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
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静态美)
(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动态美)
(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火车停稳后,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鱼贯而出。不一会儿工夫,下车的乘客和准备上车的乘客就挤满了站台,有急匆匆向出口走去的,有停下来整顿行李的,还有踮着脚尖在大声呼喊寻找同伴的,站台上顿时热闹非凡。(动态美)
(二)阅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说说这些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提示:第一组句子通过列举田野、沙漠、尼罗河水、金字塔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金色夕阳照射下的美景。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对金字塔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
第二组句子描写了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的奇异的白色世界。作者抓住了景物的色彩特点进行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组句子为我们描述了潭水奇异、鲜润、醉人的绿。作者通过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衬托出潭水的特点。
四、日积月累。
1.趣读,体会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还是一幅秀美的画!来,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通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1)听读,想象画面。
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想象画面。(配乐范读)
(2)汇报展示。
提问: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想描述一下?
(3)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诵,感悟情感美。
五、小结。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美,爱自然,爱生活,爱国家。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懂得多去欣赏身边事物的美。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搜集、整合资料,描述心中所喜爱的景物,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背诵描写景物的古诗词,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审美情趣。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多角度的感受。
2.掌握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学习翁卷《乡村四月》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掌握如何描写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2.学习翁卷《乡村四月》一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对乡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首先出示《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中关于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句子,各自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静态美和动态美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自己的习作或者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些描写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谈谈感受。
教师点拨:
这一板块讲解了如何体会一个地方的美丽。在阅读时,要仔细品味,特别是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要重点关注,并能运用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中来。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深入体会静态美和动态美。
二、词句段运用
1.下面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动、静之美,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答案示例一:秋天真的到来了,在放学后的校园,可以看到枝头上的树叶纷纷飘落。有的如蝴蝶,闪动着美丽的翅膀;有的如蜜蜂,转着飞舞;有的如降落伞,缓缓地打着旋儿……一片片树叶无论怎样飞舞,都会缓缓落下,给大地铺上了金黄的一片。
答案示例二:群鸟飞过的湖面显得格外地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远远看去像一面不曾打磨的大镜子;蓝天白云交织在湖面上,不时一只鸟儿掠过湖面,荡起了一丝碧波,点缀成了一幅美丽画卷;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宛如千万条银蛇在水中游动。
2.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答案示例:
(1)本句描写了九月开罗一片金色的情景。反复运用了“金”字--“金色的夕阳”“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以及“泛着金光”的尼罗河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金字塔,构成了一副色彩协调的金色画面。
(2)这段话描写了站在大理石铺的地上,仿佛就被纯白包围的情景。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作者反复用“纯白”这个词加以修饰,站在白色的大理石上,眼里看的是纯白的.大理石,甚至被大理石所包裹,写出了仿佛自己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强调突出了白色奇迹的圣洁与庄严。
(3)这段话写出了梅雨潭一片绿色的美丽景色。采用了侧面描写,以“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虎跑寺”绿壁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作对比。从侧面衬托出这里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特点,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绿溢于言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日积月累
乡村四月
1.教师介绍诗人,范读诗歌,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作者介绍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代表作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2.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词语释义
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③子规:鸟名,杜鹃鸟。
④才了:刚刚结束。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插田:插秧。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逐句翻译,疏通全诗大意。
诗句翻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4.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用“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第三、四句则是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全诗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5.学生再次朗读,感受画面,领略意境,体会前后一静一动的美,背诵全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3
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南宋诗人。
教师补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生自由读古诗。
(二)教师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教师指名读。
(五)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茂盛的山原和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4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四月》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用“用乡村四月是……”或者“乡村四月真……”说一句话。(课前)
2、揭示课题。
很多诗人曾经用笔描绘过乡村四月。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宋朝诗人,名叫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乡村四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流畅的同学可以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朗读。(分读通和读出节奏两个层次)
抽读。重点指导好第二句的朗读。(蚕桑的读音,了的读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写的景物。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看这首诗诗人都画了些什么?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鹃鸟、烟雨、人……)
三、品读欣赏,感受意境美
1.边读边想,浮现在你面前的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2.交流
预设1——满眼绿之美
(1)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遍)
(2)通过绿遍山原,你仿佛都看到哪些是绿的?(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3)师追问:通过这片绿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呢?(勤劳、生机、希望……)
预设2——白满川之美
过渡: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绿吗?
