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时间:2023-06-20 15:20: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6篇)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来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原型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根据生活实景信息回答问题。

  (1)公园的一侧一些树,数了数有6个间隔,一共栽了几棵树呢?(7棵)

  (2)庄老师家在6楼,从1楼到6楼要爬几层楼?(5层)

  (3)河边的护栏有5根铁链,需要几根柱子?(6根)

  4、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的5根手指间有几个间隔;爬楼梯要几层。铁链需要几根柱子等,数学中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二、构建模型

  1、用图象语言描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右手)我把5根手指看作5棵树,他有4个间隔。那么,6棵树、7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呢?你能用一个图来展示说明吗?(生作图,展示)

  2、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1)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学画的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2)比较一下这几种作图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简便,看起来清楚?(是啊,用线段图的方法最简便,因此它也是我们最常用的。)

  (3)通过画图,我们发现这条路的两端都栽了树,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植树问题的一种类型。(板书:两端都栽)

  (4)在线段图上,我们用点表示栽的树,几个点就是几棵树,通过画图,我们知道6棵树之间有5个间隔,7棵树之间有6个间隔,那么你能想象一下10棵树之间、50棵树之间、10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植树棵数 间隔数

  6 7

  (板书:棵数-1=间隔数 间隔数+1=棵数)

  师:今天表现真不错,一下子就能找到这其中的规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三、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谁敢接受检查?既然大家都想来,那么我们一起来。

  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谁能大声清楚朗读这个题目?

  (2)从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小路长50米,两端都要栽、每隔5米。)

  (3)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哪两棵树之间相隔5米?

  (3)这题也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你能试着画线段图吗?

  (4)展示学生线段图,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吗?

  (5)为了看起来更清楚,老师把这张图移到了电脑上,你能猜猜许老师画图的意思吗?从这张图上你可以了解些什么信息?谁也知道了也想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的?

  (6)线段图里其实就反映着题目的意思,你能看着线段图用算式来解答吗?学生独立列算式。

  (7)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① 出示学生各种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② 对于这几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生:我认为……)

  ③ 擦去错误答案,剩下正确答案:100÷5=10(个) 10+1=11(棵)

  ④师追问: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谁能告诉我算式中的“50”表示什么吗?“5”表示什么?“100÷5=10(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10+1=11(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

  ⑤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有谁听明白了,也想来说一说的?既然大家都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同桌互相说一说。

  2、试一试

  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

  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决定在全长120米的求索大道一边插上彩旗,每隔8米插一面旗(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1) 生轻轻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

  (2) 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

  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检查!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

  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

  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 35×6=210(米)

  (6) 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总距离)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图片(植树造林)。

  2、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人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题,板书。你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二、学习课文。

  (一)观察图画: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反馈:

  (1) 抽读生字:润 仿 佛 扛等(指名读,集体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 指名读课文。指名几人读,师带读、小老师范读。

  (3) 全班齐读全文。

  (三)理解课文:

  1、 课文一共有几段?

  2、 每一段主要讲什么?

  3、 学习第二段。

  (1) 指名读这一段。

  (2) 说说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你是从哪得知的?

  (3) 找找课文中具体写的哪些条件适应树木的`生长。

  4、 学习第三段。

  (1) 课件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2) 反复读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

  5、 学习第四段。

  自由读这一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分组讨论,再请代表总结发言。

  三、指导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音乐导入情境。你能把这首诗很美地读出来吗?

  2、课件出示课文,指名几人读,集体评议、比赛读,配乐读。

  四、课外作业:

  收集植树方面的图片、文章,出一期板报。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3

  教学目标:

  1、 认字17个,会写字9个。

  2、 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1、可以让学生从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入手,从调查校园绿化环境做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爱绿、护绿的观念,激发爱护环境的情感,让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环境。

  2、将“读”的训练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赏读。

  3、借助课件,激发想象,体会文章意境。

  4、本文与听邓爷爷植树的故事,“语文天地”中照样子写一写的内容整合;开展诸如植树、争做绿色小卫士、或搜集资料办展报等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环保状况),生观看后,师:要想减少水土流失、沙漠变成绿洲、空气更加清新,怎么办?(植树)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例如:植树的季节为什么是春天,或什么时候是植树的季节?

