么设置了毒剑害哈姆莱特之后还要安排毒酒?

  明确:因为他和哈姆莱特的敌对关系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他一定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而他见到雷欧提斯有些不忍动手杀哈姆莱特,为实现自己的险恶目的又设下毒酒。

  (6)王后为什么代哈姆莱特喝下那杯酒?可以根据戏剧情节和自己理解有不同的猜测。

  王后见到哈姆莱特连胜,替他高兴。

  或者王后为缓和哈姆莱特与国王的关系而接下酒杯。

  再或者王后有点察觉到酒有问题,代哈姆莱特承受。

  小结:

  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各个人物的行为一步一步导致了最终的结局。如果不是哈姆莱特觉得愧疚和有自信就不会爽快地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的事;如果不是雷欧提斯不忍心害哈姆莱特,国王也不会再设毒酒;如果不是王后处于好心喝下毒酒,她也不会死;如果不是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比剑时都中了毒剑,并且雷欧提斯本性善良不惯使用卑鄙手段,他不会在临死之际揭露国王的阴谋,真相便难以大白,哈姆莱特也不会骤起杀仇人。人物的品格、心理、行为环环相扣,共同造成了同归于尽的结局。

  2、回想刚才提到的复仇传统,思考为什么哈姆莱特有绝对理由找国王决斗,他却没有及时去展开行动复仇?联系全文和补充材料,试从哈姆莱特的思想和其复仇对象角度寻找原因。

  他复仇的对象是他的叔叔,他母亲再托付的人,他的继父,丹麦的新国王。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报了杀父之仇,还要拯救丹麦王国。那么他面对国王势力,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要树立起正义的榜样,而不能做犯上作乱弑君杀叔的事情。他所求的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理想者的必然行动,而不再是宫廷权利的血腥争斗。

  哈姆雷特认识深广,但却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这也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时代社会的颠倒混乱,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阵痛。君主理想已然破灭,君臣礼仪不复存在,纲纪败坏,伦常崩溃,世风日下。而封建堡垒却更加顽固,他找不到拯救这个王国的好方法。

  从更深层处说,哈姆莱特的作为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哈姆莱特在第一幕里杀死了克劳狄斯的话,那么这个戏剧就结束了,可他若像奥赛罗那么冲动,他就不是哈姆莱特了,他的行为是符合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哈姆莱特的复仇对象制约了他的行动,他自己的思想更制约了他的行动。他在不断的思考中,没能先做好准备,而是相对消极地迎接到来的命运,这就是“延宕”性格的悲剧。

  3、语言分析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除这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明确:内心独白反映性格。这集中地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思考,他不仅思考现实,还思考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这是一个敢于死和敢于生的问题。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忍受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台词中的睿智修辞

  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拟人)

  他这一艘满帆的快船,也绝不是我们失舵之舟所能追及。(比喻)

  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夸张)

  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奥斯里克一节花大量笔墨?

  戏剧是表演给人看的,为缓和气氛,调动关注情绪,插入幽默段子。

  (3)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明确:台词显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命运观,他有一定的天命思想,虽然不是听天由命,但少了掌握自己命运,去抗争去扭转的一股劲。

  小结:

  品评人物形象,从上面所学的作者思想,创作背景,人物台词与行为、外貌与神情来思考。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哈姆莱特的形象。

  四、作业

  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我眼中的哈姆莱特》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附:板书比剑

  包藏祸心受拉拢

  国王克劳狄斯丹麦王国雷欧提斯

  复仇拯救愧疚

  谋害不忍

  哈姆莱特

  思延

  考宕

  生存还是毁灭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3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评能力;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二世》《理查三世》《约翰王》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白》《麦克白》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鲁迅)

  二、剧情梗概和人物简介

  1、剧情梗概

  《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具体情节略。

  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是世界文学名著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2、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不要作声!谁来了?”)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3、剧中人物关系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四、欣赏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2、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3、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雷特:得意,纳闷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雷欧提斯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雷欧提斯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希望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杀死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的一剑。)

  4、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五、品评人物形象

  1、品评人物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外貌心理和神情。人物关系要理清,勿忘体察作者情。

  2、在你的眼中,哈姆莱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

  趣味探究窦娥与哈姆雷特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在世界文学史中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因此关、莎二人的戏剧作品常被用于比较研究。窦娥与哈姆雷特,这两个著名的悲剧形象分别诞生于13世纪的中国和17世纪初的欧洲,在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共性,但二者又有很大不同。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他的叔父克劳迪斯毒死了他的父亲,篡夺了王位。老国王的鬼魂显现,把自己被害的经过,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要他报仇。他弄清真相后,决心杀死奸王,但又顾虑重重。就在下决心动手时,不幸错杀了恋人的父亲。奸王把他送往英国,在去英国途中他逃回丹麦,在一场由克劳迪斯安排的比剑中死去。他在临死前总算刺死了克劳迪斯,但他改变现实的重大理想并未实现。

  哈姆雷特的主要对手是克劳迪斯,克劳迪斯身上集中了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恶德。从这一点看,窦娥与哈姆雷特悲剧的根源都在社会。

  但窦娥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能选择,哈姆雷特则不同。他是个有理想、好思索的人文主义者,因苦苦思考“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而迟迟不能采取积极行动,最后只能凭一时冲动,抱着宿命论观点行动起来,以至于最终和所爱的、所恨的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不仅仅在社会,还在人性本身。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设计10-27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12-29

《木兰诗》高中语文教案设计12-29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作文:读《哈姆雷特》有感01-12

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09-02

中学读《哈姆雷特》有感02-28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01-26

《哈姆雷特》英文读后感01-06

哈姆雷特英语读后感08-27

《哈姆雷特》英语读后感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