(1)白满川是怎样一番情景?你的眼前仿佛都出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情景美吗?能不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白交融的美,读——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读——
预设3——雨如烟之美
(1)你觉得美在何处?(把雨比作了烟)
(2)写雨的句子很多,你能想起哪些写雨的诗句?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借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进行比较朗读。
A.这两种雨一样吗?
B.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这样的雨是倾盆大雨,来得那么快,那么迅疾,该怎么读?
(快一点,响亮一点)
C.回归文本中的诗句,指导朗读。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如烟如雾雨,我们该怎么读?
(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
D.这样的雨,你还能把它比作什么?(花针、细丝、牛毛)
预设4——子规唱之美
(1)你听过杜鹃鸟的叫声吗?(布谷)一起来叫叫吧
(2)想像一下,子规在唱着什么呢?
布谷与播种,引出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为了人能吃上粮食,不停地试种,可是都没有成功。他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于是派神鸟来帮助他。神鸟帮助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玉帝叫它留在人间,繁殖后代,每年春季,它们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人们及时种植,莫违农时。人们为感谢神鸟的帮助,便根据它们的叫声,取名为“布谷鸟”。)
设计引读
师:在杜鹃鸟声声的啼叫声中,唤来了如烟如雾,如诗如梦的雨,此情此景,让我们化作诗句读出来吧!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感慨,这里的风景——太美了,如果你站在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里,你会感觉怎么样?(舒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陶醉)——朗读
预设5——劳动者之美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指导朗读。
师:能把这种忙碌读出来吗?
(3)引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师:是啊,乡村四月闲人少,男女老少各忙各的,不信,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书写着繁忙的乡村四月的?
A.读古诗,读通。
B.想想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繁忙的?(借机理解昼.耘田.傍.绩麻等词语的意思。)
(3)除了蚕桑插田,除了耘田,绩麻,种瓜,人们还干什么呢?
(4)朗读。
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能把这种紧张而喜悦读出来吗?
5) 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3、读出美。
师:同学们对这首有了独到的理解之后,再去读读,肯定会别有一番味道。
(1)自由读、抽读、齐读、配乐读
(2)背诵诗
读着读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 )的乡村四月风光图。
让我们再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
四、迁移应用,体验诗之美
乡村四月风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那么就让我们和下面的小朋友再次去感受一下乡村四月那份独特的美,再去感受一下诗歌独特的魅力吧。
1、情景应用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乡下外婆家玩。走进村子,只看见几位老奶奶在家,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妈妈说:(“ 。”)“是吗?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分享劳动的快乐呢!”妈妈带我来到野外里。这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只见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妈妈笑了:“我们家出了个小诗人了!”
结束语
那么就让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再次踏着“乡村四月”的脚步结束今天的诗歌之旅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5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过程
第一课时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①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③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④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①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②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③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⑤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③默写两首古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桑”,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培养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出示:一天之计在于()一年之计在于()
2、谁能把它填完整?(生说)是啊!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没有春天的耕耘,哪来秋天的硕果累累呢?同学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你都看到我们的父老乡亲都在为着秋天的收获忙碌些什么呢?(生说)
3、师出示。
一、导入揭题
1、揭题
师:田园的风光,田园的生活如诗如画,而在诗人的眼里,它们更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了解诗人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田园风光及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板书)
师:有谁了解翁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
二、初读,读准、读通古诗
1、初读、读准、读通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春末夏初的气息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生自由读)
2、检查预习,相机纠正。
师:读好了是吗?那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位同学来。
生:读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谁来读,不错,一起读。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蚕字上面是个…..(师书写天)下面是个…..(虫)
师:“天”“虫”就是蚕,养过蚕吗?知道蚕吃什么吗?(桑叶)
师: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特别要注意是什么?
生:(回答) 《乡村四月》优秀教案设计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请你上来书写一个,其他同学也在本子上写一个。(注意书写姿势生:写,师指导)
师:嗯,写得不错,我们再一起读这个词(蚕桑)。
师:现在谁来再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试读)
师:非常好,字正腔圆的。这里有个多音字,你们来看一下,是哪个?
生:了
师:对,这里它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的意思是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三、朗读理解感悟
1、师:读得不错,刚才我们说到这首诗是写农村生活的,那么诗中写了农村生活的什么特点呢?请你赶快再好好读读看。
2、生读后回答
3、师:忙,那我们再来读读。看看哪些词语表现出人们都在忙呢?