  人们怎样植树?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标出词语,并读给同桌听听。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4、 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5、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小组内读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读明白了什么?

  2、小组汇报,交流所得。

  小组1:我喜欢第三自然段,“我们栽下小树苗,浇水培土,让他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我明白了小树与我一样也喜欢春天。我们的红领巾像小树开的一朵朵小红花,太美了。

  师适时引导点播,引导学生用“像”说句话。然后感情朗读本小节。

  小组2:我们喜欢第二节,我读明白了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大地也会呼吸。

  我还明白了,下雨过后,泥土湿漉漉的.是种树的好时候。

  小组4:我喜欢第四自然段,我明白了小树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长大。

  师引导点拨学生明白:小树长大后就能为我们做贡献了,现在为我们做贡献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前辈种下的。这就是“前人载树,后人乘凉。”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树长大的喜悦,与我们乘凉的“幸福”。

  小组3:我们喜欢第五自然段,我明白了树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们要植树,要爱护小树。然后指导朗读。

  四、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植( ) 场( ) 栽( ) 扛( )

  值( ) 杨( ) 裁( ) 杠(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春雨 一( )树苗 一( )红花

  一( )季节 一( )土地 一( )果子

  三)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整整齐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观察一棵树,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在植树的季节里,你打算怎样做?

  2、你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6个。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植树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体会植树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到哪个季节最适合植树吗?(生:春天)导出课题,(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二、 新课教学

  (一)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春天适合植树的.原因,并汇报;

  2、理解“一场一场”,“湿漉漉”

  3、“暖暖”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憋气小游戏,把握“呼吸”的感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或齐读第二段

  (二)了解植树的过程

  1、范读课文第三段。多么美好的季节啊!我和少先队员们一起到郊外植树。

  2、想和老师一起植树吗?拿出铅笔,自读该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

  3、汇报,了解植树的过程

  4、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5、结合图,把握植树的心情,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6、看课件:做填空题

  (三)分析、理解植树的原因

  1、少先队员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植树,课文那些段落告诉我们原因(生:找到4、5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4 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引读该段第二句

  4、感受生活的美好,凸显父辈种树,后人受益的道理,激起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6、小组合作学习

  假如爷爷、爸爸没有种树,或者从现在起我们就不植树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充分体会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7、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呢?你有哪些好办法?(生汇报交流)

  8、小结:看来,孩子们都深知树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而我们现在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9、引读第5自然段。“所以,一定到春雨的声音……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感情升华,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明年植树节,你们想干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五)看课件动手制作护树牌或做张宣传画

  三、总结

  树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拥有美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动起手来,去关爱每一棵成长的树木,趁着春天大好的时光,去亲手种下一棵树,用心的让它长成苍天大树。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5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邓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邓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邓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邓爷爷( )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 )”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邓爷爷( )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邓爷爷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邓爷爷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邓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邓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日子 ( )的柏树 ( )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邓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6

  设计意义:

  《植树》看图写话是语文S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花园二里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次写话运用一般的训练模式(先看图再写话),那么学生很难进入植树的这种活动情境,也很难激发学生写话的激情。因为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图中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他们没有亲身植树的感受,而是凭借图画上的情境去想像,去捕捉别人的植树感受。这样学生在写话时便是空洞无语,无真情实感,尽管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无生命图片写得较生动,这也是学生凭空造假。我们为了让儿童去感受生活馈赠,发觉生活中的真善美,积累情愫,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让学生有话可写,摆脱昔日畏惧写话的心里障碍,从生活中触发创作灵感,特开展一次3·12植树活动。在此基础上,并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将学生的劳动场景录制下来并从不同的角度再现活动中的某一场景,实现动态教学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某一场景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其教学模式为:走进生活借助媒体快乐写话。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此设计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进行快乐写话。此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性。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生活,感悟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儿童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写话素材。

  2.能力目标: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次看图写话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根本。

  3.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知识迁移,从而积累写话语言经验和语言表述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体验生活触发情感

  1.3月12日带领学生在学校植树造林的基地上进行植树活动。

  2.在植树活动中教师有组织的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分工合作(打水组、扛树苗组、浇水组、挖坑植树组等)。

  3.在活动时,我有意地请学校摄影教师把所有的活动场景摄下来,并制成课件。

  [3月12日是植树节,这样的日子进行植树有其特殊意义,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获得了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才能触发其真情实感,才能消除学生写话的素材屏障。科学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把写话的难点制成电视特殊镜头(课件),再现学生生活是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唤起学生写话灵感的法宝。]

  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

  1.播放植树活动过程中的实况录像,让学生在音乐与图像中再现自己的劳动场面。

  2.提问:这是什么季节?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板书:植树)

  [任何一幅图都有它的主题(中心),在儿童刚涉入看图写话的大门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抓主题入手,只有当孩子抓住了主题,他们才能围绕主题去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学生在动听的音乐中、鲜明的画面前,情感的思维被激发。]

  三、知识迁移积累语素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如描写春天的词语,表示高兴的词语,劳动场面的词语等。)

  [这一环节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知识迁移的途径,从而唤醒学生过去学过的词语,这样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话设下铺垫。]

  四、仔细观察拓展思维

  1.分步出示五幅投影片:先投影天气晴朗、春暖花开的图片,意在指导学生在文章的开始要交代植树的时间、地点、并进行适当的景物描写;接着分步加投植树挖坑的图片、培土的图片、浇水的图片。并问:你们在植树过程中是怎样做的呢?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投影植树后孩子们同小树比高的图片,并问:看到自己亲手植的树,你们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

  2.合作探讨(四人一组)植树的过程。

  3.分别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创造的眼睛,没有细致的观察,便谈不上对万物的深刻认识和抽象概括。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媒体独有的优势,把图中的事物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有计划、有目的地分解投影,或根据画面补充相应的投影片,让学生有效突出、突破教学中重难点,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逐渐掌握观察的法则:细致性、顺序性、整体性、层次性和独特性。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性,为他们学习中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语言思维上的障碍。学就是为了用,这是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培养的是素质人才,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而不是昔日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而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种种困难,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在学生观察清楚画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因为只有丰富的想像,才能描写得生动形象;只有根据画面进行扩展,才能使画中的人物活起来。]

  五、整体感悟,体验成功

  你能按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顺序将这幅图说完整吗?在说话时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学生先自己说,接着小组互说,最后指名说。)

  [通过这种四要素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能让学生对图的整体感知,又能培养学生说完整句子的能力,当然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像,只要符合图意都可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求异性。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六、写作实践(写话),运用语言

  请同学们用一句或几句话把刚才说的这几幅植树情景图写下来,你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也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助。

  [写是看与说的最终目标,学生在看与说的基础上很容易也很乐意把说的写下来,因为他们具有了写话的生活素材与语言要素,(即有话可写),这种写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他们也不会横眉冷对作业本,俯首苦思咬笔头。]

  七、品读作品,信息反馈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自己听也可读给同桌或老师听,把读不通的句子改正过来,然后教师选择2至3篇优秀作品进行诵读。

  [读是一种最快最好的信息反馈,读可分为自读、互读、小组读等,学生通过读能品悟自己的作品,又能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是学生自改习作的最佳途径,这也是学生认识的又一次升华。这一环节教师的诵读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生作品一次最佳评价。其实学生的习作就是由实践(阅读实践与生活实践)到认识(悟、构思)再到实践(习作实践)再认识(读、改)的循环过程。]

  相关链接:

  我国植树节的来历: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规定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已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

  1912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临时大总统后,积极倡导植树造林。他说: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他不仅倡导植树,而且身体力行。有一次,他回故里广东省中山县里,特地将从檀香山带去的树籽亲手种在故居旁,长大后苍劲挺拔,为人乐道。在孙中山先生执政的19l5年7月31日,中华民国政府做出决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的我国的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直到1979年,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正式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植树问题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相关文章:

植树问题教案03-03

植树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3篇)03-28

植树问题课文教案08-25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13篇)12-09

植树问题封闭图形教案08-25

《封闭图形植树问题》教案04-02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09-21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12篇)10-27

植树问题教案(通用11篇)03-25

植树问题教案(通用21篇)04-09