4、生回答
5、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你来…你来…
6、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7、生回答
8、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什么?诗里写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9、生回答
师:嗯,课文是这样说的,是“蚕桑”和“插田”,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闲人少”,他在忙,你在忙,我在忙,那么你想一想,我们农历四月农忙季节时,还可以做哪些农活?
生回答
师:是啊,总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这些没写进去的忙活写进去,如:我们可以说:“….”谁想来试试?不亦乐乎
生说
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真的是忙啊!那这么多农活诗人翁卷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为什么只写了“蚕桑”和“插田”呢?请同学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回答
师:这样读起来就…好听了是不是?这就是诗讲究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奥妙啊!谁再来读读后面两行诗?
生试读
师: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他们的勤劳
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再读读这两句诗。
四、情感升华
1、农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幅多美得画面啊(读)
2、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读)
师:现在就请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配乐《望江南》师诵读
师: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生看画面一起朗诵。
生读
师:瞧,同学们被这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和勤劳忙碌的人们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想听吗?(播放)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7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并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1)出示生词:
专注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骏马膘肥体壮飞驰辽阔无垠公爵
悠然自得赞许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安闲镶嵌丝绒寂静吆喝牲畜
(2)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说说每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师引导: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写的?
(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明确: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
三、写字指导
1.齐读本课要写的15个生字。
2.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罐”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为什么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1)语段一: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说说你的感受。(景色迷人草长得茂盛草原辽阔牛多)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牛的?
(出示: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无比尊严。)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高贵、典雅的贵妇人。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所谓初生牛犊不拍虎,牛犊跑前跑后,像个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可是在西方人的眼里,牛犊的娇贵模样更像一个贵夫人,仪态端庄。)
(3)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学法:读课文——画句子——谈感受——再次读。
2.自学第3—4自然段。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
骏马: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主人和公爵。)
①公爵:君主国家尊贵的封号。镶嵌: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出示:荷兰的音译为“尼德兰”是低洼之国之意。荷兰总面积41000多平方公里,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
②说说你的感受。
(成群的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拘无束驰骋……)
男生齐读第3自然段。
(2)汇报交流学习第4自然段。
①抓词语体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②女生齐读。
3.认识傍晚的'牧场。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傍晚就另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了。
(1)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场是怎么样的?(寂静的)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寂静?学生回答。
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奶农,舒缓平稳的船只,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灯塔,组成了真正的荷兰。(和谐,虽然寂静但不冷清。)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二、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是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动人、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自主设计作业
1.师:课文学完了,请你来设计一个作业。你觉得这节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作业呢?
预设:
(1)我想把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我想把荷兰的牧场画下来。
(3)我想查找资料,了解荷兰水之国和花之国是什么样的?
2.师:好,就按照你自己的设计来完成作业,完成后,大家可以办一个作业交流展示会,互相分享、欣赏。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首先我以谈话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不一会儿,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荷兰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9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一起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布置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同学们,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出示课件(荷兰风车),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今天俺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教师范读,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我们带着自身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沛地体会。生自由读。
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同学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身读一读。
出示多媒体“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让同学体会“专注”这个词语,感受荷兰牧场上的恬静安宁。
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身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竞赛竞赛。
指名竞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
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词好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熟悉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现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爱的词句。
4、感受荷兰漂亮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憧憬。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构造;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现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存美丽词句。
难点:将美丽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漂亮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向往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预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日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状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漂亮的风光,今日我们就去巡游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现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2、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自己喜爱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四、熟读课文,领会美景。
1、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爱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沟通:把你最喜爱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共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3、小组沟通反应:读读自己喜爱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相互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存。
1、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尝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一样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2、齐读,思索争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依据学生答复状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看: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奶牛的姿势。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势的句子。
②沟通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闲适闲逛,仿佛在思索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索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沉醉、宠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索: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悄悄无言奶牛——缄默安详自然——安静
③默读,思索:从这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沟通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1、聘请小导游,带着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漂亮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2、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举一名上台介绍。
3、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沉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安静闲适和富足安逸,感受到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憧憬。建议大家:
1、选择自己喜爱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绽开想象,积存背诵。
2、连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拟、感受、积存。
3、向学生推举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美丽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美丽、安静、闲适的田园风光图,感受喜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实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七》教案_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08-25
《语文园地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精选10篇)08-04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通用10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